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念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一)

文章建立於 2015/3/26

1990.03.31郭文秀居士講於林口長庚醫院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講題:一心念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甲、緣起

阿彌陀佛!今天末學一來很慚愧二來很惶恐三來又覺得很榮幸能到這裡來將有關佛法方面──我自己的修行經驗和從佛經上所知道的一些知識;也就是我的解門和行門跟大家共享。

首先,向各位作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是在三十年前念北一女初中的時候,有一位老先生,在我參觀畫展時送給我一張觀世音菩薩的照片像,從那時開始接觸了佛法。我是我們郭家第一個接觸佛法的人;我的堂妹很有名氣,她叫郭惠珍(郭醫師),她曾錄製“學醫與學佛”的錄音帶流通;郭醫師之所以接觸佛法,就是由末學引她進佛門。

我在初中拿到觀音照片像不久之後,就得到一本大悲咒(沒有註解,只有中文的小注音),當時覺得這個咒語的唸音“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很好聽,再看後面解釋“持誦這個咒語的功德”很殊勝,我就開始念。這麼一持就持了六、七年,這六、七年中間得了很多的感應。我的父親和郭惠珍的父親是親兄弟,我家裡三代是醫師,我的祖父是中醫,我父親和郭惠珍的父親,還有我們的伯父,一門三兄弟都是西醫,我父親是小兒科的醫學博士,家兄是台大醫院口腔外科主治醫師、牙醫博士。我們是學醫跟學佛並行,因為學醫是現代濟世救人,學佛是了斷生死;那麼就是現世利益跟未來利益兩者都得啊!

我知道在座諸位大德,有很多不是醫師就是護士,另外,我們眾生一定會有這個生、老、病、死苦。所以這兩樣──“醫”跟“佛”,都是我們眾生所確確需要的進入台大法律系,在大學一年級,1965(現在說起來是二十五年前了),台大晨曦社有人引薦我見印順法師,他是我第一位接觸的法師,我跟他學教理與禪修;在報恩小築聽他講《妙雲集》其中的部分,那個時候尚未出版,是我們聽課的講義,聽了兩年半;但是,印順法師他不肯給我授歸依,我以為是我根器很不好。可是法師就說我的因緣在淨土宗,我的歸依師應該是一位淨土宗的大師,所以他講了兩句話送給我,他說:「你應該是由禪入淨,由淨返禪」。

我那個時候年輕,不懂這句話什麼意思1968年冬天,蓮因寺的懺雲法師──我的恩師就到台北;台大那個時候有一個不成文規定,法師不能進校園講經說法;所以就在廈門街通法寺開示;那是民國五十七年農曆十一月十七號彌陀誕辰,我因為下午有課,所以沒有去聽開示,只是去跟隨懺公師父做晚課,結果一做完晚課,懺公師父一下座,直蹬蹬地就走到我的面前來,說:「怎麼樣?今天歸依吧!」所以我是由懺公師父命令我那天歸依的。第一面見到他,也不認識他,他就叫我歸依。我問他:「不歸依可以嗎?」他說:「不行!」那一天,很多人願意歸依懺公師父,他都沒有收。二十二年前懺公師父收弟子非常嚴格,我也不曉得他為什麼非要收我這個弟子,我還一直“逆”他;我在他背後跟著他往佛前走的時候,就不斷的重複說:「我要吃肉!我喜歡吃魚吃蝦!我要吃牛排!」老和尚什麼話都不講,一路前行,我就一路嘀嘀咕咕,到已經要寫我的名字,要授歸依了,我還是最後掙扎:「哎喲!我不能吃素,我喜歡吃肉啊!」那時候師父講了一句話,他說:「你吃吧!我看你要吃到什麼時候?等你不吃的時候,你也該回來了!這個謎語,我一直到去年十一月才揭曉。因為當天我回家跟我母親講:「今天有一位師父,我也不認識他,叫做『懺雲法師』(我兩位師父,我都不是因為他們的名氣,也不是知道他們是大師才接近,這個都是因緣);這位法師說“等我不吃葷食的時候,就該回去了!”」於是在長達二十年中間,我的母親跟我都誤會,以為說:「不吃葷食而吃素食,就該回去了。」這個“回去”就等於是“死去sí--khì啦!(台語:死掉)”(中國人講這個“回去”,就是“走了嘛!”)所以因為這樣子啊,我到去年八月底之前沒有吃淨素,我只有早上吃素;初一、十五跟佛誕日、拜佛日吃素,其他日子都不敢吃素。

過去三年多來,因為念佛念得很有心得,其中包括“助念的時候,可以預知人家什麼時候要走”,或者是“我週遭朋友藉由一心念佛,把一些業障病──我們現代醫學沒有辦法治療,十幾年纏身疾病,在一天多念佛把它念好了”。那麼有“種種的感應”、種種的佛菩薩的慈悲力,到去年以來使我自己覺得我應該要吃素。我在商場上二十年,有十幾年的經驗在當經理,我所上班過的公司,我做營業部經理,員工超過三百人以上,所有的業務生意都由我一個人操持指揮,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覺得紛擾終日,毫無所得,只有在佛法中得到安詳,所以最近這三、四年,我就辭職,專心修學及弘揚佛法。因為這樣子,所以我斷然的去受菩薩戒,開始吃素、學著持午。最近,懺公師父老人家很慈悲,他說我這個俗務還很多,一下子斷然持午怕身體受不了,所以老人家就叫我從六齋日到變成現在十齋日,其他時候隨緣持午。

為什麼說謎底到去年才揭曉?去年要去受菩薩戒之前,因為境界太多,擔心自己不求師證就容易落入邪道,心裡很惶恐,在家裡就打坐念佛,晚上一心念佛的時候,念到後來就叫:「懺公師父、懺公師父!請您指導我呀!我知道您戒律很嚴,不接近女眾,但是我需要您的指導啊!」第三天,剛才送我來的這位張太太,她打電話給我,她說:「懺公師父要找一位從關島回來的外交官太太,問一些關島的事情」,叫我打電話給師父。我心裡很明白,不是為了那個原因,師父善巧方便,因為我以“心”叫師父;我很全心全意的在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整個心力都在佛號中的時候,起心動念請求我的歸依師父指點我──我何去何從?”我再來應該怎麼辦?因為“身邊的境界已經到一發不可收拾的情形”。所以師父在三天之後來到臺北,跟我通了電話,第一句話就問我:「你吃淨素了沒有?」,我說:「有!」「吃多久了?」「兩個月!」「有沒有要去受菩薩戒?」我說:「要!正要去天龍寺受菩薩戒。」緊接著師父就問:「有沒有意思要出家了?」我說:「有!準備等孩子過幾年長大了,我就要出家。」師父那一通電話跟我談了一個半鐘頭;印證了很多我身邊發生的事情,自己所得的一些境界。然後師父就叫我回到他的身邊當他的助手,接受他的指導。這四個月來,在今年的大專女生齋戒學會(在義德寺舉辦,是第47屆女齋學會),我就回去當老師講課。

剛才講到我引進郭醫師入佛門,她的弟弟、妹妹,我的妹妹、我的母親也都跟著我開始學佛,我的母親也受了菩薩戒。我很慚愧還沒有現出家法相,郭醫師已經是「道證法師」,她現在身體也很好。

今天之所以選這個講題是接受吳啟宏學長的要求,因為他知道我念佛念二十幾年,應該有一點點野人獻曝的資料可以拿出來,所以末學想我們前半段講「解門」──就講淨土宗的大致介紹;淨土宗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窮其一生精研不完,所以我們今天只是做一些簡介第二個階段,著重在介紹「行門」,這樣子大家得利比較多。之後,我會留半個鐘頭到一個鐘頭的時間,接受各位提出一些問題。你們提出來的問題,末學要是能夠以目前所知、所行、所證;能回答的就盡量回答。如果我覺得這個問題我自己沒有把握,我會幫你們把這個問題轉呈給懺公師父,請懺公師父幾天之後把答案再轉送給吳啟宏學長,希望這樣比較圓滿一點。

乙、念佛法門

一、為何要一心念佛

講到念佛,就應該要先知道“ 何為佛法 ”?為什麼我們需要佛法?為什麼我們需要念佛?我們心中要先起了疑情;有很多的疑問,這些疑問在佛法中一一得到滿足,那個時候才會“生出真正的信心”跟“能發願”。各位都知道人生很苦,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還是喔!那麼對所有的眾生來講,就有很多的苦,所以在佛法上就把它分成三種苦:

一、苦苦像我剛才講的這個八苦,你受苦的時候就知道這是苦,一切眾苦逼迫,苦上加苦,故謂之苦苦。

二、壞苦(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就是你不以為它是苦,你在享樂,可是等到這個樂過去的時候,就樂極生悲;像賭博、炒股票、跳舞、嫖、喝酒,當時好像是樂,可是這個“樂”終有變壞之可能,當其壞之時,生大苦惱,隨念墜落,此即壞苦也。

三、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行苦”我們自己不覺得它是苦──看起來好像不是苦,可是你就是會感受到它,這個就是我們沒辦法避免的!例如說冷、熱、寒、凍、饑、渴、病、痛,乃至妄想紛飛,都無法避免它,你不想要它也不行,所以這種叫做“行苦”

誰都不喜歡生病,可是病要來的時候,你擋也擋不掉,甚至有很多病,用盡一切我們人類所有的智慧、科學還是沒有辦法療癒它。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就會想到,我們要如何可以解脫這些苦。

我們人生所追求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現世利益,我們怎麼樣能夠離苦得樂;讓我們能夠生活很安詳、很快樂。第二個是我們要解脫,我們想要超脫出這個生死輪迴呀!怎麼樣能夠不再接受這一類的苦。第一種的現世利益──「離苦得樂」──是在苦中作樂;因為不管怎麼樣保養健康,保持心情平靜,你還是會老啊!老到最後還是要死啊!我很親愛的眷屬,大家處得很要好,最後其中還是有人要先死啊!很少有人手牽著手一起自然死掉的,這些事沒有辦法逃避,所以現世利益的離苦得樂應該是擺在第二位。對我們自己來說,當務之急就是你如何可以永遠不再受這些苦的纏繞,這就是必須要“求解脫”──解脫這個生死輪迴。在這一點上面,佛法就講到:整個宇宙的存在並不是只有人跟動物,這個法界有十法界,那麼學佛的人都知道,從上面“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就是“佛”。其次,已經覺悟但是還沒圓滿成就佛果,不忍捨離眾生,因此前來教化我們的是“菩薩”。再來有二乘,這“二乘”就是得到阿羅漢果的“緣覺乘”跟“聲聞乘”;這兩乘是他們自己知道所有世間一切都是假(所謂“假”,就是暫時、不永久),所以不執著,他的不執著斷了見思惑,所以就自己成果道──證阿羅漢果,只自利而非利他;他自己了斷生死,可是他很少去利益別的眾生。接下來就是所謂“天道”,“天道”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接下來就是“人”(人是善道),接下來還有一個“阿修羅道”,“阿修羅道”是因為累世劫修道(不一定是正道,有的時候是邪道),得了神通──有一些神通力,可是沒有斷貪瞋癡,沒有斷欲念,因此上下不得,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魔”!這個魔有力量、有法力,可是他沒有正知正解,所以上不了羅漢道,所謂“有天福而無天德”。這個阿修羅道就不只是存於天界的,他還可以在鬼道、在人道、在畜生道。接下來有無形的“餓鬼眾生”、“地獄”以及“畜生”;“畜生”就是人以外的動物。這十法界都是確實存在。

我們這個標題有一個“小標題”寫的是“超越自我回歸自性”這幾個字,我們先稍微解釋一下,為什麼標題這樣訂。“一心念佛”大家都知道要專心誠意地──除了佛號以外,完全沒有妄想──好好地念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這句話是從梵音直接音譯過來的,“摩訶”這個字義在我們中文沒有很適當的一個字或兩個字解說它它包括的意義是:大、很偉大、很殊勝、無上的、完美的…很多好的用意都在“摩訶”這個梵音裡頭;所以我們就把它音譯過來,勉強要解釋它,就應該講是:大的、偉大的、或完美的、殊勝的。“般若”也是梵音,因為我們中國字常常把“聰明”跟“智慧”不分,所以沒有辦法把它翻譯為“智慧”。我們中國人所說的“智慧”,讀書讀得好、知識好,都叫做智慧;在梵文裡面不是的,那些都應該算是聰明;就是一般的智慧不叫做“般若”,這個“般若”的意思是:所有宇宙存在的真理,都能夠了知了悟,這種能力才叫做“般若”,不是世間法的智慧。“波羅”是彼岸,哪一岸啊?覺悟的那一岸!佛就是覺者;是已經覺悟的叫作「佛」,那麼到達覺悟的那一邊叫做“波羅”“蜜多”這個“蜜”就是“到”“多”這個字在梵文裡面就好像我們的“了”,“蜜多”:到了彼岸的意思(我這個註解是依據斌宗老法師所註解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就是“我以大智慧──大得能夠了解宇宙真理的這個智慧,到達了醒覺的那一岸”。醒覺的那一岸就成佛啦!所以“一心念佛”可以使你成佛。所以我們講“一心念佛”就等於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一條直坦坦的道路為什麼又叫做“超越自我回歸自性”呢?這個“我”──都是有一個主體,有我就有他;今天講到“我”,就表示有一個對立,有一個隔開;我坐在台上,你們在台下,那就是我跟你們變成分開了,這個“我”就不好、就是有私心、就跟別人不平等、就有很多的執著。那麼“自性”是什麼呢?自性是佛性,釋迦牟尼佛創這個佛教,祂沒有“發明”任何真理,沒有!佛教不是發明出來的,佛教只是“發現”。釋迦牟尼佛我們尊祂為本師,祂是我們三界、娑婆世界的導師。祂在菩提樹下,徹想整個宇宙存在的一切現象;它們的真理──這個真理已經超出我們現在人(眾生見)所謂的邏輯,所能想像的範圍。以大般若──因為“祂在無始劫前已經成佛了;成佛以後看娑婆世界的人,在這樣苦的世界裡面受苦,不知解脫之法,起了大慈悲心,要把祂成佛的各種證得的經驗、諸佛的經驗留給我們,讓我們學習,使我們跟祂一樣可以成佛。所以祂才會降生到娑婆世界來,成為悉達多太子。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所醒覺、所講的這些真理是在宇宙間本來就存在的,不是祂發明的,所以祂是真理的發現者,不是真理的發明者。”因此我們佛教不會像其他的宗教講:某某創造眾生,某某創造世界。“佛說祂沒有創造。三藏十二部經所講的一切,都是在講宇宙現存的一切因果、現象,以及如何解脫的真理,這就是佛法”。

二、佛教的中心思想

因為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一心念佛”,所以我簡單的用幾句話來概括佛教的中心思想第一、佛教有一個“三法印” (大乘佛教認為可以用這三項標準來“驗證教說”是否屬於佛教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學佛──必須不離這「三法印」

一、諸行無常:我們在人世間,或是在十法界,除了上四界之外,這六道輪迴所有一切都是無常、苦、空。“無常”的意思就是不永久,一直在變動我們剛剛講過。“空”就是你現在所擁有這一切,到頭來你都沒有辦法擁有它,人死的時候,連自己的色身都帶不走,更遑論我們身外之物啊!哪一個東西我們帶得走?什麼也沒有!連我們這個身體、五臟六腑,甚至包括你得到碩士、博士,學醫也好、學法律也好,所有知識帶去也都沒用!因為沒有那個色身。《大般涅槃經》云:「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恩愛合會必歸別離。」所以“諸行無常”這是第一個法印。

二、諸法無我: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你要想成佛,很簡單,就把你那個“我”放下!一放下那個“我”,不執著它,這個“我”就不能綁住你了,也就是“我”不能綁住我,這個心就恢復它的自由,那個自由的心──來去自如的心,就是我們的「佛性」!所以叫“自性”,所以他講這個心要怎麼樣才會自由自在啊!

三、涅槃寂靜:這“涅槃”也是梵音翻譯過來,“涅槃”的意思就是“永遠的平靜,不起任何波瀾”;寂寞的“寂”寂滅了,所以叫涅槃。這個涅槃是不是你真的死掉?我們不會死!事實上我們剛剛講生、老、病、死,這個“死”是一種型態上的死,可以看得到的死;可是,實際上,我們所看不到的自己──基督教的人叫它做“靈魂”,道教的人叫它“元神”,我們佛教叫它“神識”(因為這是從唯識宗、唯識論裡面講出來,說我們都是唯識,第八意識也叫做神識)。禪宗就講這個“心”,不是心臟哦!就是現代人叫它“精神”或叫它“生命力”,事實上這幾個都是可以互通的;就是講著同樣的東西。那麼這個是不死的,所以事實上“眾生從來沒有死過”,我們只是這個色身壞掉了,連用醫學來修補色身都無法修補的時候,那麼“色身”不能用了,“神識”就離開這個色身,再找另外一個所寄託的,那就是“再輪迴”。可是這樣子輪迴,不能出離,永遠都是苦啊!所以我們剛剛講過,現世利益是想求“離苦得樂”;永遠的利益是想求得“超脫輪迴”,回歸到你的自性。你的自性就是佛性,使你自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坐在道場成佛,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也好,跟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琉璃光王佛在一起也好,到兜率天去跟彌勒尊佛在一起也罷,都行。到你脫離了這個色身──解脫,又不墮六道輪迴,自然你就能夠悠遊神通啊!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裡所講的就已經超越了人世間所求的一切利樂、人世間所想要的一切享受;想追究的是──最根本的、最究竟的解脫之道。

剛剛講“諸法無我”!這個「法」是什麼?佛教導我們“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 染、淨、善、惡皆是,然而“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只有四句話,祂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也可以說是“佛法修行的總綱”,意思是說:透過“持守戒律,廣修善法,淨化心念,而使身口意三業清淨”。最重要的是第三句話──“自淨其意”;因為前面這兩句話,其他的宗教也有說,儒學思想也有說,但是第三句話是超越了其他的宗教或者是學理所沒有說到的。什麼叫做“淨”?這個“淨”是具有種種的好,無種種的壞,清純潔白,而且要永遠的平靜。所以自淨其意就沒有那麼簡單,等於是你的心已經先涅槃了人還沒有涅槃啊!何謂“涅槃”?我們人有五官,再包括我們這個心的作用,就有“眼、耳、鼻、舌、身、意”,對外來說,由外面所接到的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你所接觸到的這些,從外而來的叫“六塵”;能接受的這個叫做“六根”;傳到你腦部裡頭去再起作用的那些是“六識”,所以這三個“六”合在一起叫做“十八界”。我們人通常都是在這裡面打滾,但是到我們臨終的時候(這醫生們都很有這個經驗,很多病人都是陷入昏迷,或是很痛苦的狀況),從前面五識、第六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完全都沒有辦法好好的運作;你的心沒有辦法控制這六識,這時只剩下第七識跟第八識那個時候,我們原先從累世劫以來所積存的那些經驗──現代人叫“經驗”,在佛法上就叫“業力”──全部都現前(業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以科學來講,就是牛頓所說的:能源不滅,我們所有以前的經驗,積存下來這些力量沒有消失掉,有因就有果,只是因緣未成熟,所以沒有發作,一但發作出來的時候,前因必得後果什麼叫「自淨其意」?廣欽老和尚曾開示:「眼見不生分別,耳聽不生分別,是為自淨其意,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與你又何干?只要審察自己有無過失,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雖是各別的,其實也是相通的,“身口二業清淨了,意業也就跟著清淨,而意業的清淨,也需落實在身口二業上”。

剛剛我講了佛教有“三法印”、“四句偈”(七佛通戒偈),再來就是“因果律”。佛教講因果,還講一切性空──“自性本空”──成佛就覺悟了,

什麼都不要,你就悠遊自在了。性是空的,可是因為我們「執著」,我們害怕,我們想要抓住什麼東西,所以我們都放不下,我們就一直執著於我這個生命。就好像現在我們要出門,門一定要鎖好,免得小偷進去。今天發現送我來的這位張太太是個大修行人,她家住在外雙溪一棟別墅,剛才我們回到她家的時候,她的鑰匙是掛在她家大門上,隨時人人都可以去開啓,這是大放下的人。

第二個是我們「妄想」,我們因為有欲望、有害怕、有恐懼,有很多不平的情緒,所以“妄想”“執著”這兩樣,就執為有啊!就有我們這個人的存在,有這個法界的眾生的存在。假設把這些一放下,就沒有;我們又怕沒有,因為我們不曉得沒有了以後會變成什麼,所以很害怕。臨終的時候,要丟棄這個生命,大家都怕得很,那要怎麼樣才能走得安詳,要死往何去?慧律法師曾經有個錄音帶《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也許各位可以聽一聽他的錄音帶所講。那我們今天主要不是在講這個主題,只能概括的稍微一提。或者是我帶了幾本《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放在吳學長這裡,大家可以參閱,這是善導寺印出來的)。人生最大一件事就是死亡啊!死亡到那裡去?佛法上講,死亡有四種原因來決定你的去處第一個叫做“隨重”,你在這個臨終一剎那,是什麼力量最大,你就跟著那個力量去了第二個叫“隨願”,你的願力想到那裡去,最強烈的那個欲望,那個願力第三個叫“隨習”,隨著你個人平時喜好(例如有人喜歡賭博、喝酒…)養成的習氣來決定應該往哪一道去第四個“隨業”隨著你的業力運轉──是惡業或善業──牽引你往哪一道去。所以好好壞壞、加加減減,最後這個資產負債表一算!你到底是負了債?還是你有資財?你應該是升天去呢?還是下地獄去了?還是你兩者都拋只剩下“淨業三福”。這個業,我們剛剛講到的都是不淨業或雜染善業,這人世間所依存的業力啊!可是學佛的人就不一樣喔!學佛的人,因為他要覺悟、了脫生死,我們剛剛所講的這一切,他全部都拋棄,所以他不是想“得”,他是想“捨” ──“捨掉所有會綁住我的心的這一切,我不執著它,它就不能控制我”。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了悟、他解脫,這個時候就是所謂的“自在”!

(待續)

弟子信真恭敬錄音分段

弟子隆德恭敬聽錄繕打

弟子隆應恭敬初校

  弟子隆成恭敬二校

 

首頁 開示摘錄 林口長庚醫院學佛社開示 一心念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