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開示大悲法門(十) 2014.11.08

文章建立於 2016/10/25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千光王靜住如來給觀世音菩薩摸頂的時候,觀世音菩薩那時候住初地,對“初地”有兩種解釋

因為天臺宗的“教觀”有“判教”,祖師大德把這一部經判在“方等經密教部《大藏經》裡的地位是方等經。什麼叫「方等」?“方”就是四方而來,有規矩可循,有次第可循;“等”就是平等。放在「方等經」是講它大小乘具通因為這本經裡面說:你如果持誦大悲咒,“證得阿羅漢果”到“十地菩薩”都可以,用現在人的話說就是“大小通吃1.你要自己自圓其身的,那你就會得“小乘佛果”,此生克獲不難2.你若是發大乘心,念個大悲咒就可以當“十地菩薩”了,此生就可以做得到。更不要說是「往生極樂世界」,對他們來說這個是易如反掌之事。佛門中各個法門,凡夫是不能理解的!因此,「始住初地」祖師大德認為是別教的初地菩薩,那是不是就是圓教的初住菩薩,是不是已經是法身大士的初級班?好,這是我們祖師大德們,從智者大師到湛然大師(天臺初祖到九祖)他們的看法都是這樣的。宋朝知禮法師後頭有注解當時他們判“祂”處於別教的初地,也就是圓教初住菩薩我跟玅境長老的印證,我們兩個認為這是“圓教”,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圓解大士啊,怎麼可能是只有初發心菩薩?不是的。你看看《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不是講祂“耳根圓通”斯為第一?!《華嚴經》裡面是不是有《觀世音菩薩自在章》?!在《妙法蓮華經》要講到“三十二應身”是不是以觀世音菩薩為例,來訴說釋迦牟尼佛的“本跡之門”?!

玅境長老就叫我出去跟他們辯論,說我一定贏我說我一定輸。他問為什麼?我說:“我是比丘尼啊。比丘可以謾駡比丘尼,比丘尼是不准反駁的,那我虧大了比丘說什麼,我都不能說他,何必去說?無爭《金剛經》中佛說“無爭”,沒什麼好爭論的。每個人各個領悟不同,各個安置在自己的次第,各個“自以為是”都沒關係,大家都不同也沒關係,不要有意見。祖師大德們,翻譯者的認知,我們也接受。知禮法師也講了,你要判圓教也可以,你要判別教也可以,你要把祂當小教也可以,祂不會生煩惱

我對學生也一樣曾經有學生來我這兒得到很大利益以後,跑去別的地方學,還帶著她現在的老師來這踢館,謾罵我呢。我都以禮相待啊,恭送他們離開,他們一面走一面罵,我滿臉笑容地恭送。現在留存的學生問我你為什麼這麼做?我說隨喜啊,我業障重,威德不夠,因緣不成熟,除了懺悔以外,沒有別的他們來給我消業障。有信心的留下來,沒有信心的就走我在臺灣一場法會上千人,來到這兒,為了這幾十個人,還花費這麼大力氣,還蓋個房子給你們用,開玩笑!我在臺灣不需要啦,公家機關的大禮堂都隨我用,我根本不用去佈置,都是執事人員在做。我二十五年沒送過他們禮物,老送你們這些人。為什麼?因為你們這裏貪嗔癡俱足啊,執著、分別心特重。你們這裏是五濁惡世的代表,到這兒來弘法特別辛苦,只能這麼示現我在臺灣不用。我在臺灣這些老弟子二十五年,我一句話都不用說,他們就做得好好的YLL一句話都不用說,默契十足,甚至連一個眼神也不用,就大家互相體諒,互相體認什麼是佛法

【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一聽到大悲心陀羅尼咒,內心就起了很多周折,內心起了念頭就叫做「微細生死」,祂就起了無量的變化,那個念頭超越無數生死啊,所以就超第八地。有沒有厲害啊?一二三四五六七,然後就到了。哦,這“三個等次”馬上超過去了;“八地菩薩”!

【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誓有什麼不同?你看,倒數第四行「即發誓言」,後面第二行是不是寫「發誓願已」有沒有?這個「誓」就是很堅固的願;「願」就是以前不一定做到,未來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發的是什麼內容呢?

【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堪」就是忍受,絕對不是你們所想的,好像做不到硬要去做到。在佛教裡面這個“忍”字是“安住”的意思,所以叫安忍,就是你能夠很平安的住在那個境界,不會掉下來了。你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叫什麼?叫“堪忍世界”。為什麼我們叫“堪忍世界”?我們這裡有苦有樂,苦多樂少,可是還過得很想過。哪個人願意現在舍離生命,趕快去極樂世界?很少吧,對不對?好死不如賴活,現代人都想多累積一點資糧嘛,多活一點。

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發願就是要發這種願,你要是“為自己”—“我要這樣,我要那樣”,佛菩薩是不會跟你相應的“般若”是無我的,沒有一個我,要考慮別人的

「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最大的代表就是祂的千手眼「手」,代表的是慈悲「眼」,代表的是智慧 「千」代表的是百界千如《天臺宗斷證表》裡面有個“百界千如圖講到的時候再來具體說明。廣而言之就是,一念具足十方,一念具足三世,一念通達所有眾生的心,這就是「千」的代表。這麼說吧,因為我們有十方法界,十方法界的每一個法界,就以人道來講,有時候你會不會起貪玩的心?會吧!那就是鬼道!有時候會不會不知因果,做糊塗事?那就畜生道!有時候會不會看別人不慣,起嗔恨心?地獄道!有時候心好慈悲啊,看到誰都要救他,那就天道!有時候持五戒不錯,可是只有中品,人道!有時候發起淨信心、菩提心,我要好好學佛,我自己一定要先度自己,那就羅漢道!有時候想要救度眾生,我要做大菩薩,我跟師父學,你就變成菩薩道!我勢必成佛度眾生,佛道!同一個人,同一個眾生,他是不是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點,發起不同的心?那是不是十方法界的每個眾生都可能那樣?你這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而已,結果一秒鐘就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太快了,快到像同時迸發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同時好矛盾?臺灣話說“一心想要死,一心愛吃米”同時的念頭迸起,是不是一念具十方,一念具足十法界?有沒有?所以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有十念,有十種不同層次,同一念中間還有不同矛盾,然後有十個法界是不是“十乘十乘十”?有沒有“千”?那你就知道為什麼要千手千眼啦!

觀音菩薩為了同時救度眾生,所以祂就要生出千手千眼,代表祂的“方便善巧”跟祂的“智慧無量”。發了這個願望以後,祂當時身上就長出了千手千眼,悉皆具足。你想怎麼可能?我現在發願為什麼沒有?可是你想想,你現在是人,人家在八地菩薩,有沒有差很遠?

(大眾:有。)

那如果是圓教八地,是不是在一真法界?

(大眾:是。)

好高的地位,最後五個位次就成“究竟佛”了,對不對?如果是別教的八地,那也等於是圓教的八住啊,是不是也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不起心,不動念,神通無比的。祂們跟我們不一樣,祂沒有這個身體,祂不需要這個身體啊,祂“法性身”住“法性土”,所以人家生出的千手千眼跟你想像出的千手千眼不一樣!聽懂了沒有?不要用你現在的凡夫心想。你“有形、有相、有染著”人家“無形、無相、無染著”啊!人家是理體的!

【十方大地六種震動】:我們現在不解釋這“六種震動”,佛經裡面你們可以查這六種震動。就是佛要說法,或有人成正覺,這種正法出世的時候,大地震動

【註: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283/wisdom283_1.htm  (另開視窗)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摘錄於《法華經‧序品》‧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十方的佛,都放出光明來照耀觀世音菩薩以及照耀十方的無邊世界。

【從是已後.復於無量佛所.無量會中】,你們有沒有看到,等你們“有參訪的眼睛”以後就叫你“有參訪的腳”了「復於無量佛所」,有沒有叫“只親近一尊佛”?

(大眾:沒有)

可是人家是清淨無比了,能親近佛。你現在親近“魔”你也不懂啊沒有“參訪的眼睛”不准有“參訪的腳”!只能跟著一個師好好學,因為你現在是人,你現在不是菩薩祂在八地你在哪裡?祂成八地菩薩以後,參訪無量的佛所,無量法會。那要具足神足通啊!這裡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你有本事去燃燈佛那裡、去藥師佛那裡嗎?你說我去不了,飛不上去。那你還敢想要去?你沒能力你去什麼去?(笑)

【重更得聞】:一再的又聽到這個大悲咒。

【親承受持是陀羅尼】「承」,傳承。恭敬地接受了以後還受持、奉行這個陀羅尼。當祂講“陀羅尼”而不是講“咒語”就不是只有文字意,代表的是能開悟的、已經開悟的、這個法身的世界光「陀羅尼」可以講一個鐘頭,我在臺灣就專門講過這三個字,講了兩次,每次講了兩個半鐘頭,我們這裡沒那麼多時間。從“止惡行善”到“開悟證果”,“入法身大士”,有很多品級的陀羅尼

【復生歡喜.踴躍無量】:得到這個陀羅尼以後就更加的歡喜。「踴躍」就是非常積極、好樂的發出這個心。發出什麼心呢?

【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時間是無數億劫,“心的變化是微細的生死”,這叫「變異生死」我們剛剛不是講祂已經八地菩薩,八地菩薩是不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要消的是什麼?是不是無量劫來所累積的習氣。祂沒有煩惱,也沒有塵沙惑了。所謂「破一份無明顯一分法身」,那個「無明」是什麼?是非常微細的,念頭的波動,叫做「微細生死」。祂們連這個波動都要消掉,歸於最原始的那個不動,那個清淨的寂然不動,智慧充滿一切而不動—“如如不動”的那個境界。你看哦,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也就是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微細的生死”。那祂現在超越無數億劫的微細生死!「劫」,我剛才講了,「成、住、壞、空」叫一大劫。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祂現在有“無數億劫”這麼長時間乘以每一秒一千六百兆的這些念頭,都超越過去,平息掉。那是不是速速成佛啊?

(大眾:是)

【從是已來】:從那個時候以來。

【常所誦持未曾廢忘】:常常都在背誦跟實行這個大悲心陀羅尼,從來沒荒廢、忘記

【由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恒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因為實行、持這個咒的關係,所生的地方都在哪裡?你看觀世音菩薩有沒有來人間?「恒在佛前,蓮華化生」—在西方極樂世界!祂是阿彌陀佛的兒子,西方極樂世界第二個教主,所以祂都生在佛前,蓮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不像我們輪轉生死!你現在的想像力是想像不了祂們的。法性身所住的法性土,祂們的生是「變異生死」,不是像我們的「分段生死」啊!跟我們的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這種四生不一樣,祂們是意念的生!一念清淨!蓮花的大小、顏色不同,那就代表品位不同,瞭解證悟不同。所以祂們因為超越無數的微細生死,那個蓮花就由小到大,由雜色花(你們會做工藝的人就知道,一朵蓮花弄很多種顏色代表心很雜,可是已經求生到哪兒了。)到那兒變成什麼?金剛鑽,水晶有沒有看過水晶做成的蓮花?像鑽石一樣的,七彩奪目。觀世音菩薩端坐在一朵金剛寶台上面。勉強說是大白蓮花,其實就是金剛鑽石的蓮花上頭為什麼祂常常在佛前蓮花化生?人家就在佛前,從小朵蓮花到大朵,隨著品位上升變化,顏色從雜色到最後就是金剛台(上品上生)。還有四土的變化,你是從“凡聖同居土”,到“方便有餘土”,還是“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有沒有蓮花?遍一切處我們現在就在祂們法身裡頭,遍一切處。你體認不到,你要體認到了,你會很感動的我們在人家的法身裡頭屙尿,我們在人家的法身裡面造罪業,祂們完全不動,包容,跟我們同時存在。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

我們現在要學習這個大悲咒的人,有出家眾、有在家眾、有“沒有淫欲”的男孩跟女孩。

僧團裡面只有比丘、比丘尼,小眾(沙彌、沙彌尼)不在僧團裡面,不入僧數的,只有比丘、比丘尼是入僧數的。「比丘」有捉賊、伏賊、殺賊,三種含義“賊”就代表煩惱,用通俗的話講,就是這個人發願要把他的煩惱捉住,綁住它不讓它動,然後去除煩惱。就是“恒常以戒定慧降服貪嗔癡”,因為煩惱就是貪嗔癡,用“佛的教法”—“戒定慧”降伏“貪嗔癡。他離開自己原來的家庭,進入佛的僧團裡頭,專修出世法,能降伏煩惱,有力量的,所以叫做比丘「比丘尼」跟比丘一樣,但是她是女眾

「優婆塞」「優婆夷」「優婆」這兩個字在印度文裡面是有特殊解釋,不是說只有來親近三寶、侍奉三寶而已。「優婆」的意思是願意持戒,他願意遵從佛陀的教導、戒律,來學習,這個時候叫優婆「優婆」如果翻成中文就是清淨的,依著“戒定慧”修學的,來親近三寶、服侍三寶的清淨男、清淨女那麼這類人很可能有過淫欲,現在有家庭,有妻或者有夫,發了清淨心,也想學習這種法,那佛就傳《優婆塞戒經》,專門給在家眾學習,教在家人如何積福德、侍奉三寶,學習這部分的清淨法因為有人做不到出家,捨不得。放不下就代表想不開嘛!不要說“我想得開,放不下。”呵呵呵,你要是真的想開了,你就放下了,放不下就是想不開啦不能實行就叫做“沒懂”啊,懂了就會去實行了,一體之兩面,不要騙自己啦,老實承認“我就是做不到”!

你們早上有沒有念“淨信優婆塞”、“淨信優婆夷”?加個「淨信」兩個字就比“優婆塞、優婆夷”又高一層,代表什麼?受了戒。「優婆塞」、「優婆夷」三歸就可以叫,可是如果講「淨信」,很清淨的信是什麼?受了戒律啊,他信心就更堅固了

「童男」「童女」,那就是沒有淫欲的,維持貞操的男女小孩。

【於諸眾生起慈悲心】想要誦持的人,如果你想要背誦跟實行這個《大悲心陀羅尼》的話,你要對其餘的一切眾生起慈悲心什麼叫「慈悲心」啊?有好的願意跟別人分享,別人有苦難你願意感同身受的去幫忙,去消除。這叫做慈悲心。

那麼就要跟著觀世音菩薩來發以下願望,這些願望就明天開始講。

迴向功德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弟子 持照、行朝、行伟、慧莲、行文、戒弘 恭敬抄錄

弟子 持平 恭敬錄音

弟子 戒香 恭敬整理

弟子 正健 恭敬校對

沙門釋子比丘尼普度昌悲完校於2016.10.23.

 

 

20161025
首頁 開示摘錄 修持大悲咒法門 在廈門開示大悲法門(十) 201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