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三十三)─中秋節

文章建立於 2016/9/13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一、前言:

中秋節,對學尼來說意義非常。年輕時父母重視此節日,除了祭拜、食物豐盛外,一定邀請一些單身在台北的親戚或朋友來過節賞月。父親常述說,在戰爭時期物質缺乏、採配給制度,他由台南至台北市求學,每逢佳節無處可去之孤獨感,與因“配給物品分發在家鄉”的窘困,使他發願:未來有能力時,要善待周圍需求者。

我很幸運與感恩,1965年考上台大法律系後,父親讓我邀請班上的南部同學們來歡度中秋節第一次來了近二十人,將整個“乒乓球桌”圍坐得滿滿的,準備了道地的“台南擔仔麵配料”,每個人自己動手盛裝入碗,無限量的供應,加上由燒臘店買來的豐富食物,與新鮮現炒的時蔬,滿足了離家未久、第一次在他鄉過節的遊子心。每個同學在賞月活動結束告辭時,都問:「以後可以再來嗎?」

父親很爽快的一口答應,因此整個台大四年中,家裡很多次的招待我的同學們。因此與麻豆李同學和他父母結下很深的緣份,才得以拜見印順師父、懺公師父,乃至由麻豆開始此生的講經說法;受聘擔任麻豆慧光佛堂之導師,(李同學已多年擔任慧光佛堂之主任委員)。

家兄也因此娶了我大學同班同學為妻。

2010年中秋節前在廈門,脊椎骨受傷暫時癱瘓,同時正整修圓妙精舍,不但台灣的同參們絡繹不絕的隔海飛奔探視,尤其是廈門同學們的高度團結、精細分工,完全沒讓我操心的,承辦起裡裡外外一切事。為了醫治我,每天須耗二小時以上針灸推拿,因不願耽擱其他病患,即使我掛號在前面,也讓渡給別人先看診。一面等待就診,一面接受咨詢,不管是主任或其他醫師介紹之案件,處理結果總讓他們滿意。醫師與助理們為此延後下班精舍同學們出錢出力,每天買各式點心、做3-4個中餐便當,12點正午前送到診療室供醫者們享用。就這樣“眾緣和合、團結一致”,不但把病醫好了許多醫者、患者對佛教認識、有好印象了,甚至學佛,成為學尼很親近之道友。時值中秋佳節,感念各方恩德,藉此一角重申敬謝之意。請讀者們體會此中之深意:一件事情的成功,必須具足各式各樣的因緣合作,合作過程中要如何用心與協調,能否照顧到每一個角落,不令缺失?!合作成功後,如何“知恩、念恩、報恩,長久不忘!”(菩提心之養成)。我們一起這樣努力學習。

2013年中秋節,圓妙精舍依廈門習俗舉辦了一次「中秋團圓博餅會」,學尼未參與博餅,但旁觀隨喜,以瞭解“鄭成功所發明”之“博餅”內容及玩法。統治者為免士兵“佳節思親”,得有種種作為鼓舞士氣,此中“玩法”與“進階官位”正符合當時之中心思想。現代人沒這“官位體制”了,正好趁機過過乾癮,一家人或親朋好友聚餐後小試各人手氣,平常繃緊發條的人,稍微放鬆一下,也是人情之常。

今年學尼不在廈門,也沒下指令,中秋於我如常日。

 

附:正健搜尋之“博餅”相關資訊:

因弟子手边没有博饼的规则图可以现拍,所以弟子查找了一些网图,发现其中有一幅图对规则说明得正确而且详细。所以就下载下来加工后呈给上师。另两幅图为补充,作为素材提供给师父。如不堪用,请恩师指责,弟子明日再去寻找规则图拍照。

另附“博饼”的由来,来自于百度百科:

关于中国福建博饼历史的来源,历来有几种说法。流传最多的一则与郑成功有关1660年前后,郑成功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郑的部将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每会月饼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数,八九七十二是亲王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数。

还有一说是:据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许许多多从大陆去台湾的官兵,思念家乡,每逢中秋佳节,思乡之情更是不可阻挡。郑成功为了冲淡官兵的乡愁,特请一位部将,设计出一套玩饼的游戏,让全体官兵在凉爽的中秋之夜欢快一博。

 


二、引用資訊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A7%8B%E8%8A%82  (另開視窗)

中秋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議將中秋節(華人)併入本條目或章節。(討論)

本文介紹的是東亞各地的中秋節形式與文化關於與「中秋節」名稱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詳見「華人的中秋節

中秋節

中文名稱

正體

中秋節

簡體

中秋节

日文名稱

日文漢字

月見 ‧ 十五夜

假名

つきみ ‧ じゅうごや

羅馬字

Tsukimi Juugoya Chuujuu no meigetsu

韓文名稱

諺文

추석한가위중추절가배일

韓文漢字

秋夕、한가위、仲秋節、嘉俳日

文觀部式

ChuseokHangawiJungchujeolGabaeil

馬賴式

Ch'usŏkHankawiChungch'uchŏlKapaeil

越南文名稱 ()

國語字

Tết Trung Thu Tết Trông Trăng

漢喃文

節中秋 ‧ 節

琉球語名稱

琉球漢字

中秋、十五夜

琉球國字頭

チョンチク[1]、ジューグヤー

拉丁化

chonchiku

 

中秋節

參與者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韓國、北韓、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

類型

傳統節日

日期

農曆八月十五

 

中國民間信仰系列之

中國民間信仰

哲學

顯示▼

理論

顯示▼

實踐

顯示▼

體系

顯示▼

節慶

顯示▼

內部傳統

顯示▼

與宗教相關的

顯示▼

中國民間信仰

•閱•論•編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

中秋節東亞文化圈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古代中國,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十五夜,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除華人地區外,中秋節也是韓國、日本、越南、琉球、泰國的傳統節日。中秋完結後是傣曆12月的水燈節

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也提到中秋有拜月的活動,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拜祭土地神,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因此屬於豐收節[2]至於中秋節何時固定有八月十五日,根據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並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唐朝以後,中秋節成為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此外,關於中秋節由來的傳說還有東亞各地皆有的月兔傳說、中國的嫦娥奔月越南的阿貴傳說等。

中秋習俗


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花燈(2005年)

中秋節在各地雖然發展出不同習俗,但有些習俗是各地皆有的賞月是各地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也有祭月的儀式。中秋節也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團聚,並且會祭祖,感謝祖先庇佑。也會吃特定的食品不少都與月亮、團圓有關,這些食品同時也是祭月的祭品如華人(漢族)、越南人(京族)、琉球人都有吃月餅的習俗[3],日本人(大和族)則會吃月見糰子,部份地區會煎太陽蛋,月餅、月光餅、月見糰子、太陽蛋都呈圓形,代表滿月,朝鮮族所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象徵月亮由虧轉盈。此外,時令的水果和其他農作物如楊桃、柚子、芋頭、栗子、菱角、梨子、柿子等,在農耕社會中是農民秋季的收穫,也是中秋節的食品和祭品。

中國南方和越南還有提燈籠的習俗,有些地區還會舉辦大型的綵燈會。

中秋節也是桂花盛開的時節,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也是中秋節的常見習俗,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各地特有習俗


華人地區

主條目:中秋節(華人)

台灣

在台灣,美濃的客家人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宜蘭地區除了月餅,還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餅」;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及火鍋的習俗。[4]

台灣近年來盛行中秋節烤肉,中秋節前後家家戶戶晚間在戶外或住家門口烤肉親友團聚慶中秋[5]

香港

在香港灣仔修頓球場舉行的大坑舞火龍表演

傳統奶黃、蓮蓉、伍仁月餅外,近年香港興起各種各樣的新式月餅,如冰皮月餅便大行其道。在中秋節晚上,市民會到公園燃點蠟燭、掛燈籠,甚至煲蠟,但因為安全理由,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起已嚴禁煲蠟。在全港各區的主要公園亦設有大大小小的中秋綵燈裝飾,點綴氣氛。

另外,在港島銅鑼灣大坑及薄扶林的薄扶林村會舉行舞火龍活動,其中大坑舞火龍於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一連三天舉行,祈求消災解困而薄扶林村的舞火龍活動則在中秋節當晚舉行,活動結束後會把火龍投進大海。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南方許多地區(如江西吉安、廣東潮州地區與四邑地區、福建晉江)享受著有燒塔的習俗。一般於農曆八月十五日當天或此前的若干天晚上舉行,多為青少年參與。

韓國

主條目:秋夕(韓國)

韓國中秋食品

韓語稱「秋夕(韓語:추석/秋夕)」、「仲秋節(韓語:중추절/仲秋節)」或「嘉俳日(韓語:가배일/嘉俳日)」,韓國最重要的其中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會去掃墓,並用新收穫的穀物和果實祭祀先祖;他們也會回鄉探親還有向親朋戚友送禮,所以英文亦把韓國的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Korean Thanksgiving Day

越南

主條目:越南中秋節

中秋節時的越南兒童們

越南人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越南語:Tết Trung Thu/節中秋*/?,此處「節」使用的是喃音,「中秋」為漢越音),也有人稱其為「望月節」(越南語:Tết Trông trăng/節*/?)。中秋節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日。當晚,孩子們聆聽關於阿貴傳說(越南語:Truyền thuyết chú cui/傳說呪*/?[6]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跟朋友們一起玩耍。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日本

主條目:十五夜 (日本)

日本中秋節陳列的食品

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爲十五夜,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ja:月見)(日語:月見/つきみ Tsukimi ),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日語: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Tsukimi dango ?)、芒草(日語:すすき Susuki ?)、芋(日語:里芋/さといも Satoimo ?)等。

琉球

主條目:琉球中秋節

琉球的中秋(琉球語中央方言:チョンチク)又稱為十五夜(琉球語中央方言:ジューグヤー),人們舉行祭祀,向神明感謝豐收,又會祭祖和參拜御嶽,除了祭祖、拜月外,還會祭灶,感謝灶君保佑一年內家中平安。會吃月餅和吹上餅(一種表面鋪上紅豆的米餅),也作為祭品。還有舞獅拔河上演村芝居(琉球語中央方言:ムラアシビ)等活動[7]在琉球國時代,琉球王府會在首里城舉行中秋之宴,現時則成為表演節目。

公眾假期

在台灣,中秋節當天放假一天若與周六、日重疊則另外補假,但若與周休假期僅相隔一工作日者,該工作日則調為假期,並擇前一星期六補班補課[8]2015年起,若遇周六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遇周日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9]中國大陸在2008年開始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如當天與周六周日重合,則在下周一補休一天韓國把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放假3北韓則把中秋節當日列為法定假期

香港的中秋節公眾假期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如果碰上星期日,則在星期一補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則沒有補假。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中秋節不是公共假期。

鄰國的老、柬、暹均有圓月夜,均在每年佛曆的十一月下旬,放水燈。

參考文獻


1.^ 南山俗語-琉球詞和解-

2.^ 民俗學家奔走疾呼:莫讓中秋節變成月餅節

3.^ 月餅

4.^ 台北市立圖書館-熱門主題:與月為伴 愉閱中秋

5.^ 中秋烤肉小檔案/一家烤肉萬家香廣告 掀風氣-自由時報

6.^ cui)」源自漢越語中的「quy」和「qui」,對應漢字均爲「拐」,義爲欺騙,拐賣。

7.^ 八月十五夜(ハチグヮチジューグヤ)

8.^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 全國法規資料庫.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工作小組. [2008-08-04] (中文(繁體). 本法第三十七條所稱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如左:五、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9.^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工作小組. [2014-06-11] (中文(繁體). 紀念日及節日之放假日逢例假日應予補假。例假日為星期六者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為星期日者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參見


•華人中秋節、朝鮮秋夕、越南中秋節、日本十五夜、琉球中秋節

•嫦娥奔月、月兔、阿貴傳說

•月餅、柚子

•八月十五殺韃子、燒塔、拜月

•元宵節、秋社、十成節、感恩節

•煲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A7%8B%E7%AF%80_(%E8%8F%AF%E4%BA%BA)  (另開視窗)

中秋節 (華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議將此條目或章節併入中秋節。(討論)

本文介紹的是華人的中秋節。關於東亞各地中秋節的整體情況,詳見「中秋節」。

中秋節 (華人)

北京龍潭湖中秋節之燈會上的二龍戲珠

參與者

海內外華人聚居區

類型

傳統節日

日期

農曆八月十五

 

華人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

因此「月餅節」也成為華人

中秋節的別稱

華人的中秋節是大中華地區及海外的華人以漢族的習俗與形式來度過、慶祝的。中秋節是一個中華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

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十五夜,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團圓節

歷史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也提到中秋有拜月的活動,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拜祭土地神,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1]

華人文化關於中秋節起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內容是:相傳在遠古時代有十個太陽,萬物衰敗,英雄后羿射九日,拯救蒼生。后羿因功從王母娘娘手中求得一包不死仙藥,服用後能成仙並長生不老。但后羿不舍妻子嫦娥,將仙藥留給嫦娥保存。有一天,趁后羿不在,后羿心術不正的弟子——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藥,危急之時嫦娥一口吞下仙藥,立時成仙,飄離地面、衝出窗口、飛天而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永駐廣寒宮。后羿歸來得知後拚命朝月亮追去,當夜月亮格外皎潔明亮,還隱約能見到嫦娥的身影。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自此夫妻永隔,只能對月望影長相思。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2]

根據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應在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始定為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並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自此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禦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

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北宋時月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流傳到民間,俗稱「小餅」和「月團」。蘇軾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中秋節另外又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相傳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人)」訊息元朝末年,漢人不堪蒙古人(韃子)的殘暴統治,適逢中秋節將至,劉伯溫獻計,在中秋節互贈糕餅裡面夾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有些版本作「月圓殺韃」的字條藏在月餅裡分發給其他人,紛紛約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義,大家一起把韃子殺了。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華人中秋習俗


香港中秋節期間店舖售賣的燈籠

中秋賞月

賞月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關於中秋的詩詞也層出不窮,如辛棄疾的《木蘭花慢 中秋》、蘇軾的《水調歌頭》等《東京夢華錄》更有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提燈籠

中國南方、香港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在中秋節夜晚提燈籠,或將燈籠掛在門前。

吃月餅

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了,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禮物。

各地情況


中國大陸

江浙一帶,除了普遍的豆沙鹹蛋月餅,還有「鮮肉月餅」。鮮肉月餅不像其它地區的月餅只有在中秋期間吃,而是一年四季都很流行。鮮肉月餅是蘇式月餅的一種,起源於江蘇揚州一帶,口味屬於甜味,做法屬烘焙類。

在福建閩南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廈門海滄大橋旅遊區(AAAA)建設了廈門博餅民俗園。

燒塔

中秋夜燒塔中國南方的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地的農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磚和瓦片以及樹枝幹草等搭建而成。它是圓窯形,下寬上尖,內為空心,中秋晚上點燒,常常會有燒塔比賽,塔燒得越通紅越好,燒得越旺越有彩氣。

其他

浙江東部,即寧波、台州、舟山、溫州地區,與全國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秋節是在八月十六,而非八月十五,並且傳統上名稱也是直接叫「八月十六」,與端午、重陽、冬至不同。

廣東各地,中秋賞月時常吃楊桃、月餅、柚子、芋頭、栗子、菱角,就連月光餅也時有所見。

參見:潮汕節俗#中秋節

香港

在灣仔修頓球場舉行的大坑舞火龍表演

香港的中秋節公眾假期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讓市民在中秋夜盡慶後也不用擔心第二天工作疲累,某些學校和公司允許學生和員工在八月十五日下午開始放假。人們除了在中秋節選購月餅之外,楊桃、芋頭仔、菱角都是中秋節慶食品,有些人會向長者送贈長壽麵或給後輩送贈豬仔餅。

近年香港興起各種各樣的新式月餅,如冰皮月餅便大行其道,在中秋節晚上,市民會到公園燃點蠟燭、掛燈籠,甚至煲蠟,但因為安全理由,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起已嚴禁煲蠟。在全港各區的主要公園亦設有大大小小的中秋綵燈裝飾,點綴氣氛。

另外,在港島銅鑼灣大坑及薄扶林的客家村薄扶林村會舉行舞火龍活動,其中大坑舞火龍於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一連三天舉行,祈求消災解困。而薄扶林村的舞火龍活動則在中秋節當晚舉行,活動結束後會把火龍投進大海。

臺灣

在臺灣,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全台灣放假一天。至今,台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而地區性的文化,如美濃的客家人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宜蘭地區除了月餅,還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餅」;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及火鍋的習俗。[3]

過去臺灣人在此節會拿小竹椅為道具,向椅仔姑問事求卜[4];鹿港則是用竹籃對籃仔姑問卜[5]。早期尚有中秋夜晚睡、偷菜、聽香[6]的習俗。另外因中秋是土地公的例祭日[7],這天也是秋報謝平安的日子,農民常以竹子夾土地公金做成「土地公拐杖」插在田頭[8],部分地區有供拜「米粉芋」的習慣,以求有好頭路。

198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其來源的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廣告商影響[a],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飢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9]近年,因環保意識覺醒,普遍有以「節能減碳」、「減少空氣污染及垃圾」或「飲食健康」等理由反對烤肉的聲浪,許多名人和環保團體也勸導減少烤肉[10][11],部份縣市政府禁止民眾在公園等公共場所烤肉[12]。但也有另一派說法認為中秋烤肉對環境影響不大[13]。而目前烤肉活動仍然十分常見

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許多家庭會帶著家人、朋友、戀人等一起提燈籠、逛公園

中秋詩詞


中國有許多古代詩人寫下了詠誦中秋節的詩詞。

其中宋朝詞人蘇軾所寫的詞——《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此篇最為人熟知(其中水調歌頭為詞牌名,後之文字為該篇名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十五夜望月》,唐朝王建寫:

中庭地白數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回環詩》,宋朝蘇小妹寫:

中秋賞月對高樓 月對高樓酒上游

游上酒樓高對月 樓高對月賞中秋

【普度增注:欲明白什麼叫做“回環詩”者,請連結下列網站:http://blog.udn.com/Axeman/57090810  (另開視窗)

三:網路上提供之中秋賀卡及圖案

339張圖片的創作者及各式產品的生產者,致以深深的敬意與謝意,這世界因為有大家的密切合作而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成為一個和諧的社會。看著許多張“精彩創意發揮”,不禁莞爾一笑,疲意盡消!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4%B8%AD%E7%A7%8B%E7%AF%80&biw=1066&bih=478&tbm=isch&tbo=u&source=univ&sa=X&ved=0ahUKEwjr3NvYo-LOAhWBHpQKHTfRDsUQsAQIKQ&dpr=1.5  (另開視窗)

搜尋結果

四、佛門及道教祭拜功課:

(一)佛門功課

如正常初一、十五上供,但供品多了月餅及應景水果,如柚子、梨子、葡萄、柿子、乃至香蕉、彌猴桃(奇異果)等。誦《心經》《藥師經》或《藥師咒》、《安土地真言》回向祝福身心都圓滿,內外無障礙、事事皆順利、道業早成就。

(二)道教拜土地公

1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7686  (另開視窗)

(節錄):

每個月初二、十六,都是我們拜土地公的日子,沒有開店做生意的人,不要在門口設案拜拜!要到有供奉土地公之鄰近寺廟敬拜。拜土地公中國傳統中,一個月拜兩次,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祭品主要以土地公最喜歡的,拜「土豆」吃到老、「麻糬」黏錢、「酒」活的長長久久。加上個人準備的牲品、水果都可以。家裡有喪事或女人生理期,不拿香以手拜,算是唯一的禁忌。

虔心持誦『福德正神聖號』及『安土地真言』或『福德正神金經』,可增進土地公對您的加持能量唷!常常懷著感恩的心答謝培育我們的大地之神,這樣的人,當然會有福報。

2http://s120854144.pixnet.net/blog/post/325784926-%E6%8B%9C%E6%8B%9C%E7%A6%AE%E5%84%80-(%E5%8D%81%E4%B8%89%EF%BC%89%E6%8B%9C%E5%9C%9F%E5%9C%B0%E5%85%AC%E7%94%9F(%E9%A0%AD%E7%89%99)-%E6%95%AC%E6%8B%9C%E7%89%A9%E5%93%81  (另開視窗)

(節錄)

【土地公生要拜什麼東西-金紙篇】

土地公可使用三式金和四式金,但一般多採用四式金以示尊重。

1.三式金:壽金、刈金、福金。

2.四式金:壽金、刈金、福金、大箔壽金。

※土地公金(即福金)、刈金(即四方金)、另求財補運者,可配合發財金;以上金紙若太復雜請跟金紙店老闆說,購買土地公金老闆即會幫您準備好。

【土地公生-拜拜流程篇:】

1.在土地公神位前或大門口、廚房,面向火爐方,將供品整齊排列。

2.點燭、點香敬拜(誠心向土地公祈求生意興隆、平安)。

3.獻茶1次、敬酒3次。

4.酒過三巡香過2/3後,擲筊詢問土地公是否享用完畢。

6.雙手捧金紙向土地公一拜。

7.燒化金紙。

8.1杯以繞圓澆金爐以示完成祭祀。

※記得要酒過三巡,若得聖筊(應筊)即可將金紙燒化,若得陰筊請再等五分鐘,若香過半,請再補三柱香,直到土地公允許撤供為止。

小編網資整理予2015.03.24


五、迴向功德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法界有情眾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沙門釋子比丘尼普度昌悲完稿於2016.08.30

 

 

20160913
首頁 開示摘錄 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 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三十三)─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