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三十六)─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下)

文章建立於 2016/10/19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續前篇)

一、引述網路見聞: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zCxIvPKv_g (另開視窗)

南海古佛吟唱 -觀音悲願曲(518)【歌詞發人深省之。】

2.http://www.sutra.org.tw/ebook/c/book_c_03.htm (另開視窗)

中華印經協會E書網“認識觀世音菩薩”。可惜無法複製請自往參學!

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7%80%E4%B8%96%E9%9F%B3%E8%8F%A9%E8%96%A9 (另開視窗)

觀世音菩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觀音」和「觀世音」均重定向至此。關於其他同名的主題,請見「觀音 (消歧義) 」。

本頁面包含印度系文字,部分作業系統及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援才能正確顯示,否則可能顯示為空格、問號或者方格等。

 

本頁面包含藏文字母,部分作業系統及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援才能正確顯示,否則可能顯示為亂碼、問號、空格等其它符號。

 

佛教

基本教義 顯示▼

修行位階 顯示▼

人物 顯示▼

宗派 顯示▼

經籍舉要 顯示▼

聖地 顯示▼

相關主題 顯示▼

佛教主題

 

普陀山的觀音像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藏文:སྤྱན་རས་གཟིགས་དབང་ཕྱུག,藏語拼音:Jänräsigwangchug,威利:spyan ras gzigs dwang chug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思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大乘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目錄

1影響

2名號由來

3本生因緣

4本願誓言

5佛教各地各宗派的觀世音應化身

5.1六觀音

5.2三十三觀音

5.3摩利支天菩薩

5.4不空羂索菩薩

5.5常瞿利菩薩

6觀音法門

7形象與傳說

7.1在東亞

7.1.1善財龍女

7.1.2騎龍觀音像

7.1.3送子觀音

7.1.4魚籃觀音

7.1.5馬郎婦觀音

7.1.6千手千眼觀音

7.1.7面燃大士

7.1.8化身民間信仰女性神祇

7.1.9民間造像舉例

7.1.10民間信仰造像

7.2在西藏

8種子字

9陀羅尼

10相關經典

11觀世音菩薩應化組合

12道場

12.1印度的補怛洛伽山

12.2中國的普陀山

12.3西藏的布達拉宮

12.4其他道場

13節日

14文學形象

15參考文獻

15.1引用

15.2來源

16外部連結

17參見

影響


大乘佛教佛經稱某些菩薩在遠古已成佛,祂們以大慈悲心,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象,重入世間教化救苦。觀世音菩薩即是其中之一;過去佛號是正法明如來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大乘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觀世音菩薩是中國民間信仰所崇信的「家堂五神」的首尊,台灣民眾常將之繪製於家堂神畫「佛祖漆」上,與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名號由來


來自那爛陀寺的波羅王朝

公元9世紀的觀音菩薩像,

現藏於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

在早期的佛經中,多直接自梵語「Avalokite śvara」音譯為「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竺法護和尚譯為「光世音菩薩」南北朝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譯為「觀世音菩薩」。

唐代玄奘法師等譯師們則譯為「觀自在菩薩」Avalokita」為「觀」i ś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今日的《般若心經》 [1]

傳統上以為,因唐太宗李世民的本名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但其實「觀音菩薩」只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唐代清涼澄觀法師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名稱,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 Avalokitasvara अवलोकितस्वर為觀音菩薩的名稱,證實了他的說法。「娑伐羅」(svara स्वर),意思為「聲音」,Avalokitasvara可意譯為「觀音」,鳩摩羅什出生在西域地區,所見的應該就是這個版本。因此,觀音菩薩並非是因為避諱而出現的名稱。根據宋代玄應的說法,這可能是來自於不同地區方言所導致的。[2]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另一重意思則出自《楞嚴經》。觀世音菩薩以聽音方法契入法性,證得耳根圓通,修成正果。

觀世音菩薩在藏文作སྤྱན་རས་གཟིགས་དབང་ཕྱུག ( 藏語拼音:Jainraisigwangchug),也是「觀自在」之意,與玄奘法師等譯師們譯意相同。因為藏文「觀自在」總共有五個藏語的音節,所以藏文書面、口語通常略稱「Jairaisig(「觀」、「眼視」)」三個音節,而省略了「wangjug(「自在」)」兩個音節。

本生因緣


來自斯里蘭卡公元750年的水月觀音青銅像,

現藏於美國阿拉巴馬州伯明罕伯明罕藝術博物館。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他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的大菩薩,如《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他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涅槃後,他將候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那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不空三藏所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中認為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另一名稱),又名「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在西方清淨佛土中,祂即現佛身但在五濁惡世中,祂即以觀自在菩薩的形像出現。

不空三藏所譯《大方廣曼殊室利經》又說,觀世音菩薩將以「平等光明普照如來」的名號成佛,但在此經中並未提及祂與阿彌陀佛的關係。

而在其他經典上說此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正法明如來』,釋迦牟尼佛曾經是他的弟子[3]由於他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楞嚴經》則認為過去曾經有佛,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其弟子,故也稱「觀世音」[4]

本願誓言


來自山西的遼代木雕彩繪水月觀音菩薩像。

現藏於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有些人將〈大悲咒〉前面發願的「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這個發願文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其實這個發願文是〈大悲咒〉的啟請發願,不是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應該是以《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悲華經》與《華嚴經》等記載的誓願,作為觀自在菩薩的代表本願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記載:能仁作大師子吼,天人一切普得聞,我等今對世尊前,各發誠實最上願:我等乃至未來際,願我所行經多劫,隨入生死輪迴中,救度無數眾生類;我等今者以此緣,盡未來際悉思念,普為利樂諸眾生,於無邊劫行無懈;我等從今日已去,永滅貪瞋痴等垢,十方現在佛世尊,證我所說誠無妄;我等今發菩提心,不樂聲聞緣覺果,我等若有樂小心,決定當招妄語報;我所不樂二乘果,但以悲心為眾生,縱經俱胝多劫中,願我常行而不懈;如佛世尊所成就,如應佛剎廣莊嚴,願我當來得佛時,剎土倍多俱胝數;又願當來佛剎中,無有聲聞緣覺眾純一菩薩所莊嚴,廣集無量諸智聚;願我得是莊嚴已,當令眾生得離垢,從諸佛法所出生,普使當持佛法藏若我今時諸所說,真實無妄無別異,願此大海及山川,乃至大地皆震動;當發如是願言時,大地實時皆震動,不鼓音樂自然鳴,出微妙音遍十方;天雨眾華眾妙香,殊麗嚴好極可愛,俱胝百千妙天衣,周遍繽紛而散布。(這是觀自在菩薩、大勢至菩薩,在「師子遊戲金光王如來」處,一起首發菩提心的誓願。

《悲華經》記載:從前過恆河沙等阿僧祇劫之際,觀自在菩薩的本地是無諍念轉輪聖王的太子,在當時的寶藏佛前面回向、發願說: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回向、發願說:在安樂世界的無量壽佛進入無餘涅盤、正法時期過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觀自在菩薩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願〉:

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系縛怖離殺害怖離王官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諸病怖離黑暗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愁歎怖離所求不得怖離大眾威德怖離流轉惡趣怖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恐怖滅除障難正念現前複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

佛教各地各宗派的觀世音應化身


六觀音

天台宗智者大師認為六觀音指的是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摩訶止觀》卷二載,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獅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三障,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

東密,六觀音指的是千手觀音、聖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準提菩薩)、如意輪觀音。此六觀音與天台六觀音相應。

三十三觀音

三十三觀音是大乘佛教對觀音應化的三十三種形象的稱呼。

•(1)楊柳

•(2)龍頭

•(3)持經

•(4)圓光

•(5)遊戲

•(6)白衣

•(7)臥蓮

•(8)瀧見

•(9)施藥

•(10)魚籃

•(11)德王

•(12)水月

•(13)一葉

•(14)青頸

•(15)威德

•(16)延命

•(17)眾寶

•(18)巖戶

•(19)能淨

•(20)阿耨

•(21)阿摩提

•(22)葉衣

•(23)琉璃

•(24)多羅

•(25)蛤蜊

•(26)六時

•(27)普慈

•(28)馬郎婦

•(29)合掌

•(30)一如

•(31)不二

•(32)持蓮

•(33)灑水

摩利支天菩薩

摩利支天菩薩又名摩利支提婆、陽焰,梵文Marici,為「光線」之意,係日光的神格化。相傳源於古印度民間所崇拜的豬面人身光明女神華拉希(Varahi),後被佛教所吸收而成為黎明女神,並列於天部。能加持信眾,護佑平安。外現天女像,然並非天人,實際本地是大菩薩《一切如來大祕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記載衪是從觀自在菩薩部所作的變化相。以摩利支天菩薩為本尊的修法,稱為「摩利支天法」,此法具有能夠隱身遁形與除難消災的神通能力,密教中就是以摩利支天法為隱形法。由於摩利支天菩薩具有不可思議的隱身法力,因此極受日本武士的信仰,並奉為守護神。

不空羂索菩薩

不空羂索菩薩,乃能顯現十方無量佛土聖眾,接引無量有情修得佛法的大菩薩,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佛教認為與觀音菩薩所有的化身本質相同。

常瞿利菩薩

常瞿利菩薩或作穰麌梨菩薩,在佛教裡是觀世音菩薩、多羅菩薩的化現之一,是以消伏毒害為特色的菩薩。

觀音法門


觀世音菩薩與娑婆眾生、末法眾生具有大因緣,一般正信佛教徒修持與觀世音菩薩為核心的法門方式或功課有如下:

持名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等聖號。

持咒持誦「六字大明咒」、「觀音靈感真言」、「十一面觀音咒」、「大悲咒」「觀世音菩薩滅業障真言」等真言陀羅尼。

誦經持誦《心經》《普門品》《法華經》等經典。

形象與傳說


公元7世紀越南的高棉風格觀音菩薩雕像

 

雲南大理國阿嵯耶觀音菩薩像

 

來自尼泊爾的16世紀觀世音菩薩鍍金青銅像

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世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大概與觀世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

《普門品》當中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祂可以化身為佛、辟支佛、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婦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執金剛神等等。

一般來說,作為西方三聖之一觀世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其它形象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觀世音在民間的形象變化和歷史時間、地域、風俗有很大關係,是百姓信仰的產物。

在東亞

在中國,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前一世紀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七世紀中葉傳入朝鮮和日本

宋朝以前,佛教觀世音菩薩造像全部是男身。此後道、佛二教互相滲透、互相吸收,共同信仰觀音。宋朝之後佛教人士稱道教的慈航真人與觀世音菩薩乃同一神明而出現了按中國宋代仕女形象而塑造的「魚籃觀音」、「白衣觀音」等,並逐漸成為主流[5]

佛教以外,觀世音菩薩在道教和民間的香火也十分興盛。道教稱之為「觀音大士」、「白衣大士」、「慈航真人」、「慈航大士」等[6];民間則認為祂善於救助婦女兒童,協助孕婦順利生產,因此又常尊稱祂為「送子觀音[7];在一貫道中稱為「南海古佛」。[8]可見其在民間信仰的鼎盛。

在中國民間,觀世音菩薩的慈母形象常顯著,常被尊稱為觀音媽觀音娘娘,又因為觀世音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只是化現為菩薩濟世救人,故常尊稱為觀音佛祖,簡稱「佛祖」。台灣人認為,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心著稱面燃大士(大士爺)是觀世音菩薩的屬下(或化身),所以大士爺頭頂觀世音菩薩像,在中元節時,負責救渡、布施流浪在陽間的亡魂。

善財龍女

中國民間信仰的觀世音菩薩像,常有善財、龍女脅侍在菩薩左右兩旁善財尊者是佛弟子,經過五十三參之後,悟道得證果位龍女則是娑竭羅龍王之女,因緣俱足,已於法華會上成佛,多示現為童女身,與善財一同為觀世音菩薩的左右脅侍。

騎龍觀音像

主條目:騎龍觀音像

《騎龍觀音像》攝影作品是指1959年八七水災之後流傳於台灣民間,供台灣佛教、道教、儒教、齋教、一貫道、民間信仰等宗教信徒膜拜用之觀世音菩薩攝影顯像。

2003年台灣法院《台上字第四二四二號判決書》內容顯示,該圖像來源係不明人士以黑白攝影技術翻拍1890年(明治二十三年)日籍畫家原田直次郎原作《彩色騎龍觀音像圖》油畫之攝影作品。據稱,原收藏該作品的日本東京護國寺現仍保存這張油畫的原寸照片,而作品原件已由護國寺於1979年轉交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收藏。

送子觀音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記載祈求觀音大士「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善男信女至誠皆有感應。故許多不孕婦女,皆向觀音菩薩求禱,希望能有子嗣。而廟宇也以觀音菩薩懷抱幼童作為造像,是為送子觀音。

魚籃觀音

宋朝,蔡襄貶為泉州太守。當時泉州洛陽江,時常有人渡江溺斃,蔡襄不忍,於是發願興建萬安橋(洛陽橋)觀音菩薩化身為一位手提魚籃的美麗少女,向公眾籌募建橋經費,該化身被稱為「魚籃觀音」。

馬郎婦觀音

民間故事,唐憲宗時陝右男子性喜騎射,嗜殺無度。一日市街上,忽然出現一名絕世美女,公開演講,要求眾人信仰佛教,戒除殺生。並且發下豪語,願嫁給三日之內熟背《妙法蓮華經》的男子。眾人聞說,皆返家背經,惟法華一書,卷帙浩繁,人皆苦之。有一馬姓少年博聞強記,三日不寐,遂能背誦此經,娶得美女返家,但回家成婚時,美女已經病死。馬郎甚哀而殮之。啟棺時,美女遺體不見,只留下一張觀音菩薩之畫像。人稱美女為觀音菩薩化身,是謂「馬郎婦觀音」。《佛祖統紀》亦有記載。

另說屍骨已然不見,唯鎖子骨尚存。泉州粲禪師作詩曰:「豐姿窈窕鬢欹斜,賺殺郎君念法華。一把骨頭挑去後,不知明月落誰家?」

千手千眼觀音

主條目: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提到了觀世音菩薩何以具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根據《觀世音菩薩本行經》後改稱《香山寶卷》,作者為宋代的普明禪師),認為祂是妙莊王的三女兒,名妙善。至出嫁年齡,出家為尼。妙莊王因此將其趕出王宮。後來妙莊王身患頑疾,危在旦夕,求救於一老僧,老僧診斷後認為只有以親生女兒的手眼配藥才能醫治。妙莊王只得求救於自己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然二女堅決不允。無奈老僧只得告知香山有位仙長,道法高深,興許能夠救愈。妙莊王來到香山,找到香山仙長,卻大吃一驚,原來仙長為自己三女兒,但此時已修成至道。女兒知道父親來意後,二話不說,當即割斷手臂挖掉雙眼奉給妙莊王。妙莊王心裡十分難過,遂祈求於神明,使女兒再生手眼,結果神靈有眼,女兒果然長出了一千隻眼和一千雙手。妙莊王十分感動,令人在香山修建寺廟,專門祀奉妙善,並稱之為「觀音」。

面燃大士

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時,民間都先祭拜「面燃大士」,道教稱「面燃大士羽林監齋普渡真君」俗稱「大士爺」或「普渡公」「面燃大士」是諸鬼之王,統領七月時在人間接受香火的諸家亡魂。

「面燃大士」的起源,說法有數個:一是祂是觀音大士的化身,故稱「大士爺」。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為護持盂蘭節普渡事項的護法神

「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妙法蓮華經》中,觀音大士「應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現鬼王身而為說法」,是觀音大士教化餓鬼界眾生的需要而產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們應該積極布施僧侶、貧民,不宜動貪愛及慳吝想,以免墮入餓鬼心識,成為「面燃」的眷屬。

化身民間信仰女性神祇

民間信仰中的女性神祇,有的出身由來之傳說常和觀世音菩薩有關,如傳說為觀世音菩薩之眼淚或血所化,或賜仙丹靈珠入其母胎而誕生。民間信仰中之媽祖、臨水夫人、菁埔夫人等,皆有和觀世音菩薩有關的傳說故事,可視為佛道融合而產生之現象。

民間造像舉例

明代德化窯觀音像

 

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

(香港藝術館展品)

 

臺南聖恩佛祖會 觀世音菩薩

(施冠鴻攝)

民間信仰造像

臺灣,觀世音菩薩的形像普遍運用在神龕、佛龕之背景,俗稱「觀音聯」、「佛祖聯」、「觀音彩」等,有觀世音菩薩位於最上,脅侍善財、龍女,其下有道教神明天上聖母、關聖帝君、福德正神、灶神等,亦有獨尊觀世音菩薩者。其形像普遍為頭頂梳髻身著白衣,長髮,頂戴阿彌陀佛像,頭披白紗,胸配瓔珞,一手持楊柳枝,一手持淨瓶,亦有手持念珠或經書,趺坐蓮花之上。

在西藏

觀世音菩薩信仰在七世紀也傳入西藏,在藏傳佛教中稱做「Chenrezigwangchug」,以四臂觀音的法相為主,達賴喇嘛被認為是其化身。馬頭明王是他忿怒相。

根據《度母本源記》所載,觀世音菩薩見眾生難以救度,不禁左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化為綠度母右眼流下了一滴眼淚,則化為白度母綠度母與白度母均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又根據阿底峽尊者發現的書《柱間史》,當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將雪域的眾生都交給觀世音菩薩教化;觀世音菩薩有一名獼猴弟子受了戒,在雪域西藏修行時,遇上一名作雌猴打扮的羅剎女子以自殺逼婚,結果在觀世音菩薩的祝福下成婚(同時賜給了他五穀種子),是為藏族人的祖先。

西藏國王松贊干布亦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說他一出生則有三十二種相好,頭上更有一尊阿彌陀佛像。他所迎娶的尼泊爾赤尊公主則被認為是白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則為綠度母的化身。

種子字

梵文的「ह्रीः,是觀世音菩薩的種子字,代表觀世音菩薩的智慧。

讀音「hrī」(「赫利」),藏文:「ཧྲཱིཿ」。

陀羅尼


觀世音菩薩的陀羅尼無數,比較著名的有:大悲咒、六字大明咒(o mai padme hū准提神咒(nama saptānā- samyaksabuddha-koīna tadyathā o cale cule cunde svāhā)、十一面觀音咒、如意輪觀音咒等等。

相關經典


觀音三經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觀音五經:前三經再加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同本異譯: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章》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

《悲華經》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乘莊嚴寶王經》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

《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

《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本緣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觀自在菩薩隨心咒經》

《不空罥索咒心經》

《解深密經地波羅蜜多品第七》

《安樂妙寶》:稱為『正觀音咒』,又名『滅業障咒』。咒文內容為:「唵,阿嚕勒繼,娑婆訶。」

觀世音菩薩應化組合


西方三聖:主尊阿彌陀佛,脅侍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娑婆三聖:主尊釋迦牟尼佛,脅侍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

中國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八大菩薩(《藥師經》):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大勢至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

八大菩薩(《八大菩薩曼荼羅經》):妙吉祥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慈氏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王菩薩。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經。

道場


補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譯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簡稱為普陀山,義淨法師譯名海島山,或小白華山,又名光明山),因此山位於海島,島上滿布小白華,清香美麗,傳說觀世音菩薩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門示現,因而得名。佛經所指「補陀落迦山」,乃指印度補怛洛伽山而言,而中國普陀山與西藏布達拉宮等處,皆是沿用「補陀落迦山」這個名稱。

印度的補怛洛伽山

主條目:補怛洛伽山

《華嚴經》說:「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聖賢,聚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香遍滿,眾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善財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漸至此山:「見其山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翡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伽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這裡是佛典裡真正所指的普陀山

唐三藏玄奘法師之《大唐西域記》卷十秣羅矩吒國中,亦有記述稱,秣羅矩吒南方海濱,有座秣剌耶山,「秣剌耶山東,有布呾落伽山,山徑危險,巖谷敧傾。山頂有池,其水澄鏡,派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南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厲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山形,或為塗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願。」

中國的普陀山

主條目:普陀山

在中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舟山群島之一的普陀山。島呈狹長形,島內崎嶇,由南至北,有錦屏山,光遊峰,伏龍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島北的白華頂,又名佛頂山。島之東南有一小島,名洛迦山,合稱為普陀洛迦山,後人漸將普陀及洛迦分成兩個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原因在普陀山誌記載,中國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諤,遊五台山,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慕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回日本供養。豈料船經普陀山時,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諤驚而禱告曰:「如聖像與日本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禱畢舟行,至潮音洞邊即停,慧諤捧大士像離舟登岸,時岸邊漁民,聽慧諤說明來意,大受感動。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磷磷,海水湧入,其聲如雷,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數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來,水花飛濺,聲如龍吟虎嘯,誠心朝山進香的有緣人,能見觀世音菩薩於洞中現身

西藏的布達拉宮

主條目:布達拉宮

西藏的布達拉宮是座位於瑪布日山(紅山)上的達賴喇嘛宮殿。周約一里,普通稱布達拉(亦音補陀洛)。興建年代,大約在西曆五八一年,當時宮殿規模較小,至十七世紀末葉,達賴喇嘛在位時,有一執權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繪畫宮殿改建圖,於十八世紀建造成今日所見雄偉莊嚴的布達拉宮據說,布達拉宮佛殿之靈塔,金壁輝煌,上段安置純金的觀音聖像。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出松茲堅布教王從印度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西藏自古,便以觀音菩薩為開國之祖。而歷代國王,多信仰觀世音菩薩。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國王的同時,亦信仰觀世音菩薩。

其他道場

中國大陸

安海龍山寺位於福建泉州晉江安海,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廟宇,於隋越王皇泰年間(618年)開始興建,1623年重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目前屬於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已有千年歷史,海外的大量龍山寺均為該處分靈。由於歷史悠久,不論是晉江的本寺或海外諸多分靈寺廟,在戰亂中都常傳出神蹟,也造就了各地龍山寺的香火鼎盛。

三十三觀音堂: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南山佛文化苑,集觀音菩薩三十三種化身於一堂的場所

承德補陀洛寺:熱河承德的補陀洛寺,又稱承德普陀寺,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臺灣

艋舺龍山寺: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主祀觀世音菩薩的著名古剎,為直轄市定古蹟。每逢觀世音菩薩三大節日、重要民俗節慶、初一十五等,香火鼎盛。

緣道觀音廟: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著名的觀音道場,可遠眺觀音山,園中有一巨石,上刻「念彼觀音力」,三十三觀音和四大菩薩羅列其中,大殿中的大自在王佛像和四大菩薩像高數十米,莊嚴優雅。此處風景絕佳,吸引許多塵世紛擾的遊客來沉澱他們的心靈。

淡水龍山寺:為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目前為直轄市定古蹟。

板橋接雲寺:位於臺灣新北市板橋區,板橋林家所建,是板橋人的信仰中心。

蘆洲湧蓮寺:位於臺灣新北市蘆洲區,是三重、蘆洲一帶的信仰中心。

法鼓山:位於臺灣新北市金山區,有著名的開山觀音大士聖像,由聖嚴法師創建。

竹林山觀音寺: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林口區的著名景點,原稱竹林山寺,簡稱竹林寺,位於林口區竹林路325號,為一佛道混合寺廟,奉祀十八手觀音,香火鼎盛。

壽山巖觀音寺位於臺灣桃園市龜山區,是縣定古蹟。寺中主祀神明有:觀世音菩薩、玉皇大帝、太歲星君、地藏王菩薩、關聖帝君、門神四大天王等諸神。

石觀音甘泉寺位於臺灣桃園市觀音區,是當地極富盛名的寺廟,主祀觀世音菩薩的天然石像,又稱石觀音甘泉寺、石觀音寺。石觀音寺也是觀音鄉地名的由來。

新竹竹蓮寺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為新竹地區著名佛寺,新竹三大廟之一,香火鼎盛。

新竹金山寺: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俗稱客家人寺,為國家三級古蹟

清水紫雲巖:位於臺灣臺中市清水區,為主祀觀音佛祖之廟宇,有台灣少見之黑面觀音,建自清康熙元年前,至乾隆年間方有正史之記載,迄今已有三百餘年之歷史,為臺中之名勝古剎,信徒眾多。

北屯松竹寺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屯區,主祀觀世音菩薩,創建年代是清道光十三年,是臺中地區儒、釋、道的齋教寺堂,亦是臺中市遠近馳名的宗教信仰中心。

彰化開化寺: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彰化市設立後的第一間寺廟。

鹿港龍山寺: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屬國定古蹟,素有台灣紫禁城之稱

半天岩紫雲寺:位於臺灣嘉義縣番路鄉,創建年代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縣定古蹟,是台灣著名觀音佛祖寺廟之一,神尊為黑面觀音。

臺南龍山寺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為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該寺於清康熙年間正式建寺於臺南東門外,臺灣日治時期昭和年間因馬路拓寬而遭到拆除,才於今址重建。

臺南聖恩佛祖會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為臺灣著名之慈善團體;裡面除供奉觀世音菩薩外,還供奉全台首見的「金善財童子」。

赤山龍湖巖:位於臺灣臺南市六甲區,創建年代是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是觀世音菩薩在台灣最早的開基道場,也是台灣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白河大仙寺:位於臺灣臺南市白河區,創建年代是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亦稱火山大仙寺、關仔嶺大仙寺,簡稱大仙寺,俗稱舊巖,位於台灣台南市白河關子嶺,是台灣直轄市定古蹟,臨濟宗佛寺,與俗稱新巖的火山碧雲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

火山碧雲寺位於臺灣臺南市白河區,創建年代是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原名火山廟,源於白河大仙寺,亦稱白河碧雲寺、關子嶺碧雲寺,簡稱碧雲寺,俗稱新巖,位於台灣台南市白河關子嶺,是台灣直轄市定古蹟,佛道混合寺廟,與俗稱舊巖的大仙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距大仙寺約五公里、水火同源約一公里。與東山碧軒寺關係密切。

東山碧軒寺: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山區,創建年代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東山迎佛祖聞名,與火山碧雲寺同源,關係密切。

楠梓慈雲寺:位於臺灣高雄市楠梓區,觀音殿中供奉台灣罕有的十一面觀音,示現當代少見的男相觀音菩薩,因為莊嚴殊勝,所以信徒眾多,香火鼎盛。

內門紫竹寺:位於臺灣高雄市內門區,在觀亭地區,建廟三百餘年、高雄內門宋江陣嘉年華會所在地,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護神,因「飛爐」神蹟,而由莊民共同出資建寺,為內門地區著名古廟。

內門南海紫竹寺:位於臺灣高雄市內門區,在內埔地區,民國54年內門紫竹寺,觀音佛祖大媽、二媽、三媽重新粉面開光在七七四十九天降臨,要在內埔地區開基建廟供奉二媽,由於地方政治因素,觀亭地區不讓內埔地區建廟供奉,於是內埔地區請示玉皇大帝是否該在此建廟,得到玉皇大帝的連六個聖筊同意,玉皇大帝將此廟命名為內門「南海」紫竹寺,在民國56年興建,民國65年峻工。

內門南海紫竹林寺:位於臺灣高雄市內門區,是全台唯一以紅面化身,恭戴五佛帽,興建全台的第一間紅面觀音廟宇。

鳳山龍山寺:位於臺灣高雄市鳳山區,屬國定古蹟。

北竿蕭王府:位於馬祖北竿鄉塘岐村,廟宇二樓大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因分靈自中國湄洲灣南岸蓮城半島之蓮城寺,因而尊稱「蓮城佛祖」

北竿龍角峰五靈公廟:位於馬祖北竿鄉芹壁村,廟雖名為「五靈公廟」,正殿主祀觀世音菩薩,神龕上書「白衣大士」本廟特有「祈夢」文化,相傳龍角峰廟中供有夢神的舅舅,夢神每年農曆正月29日來此訪舅,因此只有這一天可以「祈夢」。來這間廟睡覺 神明「入夢」幫你解惑

馬來西亞

檳城極樂寺:位於檳城州,檳島的亞依淡(Air Itam)。建於1893年,寺廟依山而建,占地12公頃。

此外,日本紀伊的補陀落,下野的日光島,還有朝鮮的洛山,都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節日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此三大節日為誕辰、成道、出家。[9]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文學形象


•中國古典小說名著《西遊記》中有觀音菩薩這個人物。

參考文獻


引用

1.^ 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縛盧枳多』,譯曰『觀』『伊濕伐邏』,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皆訛謬也。」

2.^ 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五:「舊譯觀世音,或言光世音,並訛。又尋天竺多羅葉本,皆雲舍婆羅,則譯為自在。雪山以來經本,皆雲娑婆羅,則譯為音。當以舍、娑兩聲相近,遂致訛失。」

3.^ 唐譯《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我念往昔時,觀自在菩薩於我前成佛,號曰『正法明』,十號具足。我於彼時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十方如來皆由觀自在教化之力故,於妙國土得無上道,轉妙法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也認為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名為「正法明如來」,但此經並未提到釋迦牟尼佛曾為其弟子。

4.^ 《楞嚴經》:「憶念我昔,無量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5.^ 略釋觀音法門

6.^ 慈航真人

7.^ 什麼是送子觀音?

8.^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

9.^ 艋舺龍山寺官網 - 認識奉祀神祇

來源

書籍

•於君方 著,陳懷宇 等 譯:《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網頁

•故宮博物院-典藏資源 佛經圖繪詳說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觀世音菩薩

•大悲觀世音菩薩

•妙法蓮華觀世音

•江南名剎普光寺

•觀世音菩薩經文

•觀音,來自佛學大辭典

•曹仕邦:〈淺論華夏俗世婦女的觀世音信仰──兼論這位菩薩的性別問題〉。

•佐伯富:〈近世中國的觀音信仰〉。

•顏娟英:〈唐代十一面觀音圖像與信仰〉。

參見


佛教主題

藝術主題

 

•佛教

•四臂觀音

•阿彌陀佛

•千手觀音

•釋迦牟尼佛

•多羅菩薩

•極樂世界

•葉衣菩薩

•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章

•摩利支菩薩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常瞿利菩薩

•大乘佛教

•面燃大士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大勢至菩薩

•淨土宗

•普賢菩薩

•禪宗

•文殊菩薩

•密宗

•地藏菩薩

•四大菩薩

•達賴喇嘛

•八大菩薩

•龍山寺

 

權威控制

VIAF: 5731336GND: 118987739NDL: 00564915

 

3個分類:觀世音│菩薩│淨土宗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6107 (週五) 16:15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 協議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4.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0961682/11285924.htm (另開視窗)

观音菩萨生日

观世音菩萨有三个生日。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

诞辰(农历二月十九),是她为人的生日,这天她成了三公主。

成道(农历六月十九),是证得果位的日子

出家(农历九月十九),是出家的日子

纪念日中,妇女们结伴前往观音殿烧香,顶礼膜拜。《金陵岁时记》载:“善男信女于此三月茹素,日观音斋。”茹素即忌荤食素,俗称“观音素”[1]

同时,纪念日当天,都会比其他时间更早开启寺院大门,迎接来寺进香祈福、纪念观音节日的信徒与广大佛教信众共同举行大型的观音菩萨纪念活动,弘扬佛教的基本理念[2]

佛教认为人会不断的六道轮回,除非发心修佛,最终有成就了,才能获得解脱不再轮回。即使在修佛的过程中,也要轮回

观音菩萨的纪念日,只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说法。观音菩萨在成就前经历了无数个诞辰、出家、成道日。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救度众生,倒驾慈航作菩萨。

正所谓: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浩浩红莲安足下,弯弯秋月锁眉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里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中文名

观世音菩萨生日

宗教

佛教

诞辰日

农历二月十九

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出家日

农历九月十九

风俗国家

中国

 

目录

1 观世音菩萨

2 历史背景

3 风俗活动

诞辰

成道

出家

日常

4 节日意义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3]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4]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5]

观音菩萨是佛教诸神中在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普遍的神灵。她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一般佛教寺院都有观音殿,或在大雄宝殿内供观音像,还有单独的观音庙、观音堂等。江南许多人家也供奉观音像,常年焚香膜拜。[1]

历史背景


在中国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观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她是梵文阿缚卢枳低湿伐逻的意译,是遇到苦难“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的意思。她本身早已成佛,只是为了安乐成熟众生,倒驾慈航,随缘应世,以三十二应身随处救度受苦众生,所求皆应。他具备十四种布施众生无所畏惧的无边神力,四种不可思议无作无为的胜妙德用,具足一切无碍神通,广修种种善巧方便,历来在中国民间广受礼敬供养,曾有“户户弥陀佛,家家观世音”盛象。

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代表乐于助人,见到众生有苦难,立刻就伸出援手,所以我们称赞观世音菩萨是“千手千眼”。千手千眼是比喻,并不是真的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这是赞叹精明能干之人是“双手万能”。所谓是眼到、手到,只要他看到了,帮助的手立刻就到达。佛教认为在观音菩萨纪念日举行念佛、诵经、持咒、放生等活动犹为殊胜,具大功德。[2]

风俗活动


诞辰

农历二月十九

一般佛门弟子谓二月十九是观音诞生日,故二月十九之观音会,少妇辈前往求子。[6]

成道

农历六月十九

原指观音漂南海之日。人们主要风俗活动是敬香。但是海心亭一带之莲花盛开,于是游乐者与敬香者在一条柳阴路上,密集如过江之鲫。观音山以路程遥远,无论其为游乐之人、敬香之人都惮于行,以是观音山上之会,要不过能有数百人耳。[6]

出家

农历九月十九

早开启寺院大门,迎接来寺进香祈福、纪念观音节日的信徒与广大佛教信众共同举行大型的观音菩萨纪念活动,弘扬佛教的基本理念。

清晨530,玉佛寺全体法师即齐集觉群楼二楼多功能厅,开始纪念观音菩萨成道纪念的祝圣普佛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大和尚亲自主法。

上午800,开始了一整天的奉诵《观音菩萨普门品》的诵经法会。法会上,法师和信徒同诵佛经,祈愿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祈愿与会大众消灾延寿,阖家平安,福慧双增、如意吉祥。[2]

九月十九日,海心亭有会,佛门弟子谓此为观音得道日,城中男女多走往寺内进香。而走往是处游乐者亦大不乏人。[6]

日常

寺院常年在客堂设置窗口,接受信徒报名上香、供佛,希望通过佛教特有的拈香、供佛和诵经等活动,祈愿各位护法居士得蒙观音菩萨的慈力加被,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身心康泰,家庭和睦,事业发达。[2]

旧时每逢旱灾,地方村社便到观音庙迎请、祭拜观音;或抬着观音像视察旱情,一路鼓乐齐鸣,家家设香案,供果品,磕头祷告。直到下雨后,才将观音像隆重送回。[1]

节日意义


观者大士是得民心的神灵,如今民间崇拜观音菩萨的习俗仍然浓郁,俗有“男拜观音女信佛”的说法。有人在升官、发财、生子、建房、受灾、生病等重要活动(事件)前后,都要祈求观音菩萨。有的甚至把玉制或金银制成观音菩萨像,长年挂在颈脖上,以保事事顺利、心想事成。[1]

民间信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法力无边,有千手、千眼功能。可以救苦救难,可以送子送女,还可以保佑平安,赐福消灾。观音菩萨像一般为一手执净瓶,一手以柳枝普洒甘露,故成为人们消灾、祈雨的对象。“送子观音”身伴童男童女,面相慈爱,俗信可以满足人们生儿育女的祈求。[1]

参考资料


1.庞树根,赵鹤康著.江宁史话 卷三 江宁风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2.

2.上海玉佛禅寺举行观音菩萨出家纪念系列活动.中国佛教新闻网[引用日期2013-10-24]

3.《无量寿经》记载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净土中阿弥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萨。

4.不空三藏所译出的密教《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经》说,阿弥陀佛在西方清净佛土中即现佛身。但在五浊恶世中即以观自在菩萨的形像出现。

5.《法华经普门品》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6.(民国)罗养儒.云南掌故.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03月第1.

词条标签:非科学,科学

观音菩萨生日图册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129984

•编辑次数:10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6-08-27

•创建者:柯南heaven

©2016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二、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祝儀(修學大悲咒法門者)

(一)香讚

楊枝淨水 遍灑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壽廣增延 滅罪消愆 火燄化紅蓮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

(二)發願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枯竭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三)稱聖號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108遍以上

南無阿彌陀佛 108遍以上

(四)持大悲咒(7遍以上,多次更佳)

(五)金剛薩埵百字明(補闕真言)

Oṃ (1)

Vajra-sattva (5) samaya (8)manu pālaya (13) |

乏資拉薩埵 三昧耶  麻納巴拉耶

Vajra-sattva (17) tvenopâdhi-ṣtha (22) |

乏資拉薩埵  諦 奴巴諦察

Dṛḍha ma bhava (27) |

笛兒作 莫巴瓦

Su-toṣa ma bhava (33) |

蘇多使藥 莫巴瓦

Su-poṣa ma bhava (39) |

蘇巴使藥 莫巴瓦

Anu-rakta ma bhava (46) |

阿奴拉給都 莫巴瓦

Sarva siddhi ṃa pra-yāc (54) |

薩兒乏錫第 莫巴兒牙查

Sarva karma sūkşma (61)

薩兒乏 葛兒麻 蘇札莫

citta-śriyā kuru hūṃ (68) |

汁多 釋利養 咕嚕 吽

Ha ha ha ha hoḥ (73)

哈 哈 哈 哈 火

Bhagavan (76) sarva (78) tathāgata (82) vajra (84)mā me muñca (88) |

巴葛乏   薩兒乏 達他葛達  乏資拉 麻昧目查

Vajra bhava (92) mahā samaya (97) sattva āḥ (100) ||

乏資拉 巴乏 麻訶 三昧耶  薩埵阿 吽 

(以上三遍後,接21遍“阿”)

此為最如法版本之金剛薩埵百字明梵音羅馬轉寫,請勿隨意更改。粗體字母為換氣處。

中文意譯

唵,

金剛薩埵守護眾生的三昧耶,

金剛薩埵你如王者般安住於此誓言之上,

使我生起堅固的道心,

使我生起平常心,

使我生起專一心,

使我生起隨順心,

使我一切祈請得到成就,

一切微妙心識按次第吉祥殊勝地出生,吽!

堅定地,堅定地,堅定地,堅定地,快樂成就。

一切如來金剛世尊使我解脫,

大三昧耶薩埵金剛出生,

契入。

(六)讚偈

觀音大士 悉號圓通 十二大願誓弘深

苦海度迷津 救苦尋聲 無剎不現身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七)三歸依

自歸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儀式完成 三拜而退)

迴向功德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沙門釋子比丘尼普度昌悲完校於2016.10.18.農曆918

 

 

20161019
首頁 開示摘錄 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 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三十六)─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