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解行證(五) 1991.01.12講解
文章建立於 2014/11/11
信解行證(五)
1991.01.12 郭文秀居士講解於台北中華電信學佛會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流通:『信解行證』——分享經驗『證』
我有一個經驗,曾經在七年前遭受家庭變故,感情受了很大很大的打擊,哭個不停,可以說日以繼夜的哭;我一直想,我對這個人這麼好,好到一切為他犧牲,他為什麼要對我這麼壞,怎麼樣都想不開;我那時候,常常求觀世音菩薩,常常蒙祂老人家很感應,人家害不了我,我呢!所求也都果遂。可是惟獨這件感情的事情,我一直放不下, 到了後來,有一天我在釋迦牟尼佛面前,突然想到一件事,咦!怎麼我從來沒有跟釋迦牟尼佛感通過,您是娑婆世界教主,奇怪啊!您的神通在那裡?所以我就跪在佛前,問釋迦牟尼佛:「世尊,我是佛弟子,這麼多年,為什麼老是觀世音菩薩跟我感通,您是大慈悲父,為什麼您那個大雄大力在那裡?怎麼您都沒有使出點力氣來,請您回答我。」。然後我就什麼都不想,虔誠的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直念,念念之中,突然有一個意念跑出來,好像一個聲音一樣,可是沒有聲音,從心裡出來:「你沒有求我啊!」。對!我從來沒求過釋迦牟尼佛;怎麼念,都是念阿彌陀佛跟念大悲咒、念觀世音菩薩。我什麼時候念過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想一想,對啊!就念、念、念,哦!我一想到佛的境界是什麼樣?是『有求必應』,後面有一句話『不求不應』,因為祂是『有感則通』嘛!『無感不通』。
我講這個,因為這是我自己的證,你們不是要聽我的證嗎?我就偶而插入一些凡夫證,給大家做做參考。 我也在那個時候感受到,從前是因為我沒有求祂,那我就求釋迦牟尼佛賜我般若智慧;我講這段過程,很虔誠的講,各位可以這樣去求;這『無願求』,到你求得『無所得』。我後來就求到『無所得』,今天才會坐在這兒,這樣不上班、不賺錢,一天到晚在宣揚佛法。就是因為我發了一個願,這個願求得的是『無所得』,『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很願意拿來跟大家共享。發現悠遊於虛空界中,哇!真是自由自在,什麼也綁不住我了。所以我就很高興,願意跟大家分享。
那天的境界是這樣,凡夫境界就可以說,佛的境界我沒有,不能說。那麼我就請求釋迦牟尼佛:「請您賜我般若智慧,我怎麼樣面對我這個婚姻,我怎麼樣面對這個感情呢?我被傷得這個樣子,我盡了這麼大力氣,為什麼我這麼痛苦?」 ,在佛寺裡求完後就回家,把這件事情擺著,忘了我跟釋迦牟尼佛講過這個話,當時哭啊!叫啊!喊啊!很誠心,當下很誠心。回家就忘了這麼一回事,也不曉得祂要怎麼教我。我媽媽以前常講:「佛祖坐在佛桌上,是要按怎跟你說話?(台語)」有,祂有辦法說話。這怎麼說呢?『祂在你心中說法,契入你的心』。
怎麼說?我母親是歸依廣欽老和尚,她送給我一本『廣欽老和尚雲水記』,廣老一生的雲水記,那雲水記裡面就有他的開示,已經放很久很久了,我都沒有去看。 我在那時候只曉得要哭,七年前到五年前,哭了整整兩年兩個月。那書就放在佛桌桌面上,佛桌有上桌跟下桌,放在下桌一疊書的上面,每天經過我的小佛堂去睡覺,都會向佛頂禮或問訊,然後才去睡覺,從來也沒注意到那本書。就不懂為什麼,舊曆四月初一我從佛寺求了佛以後回家,連續十天,我每天一走過佛堂,一跟釋迦牟尼佛的像,問訊也好,頂禮也好,往我房間一走,本來是睡蟲都來了;在佛堂打坐,都已經睡意很深了,要進去睡。咦!躺上床睡不著,翻來覆去,怎麼睡不著?睡不著,我就很煩。很愛睡,睡不著,你們有沒有過那個經驗?「有」。煩躁不安對不對?「對」。好愛睏哦!但是睡不著。躺啊躺,躺半個鐘頭,一個鐘頭還睡不著。好,起來讀書吧!
我正好那個時候,買了十本書回家看,其中第一本書,我看的是『積極的自我開拓』,作者陳怡安博士,是那年的暢銷書榜首。 我就拿著那本書,我很調皮,也不從第一頁翻起,我這個人老實跟你們講,我很『鐵齒』(台語,意即:倔強嘴硬不信邪。)我不是那種很迷信的人,說一信佛,就那麼虔誠;你們可以看到我這樣,不要以為說,讀到台大畢業,怎麼一入佛學裡面,就這樣。我告訴你:「我是被佛祖教乖的囝仔,真的,我媽媽知道,我是被佛祖教乖的(台語)」,就是我一次一次的試驗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一次一次把我教乖,我母親在這兒,可以作證。我甚至於連求大悲水,也會這樣,煮一鍋的水,拿一半到佛堂去念大悲咒;一半放到飯桌上。然後持完咒,去嚐一嚐味道怎麼樣?果然佛堂的大悲水甘甜無比,飯桌上的水平淡無奇;我就會去做這種事,所以我很有求證的精神。用我的凡夫地,我一直在求證之中,每一次,佛菩薩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
那我就起來看那本書,就隨便翻、翻,看了幾頁,那幾段是講什麼?你知道嗎?講你要對自己的決定勇於負責,你不要受別人的影響,你只為你自己所作所為影響, 我後來才知道陳怡安博士是個佛弟子,所以他寫了很多,都是把佛經的東西,變成現代話寫進去,那我就讀、讀完一段,讀了兩個鐘頭以後,愛睏打盹,就又去睡覺。第二天又是這樣,晚上十一點多了,又是這麼愛睏得要命,躺上床又睡不著,起來又抓一本書;那本書叫『神經不再衰弱』,現代醫學講神經不再衰弱,就是講人怎麼不生煩惱;去讀,讀了一半又愛睏了,又去睡。這第三天又來,讀了一本書;這本書我介紹給大家,這是允晨出版公司的,那本書叫做『成功的藝術』,很好很好的一本書,外國人寫的,吳秀美小姐翻譯。可是我把它的每一段話,都寫成佛法的句子註釋在眉批上,每一段話都在印證佛法,結果讀了法喜充滿,讀了半本以上才去睡覺。就這樣如是者,連續九夜讀了九本書,九本都不是佛書,都不是經律論,都是一般勵志之談的書。
我以前看『飲冰室合集』 ,我就看那種書,隨便抓一本就看,但是我的書很奇怪,我從小最喜歡買的書,就是修心養性的書,我母親可以作證。我的零用錢一天兩塊錢,都沒有拿去做別的,買兩種東西,一個是書,一個是唱片;對不對?「是」。我母親在這兒。就是買書、買唱片,喜歡古典音樂,聽音樂,然後讀書,有什麼委屈跟祂講,就老是跟佛像講話,就是這樣子。沒有人我是非,什麼都沒有,也不曉得這就是學佛。那裡說有一個學佛的境界在那裡,才叫學佛。沒有,是自自然然的。
到第九天,看了九本都不是佛經,也不曉得為什麼老是睡不著覺;到了第十天,去向佛問訊時,眼光就被那本『廣欽老和尚雲水記』,不太大,就三十二開的那種,目光被它吸引住了,我也沒有去拿它。我很愛睏了,明天再說吧!就去睡,躺了兩個半鐘頭沒睡著,我很貢高,偏不起來,滿腦子都是『廣欽老和尚雲水記』;就那個書的形象,滿腦子的這樣轉,我就故意不起來。那有這回事,怎麼九天了,每天都要起來讀書的?不正常,睡!後來一直睡不著,滿腦子那本書,可是硬逼自己要去睡覺,就在那邊煩躁不安,『哼哼叫hainn-hainn-kiò(台語)』唉聲歎氣到半夜兩點半,從十一點半躺上床,三個鐘頭不起床,到兩點半,說我放棄了,這實在太難過。起來去取『雲水記』在臥室書桌上看,我只看了一個半鐘頭,看到清晨四點的時候,突然間跑進佛堂,一直頂禮佛,我懂了、我懂了;就這樣我懂了。為什麼呢?這『雲水記』裡面有三段,我講這個,就是等於拿『雲水記』來講這一本《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這樣比較快。要不然照這樣一句一句講,我們講到六點,也講不完。
那三段是怎麼講的,有人問廣欽老和尚:「什麼叫做空?」,他說:「空者,隨緣。」 ;「隨緣也很抽象,您再講詳細一點。」,「講詳細一點,是叫你放得下。」;「那麼就是放不下嘛,才要來問您呀!要怎樣才能放得下?」,「想得開」;「就是想不開才來找您,若想得開,還需來?那怎麼辦,您就講得更確實一點。」,廣老就講:「隨其自然。他要怎麼發展,你就讓他怎麼發展。你不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橫插一手一腳,你也不起煩惱。」;「那什麼意思?」,「你就隨便他要怎麼樣。」,你們去體會哦!各自體會,各得其利,這個沒辦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在起大煩惱的時候,看到這一句『隨其自然』;我那時候徘徊在要離婚、不離婚的階段,對方又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錢。我要命?要錢?要讓孩子有父親?要讓孩子沒父親?就是這樣的境界,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我要做好太太嗎?還是要做好媽媽?我要維護我們母子的性命、財產安全呢?還是我要維護我們娘家所謂的名聲、外相?我是要做烈女?還是要當下即放?我到底是應該成全別人呢?還是應該成全自己,我不知道,我很茫然。可是在那個時候,我看到『隨其自然』這四個字,別人要怎麼樣,你就讓別人怎麼樣,你不作主,你讓別人去做主人好了;『別人pa̍ t-lâng 來作主,你免作主(台語)』你就不定,你就空,你就像麻糬隨人家捏,怎樣捏都好,你就沒有煩惱,這是第一段。看完這一段,還沒有跑進佛堂。
這一段話看完了以後,就緊接著看到還有一段話,有個人問廣欽老和尚:「今天有一個強盜來搶你的財產,你給呢?還是不給?」 ,給也不對,不給也不對。這廣老就說:「也不是給,也不是不給。」;有人就問他:「師父,你講這個是什麼意思?」,「他如果不知道東西藏在那裡,我拿出來給他的話,我就助長他盜的內容,我成就他的惡因緣,我有犯共業,所以我不能幫助他。可是他硬要,我不給的話,他殺了我的命,那犯的罪更大,我也不能不給。所以我就怎麼樣?隨他拿,他拿得走的算他的,他拿不走的算我的。」。我後來就是用這種方法,所以後來某人到我家來搬東西的時候,有位法師打電話跟我說:「你可不要跟他爭。」,我說:「不會。拿得走的是他的,拿不走的算我的;最至少他不會把我搬走。」,我在這兒的話,我就可以成全我自己,就是這樣。
到第三段。這廣欽老和尚他就講:「壞人要不要度他?」,「要」;以前我們都認為壞人要打死他,對不對?凡夫見,有對立嘛!有分別相,有對立,你恨;他壞、我好,就有分別相。有人去問廣老:「壞人要度否?」,廣老問:「壞人是不是人?」,「是人」;「是人,就是眾生。是眾生,就是未來佛。」,壞人也是人,既是人,就是眾生,既是眾生,就是未來佛。佛由眾生而成,沒有那一尊佛,不是由眾生去成佛的。並沒有說眾生以外,有一個佛啊!佛是眾生由迷轉悟就成佛,悟之佛原本就是眾生,所以我們大家不要妄自菲薄,一尊一尊都是未來佛,都是,每一尊都是。
因為讀了這三段話,我驀然而通,拋下那本書,就跑進我那個小佛堂,淚流滿面,那是我最後一次為自己的遭遇哭,很願意貢獻出來,大家作個參考。你們就可以知道,解脫是怎麼樣解脫的,在那邊繞口令,講一大堆文字,不如講實際,這種心境也許不能了解,就是這樣。我就突然間發現說:「管他去啊!隨便他要怎樣,要離也好,不離也好,我反正就是學佛,過我的好生活。我不管你會怎麼樣,我就是守八正道。我就是這樣做,我就是這樣子活,你要怎麼樣,都無所謂。『欲按怎beh-án-tsuánn攏好lóng hó(台語)』你要的都給你,你不要的,要給我的,我都拿來。」。
你們不要以為說好的東西,或壞的東西;就好、壞不論喔,我們要講那個境界是什麼?你呢,人家要給你東西,不管這東西好、壞,偏偏要給你,你就接受下來。好的呢,接下來,是沒有驕傲,沒有貢高;壞的給你,是沒有瞋恨,勇於承擔,願意擔,願意接受。那如果說他不給你呢,大家都有,就是不給你;你也不難過,你也不後悔。你手上有的東西,他想要,你就給,隨便他搬,搬得走的,是他的福分。搬不走的,才算你的。你就都給,給光了最好,了無負擔,不會再來囉唆,對不對?「對」。可是呢,給了以後,他想還給你,你如果不接受,他會起煩惱,你就趕快接受回來。我現在在講“空”的道理,大家聽好。這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整個文殊師利菩薩所講的道理,就是在這幾句話裡面,我不跟你們繞口令。
那麼他還給你了,想一想不對勁,又要回去,你給不給?再給。給了以後,他想一想不對勁,再拋回來給你,你要不要?再要。這樣懂不懂?這不定相,剛才不是講就是空相,對不對?「對」。然後“有”也好,“沒有”也好,得而失去,也無所謂;失而復得,也不用驕矜。這種不定相,你如果能接受的話,你就悠遊自在,你就入了這個不思議解脫境界,因為什麼都綁不住你,“有”也綁不住你,“沒有”也綁不住你;“有”,你也沒煩惱;“沒有”,你也沒煩惱;“好”,你也沒有驕傲、高興;“壞”,你也沒有煩惱、瞋恚;那“沒有”,沒有關係,就戒了貪,對不對?“有”,被搶走,你無所謂,是不是就戒了『瞋』?「是」。瞋念就沒有了,對不對?「對」。那來來去去,你都無所謂。是你知道,放在我身邊,我死的時候,帶得走?帶不走?那放在他身邊,他帶得走?帶不走?還不是一樣留給別人。奇怪!放在我這,跟放在他那,不是一樣。這樣懂不懂?你要是看到這一點的話,隨便人家搬都不要緊,懂不懂?「懂」。因為那個時候從『廣欽老和尚雲水記』,就是“這麼一頓悟”,就是這樣。我只能講,就是這樣。
那麼在那個時候,我就了解到,其實人都是自己綁自己,你拿很多觀念、價值綁住自己,尤其是知識份子,學歷讀得越高,這個知見惑更深,因為我們已經在還沒學佛之前,建立了一個價值觀念在那裡,那個價值觀念就進入你的心中,綁住你了。你每次碰到什麼事情,就先拿你的價值觀念來衡量它。包括佛法,你自己想一想,是不是這樣?「是」。所以你就用自己現在所了解的境界,來看佛法能不能被接受?那一個高?佛法高?還是你的價值觀念高?在你的當下,是你的價值觀念優於佛法。對不對?你才會這樣做。如果你確認是佛法的觀念優於你的價值觀念的話,應該是怎麼樣?『徹底的放下自己的執著的價值觀念,以佛的知見、佛說的不定性、空性、無相、無作、無起、無生為價值觀念,來重新建立自己的整個內在的、外在的所有的次序。』
那樣子的時候,你才能夠自在神通。因為沒有東西綁住你了,後面文殊師利菩薩講到,菩薩要施展神通,那來的神通,祂說當你本性很寂靜,你看嘛!動靜語默,要給你、不給你,你都如如不動的時候, 你就是怎麼樣?水如果如如不動,很清澈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照見人影?「是」。水如果波濤萬丈的時候,能不能照見?「不能」。心就一樣,假設你自己靈靈明明、清清楚楚,你對外面所說、所做的一切,別人的有為法,你雖然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對你,你都不受污染,入污泥而不染;為什麼佛教選擇蓮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入污泥,入於五欲六塵之間,你不受它影響,有也好,沒有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好也好,壞也好;你給我,也好;你要再拿回去,也好。你跟我搶,我就給你;你丟給我,我就接回來。結果我告訴你,來搬走東西的人,現在一直送我禮物,送我錄影機、微波爐,送我各種各樣的,我家的好設備都是他送的。他拿走不少洋酒等等的不合八關齋戒所持的物品,把它搬走;一段時間以後拿好的設備來還給我,就是這樣子,因緣有變 。唉!所以你們說,什麼叫做壞?什麼叫做好?同樣一個人,境界、因緣有變,怎麼變,空、無相、無生、無起、無作,有為法跟無為法,一切是平等相。
假設諸位能夠了悟,我所說的這種平等的性,跟無為的空相,入於這樣子,不被他們來綁住你,那麼你就已經入了這個解脫的境界。可是一轉身,女兒一吵,別吵啦!我正聽得精彩,吵什麼?這一念起的時候,就完了,就沒有了。那個境界就退失了。那麼就是你不入於這個解脫境界,就入於色聲香味觸法境界,所以『此入』非『彼入』,因此祂才會講說:「以不入而為方便,乃能悟入。」這個不入,那個就入;這個退轉,那個就入;一入這個,那個就沒有掉了。所以這兩個是怎麼樣?同時立現的。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汝能了知如來所住平等法不?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我已了知。佛言:童子,何者是如來所住平等法?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是如來所住平等法。佛言:童子,云何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是如來所住平等法。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一切凡夫於空、無相、無願法中起貪瞋癡,是故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即是如來所住平等法。
解釋:所以諸佛的境界,祂就怎麼講?佛說:「何者是如來所住平等法?」。文殊師利菩薩說:「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是如來所住平等法。」你看凡夫起貪瞋癡的地方,就是佛所住的平等法。祂怎麼樣說呢?祂說:「因為我們無性」,無性,我們隨緣,我們剛講過因果律,那既然一切都是空性,那是不是都沒有?還是有?只是它變化莫測,抓不住而已。那麼這是什麼?一法,本來我們這個性,是空的。可是性空是怎麼樣?依他,因為有別的存在,對不對?依他;這個性就隨緣而生,所以就因為這樣,性空隨緣就生出萬法,可是萬法的本性也還是空;我媽媽生了我,我生了我女兒,總有一天我們三個都會死掉,有沒有空?「有」。可是我們有沒有存在?我們現在是存在,可是存在有壽者相。我們本身有眾生相,有人我相,對不對?「對」。
假設你把這些都看空,徹底放下,你就不怕死了。我是寫好遺囑的,我的遺囑就放在我媽那邊,放在律師那邊;寫好遺囑,隨時準備死去。所以我常常跟我女兒講一句話,我女兒都很清楚,我說:「我在的時候,我善盡一個做媽媽的責任,極力的愛你。 」所以我女兒曾經跟我這樣說,她的同學、老師也跟我說,所有的人都羨慕我女兒,說她是最幸福的小孩。雖然她現在爸爸不在身邊,可是她同時也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因為我沒有分別心,我讓我的女兒跟她爸爸很親近。然後我出來講法的時候,我就把我女兒,做好她能接受的安排,事先跟她講過。你不是不能安排事情,你們懂嗎?有很多媽媽疼愛小孩子,是『黏黐黐liâm-thi-thi,結在褲頭上(台語)』永遠不能分開,以為這樣才對,不見得。所以你要做,對他有利,他又能接受;他不起煩惱,你也不起煩惱的;就對。不是不能做,任何事情都可做,做的時候是絕不起煩惱,這中間有相關的人,都不起煩惱,就可以做,這是無為法。有為中的無為,無為中可以起有為,這才叫做『真空妙有』。
像現在,我一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要去齋戒學會,我就問我女兒,你學校月考什麼時候?她的老師給了我,一個不定法,她說:「24、25、26這三天中間,有兩天月考,可是不確定是24、25呢?還是25、26?」。那我就這樣跟我女兒講:「假設你是24、25兩天月考,那媽媽就25日,你第二天月考的時候,去齋戒學會。你月考的前一天,我一定在家,讓你心定,不要讓你去住在別人家裡。但是如果你是25、26才月考,媽媽就延後一天去報到,讓你在第二天月考的前一天晚上,能住自己的家裡,安心的念書。」,我就善盡做媽媽的眷屬般若,然後我才去做我的事,這就是不定法。
我拿出來給大家參考,那就是不一定要怎麼做,都對呀!那我就適應她,我弘法,我沒有忘記我做媽媽的責任,我也沒有忘記我做女兒的責任。我在任何角色上面,當我承擔那個角色時,我好好的把那個角色,盡我當時的能力,做最大的發揮、盡力,那就是完成,那就是成功。這樣能不能接受?「能」。佛法沒有叫你做你力有未逮之事,那樣子就是勉強。佛法不勉強,所以佛的境界講不勉強,祂講這一切的空相,怎麼樣是解脫呢?所以祂說因為你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起、無為;因為如果不是入於這種平等性界,就有貪瞋癡,對不對?「對」。既然講平等性,沒有貪瞋癡的話,那就是不勉強。你不勉強自己,你也不勉強別人。
你做任何事情是可以商量的,我今天跟你商量,這樣好就好;跟他商量,也是另外一種結果,那樣好就好;所以同修常常都知道,這郭老師一向沒有意見,每次來問我什麼,我都沒有意見。 他後來問我:「老師,你怎麼都沒有意見。」,我說:「沒有意見,就是我的意見。」。你們好,我就好;大家好,我就好。像他跟我講了:「今天要這樣做。」;隔了兩天跟我講:「老師,我們不想這麼做,我們想要怎麼做。」;我就問他:「大多數人意見,怎麼樣?」,「大多數人認為要改。」;「那就改。」,就是這樣。我就是怎麼樣?麻糬隨便人家捏,怎麼捏都好,那樣子就好。
那麼我的小孩,她就跟她的老師說:「我最幸福」,「為什麼?」,「我沒有壓力」。 現代人都知道壓力是什麼,對不對?「對」。壓力者,別人強制的力量給你,承受不了,就叫壓力。你們中間有那一個人,像我女兒那麼好命?從她生下來,能懂事到現在,每天我都問她:「想吃什麼?」,煮她喜歡吃、她能接受的,給她吃;而不是煮我想煮給她吃的東西,那一個媽媽這樣做到?有的,請舉手,好不好?我看我有沒有同道?有,這邊有一個,好棒。
另外,請問大多數的父母,都認為孩子有偏食,對不對?「對」。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我請問一下,你們對偏食的觀念是什麼?是某些東西不吃,就叫偏食,對不對?「對」。錯了,其實這個觀念錯,是世間法。 我請問一下,我們吃東西是不是為了得營養?還是一定要吃那件東西本身?「得營養」。那營養有五要素,假設他能夠使他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澱粉質及醣類)、纖維、維生素、礦物質這些平衡的話,是不是就不叫偏食?「是」。
這觀念要糾正了,我們現在在講『入佛知見』,就講這個,我們的徧計執著很多; 例如說:你這個孩子,他吃這種青菜,不吃那種青菜的話,他不見得叫偏食。假設是兩組營養分,差不多的話,他肯吃這個,不吃那個。他主要是要得營養?還是得那個植物?「得營養。」,對啊!所以這就是,學佛也一樣。
你今天是淨土宗,你今天是禪宗,你今天是密宗,什麼宗都沒關係,你最主要是要成佛。你最主要是在成佛之前,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做菩薩,對不對?「對」。所以你要入這個境界的時候,第一個就是先放下分別心,放下這個我執心,從你的生活中,你就可以運用這個佛的境界了。
所以有的時候,我就想:他不吃菠菜,沒關係;他可以吃其他含鐵類的東西,他可以吃其他含葉綠素的東西,只要那個東西的營養本質拿到的話,形相的這個相,色相,是那一個名字的蔬菜,就沒什麼重要。 這觀念好不好?「好」。對啊!這樣子,他就不會煩惱,不是嗎?「是」。要不然,我知道好多家長好煩惱喔,煩惱孩子的這個偏食的問題;其實以活的例子,你就不用煩惱。就像穿衣服,對不對?一樣。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佛言:童子,空豈是有法而言於中有貪瞋癡?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空是有,是故貪瞋癡亦是有。佛言:童子,空云何有?貪瞋癡復云何有?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空以言說故有,貪瞋癡亦以言說故有,如佛說:比丘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為,非諸行法。此無生無起無作無為,非諸行法、非不有;若不有者,則于生起作為諸行之法,應無出離,以有故言出離耳!此亦如是,若無有空,則於貪瞋癡無有出離。以有空故,說離貪等諸煩惱耳!佛言:童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貪瞋癡等一切煩惱,莫不皆住於空之中。文殊師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修行者,離貪瞋等而求於空,當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為修行之者。何以故?貪瞋癡等一切煩惱即空故。
解釋:所以佛說,因為諸行無常,無常就是空性,所以無生、無起、無作為,也不是行法。因為不是諸行之法,所以應無出離。我剛剛講說要出離,有沒有?「有」。講出離,結果應無出離,是怎麼樣講?祂說:「於貪瞋癡,無有出離。」,你不再貪瞋癡束縛住你,可是你並沒有離開那些事項,那事情照樣在進行,有沒有照樣在進行?「有」。隨其自然照樣在進行,不起貪瞋癡的時候,有沒有離開貪瞋癡?是不著相、不染。所以他既然不起的話,就那有離啊!離是你已經沾到,才離開。對不對?「對」。我跟你離開,是因為我有先跟你在一起,才要離嘛!我根本沒有跟你在一起,還要離嗎?對不對?「對」。所以無染、無著的時候,那有出離啊!
所以我們剛剛先講第一階段,再講第二階段, 這就是大家層次的,思考上,層次才能轉進。剛剛先講說〈註:第一階段〉,你出離了,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你就悟入這個解脫境界,對不對?「對」。所以第二階段就告訴你,你這個不入的時候,你戒了貪瞋癡,去除貪瞋癡;去五欲、訶五蓋的時候,並沒有出離貪瞋癡的意思是說,假設你是已經入這個解脫境界的話,就表示貪瞋癡,根本沒有從你的意念中生起,沒有生起,那裡有離啊!所以我沒有跟你在一起,我怎麼樣離開你,不必離。他是還在那裡,他是他,你是你,不相干。所以佛祂們看到這種境界的時候,對所謂凡夫的貪瞋癡,就認為跟菩提等無二分,沒有分別。那如果在理體上,證得了這樣的情況,之後就可以行菩薩道。
那麼這一本經,有上、下兩卷,上卷為出離凡夫境界而說,下卷為行菩薩道而說, 今天來不及整個講,我希望以後有機會,我要好好的講這一本經,真正的講這一本經的時候,可以知道,怎樣的來行菩薩道,可以接續我上個禮拜在長庚講到體相用,三輪體空的六度波羅蜜。講三輪體空、六度波羅蜜,事實上是這邊的一部份,那麼希望有一天有緣續講這一本經,那麼大家就可以更上一層。剛才講這個證入解脫境界,才是起步而已,後面還有很深奧的義理及事項,今天因為時間上的關係,不能講,我就講一點『證』或『解脫』的事相來給大家,做為結束。
理體上面的這種悟證,是內不起貪瞋癡,悠遊於五欲之間,也不起煩惱,你對別人沒有分別想,那麼事相上是會怎麼樣呢?分兩邊來講,一個是你自己的內在,內在來講,你就變得很樸實、自然,因為無願求,你知道一切都是自然空相的時候,就會變得樸實無華,不會想追求那種外在打扮。為什麼?因為你不必假借外力來莊嚴你自己。你內心所發起來的那種戒定慧,那種法喜,就莊嚴了你本身。 所以你在那個時候,就變得很樸實,不起這種欲念,所以第一個就是無欲的生活。無欲最重要還包括什麼?男女之間的色欲、情欲,很奇怪,你假設進入這種境界的人,如果是女人,很快更年期就到了,不是真正更年期喔!是你就女身轉男身,就沒有月事。他就是轉為丈夫相。因為怎麼樣?不起那種欲念的時候,你這性荷爾蒙系統就不生,我們剛不是講無生嗎?根本就無生、無起,所以他整個的這個生理的機能,全部都重新的調整過,以他的定力,禪定的力量全部調伏過,就不入女相、不入男相。那麼就是怎麼樣?他就會變得很莊嚴,很自然,很樸實,你沒有什麼大病痛,你不會起病痛,有人就已經很多年,沒有看過醫生,不會起病痛。
然後第二個現象是什麼?內在會覺得很自在 ,自在就是你就不太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怎麼樣了,你只要合於佛法,合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依佛行持,你就這麼一路精進去了,到時候別人對你看法怎麼樣,根本對你來說,你無所謂。那就真正的現出很自在的樣子出來,這內在的感受,就變得很自在。一個是無欲望,一個是他很自由自在,一個是他很自然,做得很自然;他不是勉強去做作、去表演。沒有,他就是自然的,愛這樣做,喜歡這樣做,就入於那樣的境界中去做。
那麼外在來說 ,他怎麼樣?他因為已經了解這樣諸法平等、空相的時候,很自然的就生起人我平等、怨親平等。怨親平等的時候,他就怎麼樣?第一個是慈悲,第二個是寬厚。慈就願意把好的、自己的跟別人分享。悲就是看到別人有苦,願意去救拔。寬厚,就是他對別人做錯事情,別人無明,他不但能原諒他,而且他會為他解釋:「啊!他是因為有什麼困難,他是因為有什麼苦衷,他是因為有怎麼樣的情形,所以他才做這個無明的事情。」。你會一直替他找理由,你會很寬厚的對待人。所以證悟的人,他就會變得慈悲、寬厚。
然後接下來的時候,他就很清淨,他本身就很平靜的心 ,很清淨的心,他意念就很單純。常常別人把他騙得團團轉,『他攏給人騙去(台語)』,他也無所謂。他就覺得一切都是不定法,不要緊啊!你要,就拿去嘛!你還我,就好了。沒有,就算了;就是這樣。因此無所謂騙、不騙,所以在那種情形之下,他就已經人我不分,好壞不分,什麼都好,所以如果到那樣的情形之下,那就是清淨、平靜、慈悲、寬厚、圓融。
那麼那個時候,他就是道理都很懂,事情也做得很圓滿 ,所以就叫做『理不礙事,事不礙理。』。他做事情的時候,不會違反佛的知見、道理。他那個知見、道理也不會拿來指責別人,變成壞了事,所以他就『理不礙事,事不礙理』。然後呢,理事圓融、事理圓融,他就事事圓融。所以在這裡面,就講了幾句話,他說什麼?『理不自明』理啊!是沒有辦法說不藉著事情,就顯出他的道理出來;所以你看,我剛才要講譬喻。對不對?那麼事呢,是『理不自明,因事而明』;因為有事情,而顯出這個理來,所以這『詮理成事』。理呢,是藉著事情來顯出來;事情呢,如果是合於正道的話,也不自立,它是因理而立,所以『詮事在理』。事情能夠算是周全、合乎中道、合乎佛法,是因為合於這個空理,所以事是因理而成。
因為這樣,就能夠事事圓融,才是佛的境界。為什麼呢?假設只有我這邊圓融,你那邊不圓融,那就是有欠缺。有欠缺,就不是佛的境界。諸佛的境界,祂不是講『無上』嗎?無上就是沒有比祂更上的,對不對?「對」。最好的事情就是所有的都好,那才叫做佛的境界。所以我們以這樣來看的時候,為什麼證悟這樣的人,祂能了了分明,祂能見因即知果。那見因知果開展的時候,常常都是未種因即知果,祂看到別人要種因,祂已經了然,以後會有什麼結果。因為祂清清楚楚,動靜二相了然,祂只是不生煩惱。祂不生煩惱,不代表事情沒有在進行,事情在進行,對祂沒有影響,這就是解脫。祂自己解脫了,憐憫眾生故,不願意說只有祂解脫,別人沒解脫,對不對?所以祂上求菩提是自求,因此自己對自己很嚴格,可是祂就怎麼樣?願意教化眾生。願意教化眾生,祂就行菩薩道,一切就跟大家分享。所以行六度波羅蜜的時候,這個菩薩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以一佛乘的面目出現,就是行菩薩的面目出現,在入佛的境界,那麼這種情況就是『證』的情況。
◎回向:
現在因為大家,希望能夠藉我們今天的功德,來回向一下。我們先念佛,把心靜下來,然後我們來回向。
因為我們自己的自力,不夠深厚,那麼只有佛力,已經入不思議境界,所以佛力的力量才大,我們本身雖然是在學佛,那自力的不可思議是在因地。佛有果德,我們還沒有果德,所以我們以念佛,來為現世的人求消災,為已往生的人回向,希望他們往生極樂淨土。請大家虔誠的一起念佛,請舉腔『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各位同修,我們今天的回向,分成兩部份,第一次,我念完往生者的名單以後,你們大家就一起念『願生西方極樂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的偈子。
那麼等往生的名單念完,我們第二次再回向的時候,就念消災的名單,然後我會再加念,因為有些人沒有寫下名字的,我們也一樣會回向。請各位起立,好嗎?
往生者,我們為這些亡者,求生西方極樂淨土中: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性,回入娑婆度有情』 請各位問訊,我拜下。
再念消災 的名單:
『願弟子眾等,與弟子無始劫來,及今日之父母、師長、知識、檀悅、法俗眷屬、冤親債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各個同消三障諸煩惱,同得智慧增福報,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問訊。
再次回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再拜。
非常謝謝諸位這麼有耐性的,聽我在這裡跟大家共修,請受我虔誠的問訊、問安。(眾答:阿彌陀佛)一問訊,大家一起禮佛,阿彌陀佛,謝謝諸位。
慚愧弟子信真依錄音檔恭敬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