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布施的真義」(二)

文章建立於 2016/3/1

1990.12.26郭文秀居士講(台語)於嘉義國際女獅子會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五、布施應該從何做起

(一)、七寶布施─從自身做起

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我們,布施應該從何做起?你一直說要給別人,那應該如何給人呢?有一天,佛講了「七寶布施」(七種布施的方法),祂說七種寶物布施都在你自己的身上。以前我是外交官太太,都是穿高跟鞋、旗袍、禮服,我總共有48套以上各式長蓋腳踝的禮服,總數大約有二、三百件的衣服。但是女人永遠都覺得少一件,宴會次數很多,一年幾乎二百多天都有應酬,要出門前打開衣櫥,找哪一件衣服比較合適當天穿著?再漂亮的衣服,都覺得這一件穿過很多次,那一件也穿過很多次;好像在時裝表演一樣,這一件不夠流行,那一件也不夠流行,需要再買一件,時常覺得少一件。

當我深入經藏,了解到這個七寶布施的時候,真正的體會到這一點佛說:你要布施給別人的當下,就必須先知道如何愛惜物資,因為有人缺乏。所以佛說:你若是眼睛“不再需要”看美麗的東西,那你就是“色的布施”。你若是耳朵“不一定要聽”悅耳的音樂好聽的話,這就是“聲音的布施”。你若是嘴巴“不一定要吃”很美味的東西,每樣“東西入口時,都沒有分別心”,都不會埋怨、都不嫌棄鹹、淡、甜……等,不計較今日這餐是五千元,明日那餐是二十元而吃不下時,那你就是在“布施你的舌根”。若你“對穿上身的衣服沒有分別”,“不執著”得哪一種好衣服才肯穿時,那你就是身上“觸覺的布施”。那時我看到經文說:「若你“沒有貪著名利恩愛,就是法寶的布施”。」我那個時候,很不了解這段的意思,所以就將這一本《金剛心總持論》翻過來翻過去不斷研讀,這一看才發現:為何我無法了解“布施的真義”?因為“只是一直想將自己原本擁有的東西給別人”,以為這就叫“布施”。為何經書上說:「“不貪”也是布施」。我就開始想這個道理“一再重複看經”發現經上說:「人死了之後,什麼東西都帶不走。所以你現在把財產分送給人,跟沒有分送給人,“結果都一樣”。」現在就算沒有分給別人,你也一樣帶不走,所以這種布施是小布施、暫時的布施也就是說假設你現在有一百萬元,先將十萬元給別人用,這就叫“布施”留九十萬在你的名下,你以為這是你的。請問這九十萬在你死的時候有帶走嗎?沒有。照樣還是“布施”

附註:【《金剛心總持論.七寶佈施論第三十四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一身七寶佈施?佛言:不貪佈施,所謂眼不貪色相奇物,是色寶佈施。耳不貪好聲音樂,是聲寶佈施。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佈施。舌不貪好上美味,是味寶佈施。身不貪好妙衣服,是觸寶佈施。意不貪名利恩愛,是法寶佈施。性不貪世間欲樂,是佛寶佈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寶佈施,所得福德,勝如世間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珊瑚、琥珀,七寶佈施之福,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那時發現:外財的布施意義很小內財”又應該如何來布施?這一看發現原來佛教所說「布施的真義」,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如何不會波動、如何不會被傷到”!別人再怎麼惡劣,心都不會被傷到,就如同金剛鑽一樣,每個人的“心如同金剛鑽一樣光亮,不但閃亮而且堅硬,都在那兒發亮,隨時都不動”。如果到那種境界時,就不再需要別人布施給他,他本身就很圓滿每個人都到這個程度的時候,就不用我對你布施或你向我布施?不用。每一個人都能成佛所以從“佛性”來研究,「真正的布施」是使每一位眾生(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能達到佛祖那樣“不生不滅的境界”。使每一個人“隨時感到平和、吉祥、快樂”,這種快樂是“真正的清淨”。也就是說,世間的快樂有很多種,但是這些都是暫時的快樂之後接著有句話說:樂極生悲例如今日的女獅子會在這兒聚會,大家在這裡講佛法,若有人聽得法喜充滿,這種意義存在心中,回家之後受用不盡的時候,這種快樂會一直常存在你心裡,那你就好好的去利用,這種情境就不會消失,這就是「佛法」。

倘若我們今天來這裡是以『吃』為目的,請問大家這一頓吃下去後,最多能夠維持多久的歡喜?若從舌根來講,在吃的時候覺得好吃!吃完之後,那種滿足的感覺,等你回到家時,可能因為另一個「情緒」發生,以致這種滿足的感覺就不見了。或者很滿足的回去,十個鐘頭過了,明天早上你肚子又餓了,會再吃東西,所吃的東西又消化了,你的胃也沒辦法保持讓東西在你的肚子很久。

在這情況下,我就開始研習這本《金剛心總持論》看了就發現每一人要布施的第一個對象是誰?原來是自己。我們布施給自己“如何離苦得樂當我們自己“立定腳跟之後,布施給別人時”,才不會受到種種欲望、各種情緒的影響在座的各位不知是否有下列情況?當你發大心要做慈善事業,做沒多久,第一種情況:自己的財務發生困難做不下去第二種情況:自己週遭親眷反對、阻礙,讓你做不下去第三種情況:對方的反應讓你覺得不滿意,以致於你做不下去,因緣又改變。有遇到這些情形吧!為何我們會受到這種影響,而無法繼續呢?因為我們沒有事先對自己布施。要布施給自己什麼呢?就是要布施給自己一顆不生不滅的心。從這一點出發來看人生,我們就能了解原來這個世間,我們第一個要布施、要慈悲的對象就是自己。要如何對自己慈悲讓自己隨時處在一個很平靜的心情─平常心、清淨心在這種情況下,你就能夠在冷靜的情況下增長智慧,處理一切大小事情都能藉著智慧;若沒有冷靜的心、吉祥平靜的心,你就不能夠圓滿的處理這些事情。

第二若是「欲望很大」,這個欲望是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若有一天自己不能做主導人時就嗒然若失。例如現在你沒當官、沒當獅子會會長,都沒有擔任職務的時候,你沒有野心,就不會有什麼事;若有機會讓你擔任職務時,你是不是隨時都在為獅子會的會員們著想、在替大家分擔,同時你就布施很多的時間和精神,那你就容易貪著名位。所以有很多富裕、有錢人做功德、做慈善時,都一定要將自己的名字列出。我看到很多的刊物(包括佛教在內)每個月用很大的版面來寫徵信錄,每二星期就寄一本給我,一本厚厚的,上面寫著許多人名,某人捐了多少金額。為何要這麼做呢?因為世間人執著。我捐出的錢到底用到哪兒去?我無法相信,所以我一定要看到我的名字在上面。請問他印給你的資料,跟如實的運用這些款項,是否有相關?大家可以想一想,他若是真正用在慈善上,不用印,也一樣會如實運用;若不用在慈善上,只是將名字印在刊物上讓你看得到,那你能控制錢用到哪裡去嗎?沒辦法啊!但是眾生執著,我要看到我的名字有在徵信錄上;他有收到我的錢,我得到滿足感;我有在做慈善,這就是「著相」。所以眾生執著,我有做善事我就想要讓別人知道,若別人不知道至少也要讓自己知道,我要拿到它才算數,若沒拿到就不算數。

所以實際上真正的布施,第一項就是「放下」。放下“我”,不再“擁有”,應該怎樣做我就去做,做完了也就結束了,就不再想這件事,這就是第一項的布施─放下執著

我們身上不一定要穿好、吃好,並不是你吃不起好的東西。我過去在擔任商業經理的過程中,有次在台北市的希爾頓飯店招待客戶吃飯,一餐兩人共花費了六千多台幣(大約八年前),一人大約花了三千多元;之後隔餐只花了二十多元自己吃飯,我也覺得很好吃啊!所以有同事就問我:「你很奇怪喔!招待客戶時,花費那麼多錢享受高級餐飲;才間隔一天,我看你一餐只吃二十元,也吃得津津有味!」那就是沒有分別心!

因為有許多的老菩薩坐在這兒,我就來說這件事,我回娘家時有這種情形,我母親教導我們真的很嚴格,有時她會跟我說:「媳婦不是我生的,很多做事情的方法都跟我們不同。」我就問我媽:「不同那又有怎樣?有沒有打破碗?」

「沒有!」

「沒有就好了啊!有沒有洗乾淨?」

「有!」

「那就好了!」

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條條道路通羅馬佛法中有八萬四千種法門,來對治八萬四千種煩惱,種種的方法都能用、都能布施,沒有限制只有一種

所以在座的各位都說要布施、要做慈善事業,認為慈善事業的對象是養老院、孤兒院,向外去求,其實真正的布施”應該是從我們自己“修心”開始,就是第一布施─「七寶布施」

(二)、眷屬布施─從身邊做起

第二項目:布施就是從你的眷屬做起我十幾年前在關島做外交官太太時,我常常寫信給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以前的老師。那個時候,寫了一封信給「原野三重唱,我向他們感謝,我人在國外,很思念故鄉他們的唱片唱得很好聽,給我很多安慰,我非常感激。我那個時候用一百二十元新台幣買一張唱片,時時享受到,我很感謝這個合唱團,於是寫一封信經由電視台轉給他們。但是,我沒有寫我的名字,我只有寫“一位派駐海外的外交官太太”。結果有一天,「原野三重唱」接受電視台訪問,主持人問他們:「你們合唱團經過這麼多年、這麼出名,什麼事情讓你印象最深?」團長兼經紀人、唱第二部(男中音)的吳先生就這樣說:「我印象最深、最安慰的,就是有一位外交官太太寫一封信來感謝,感謝我們的歌聲使她在海外為國家打拼中得到安慰,這是我們“原野三重唱”成立以來,認為最有成就、印象最深、最感動的一件事情。」也剛好他們的這個錄影帶,經過該電視台拿去關島放給華僑看,所以我就看到。他說他一直在找這位外交官太太是誰?我當時沒宣布是我。

之後有一年,從海外回來剛好遇到母親節,當時我已經二、三年沒在台灣過母親節,就邀請我的母親和婆婆到「台北迪斯角」(南京東路第一飯店旁邊的大型歌唱餐廳)用晚餐,那時流行歌星在餐廳唱歌表演,我想兩位老太太平常很節儉,而我是受外交部相關人員的招待,所以在那裡享受過,我把自己享受到的,希望鄉下不認識字的婆婆和自己母親都享受得到,所以邀請我的兩位媽媽去“迪斯角”。因此我打電話給「原野三重唱」的吳先生,說:「你記得你收過這封信嗎?」答:「我記得。」「我要拜託您一件事情,我今天晚上會帶著我的兩位媽媽過來,希望您們合唱團為我演唱一曲「母親」,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他說:「好!」我那晚並沒有先跟兩位母親講。「原野三重唱」唱這首歌時唱到淚灑衣襟,兩位媽媽也淚流滿面,很多觀眾媽媽都在擦眼拭淚,當然末學最是感動非常。我就感覺到布施不一定要用錢,布施可以從你身邊的人做起。那天我在日記裡寫了一句話─若有人想要做大慈善、做布施,得從身邊親近的人做起,要孝順、要友愛。為什麼?如果對有恩情的人都不知道怎麼報答時,就說要布施給無緣的眾生,這是「假慈悲」;這就是不了解、不徹悟的慈悲。我從那天發願:布施要從身邊做起。

隆成補註「原野三重唱」是活躍於六零年代國語歌壇的團體,成立於民國六十一年。以“藝術歌曲通俗化、通俗歌曲藝術化”來演唱中外名曲,是樂壇的長青樂團。由吳合正先生擔任團長兼經紀人,團員包括男高音王強、男中音吳合正以及男低音王大川,其中王強與王大川是兄弟。】-(摘自網路)

我們在座的人,今天能在會場者,就表示財物也好、生活也好,一定都是很安定;若是不安定的人,現在都正為三餐打拼,無法坐在這裡。還要用什麼安定自己與家庭?用『心』安定心安定家庭就安定,各個家庭安定和氣,社會自然安定。為什麼我們現在社會這麼亂?說來說去,就是願意修養的人太少;要搶、要得的人太多,所以我今天公開謎底,這樣做的時候得到無上快樂。我發現這裡面得到最多的人,不一定是我的兩個媽媽,也不一定是「原野三重唱」的團員,實際上是我本人;因為當我看到給予美麗的歌唱撫慰人心的「原野三重唱」布施給我們,我去感激他,知恩、念恩、報恩是無上菩提心的三大前緣,「感激」本身就是一種布施

所以不是一定要拿物質出去,有時候正確的接受態度”,就是一種布施;所以每個人在生活中用溫馨和諧的態度來與人對待,那是一種布施用謙卑努力的態度對待自己,讓別人看到後願意來親近學習,也是一種布施“;並不是一定要拿錢出去,或是在這裡演講。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法無定法我從這裡體悟很多,並不一定是“花錢給別人”、不一定是“有形式的付出”。

三天前,我女兒放學回來,情緒很壞,表現很反常。她平常回來歡歡喜喜、有說有笑:「媽媽我要玩電動玩具;我要吃東西;我要寫功課…」話很多,媽媽長媽媽短。那天回來不講話、臉臭臭,坐在那裡看電視,問她:「要不要吃東西?」

「不要!」

「要不要寫功課?」

「等一下!」

「要不要打電動玩具?」

「不要!」

嗯…怪怪的!我就等,等十分鐘以後她願意溝通時,問她發生什麼事情?她說:「媽媽,你再過三天要去嘉義,你要去弘法不理我,我得跟你分開四天。」這下我明白是情緒不安定。「媽媽,我冬天的衣服都太小了不合身,你都沒有陪我妳的時間都給大眾沒給我。」「好的,今晚時間全歸你。」帶她出去逛街買衣服,就問她:「為什麼情緒不好?」她就開始告訴我:「今天在學校的時候,因為明天二十四號要放假休息,大家都說:『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明天見!』可是我覺得“明天見”不對,應該“後天見”才對。結果被記名字,說多講話。」她很不服氣,明明“後天見”才對,說“明天見”的人沒事,說“後天見”的人反被記名字。那個時候,你要是做媽媽的,你會怎麼辦?我說:「原來你受了委屈,你沒有說錯,記名字是他們的規矩與權限;情緒不好不要緊,媽媽安慰你;你如果這樣被學校記上黑點,在媽媽心目中沒有黑點,是清白的,你沒有錯。」因為這樣的疏導之後,她的情緒也平復了。所以我發現所有一切的布施,從身邊做起。

(三)、無遮布施

接下來,我發現所有的布施都只有給人,沒有布施給動物,吃魚、吃肉、吃蝦……,吃很多的動物,然後說他在做慈善、發大心。因為他布施的對象是人,跟他同樣的形體的人要布施,跟他不一樣形體的,他不認同,所以不能布施。一方面吃生命,一方面救生命,吃得多救得少,這種布施就不究竟。

所以這樣延伸,人死後要去哪裡?生命從哪裡來?我二十二年前在台南,就被一位通靈者問這個問題─妳從哪裡來?我說:「我從台北來。」她說:「台北之前呢?」「我在我媽子宮裡。」「那在媽媽子宮裡之前呢?」「一半在爸爸那裡,一半在媽媽那裡」……,一直追問下去,我說:「我不知道。」又問:「那你死後要去哪裡?」我說:「我也不知道。」那是我大學三年級讀完的暑假時候。被這樣問過之後,我就思考這件事情。想有一天我失去形體了,既沒去天堂,也沒有跑去佛道,那我會去哪裡?我發現人的精神不死,有的宗教叫做「靈魂」,有的宗教叫做「元神」,佛教稱為「神識」,精神都不滅。跑到哪裡去?原來我若有修行,我也能像佛祖一樣成佛。如果我沒有修行,很可能就會像初一、十五拜門口的“好兄弟”(鬼道)一樣。所以那個時候,我就發現布施的對象不是只有人、畜牲,布施除了給有形體的人與動物外,也要布施給沒有形體的(就是靈界眾生),都一樣。慈悲心發出來時,才了解十方法界成佛、成眾生,都是我們自己做出來,做鬼、做神也是我們自己。(待續)

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增福報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弟子信真恭敬錄音分段

弟子修仁、隆明恭敬聽錄

弟子修仁恭敬繕打

弟子隆應恭敬初校

弟子隆成恭敬二校

普度比丘尼總校暨潤筆於2016.02.28

 

 

20160301

圖片來源:tw.123rf.com

首頁 開示摘錄 其他開示 講題:「布施的真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