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17 財政部關務署念佛社開示摘錄筆記

文章建立於 2014/03/25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度法師 財政部關務署念佛社開示摘錄筆記

講題:『佛說彌勒菩薩本願經(佛說彌勒菩薩所問往昔本願因緣經)節要(續)』

參考經典: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一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譯

經文:

《...佛告彌勒菩薩言:「若有所疑,今恣汝問,當為解說令得歡喜。」

爾時彌勒菩薩聞佛許已,歡喜踊躍,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而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佛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彌勒!汝今為欲哀愍一切,利益安樂天人世間,能問如來如是深義。汝應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彌勒菩薩即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彌勒言:「菩薩成就一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一?所謂發勝意樂菩提之心。是名為一。

彌勒!復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二?一者、於奢摩他常勤修習;二者、於毘鉢舍那而得善巧。是名為二。...》

 

◎菩薩為度眾生要廣學多聞遍學遍教。那麼菩薩用甚麼來度眾生呢?法身大士的菩薩來度眾生不出五明六通,一切智慧慈悲善巧方便。

◎別教三賢菩薩所謂的破塵沙惑,在圓教十信位七信的時候就等如證得阿羅漢果,八、九、十信位其實就等於別教的三賢菩薩位,他在這裡以六度波羅密來慢慢的破除自己對一切法、一切因緣所生法的塵沙煩惱。本性知道是空性,可是對因緣所生,不離中道勝義諦之外,要有對治法,來對治各種不同的境界。

◎天台宗說度化眾生有四悉檀。

第一種叫「世界悉檀」。就是全世界不管任何宗教、任何世出世間法都能接受的,像慈濟、法鼓山、佛光山這些所實行的都屬於「世界悉檀」。也就是說有世間的慈善再加上般若空慧的思想領導,從凡夫地的需要-救貧、救孤、救苦、施葯、施棺、災難救助、辦種種的教育等等。乃至於像淨空老法師所說從凡夫乃至成佛不出十善業道。這中間從不傷害別人(止惡),到能行善幫助一切眾生(行善),到遠離善惡的分別。

善惡仍舊是有世間的染業,那就不免六道輪迴,行善就到三善道,行惡就墮入三惡道,還是染業。但這中間如果加入般若空慧,那就變成出世法的善,出世法的善是善惡兩邊皆不染著,不執著、不分別、遠離妄念。所以所謂的「世界悉檀」,就是佛陀隨順世間人所愛好的世間法而闡明因緣和合的道理。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云:『…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諸佛境界當于何求?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諸佛境界當于一切眾生煩惱中求,所以者何?若正了知眾生煩惱,即是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眾生煩惱是佛境界,非是一切聲聞辟支佛所行之處。…佛言:童子,何者是如來所住平等法?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是如來所住平等法。佛言:童子,云何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是如來所住平等法。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一切凡夫於空、無相、無願法中起貪瞋癡,是故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即是如來所住平等法。…』。

文殊師利菩薩說世人的貪瞋癡之處就是佛陀的戒定慧之處。煩惱即菩提,體性無二無別,這是最高境界,眾生聽不懂,於是就告訴你,若不能無生法忍那就修法忍。何謂法忍慈?就是你貪瞋癡的地方,正好是我的善知識,我來修戒定慧,這就是學佛,就是楞嚴經所說的「轉」字,轉你的心,把你從煩惱習氣裡面轉成一切都是學佛的資糧。絕對不能墮入有為法中,說我只做有漏善業、做慈善事業,心裡沒有出離的心、沒有空觀的心、沒有平等慈悲的心,那樣子造的只是人天福報,仍就是世間法。而悉檀,「悉」,就是普遍的意思;「檀」,檀那,就是布施的意思。普遍的布施就是要平等清淨,以清淨心平等的來布施,這是「世界悉檀」。

第二種叫「各各為人悉檀」。佛陀說八萬四千,這是個形容詞,代表無量無邊的眾生,各有不同的根器、不同的興趣、不同的等次。有智慧的覺者引渡眾生學佛的時候,必需觀察眾生的根器,然後給予眾生最適合、最能起歡喜心,又能力所能及的法門,來幫助他們出離六道輪迴。因為這樣所以佛陀才需要講三藏十二部經,留下無量無邊顯密各種不同的法門,就是因為眾生有各種不同的根器。

每個人依據自己的興趣、癖好、習性,累生多劫來累積了以後,你阿賴耶識裡面那個種子最強最容易起現行;你跟那個善知識過去生特別有緣,那你就去跟著他學,無二無別。

末學是贊成佛教界各種各樣的法門道場悉皆林立。需要有講經說法的法師,也需要有帶領共修的法師,需要有念佛法門的法師,也需要有禪坐的法師,也需要有喜歡唱念的法師。

對於修學的法門,佛教如果想要讓它還有九千年,還要再興旺下去,就不能單單祇弘揚一個法門。我自己喜歡念佛法門,念佛包括持咒都叫念佛法門。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我相信有很多學佛的人,他們契機跟我不一樣,只要他契理我們都隨喜讚嘆,這樣佛教才會真正的興旺。

佛法不能只靠一個人,要靠很多的菩提子,發心護持所有的法門,讓它都能廣宣流佈,那麼大藏經就不是空有的。要讓每一個地方的佛教都興盛,不是祇興盛一個人或一個道場。

我用這樣的心,所以我在大陸第一個講法的寺廟是五台山五郎廟(五台山 集福寺),住一個禮拜,講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指導這裡的比丘尼彌陀法門;到普陀山就指導觀音法門及放大蒙山;到峨嵋山普賢道場教怎樣實行普賢十大願王,去給他們講慈舟老法師說過的普賢行願品親聞記。用這樣我們讓整個的佛教興旺起來,眾生各有所得。

這是四悉檀中各個不同根器的人,給與他們適當不同的善知識跟正確佛法的指導,避免他們跑到外教及不正確的佛法修學。所以每一個法門都應該要有善知識正確的指導,這樣才好。

第三種叫「對治悉檀」。是當我們有業障的時候,針對我們境界相的困難,佛陀會給予我們很多對治的法門。在末學「超度的意義與實修」及「十四講表」講集裡,二十年來有幾百個案例,當眾生的病不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風失調,而是業障病或因果病的時候,除了醫學的治療以外,就要加入用佛教的某一些法門來治病,屢試不爽,幾乎沒有不成功的。即使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風失調,菩薩摩訶薩-法身大士一樣要學醫方明,要知道怎麼樣去對治那個病。這也就是為什麼十幾年前,為了治療母親的癌症以及懺公師父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我就去讀了三百多本營養學的書。這個就是所謂的對治法門-對治悉壇。

第四種叫「第一義悉檀」。心佛不二,妙感難思,事理不二,妙境現前,是第一義悉檀。

以上三種悉檀都不可離開中道實相第一勝義諦,這個才叫做佛法。如果傳揚任何法門,離開了中道實相第一勝義諦,就是非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如果是不符合佛法所說的因果論,不符合倫理道德,救了這邊會傷了另一邊,有所偏頗,也不是佛法。所以每一次我們論因果病的時候,都是跟纏身業障講「我要救你」,來調和調解,絕對不是驅魔。外教所謂要救眾生這一邊,這你只看到這一世,看不到過去世,你也不了解未來世,那這樣就會偏頗。你必須讓他一了百了,意思是這一世解決,雙方都歡喜信受,都放下仇恨對峙,大家都能發菩提心,都歡喜的來學佛,真正的解冤釋仇,真正的願意從此大家作好同參道友,那這樣事情才會解決。

因此菩薩摩訶薩要廣學多聞遍學遍教,但是現在大家都在凡夫地不可學這個,不是行菩薩道的時候。至少需用5~10年的時間,先求第一個法門的三昧,三昧現前的加持力,一經通則經經通,一門入則門門入。《沙彌律儀要略增註 第1卷》:「佛藏經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 CBETA X60n1118_00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0/1118_001.htm)。佛是不允許躐等的,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學。

若自己還不能離開六道輪迴就想去度眾生,很危險,應先求生極樂世界或淨土較穩當。所以懺公師父以前常說:生死瀑河中自己要先立定腳跟,要有把握。那就是要有(念佛)三昧,那個三昧要堅固到一日以上。《阿彌陀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乃至一念提起就在三昧中,那你就穩當了。那個時候你出來弘揚佛法度眾生,危險性就降低,也許會代眾生受很多苦,可是你不會生煩惱,你隨時可以走。眾生需要你,佛菩薩要把你留在世界上,你就會留下來;若因緣成熟佛來接,馬上就走,完全沒煩惱。

◎淨空法師在學佛問答裡有人問:大慈悲心發不起來怎麼辦?老法師回答:那就度自己不用度眾生。你程度沒到那裡當然那個心發不出來,自己都不懂教理,煩惱一大堆,不曉得怎麼樣解決自己的事,你還想去度眾生,那叫作「以盲導盲相率入火坑」。

◎現在所講發勝意樂菩提心,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不是我們現在要學的,只要了解有那樣的次第,也就是苦集滅道的滅諦那一部分,生起好樂的心、欣慕的心。現在要先認識自己在何次第,把自己能學的、該學的去學好、安定好,老實學佛。

◎菩薩遍學遍教。《五明經》云:「菩薩學處,當在五明學處。」亦即成為一位菩薩,必須通曉五門基本的學識。何謂五明?即內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

何謂內明?內明就是對佛教的教義教理要通達,通達整個由淺到深的佛法跟各各不同法門的佛法,都叫內明。義理都是一個,但是法門都是不同,講法門是因為因緣所生法,每一個眾生不同、境界不同,所以對治法門因為因緣的不同,要用不同的法。但是所有的義理都是中道實相觀,都是第一勝義諦。五明就是後得智;根本智就是第一勝義諦-般若空慧、甚深般若,從淺的般若到甚深無二無別的般若,從偏真諦一直到真俗二諦的圓融,這些都是屬於根本智。可是等到眾生有感菩薩有應要出手救眾生時候,菩薩來應的方式、技巧,那就遍學遍教。這裡面就分成五明,五大類的的智慧:

一、內明:就是菩薩要廣學一切法門,終無懈怠。就知道要依據那一部經、那一個層次的理論,眾生能接受。

二、聲明:對聲音、音韻的利用,包括四無礙辯。即法無礙辯(法門無礙)、義無礙辯(義理無礙)、辭無礙辯(言辭無礙)、樂說無礙辯。(樂說自在)。

三、工巧明:即通達有關技術、工藝、音樂、美術、陰陽、算曆等學藝。建築、建寺廟乃至小到經架、禪椅都是。懺公師父很有工巧明。

四、醫方明:即醫學、藥學。末學未出家前營養學的書讀了三百多本。為了在醫院裡演講佛法,如果不先安頓病人,使他當前的苦境能離開,他佛法聽不進去啊!所以醫方明就是弘揚佛法的一個前行的方便。

五、因明:就是現代說的邏輯學。能很有層次、很有系統的歸納、演繹由淺講到深,幫助眾生開顯本來自有的體性。

以上是菩薩的善巧方便,也是後得智的內容。

我們現在學的不是這個。「眾生無邊誓願度」是菩薩發菩提心要做的。我們現在平凡眾生要學的是「煩惱無盡誓願斷」。

◎先得(念佛)三昧再入天台宗教義學止觀,非常容易的就可以完成,因為三昧加持力的關係。

◎念佛數息得三昧,那個是觀音念佛三昧法。

◎經由現在人的根器及學尼的經驗,想要介紹給大家的是由念佛法門來得定、開智慧;教你們怎麼樣功夫成片,來代替詳細講止觀。

我們從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講一行三昧的根據,念佛是釋迦牟尼佛教的。彌陀有願如此,我們把一行三昧用彌陀聖號為主的話應該怎麼修,乃至於觀世音菩薩怎麼教,有四種的念佛三昧跟四種的方便。我們留待下回再講。

弟子隆成恭敬摘錄

首頁 開示摘錄 關務署念佛社開示 2013.4.17 財政部關務署念佛社開示摘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