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2014.9.2法義疑義暨經文查證

文章建立於 2014/09/05

 

大悲恩師尊鑑: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弟子隆成至誠頂禮恩師。

 

近日複聽恩師2005.02.13於美國加州羅斯密市西來大學大禮堂所開示的「與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學佛與生活並比對PuduMaster網站〈開示摘錄/其他開示〉欄刊登之內文,其中有部分內容與語音檔內容不盡相符,雖深感惶恐,仍提請恩師明鑑。

 

又前幾8/22,站長轉知,恩師囑查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這句話出自何處?謹將上揭「法義疑義」「經文查證」匯報如下:

 

壹、法義疑義(與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學佛與生活

 

甲、內文:壹、緣起(註:序分)…

 

第二段第二行:「我自己是比較傾向和大家共修「如何把學佛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業,依戒定慧,依體性、戒相、取用,把佛法和生活融入在一起」乙節,其中『依體性、戒相、取用』乙句,弟子複聽結果其文義似應為:能夠依體、藉相、起用

 

乙、內文:參、流通分…

 

一、分成十二大項:…

 

10.在好靜、修禪觀之後,在定中審察義理、開智慧:…「(文殊師利菩薩在兜率陀天,教天界以上,如何各以六法修六根清淨)」乙節,其中『六法』,弟子複聽結果恩師所說為:八法

 

二、以上十二層次分為兩個門,是與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與佛菩薩相應的入口:…

 

1.應化門:

 

第六行:「例如:太太被火車撞死者,亡靈找先生算帳;為母代過者,我就念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乙節,其中『為母代過者,我就念心經:』乙句,弟子複聽結果其文義似應為:『為母代過者…。我就教念心經:』。

 

2.2.更好一點,同時實行「應化門」及「證悟門」…

 

第二段第二行:「舉例來說,1988年我因為讀「廣欽老和尚給我的啟示」,發願此生從此不賺世間財,但資糧也不足。」乙節,其中『1988』,弟子複聽結果恩師所說為:『民國七十八年』。

 

丙、內文:肆、以下回答問題:…

 

Q2.…答:(第十一段第二行):「我是西六班的班長。」其中『西六班』,弟子複聽結果恩師所說為:『六班』。又(第十一段第五行):「原來她才歸依兩個禮拜,也沒拜過懺,什麼都不懂,業障未除有戒障,冤親債主就不讓她受戒;」乙節,其中『冤親債主就不讓她受戒;』乙句,弟子複聽結果恩師所說為:『戒神就不讓她受戒,戒神認為她沒有懺悔完畢;』。

 

Q5.…答:「我沒有刻意修,但並不代表說明我有,或是沒有。」乙節,其中『我沒有刻意修乙句,弟子複聽結果恩師所說為:『我不修』。

 

Q9.…答:…2.…「止觀雙運至少必須達到未到地定以上,比較圓滿則是圓教初信以上或小乘初果阿羅漢以上的等次,凡夫很難達到。」乙節,其中『比較圓滿則是圓教初信以上或小乘初果阿羅漢以上的等次乙句,弟子複聽結果恩師所說為:『事實上要十信圓滿初住菩薩才能止觀雙運』。

 

以上疑義,跪請恩師明鑑教誨。

 

該文2014/02/06發表時,弟子並未同步複聽語音檔,僅直接讀文章,容易全盤接收,故當時並未覺察聽錄內容或有誤繕。在此,深深地向恩師求懺悔;也深深地體會「依教奉行」的實義。

 

2014.09.04普度本人加註:

 

感謝隆成之仔細再校對。茲針對本文回答或增註如下:

 

..10.引據《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下》之文,普度節錄增註如下:

 

﹝寶積部類﹞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二冊No.340CBETA電子佛典VI.14(Big5)普及版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2/0340_002.htm

 

經文節錄: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受佛教已。即時入一切法心自在神通三昧。入此三昧已起神通力。‧‧‧‧‧

 

時文殊師利菩薩普告眾言。諸仁者。若諸菩薩。住四種行。則能成就一切善法。何等為四。一者持戒。二者修禪。三者神通。四者調伏。若能持戒則成就多聞。若能修禪則成就般若。若得神通則成就勝智。若住調伏則能成就心不放逸。是故我言若諸菩薩住於四行則能成就一切善法。諸仁者。當知持戒具足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身行端直。二者諸業淳淨。三者心無瑕垢。四者志尚堅貞。五者正命自資。六者頭陀知足。七者離諸詐偽不實之相。八者恒不忘失菩提之心。是名持戒八種清淨。復次諸仁者。應知多聞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敬順師長。二者摧伏憍慢。三者精勤記持。四者正念不錯。五者說釋無倦。六者不自矜伐。七者如理觀察。八者依教修行。是名多聞八種清淨。復次諸仁者。應知禪定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常居蘭若宴寂思惟。二者不共眾人群聚談說。三者於外境界無所貪著。四者若身若心捨諸榮好。五者飲食少欲。六者無攀緣處。七者不樂修飾音聲文字。八者轉教他人令得聖樂。復次。諸仁者。應知般若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善知諸蘊。二者善知諸界。三者善知諸處。四者善知諸根。五者善知三解脫門。六者永拔一切煩惱根本。七者永出一切蓋纏等惑。八者永離一切諸見所行。是名般若八種清淨。復次。諸仁者。應知神通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見一切色無有障礙。二者聞一切聲無所限隔。三者遍知眾生心之所行。四者憶念前際無礙無著。五者神足遊行遍諸佛國。六者盡一切漏而不非時。七者廣集善根而離諸散動。八者如初發誓願恒為善友廣濟眾生。是名神通八種清淨。復次。諸仁者。當知於智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苦智遍知五蘊。二者集智永斷諸愛。三者滅智觀諸緣起畢竟不生。四者道智能證有為無為功德。五者因果智知業與事無有相違。六者決定智了知無我無眾生等。七者三世智善能分別三世輪轉。八者一切智智。謂般若波羅蜜於一切處無不證入。是名為智八種清淨。復次。諸仁者。應知調伏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內恒寂靜。二者外護所行。三者不捨三界。四者隨順緣起。五者觀察諸法其性無生。六者觀察諸法無有作者。七者觀察諸法本來無我。八者畢竟不起一切煩惱。是名調伏八種清淨。復次。諸仁者。應知不放逸亦以八法而得清淨。何等為八。一者不污尸羅。二者恒淨多聞。三者成就諸定。四者修行般若。五者具足神通。六者不自貢高。七者滅諸諍論。八者不退善法。是名不放逸八種清淨。諸仁者。若諸菩薩住不放逸。則不失三種樂。‧‧‧‧‧(以下經文與本次主題無關。)

 

綜觀以上經文,可知結論應是:文殊師利菩薩教導「各以八法得八種清淨」。

 

丙:Q2Q9必須加註外,其他幾項隆成考據皆正確。請站長如說修正網上資訊。隆成來信中,文字有黃色螢光者乃正確之資訊

 

Q2:就記憶所及,當時應是擔任西六班班長。“東六班”應是本人口誤。謝謝再次考證!

 

Q9:增註如下:「止觀雙運」“圓滿者”,圓教初住菩薩以上“正行”“學習歷練者”包括:圓教初信位以上菩薩,別教三賢菩薩,及初果阿羅漢以上階位。但雖學習而不圓滿,稱為“兼行”

 

謝謝您發好多精神時間代同參們及學尼把關。

 

貳、「佛藏經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該段文字出處,經上網查證結果,將相關資料匯報如下:

 

  甲、《佛藏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經查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五冊 No. 653《佛藏經》經文,相關“非佛弟子”文字,查得兩處:

 

www.cbeta.org/result/T15/T15n0653.htm

 

1、佛藏經卷中  淨戒品之餘

 

舍利弗。若在家出家聞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畢竟空法驚疑畏者。當知是人受魔教化。是像比丘為是盜法惡威儀者。舍利弗。是人則是我見眾生見有見無見常見斷見。皆是魔民非佛弟子何以故。我經中說。一切世間皆空。無我無我所。無人無眾生。無常無定無不壞法。

 

2、佛藏經卷中  淨法品第六

 

舍利弗。若比丘說法雜外道義。有善比丘勤求道者。應從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應演說外道語義。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復不名隨佛教者。舍利弗。說法甚難。如是說者。我說此人名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說法者命終之後。當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見是尼犍子道。何等為邪見。謂是地獄畜生餓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證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墮地獄。舍利弗。如是因緣如來悉知。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滅我正法。舍利弗。若有眾生。聞如是經第一義空無所有法。心歡喜者。當知是人真我弟子。

 

二、經查乾隆大藏經經文,相關“非佛弟子”文字,查得結果與上揭同:

 

www.suttaworld.org/qing/menu/

 

1.佛藏經卷第二  淨戒品第五

 

舍利弗若在家出家聞是無我無人無衆生畢竟空法驚疑畏者當知是人受魔教化是像比丘爲是盗法惡威儀者舍利弗是人則是我見衆生見有見無見常見斷見皆是魔民非佛弟子何以故我經中說一切世間皆空無我無我所無人無衆生無常無定無不壞法

 

2、佛藏經卷第二  淨法品第六

 

舍利弗若比丘說法雜外道義有善比丘勤求道者應從座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應演說外道語義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復不名隨佛教者舍利弗說法甚難如是說者我說此人名爲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說法者命終之後當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見是尼犍子道何等爲邪見謂是地獄畜生餓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證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墮地獄舍利弗如是因縁如來悉知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縁種種諸見滅我正法舍利弗若有衆生聞如是經第一義空無所有法心歡喜者當知是人眞我弟子

 

綜上所查,大正大藏經及乾隆大藏經裡的《佛藏經》經文,並無“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這句話。

 

乙、《法苑珠林》、《沙彌律儀要略增註》

 

一、《法苑珠林》( 道世撰)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三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五十三冊 No. 2122http://tripitaka.cbeta.org/T53n2122

 

經查證“佛藏經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該段文字最早出自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三。其中愚戇篇第五十九, 雜癡部第三,引用了《百喻經》裡“造樓”的比喻:「百喻經云。往昔愚人癡無所知。到餘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即作是念。我有錢財不減於彼。云何不造。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語言。今為我造。木匠即便經地壘塹作樓。愚人見壘語木匠言。我不欲下二重。先為作最上屋。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造彼第二。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屋。愚人固言。我不用下二必為我作上。時人聞已便生怪笑。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不欲下三果唯欲得第四阿羅漢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不依三乘次第先學大乘亦復如是故佛藏經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

 

二、《沙彌律儀要略增註》( 弘贊註)

 

沙彌律儀要略增註卷上

 

菩薩戒弟子雲棲寺沙門 袾宏 輯

 

菩提心比丘鼎湖山沙門 弘贊 註

 

【經文資訊】卍新纂續藏經 第六十冊 No. 1118《沙彌律儀要略增註》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0/1118_001.htm)

 

其中上篇戒律門有云:「如百喻經云。昔有愚人。見他富家三重樓閣高廣嚴麗。即喚木匠。令造最上第三層屋。匠言。何有不作最下。能造第二。不造第二。能造第三。愚人固言。我不用下二。必為我作上屋。時人聞知。便生怪笑。譬如四輩弟子。不勤修敬三尊。懶惰懈怠。欲求道果。不欲下三果。唯欲得第四無生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人。等無有異。若不依三乘次第。先學大乘。亦復如是。佛藏經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今不學沙彌。欲得具戒。不持淨戒。欲得頓悟。如彼愚人。何有異哉。」

 

由上推論:弘贊《沙彌律儀要略增註卷上》上篇戒律門“佛藏經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這段文字,應是參照道世撰《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三《百喻經》“造樓”之比喻而述。

 

丙、《首楞嚴義疏注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一、《首楞嚴義疏注經》(北宋長水沙門子璿集)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八(之一)

 

長水沙門子璿集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三十九冊 No. 1799《首楞嚴義疏注經》CBETA 電子佛典 V1.27 普及版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39/1799_008.htm)

 

其中二教行次第有云:「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比丘四重。尼復加四。謂觸八覆隨。故云八棄。梵云波羅夷。此云棄。謂犯此者。永棄佛法邊外。猶如死屍大海不受。故名為棄。入大乘道而先學小者。十輪經說。若不先學小乘。即學大乘。無有是處。乃至云。無力飲河池。詎能吞大海。是故一切菩薩。皆先學三乘。唯不究竟證於小耳。」

 

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三藏法師玄奘 奉 詔譯)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六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三冊 No. 411《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CBETA 電子佛典 V1.23 普及版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3/0411_006.htm)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六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有依行品第四之二云:「應往親近承事供養諮稟聽聞三乘要法。」、「應詣其所諮稟聽聞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及大乘法不應輕毀。於三乘中隨意所樂發願精進隨學一乘。」…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說頌曰。…無力飲池河 詎能吞大海 不習二乘法 何能學大乘先信二乘法 方能信大乘 無信誦大乘 空言無所益 內真懷斷見 妄自號大乘 不護三業罪 壞亂我正法 彼人命終後 定墮無間獄 故應觀機說 勿為非器者」

 

「如是愚癡斷滅論者壞亂毀滅我之正法。逼惱謫罰我諸弟子持戒破戒及無戒者。皆令不安修諸善品。由是因緣多百千劫沒眾惡趣。從闇入闇難有出期。如是眾生所有罪報。皆為未求聽習聲聞獨覺乘法先求聽習微妙甚深大乘正法。如是愚癡斷滅論者。下劣人身尚難可得。況當能成賢聖法器。尚不能得聲聞獨覺所證涅槃。況得廣大甚深無上正等菩提。如是眾生所有過失。皆由未學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先入大乘。

 

由上推論:《首楞嚴義疏注經》(北宋長水沙門子璿集),文中“十輪經說。若不先學小乘。即學大乘。無有是處。”這段文字,應是作者有感《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中佛陀所言,而為之應機說法。

 

丁、《釋淨土群疑論》(西都千福寺大德懷感撰)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四十七冊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CBETA 電子佛典 V1.18 普及版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5.htm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五有云:「釋曰。諸佛說法皆為逗機。機有深淺大小不同。惑有人法見修差別。故陳法要。化彼物機。或呵有讚空。或毀空稱有。或令棄小學大。或令先學小乘後學大乘。故機有萬途。法成八萬。隨緣化物。難可思議。只如此經所說。其訶有所得心。寧為五逆之罪。餘有聖教復言。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又如法華經說。不得親近小乘三藏學者。十輪經說。無力飲池河。詎能吞大海。不習小乘法。何能學大乘。如是等諸大乘經。訶有訶空。讚大讚小。無有定說。並為逗機不同。

 

戊、結論:

 

一、綜上查證:“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原話出自祖師大德註疏,而非佛經。

 

二、《十輪經》中佛有開示:應往親近承事供養諮禀聽聞三乘要法。”、應詣其所諮禀聽聞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及大乘法不應輕毀。於三乘中隨意所樂發願精進隨學一乘。”

 

三、《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云:「如佛所說是諸比丘當依四法。何等為四。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因此,佛子當依此四法修學,依此四法辨明佛門善知識,依此四法簡別正邪作師子吼,依此四法正修佛菩提道與解脫道,亦依此四法簡別佛陀正法經論。

 

2014.09.04 普度本人加註:

 

最近幾年來,時常受邀講解一佛乘法;長久共修諸同參皆明白必須依次第學習,躐等對自己沒好處,循序共學二十幾年,知見已正確建立,無庸置疑。

 

然有部份同參剛來親近不久,乍然只聽一佛乘,即便好樂;不喜學習基礎之小乘佛法。

 

學尼為利益此類之人,委託隆成承擔此事。沒想到他才德效率兼備真令學尼刮目相看諸位“不學小乘,欲越級先學大乘者”,請懸崖勒馬聽勸導吧!

 

順藉此機會,謝謝隆成和網站所有合作之工作夥伴們!

 

参、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將近,古人有“每逢佳節倍思親”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弟子學佛之後,這種幽幽情懷漸趨淡薄。雙親過往之後,日日念三寶,朝暮憶上師。心中恆念:「如來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祈三寶加被,常住我心,開我慧性,早日與佛道相應。

 

佳節將至,弟子隆成至誠祈求 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圓滿無礙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以及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慈悲加被,護祐恩師:

 

法體康寧 住世久遠 轉大法輪 廣度眾生

 

肅此奉稟 恭請道安!

 

常慚愧弟子隆成頂禮敬上

 

201492日凌晨

 

首頁 來信互動 來信刊登 主旨:2014.9.2法義疑義暨經文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