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開示大悲法門(十七) 2014.11.16

文章建立於 2016/11/26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前言:

病了四十九天,終於康復。想來一定讓很多人猜不透,為何會病?今日已完全恢復,就可談了。

為何閉門清修二整年?因為早已預測有此劫難,故自我約束。一方面要努力以赴,完成一堆應做之事以為資糧;一方面大幅減少外緣,以防不測之事

沒想到因為答應站長要與網站工作人員聚餐,還事先打了《大悲咒結》與身邊執事人員們結緣,結果是:沒通知我的情形下,有人(非站長)擅自作主,通知了近30平常對學尼非常愛護且契機關注、供養之同參們;為此,使學尼於三天之內必打出近六十條之《大悲咒結》,每條費時約三十分鐘,為使事情進行順利又得顧及網路登文,故每夜只睡一小時在打《大悲咒結》的過程中,瞭解了有三個人正在生死關卡中,只好勉力救援,而其時間正好是吾「命難之時」!待聚會時一一敘述其經歷方知其真相;沒想到在三玉宮拜完《梁皇寶懺》齋天放燄口後,又遇一長期護法“有事必救之”而“代擔罪過而另一護法則因事被學尼責備心生不滿,進而衍生出這次命難之經歷。總之,做人很難,教學生尤其困難。這次的經歷教訓給了學尼許多教導感慨一生“努力以赴”,卻臨危只剩極少數真正關心且可派上用場之人,在大陸的同參們只能做功課、捐錢放生,其他人只會乾著急或者怕事、或者只旁觀而不知如何是好!等我好轉後關心的人就多了;卻也僅止於關心,沒得表達要分擔照顧之責者”!所以我常告訴站長:“別看每天有上千人在學習而自以為‘有所得’,等有一天我倒了,你會看到‘真相多冷漠’!這就是現象界的真相要出離!”

現在翻開《大悲心陀羅尼經暨行法懺法》105頁,(台灣版P.111)第六行開始,法智大師解釋觀世音菩薩的這十六個願,其中成就願十願除滅願六願

【行法:今以二義釋茲十願。初約諸經四弘釋。次約今家十乘釋。】

法智大師用兩個不同的體系來解釋其中的含義。“約”就是歸納、約束。

第一個體系,是用「四弘誓願」來解釋。

我們的祖師大德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弘法,分成四個時期。我們常說五時說法,其實是四個,因為最後法華涅槃時間很短。

佛陀先講的是《華嚴經》,那是佛門中的富貴,可是說法時聽的对象是大菩薩—圓教中人,大家聽不懂。佛說華嚴後十二年中,爲「阿含時」“阿含”是什麼?嚴身,自己莊嚴自己的身體,自己把身口意做好。也就是中國人說的“自掃門前雪”先“不管他人瓦上霜”這叫「小乘佛法」。

什麼叫「小乘」?這是以交通工具做比喻,像自行車、摩托車,只能載自己和家人,沒辦法載很多人,你頂多一部私家車,五人座,七人座,沒了,所以稱「小乘」。你到「中乘」的時候就有巴士了,載二十幾個人,大型巴士四十二個人。那麼再更大型一點,現在的波音飛機,可以載到兩百多人交通工具越大,所乘載的人就越多。那我在紐約坐過渡輪,一個渡輪上面兩千多個人,那就叫「大乘」,就是你可以度很多別的人。

佛陀為大眾講法先講小乘,叫你自修然後是「方等時」「方等時」是過渡期,既講小乘,又加進大乘的內容要慢慢的融入,眾生才能接受。不是兩邊決然的分開,這邊小乘,噔,突然大乘。不是這樣子的,要有一個重疊的部分。「方」是十方,「等」是平等,沒有地區、沒有物件的差別,普遍用於十方大小都通用,叫「方等」「方等」以後就講「般若」,大乘的《般若經》最後才有「法華涅槃時

「方等」開始到「般若」,到最後「法華」,不同的經書,有兩百多處,提到「四弘誓願」。什麼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弘誓願跟觀世音菩薩的願力有什麼關係?跟「」有什麼關係?這是我們此會要講的主題。

第二種體系是天臺宗的十乘觀法。

【次約今家十乘釋】,這個「今家」是講天臺”這一家。「十乘」就是十乘觀法,這後半段才會講到。

【行法:夫四弘者‧依四諦起。四諦者‧二示世間苦因果‧二示出世樂因果。一切菩薩‧欲拔此苦‧欲興此樂‧故依之立四誓也。】

【夫四弘者依四諦起】:“夫”在文言文中間就是一個引句,沒有什麼意思,類似於“我現在要講這件事情”「諦」真實的義理依著四種真實的義理來起四弘誓願「四諦」是“、滅、

【四諦者‧二示世間苦因果‧二示出世樂因果】

佛陀講大小乘佛法,把四諦分兩組一組叫入世、世間法的因果關係一組叫出世間法的因果關係。

世間的苦因”就是「就是“煩惱積聚”的意思有非常多的煩惱積聚在一起,成為你受苦的原因「苦」是“集的結果”六道輪迴裏面,你因爲有非常多的、不清淨的煩惱,慢慢累積,造成你各種不同的苦報障,你受苦的時候就是受報的時候苦有“逼迫意”,你感覺到逼迫了,所以「苦」、「集」就是世間的“苦果”跟“苦因”,把果講在前面,是因爲衆生很能領受。但是眾生「知果不能鑑因」,也就是眾生他沒辦法分辨“鑑”就是評鑒的意思眾生曉得自己在受苦,有逼迫感。不管是人事逼迫債務逼迫強權逼迫還是感情逼迫,各種的逼迫。甚至大家認爲好的也是逼迫,比如名利逼迫。你們中間跟我久的人就知道,有時候名、利找我的時候,我是逃之唯恐不及,還得極盡謙虛,讓他高高興興不要來追你。苦不苦?苦!通常人對“果”很容易看得到,但對它的“初始原因”,我們很難去理解《百法明門論》裡,天親菩薩告訴我們“五十一個心所”裏面有“二十六個煩惱,六個主煩惱加二十個隨煩惱”,這塊今天就不細說。籠統說來,「集」是因「苦」是果,這是世間的因果關係。

出世的樂因果是「滅」跟「「滅」是結果,「」是方法。是「滅無為諦」!我以前問懺公:「師父,這是不是印錯了,‘有’才能滅啊,這‘沒有’了滅什麽?」師父就跟我講,“有”是相對“無”而起的。“有”滅掉了,還有一個“無”,有沒有染著?所以還要把“無”也遷走,連“無”都不見影蹤,無形無相,了無一物,那才“真空”“滅空”,所以我們叫空其空因此,這個滅諦是滅“無”為諦十四講表裏面《四諦的表解》都有給你們收集歸納,我現在這麽講解,以後你們就容易看懂了。

什麽叫「出世」?這個“世”就是指我們的現象界,特指六道輪迴。因爲佛陀講四諦是從“四聖的佛果”一直講到無量的四諦稱性的四諦”(即無作的四諦。可是你們現在層次太低,不能講那樣高深的佛法,不是你們該學的你們該學的是什麼呢?出離六道輪迴出世的“世”在不同階段所指不同,你們目前階段是指離六道的苦樂因果”,去往“四聖道。如果是對四聖道的阿羅漢或回小向大的菩薩就告訴他們是“離開十法界”,往“不起心、不動念的法性”而去的出世

【一切菩薩‧欲拔此苦‧欲興此樂‧故依之立四誓也。】:

提到菩薩那就是指的大乘佛法不是小乘“修阿羅漢果”的。既然名爲菩薩,那就叫做“覺有情或大道心衆生”,有究竟佛果的觀念也就是他不只有去除見思惑,他還得去除塵沙惑破無明,消習氣,知道有很多階段發這樣的無上菩提心,依著六度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去修行的,才能叫菩薩。如果只有依“戒定慧”,那個很可能是得到阿羅漢道或到“辟支佛”道的。你們懂得這些,就知道這裡的菩薩指的是“圓頓教”

欲拔什麽苦呢?兩種苦。一種是我們「分段生死」的苦一種是「變異生死」的苦分段生死的苦是來自“六道輪迴的見思惑變異生死的苦是來自“心的無常,念頭的波動”,不斷的生、生……把心的“生給它“滅”去。他要什麼“樂”呢?“出世的樂”那就是離開這樣的波動—苦的來源。所以依著「、集、滅、」來立了四弘誓願

行法:依苦諦立云‧眾生無邊誓願度。依集諦立云‧煩惱無數誓願斷。依道諦立云‧法門無盡誓願知。依滅諦立云‧佛道無上誓願成。】

【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依著“苦諦”立的,這是苦的結果

【依集諦立云‧煩惱無數誓願斷】「集」就是積聚的意思,你的煩惱積聚了很多,你要把這個煩惱斷除掉。

【依道諦立云‧法門無盡誓願知】,方法,法門。因為要度眾生,眾生煩惱無量,你要知道的法門也無量。

等你了這些種種有爲法的因果,「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有爲法”中立“無爲”,那個心念慢慢的平靜,不染不著,以後修成了整個「滅無為諦」。你“有所得”也沒有了,“功德”也沒有了。佛門有沒有功德?求佛果”叫「畢竟空,無所得,對不對?法爾皆然的!那個時候,叫做【依滅諦立云‧佛道無上誓願成】

【行法:但今十願‧拔世間苦因在前‧故與四誓次第小異。而皆二二相成。以知法由眼智。度眾生須方便。船必越海‧道能登山‧舍可棲身故。】

【但今十願】指觀世音菩薩這十個成就願,其中【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這兩個願是一對;【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這是一對;【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這是一對。

【拔世間苦因在前】前面這三組是要拔除你在世間(六道輪迴)的苦。

故與四誓次第小異】因為發願文是把集諦放前面,苦諦放後面四弘誓願是苦諦在前面,集諦在後面。所以法智大師說這與四弘誓願兩個次序有點不同。

【而皆二二相乘】都是以兩句兩句成為一個配對的。

【以知法由眼智】:“知法”引自【願我速知一切法】眼智”引自【願我早得智慧眼】。一切法是因緣生,不自生也不由他生。因緣有四種:親因緣、增上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它一定要有這四個東西才會聚合在一起。但是這些因緣是變動的,你要怎麼選擇是不是要智慧判斷啊?那個眼睛是不是觀察力呀?所以這個“眼”是指判斷力。眼睛所看的是觀察,你要用智慧來觀察

智慧有兩種,「根本智」與「後得智」,在這裡特指根本智根本智是般若空慧,般若空慧有淺有深,「觀一切我空」那就是小乘佛法,屬淺般若;若是「觀一切我空」以外還「一切法空」,法無我,屬深般若。從「我無我」到「法無我」,不但沒有“我”在受苦,一切的法都是過眼雲煙,這是很徹底的根本智所以就會不染著,心量等如虛空。

我這幾十年經歷這麼多事,什麼富貴沒看過,什麽騙局沒經過。看到這句的時候覺得實在有道理,你要是看不透就被法給束縛住了,你墮落在一個有限制的範疇裏,你被你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某些觀念給綁住了,所以你出不去。假設你的心是自由的,你知道天地任我翱翔,之間是一切因緣所生法你就會非常小心謹慎。過去的不說,從今天今時開始注意這些因緣所生法,讓它不但沒有惡業,至於有漏的善也沒有了。要學習《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能行一切善法”行一切善法時不居福德,以福德“無福德性”故,所以菩薩不染著這些東西,他不居這個福德。我也學著這樣去實行,做完事情就跑,寺廟也給人,功德也給人,“愛居名的”就去,愛怎麽樣就怎麽樣,我做得了自己的主人,那我擁有最大的財富是什麼?時間

時間是不是叫壽命呀?你一天到底有多少時間屬於你自己呀?!“有人”做大老闆忙得連上廁所都用跑的,我說:「你幹嘛?你怎麼這麼可憐。你爲幾千個人服務,結果忙得連上厠所的時間都沒。」他一個大老闆老是吃六塊錢美金的便當,能享受的福報就是那“六塊錢的便當”,還一邊工作一邊吃,我說他真可憐,再有錢有什麽用,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啊!真正的人生叫做“悠閒樂活”—很悠閒快樂的生活。“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這是明朝末年的洪承疇說的,洪承疇當年投降清朝,沈百五駡他,他說了這句話。山林就是隱居,鐘鼎為“鐘鳴鼎食”的略語,指在朝為官不管是求名利,還是山林悠閒樂活,各有所求嘛,不可勉強。我們現在也一樣,學尼只負責解釋,每一個人有極大的自由,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每一個人自己做好選擇。下面有一句話—每一個人自負因果,不要抱怨。你自己做的選擇,你去承擔結果。

「智」真理「慧」如何使用真理「智」是如如不動的。你看上面一個“知”,下面一個“日”,太陽最亮,亮得照明所有的一切,你站在太陽上面哪件事情不是看得很清楚啊?「慧」像不像兩隻眼睛中間一把掃把在你的心上掃得很乾淨?眼睛睜大了看,然後判斷、應用。你要懂得觀察一切以後,依著真理判斷,就把不要的、不乾淨的,掃得乾乾淨淨,從內心裏面把煩惱都掃得清清楚楚,這是慧!「慧」有揀擇之意,「智」有不動之意。所以網路上有一篇是給廈門開示的,專門解釋“智”跟“慧”,我特別爲你們那篇打了好幾千個字。(見2013.12.01臺北電話廈門開示  ﹝另開視窗﹞

因爲你了知每一件法的因緣所生,那你的判斷力就會很高,看得清楚每件事情是怎麽回事,來龍去脈得搞清楚,這也是我為什麼能處理那麼多事情的原因。但是那些是末道枝節,根本的是什麼?「我說是為空」!只要進入空性,全部都是假的,有什麽好搞的,全部都不要了兩者皆可拋!還有對立嗎?有比較嗎?都不要了!連“不要”也不要了,那就很自然了嘛

你們看我《信解行證》最後那個「證」是什麼?“隨其自然不主妄為”!好好的學佛,所有的事情隨著時間、隨著因緣,只要做兩件事情。什麼事?第一件事求懺悔知道所有一切因緣果報,都是過去累積現在來受苦是果,一定自己有因,所以要很謙虛的、打從內心裏面向這些賢聖者求哀懺悔,給我作證,我知錯了“我以前因爲貪心,規模做太大了,所以沒時間學佛”;“我因爲不認識人,所以上了小人的當了”;“我因爲處事不周,所以被人家捉住弱點”……沒關係,欠人家的如果沒欠他的,他拿不走。如果他拿得走,你就當過去生欠他的),就還吧!這在講因緣法哦!人生像流水,時光一去不復還。哪個因緣是可以重新來過?沒有。想過去的事沒有用,想未來,未來還沒到,所以你該怎麼處理現在的事情?冷靜,客觀分析,分清先後,捉住當下做最妥善的處理。當你做出決定後,可能會痛啊,蜥蜴斷尾求生,切的時候痛啊,但是有時候切割一小部分,是可以全身而退的;若是捨不得損失任何一丁點,那就會不斷地痛,可能會被侵襲得更多我在“送話”給當場的一些人,聽得懂的,拿回去用。你們不管碰到任何一件事,不管事業上、家庭上、感情上,你都應該問一問你自己,你的價值觀念裏面,什麽東西對你是最重要的?爲了你認爲比較重要的,去犧牲你認爲比較不重要的,這是必要的。你不可以爲了一些日常生活的、一時衝動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亂了腳步,去犧牲到你認爲很重要的東西。

我常常告訴你們,先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把你的金字塔形的價值觀立起來。什麼最重要?什麼次重要?假設這些起衝突,哪些可以被犧牲?哪些一定要保存?你先去思維吧。你可以先亂寫。拿一張A4紙,正面全部寫你要的背面全部寫你不要的,然後慢慢排順序,什麽最重要,什麽比較不重要討厭的東西也是,順序排列。排完了,你最後就做成一張總表,建立起你的價值體系。你會跟我一樣,非常的快樂。

只要用智慧去處理事情就可以了要不要被感情所動?要不要被情緒所動?要不要煩惱得睡不著覺?笨!怎麼會那麼笨呢?你被煩惱做主人了,做不了你自己的主人!你得懂得怎麽樣處理每一件事,處理事情之前要先看清楚是怎麽一回事,找出關鍵的所在,懂得看清楚所有一切事是根本智,但處理事情後得智善巧方便。因為懂得分析懂得歸納條理清楚,所以你下個步驟要採取行動,你才不會錯誤,否則是亂動,亂動會不會好結果啊?不一定有的!有,那叫“瞎貓碰到死老鼠”,偶爾讓你碰對了,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可你不是每次都那麽幸運,所以要學根本智

「觀一切法空」一切因緣所生法,不管它是善法或是惡法,無非是世間的苦因果,放下吧!假設把好的、壞的,這些對立的、比較的,善惡兩者都放下的時候,你就可以出離六道輪迴假設你把六道輪迴的苦四聖道的樂這種比較心也放下,你就可以出十方法界

這樣說不是叫你不聞不問,不理不睬。知道一切法是不實在,如過眼雲煙,要不要處理啊?要!因為有因果。你是要“出世的樂因果”還是要“入世的苦因果”就在於你用什麽樣的智來判斷,你用什麽樣的慧來分辨、實行。所以因緣法要不要小心啊?一不小心,落入的就是苦因果,若能知智慧,你就知道提升,跳出那個框框

「智慧眼」事實上在這裡是指“徹底地觀一切法空”,一切因緣所生法都是假的,沒有一件真的,當不得真。若你很認真的把它當實有,你去實行看看,吃不完兜著走,所以我們中國人常講無債一身輕,對不對?叢林以什麼為興盛?

(大眾:“無事”為興盛!)

這樣你就懂了,爲什麽我什麽事都不要叢林以無事爲興盛一天到晚找事做,笨死了!這個是在講「智慧眼」「一切法」這樣就算講完了,能體會多少就你家的事,教你觀一切法空當不得真,徹底的觀空”!般若空慧要如何去判斷就是用《金剛經》

《金剛經》的幾句話很重要:第一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不要被它騙了;第二句【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還是要行善法第三句「菩薩不居一切福德,以福德無福德性故。」你剛剛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要有著任何一點相是不是就變成福德不是功德功德心的轉換福德是實有的,那你只要居那個福德,就得再來享受那些福報只好六道輪迴了。反之,你連這個福報都不要了,才會出離

夢參師父說過兩隻驢子的故事。大概是在唐朝到元朝之間,北方某地在修建一間佛寺,寺院通常蓋在半山腰或山頂上,所以就很多人去幫忙蓋寺。清朝,這間佛寺的道風開始敗落,到了民國初年的時候,基本上住的僧人就不怎麽守清規了。一天,有位行頭陀行的和尚來這求掛單,這間佛寺的人不同意,只讓他在四大天王殿前面露宿。北方跟四川在四大天王殿的外面門廊上,一邊安土地公,一邊安伽藍菩薩因為是睡在走廊,沒辦法進去,他就起了不平之心:「我這麽有修行,寺廟都沒有,這出家人不讓我住算什麽道理!」,所以他偷偷地溜進去。以前都是紙糊的窗,一舔就破了。他看到了兩個和尚,在裏頭擁著女人喝酒吃葷在享樂。他很氣憤:「這樣的爛和尚居然擁有寺廟,我這個清修的和尚居然沒寺廟?!」就一念嗔心起,出來見到伽藍菩薩,指著伽藍菩薩駡「你護什麽法,你伽藍菩薩應該護持修行的人有資糧,今天這兩個和尚住在這裏頭造惡無邊,你有沒有執行你的任務……」駡完也累了,就打盹了。夢中伽藍菩薩來,說:「你吼什麼!這寺廟一千年前蓋的時候你根本沒有盡一絲一毫的力,今天能夠讓你在門廊靠一靠,都還是因爲你修頭陀行的緣故若以你跟這個寺廟的因緣法,你是沒有資格享受的,我這個門廊讓你住都是護持你了,你還抱怨!你知不知道裏面兩個花和尚是誰啊?當年蓋這間寺廟,很多人出錢、出力,有兩隻驢子山上山下的馱建材上來。他們因爲畜生道轉生人道轉生得晚,這一千年之內好不容易轉爲人身,蓋寺有功,輪到他們來享受了。其它的大功德主,都在前面幾百年香火鼎盛時期經過了,現在因爲沒落,沒香火,那兩個人也樂得沒香火,沒人看,可以造惡業。人家本來就是畜生道轉來的,自是如此。」他醒過來,懺悔啊:「一切因緣所生法,我沒有那個因,我憑什麼受那個果!」所以我們要結很多的善因緣,回向求生淨土吧不要回向以後要享受,那你還得再六道輪迴—爲了來享受好不好?不好吧!所以你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能行一切善法,行的善法不染著,自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大乘的心做菩薩,菩薩不居福德,佛陀不是講菩薩不居功德菩薩是要功德不要福德福德沒有福德性,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沒有自性,不自生,不由它生,也不共生,因緣和合而生。因緣一換就變了,所以當不得真。

玅境長老到臺灣打禪七,第一天開示,撫尺一拍,第一句話:「樂的當下就是苦的來源!」。我當下“從頭頂一陣清涼到腳底,上師加持!”樂的當下就是苦的來源,樂極生悲樂的因緣散了,那個樂消失了是不是就是苦?這是一種比較性的東西,佛教求的是“不樂也不苦”,也沒有苦樂相對的「舍」,連舍念的「舍」都沒有,所以叫“舍念清靜”!禪定功夫的「慈悲喜舍」還有個「舍」,佛教連「舍」的念頭都“舍”了,所以叫舍念清靜。那清靜就不波動,不波動就完全地平衡,好的來也沒什麽樂,壞的來也沒什麽苦,但是你了了分明知道怎麽樣處理一些事,處理好了也等於沒事,做了就放下,日子就這樣過去了(待續)

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法界有情眾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弟子 持照、持中、定宁、慧莲、净利、行朝 恭敬抄錄

弟子 持平 恭敬錄音

弟子 戒香 恭敬整理

弟子 正健 恭敬校對

沙門釋子比丘尼普度昌悲完校於2016.11.22.

 

 

20161126
首頁 開示摘錄 修持大悲咒法門 在廈門開示大悲法門(十七) 201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