主旨:慧蓮訪臺感謝函暨同參回饋文

文章建立於 2015/11/08

諸位同學:

謝謝週日的出席,讓學尼與慧蓮都享受了你們的友愛溫馨。

謹奉達慧蓮之感謝函,也帶上學尼的欣喜。

專此

敬頌道安

普度感恩合十

2015.09.06


慧蓮感謝函

感恩致谢

尊敬的大恩上師:

慈安!

弟子慧蓮恭敬頂禮大恩上師!弟子已於昨晚平安回到廈門,感恩上師加持使得弟子此次赴臺一切順利。

弟子此行因公務行程緊湊、時間匆忙,未能盡弟子之儀前往恩師精舍拜見恩師,反倒勞煩恩師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酒店等候弟子,又冒雨親自帶領弟子參訪臺北的景點,精心安排參觀行程和餐飲,讓弟子在短時間內能領略到臺北的主要景點風貌。也因為恩師的因緣,使得弟子此次能與幾位久闻大名卻一直未能得見的臺灣師兄師姐們見面。臺灣師兄師姐們都非常熱情,為了陪同弟子,他們不能在難得的休息日陪伴家人,尤其是吳師姐,剛剛照顧完病重的母親,還疲憊地趕來陪弟子參觀,這些都令弟子感激不盡,同時也心懷愧疚。因弟子一人的到來打擾到了上師和這麼多師兄師姐,實在過意不去。

弟子雖已回到廈門,但腦海裏總是不斷浮現出與恩師、師兄師姐們在臺歡聚的場面。與恩師和師兄師姐們共度生日的場景令弟子永生難忘。還記得在臺參觀期間,恩師一路耐心地為弟子介紹臺北的景觀,讓弟子備覺溫暖和親切,在恩師的身邊總是令人感到無比幸福。恩師身體力行地教導著弟子如何讓事情圓滿,如何圓滿地照顧到所有的人,一圓一切圓!恩師讓弟子深刻感悟到:“做到就是得到”,不要先想得到什麼,只管去做好自己,只管去貢獻、佈施,種什麼樣的因自然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恩師無時不刻讓弟子們感受到您無盡的愛,分享著您無盡的愛,弟子也應學會去愛更多的人。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弟子想,對恩師最好的回報和感恩就是落實效法恩師的教導示範。

再次感恩上師和站長一家、副站長及其母親、楊師姐和李師兄、賈師兄、吳師姐、蔡師姐的盛情款待,無盡地感恩!

虔祝恩師:法體安康、法緣殊勝、吉祥顺遂!

常慚愧弟子慧蓮叩谢大恩上師

2015.09.05


師父尊鑒:

阿彌陀佛!

首先,弟子修仁叩謝師父慈悲護念,讓弟子一家人都能親近師父甚感欣喜。

星期日晚上回到家,打點KY睡覺已接近十一點了,結果隔天早上,KY也能準時的起床而且沒有起床氣,因為小孩子對於修仁亦母亦友,所以平常會多一分耍賴少一些規矩。

【普度2015.09.11註:KY 很乖巧靈活,觀察吸收能力都強,要好好栽培鍛鍊,未來做社會中流砥柱。少子家庭孩子容易依賴撒嬌,適度的親愛交流在孩童期很需要且重要。妳們倆教得很好!】

感謝師父的成全有這樣的機會,讓小犬在成長的過程中(青春期之前)有機會親近師父,讓小孩親自感受,能有機會接受師父的教導是很榮幸的事。弟子一直以來都知曉易子而教的道理,對於小孩比較容易受教,但是現今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實在不多,很感恩師父除了教導弟子,連同弟子家的小孩也一同的教導。

兒子這兩天好高興,能得到師父的稱讚,故表現得更好了。得知下個月師父要去大陸,且搭機的日子是學校放假日,所以一直說當天要去機場送師父。

弟子在此叩謝師父慈悲護念、感恩佛力加持。雖然弟子習氣很重,自知有很多缺點,仍舊無法一次性的去除掉,不知弟子在上輩子時種下何種因緣,以致今生有幸能夠親近師父,接受師父的教導。

敬祝恩師 法體安康 大轉法輪

歸依弟子修仁 頂禮師父三拜

2015.09.01


Kris.. 97 (2 天前)

寄給 我

師父慈安..

我是弟子Kris。欣聞慧蓮師姊來台行程一切順利圓滿。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雖然以前沒見過慧蓮師姊,但在師父周遭,已經吸引磁場相近,或者說是有緣的弟子,圍繞在師父身旁。每每倍感親切,好似曾見過一般。

同時也托了慧蓮師姊的福德,才有機會和師父一同聚餐共享清淨法語 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師父與站長兒子的談話。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建構正確的價值觀。能在這麼小的時候,就接受師父的指導,真是福德聚足才有可能。

另外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西藏班禪轉世靈童 失蹤20

(https://tw.news.yahoo.com/%E8%A5%BF%E8%97%8F%E7%8F%AD%E7%A6%AA%E8%BD%89%E4%B8%96%E9%9D%88%E7%AB%A5-%E9%99%B8-%E6%AD%A3%E6%8E%A5%E5%8F%97%E6%95%99%E8%82%B2-091107076.html)除了痛心小孩無辜受到政治的牽連,也想到 "傳承" 的到底是在人,還是在法呢?

【普度2015.09.07註解:人能載道,非道弘人。】

而在追查資料的時候,又看到一則新聞:達賴喇嘛:我可能是最後一世達賴喇嘛 (https://tw.news.yahoo.com/%E9%81%94%E8%B3%B4%E5%96%87%E5%98%9B-%E6%88%91%E5%8F%AF%E8%83%BD%E6%98%AF%E6%9C%80%E5%BE%8C-%E4%B8%96%E9%81%94%E8%B3%B4%E5%96%87%E5%98%9B-%E9%A2%A8%E5%82%B3%E5%AA%92-093100117.html)

【普度2015.09.07註:此話學尼曾多次當場聆聽他老人家開示提及。亦曾私下表達:「多麼欣羨做一個純粹的喇嘛修道人,只問戒定慧,不管人間事。」無奈今生的局面是過去累積的因緣果報,自有必須應對之方式格局。忍辱負重、勉為其難,這種修行,世人難瞭解;只能發願迴向來生從己所願了!】

突然想到師父常說的:因緣所生法,我說是為空。這些不過是現象界因緣合和的狀況。就如慧蓮師姊的來訪,因緣俱足,我們就在台北相聚了感恩師父,常常因緣教化,讓弟子能親身體悟...

祝師父法體康泰 常轉法輪 住世長久

弟子 Kris 恭敬頂禮

2015.09.07


正永寄給我 97 (2 天前)

師父,阿彌陀佛︰

收到師父轉來慧蓮學長的來信。弟子不敢當,還承蒙慧蓮特別提及!其實,要謝謝師父及慧蓮才是,使弟子有機會可以和師父及師兄姊相聚,在師父的帶領下,兩岸的蓮友們超越了政治的藩籬,彼此真誠的道情,彌足珍貴。

相聚的畫面還清晰的停格在腦海中,大家卻已經各返回崗位了,真是所謂時光匆匆。感恩師父,謝謝慧蓮的來臨,也謝謝臺灣的師兄姊們,讓我有幸可以參與這次溫馨的聚會!

恭祝 師父

法體康泰

弟子 正永恭敬頂禮2015.9.7


尊貴的大悲上師慈安: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弟子隆成至誠頂禮大悲上師。

最近常覺得很對不起自己,也很對不起師父您老人家。因為這幾個月來比較懈怠 。相較戒香、清慧等的偶而“破布子”,應屬“放逸怠惰”

每次這種情形下,越是覺得羞愧,越是不敢提筆給師父寫信。

這兩天靜下心來,把網站最近刊登的師父開示及來信互動好好的讀了一下。當看到20140223日美國電話廈門開示一文(文章建立於 2015/9/3 所下的四個標題:甲、修行者不起心動念向外攀緣。乙、做一個負責任的佛弟子。丙、打開心扉真誠相待。丁、做好準備應對無常。接著又讀了「慧瑩─新工作考驗與自我調整」一文(文章建立於  2015/9/6,更覺特別慚愧。

弟子這個暑假每周一到週五迷於日本兒童棒球動畫,每天都要花兩個鐘頭(pm7~9)觀看;接著又會花一個鐘頭左右觀看政論節目 。相對於慧瑩師姐每天辛苦工作經常加班到凌晨,還能自我克服,用佛及師父您的教導來觀照自己的念頭,並付諸行動,弟子真是慚愧;相較同是已退休慧清師姐的勇猛精進,更覺汗顏。

弟子沒有智慧,最近校稿《布施的真義》,才深切了解原來這個世間,我們第一個要布施、要慈悲的對象──就是自己; 而且自身就可以「七寶佈施」──“眼不貪色相奇物,是色寶佈施。耳不貪好聲音樂,是聲寶佈施。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佈施。舌不貪好上美味,是味寶佈施。身不貪好妙衣服,是觸寶佈施。意不貪名利恩愛,是法寶佈施。性不貪世間欲樂,是佛寶佈施”。

感恩三寶加持,感恩護法龍天護念,感恩師父慈悲說法教導,使這個網站得以存在,正法宣流。

這個網站真神奇,只要我們至誠恭敬用『心』聆聽、閱讀它是個「明鏡」──能幫你斷疑解惑,使你心開意解,法喜充滿。當我們煩惱、放逸、懈怠時,起一念慚愧心,還是恭敬以對,它是個「現形鏡」──能讓你現出原形最神奇的是:它“不求不應,有求必應”;“眾生有感,菩薩咸應”──祂會以清淨心、平等心幫你認清自己,慈悲的教導你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佛弟子。

非常感恩師父通知,允許弟子出席前幾天(9/4)週日的活動,弟子享受了恩師的慈暉及同參的濃郁道誼、溫馨滿滿。因為有這次的聚會,弟子才得以現出原形──“貔貅”──放逸、懈怠、只進不出的貔貅。弟子會深自反省,時時惕勵,關照己心,努力的改正習氣。最先,弟子要向網站創設人兼副站長Kris多多學習,打開心扉真誠相待,有進有出。期待下次與師父的再聚會,會聽到恩師您說:貔貅有在蛻變,現在比較像“善聽”(諦聽)

20151108_att01  20151108_att02

網站上每一個登場者都是我的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他們都是未來佛,是來幫忙示現教化我的 我願虛心的學習,努力去修行,斷除懈怠等障礙,期能落實「四正勤」。

感恩恩師慈悲憐憫攝受,面對恩師的法語開示,如對慈尊。

慧蓮師姐說得好「對恩師最好的回報和感恩就是落實效法恩師的教導示範。」非常感恩有恩師您的慈悲教誨,也非常歡喜有這麼多的菩薩同參可以學習效法;弟子會珍惜把握。“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虔祝恩師:法體安康、六時吉祥!

跪頌慈安!

常慚愧弟子隆成頂禮敬上

2015.09.09(願生生世世追隨恩師久久久久…)

 

 

20151108

圖片來源:tw.123rf.com

首頁 來信互動 來信刊登 主旨:慧蓮訪臺感謝函暨同參回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