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07 財政部關務署念佛社開示摘錄筆記
文章建立於 2014/03/27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普度法師 財政部關務署念佛社開示摘錄筆記
講題:『佛說彌勒菩薩本願經(佛說彌勒菩薩所問往昔本願因緣經)--- 止觀一如—念佛三昧』
◎上回五月初我們講到:
《…佛告彌勒言:「菩薩成就一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一?所謂發勝意樂菩提之心。是名為一。彌勒!復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二?一者、於奢摩他常勤修習;二者、於毘婆舍那而得善巧。是名為二。…》
佛告訴彌勒菩薩有十法,十種層次來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一個就是要發勝意樂菩提心。所謂勝意樂菩提心,講的是見性成佛,已經證得理一心不亂,回歸自性圓滿常寂光淨土的法身大士而說。
那麼這樣的法身大士,他們只要一直維持現前一念不可思議的心,都一直念念與自性相應,分證到常寂光淨土的自性圓滿中,守護念頭入於自性的理性,也就是所謂的法性身住在法性土;那他就不用別的,只要這個法門。如果沒有,那你就是波動,你離開了那個法性常寂光淨土,你已經離開了。離開了就有心念波動的現象,心念一波動,那麼一個我就產生了,我的念頭產生了,正報就出來了,然後依報就出來了,生活的環境,各種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山河大地,十方法界,倏然就全部出來了。萬法唯心造,一切心想生。我們要回歸到常寂光淨土,要止一切的妄念雜想,回歸到我們的真心去。
要怎樣才能回歸回去,第一、就是止,不對的要捨離掉。一切會使你波動的這些因素,你要把他止掉,停止不再波動。第二、就是觀,觀是甚麼呢?觀察了所有這一切以後,你知道甚麼是你要的,甚麼是你不要的,那就觀那自性的不動,就是覺悟、覺性,你要把這覺性觀的清清楚楚。
甚麼叫做自性,本不動搖、本不生滅,你要把它觀的清清楚楚,不讓它再妄動,你要平息掉那些能引起你妄動的所有因素,這就叫做止。那麼觀呢,是使你能安定在自性不再動的那些正面的能量,正面的你自己心的力量。那你怎麼樣去使它能安住好,你本自有之,不用從外得。所以這止觀法門如果只靠自己修行,那就自己要去止要去觀,觀這些義理。
佛經給了很多的法門。那麼這些法身大士們,各個有證悟,也拿出他們的經驗;十方諸佛也來隨喜,也拿出他們的境界相來加持。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全部都只有指向你的心,就標月指,指向你的心怎麼樣讓它們不妄動,怎麼樣讓它安住在這個真如裡面。這裡面就分兩個部分:一個是你要安住的境界,一個是你如何去安住到這個境界。
你要安住的境界那是不是佛的境界,完全覺悟開發出來的,沒有過失的,圓滿一切的,不再妄動的真心,那是不是佛的境界;那個是你的目標。那你現在要如何去達到你的目標,是不是有一些善巧方便的途徑,你現在由凡夫地要大到你開發你自己的自性佛,那麼這個方法就是止和觀。
止和觀,靠自己很困難,凡夫沒力量,凡夫失去覺性的時候,妄心一動,妄念紛飛,業力的染污性就使你失去了你的覺性的發揮,所以如果要靠自己去立止觀來出離六道輪迴,來證得聖果,在這個末法時代,我們的外面境界這麼的紛亂、雜染,誘惑力這麼大,傷害力也這麼大,資糧又不足(所謂資糧不足是指佛菩薩沒有現前,或也許他就在你身邊,你卻沒有能力去分辨,去接近真正的善知識),那佛門真正的善知識在那裡?佛留下了他的法身舍利-經典,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很多正確的方法,其中止觀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
用已經成就的佛的功德力來加持我們,使我們因為繫念佛的聖號,而聖號具足一切功德,自性圓滿的成就,來加諸於我們自己,使我們的心充滿了都是這個覺性已經完成了的佛,他的功德力、他的智慧力,來代替我們自己所有一切的妄念紛飛。
自性顯現,我們想回歸自性,我們的自性跟他們(佛)一模一樣。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在這裡的念佛社,為了要講這個止觀的成就,為了我們要修學的內容方法,我把它立了一個標題,叫做「止觀一如--念佛三昧」。我這一生第二次在大型的地方講佛法就是林口長庚醫院學佛社,在民國七十九年三月三十一日,講題叫做:
「一心念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一心念佛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一心念佛就是止觀雙運,就是定慧等持。
以戒為基,是所有法門的基礎,這不在現在我們講題的範圍而是前行。
【註:此生第一次在大型場合應邀講佛法,是民國五十七年農曆閏七月十五日,於麻豆念佛會講解《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麻豆念佛會於二十五年前改名為麻豆慧光佛堂。】
○五月時學尼請求諸位同學,要把要進入念佛法門之前的「天台宗二十五方便品」,自己要去修學,我有錄音帶有講義,有介紹智者大師所列的內容,我們因為因緣時間所限,希望那一部分的功課,請你們去聽學尼所講的十四講表。
大家想要學習止觀,怎麼樣在今生能帶領你,成就你未來佛果有把握的途徑。途徑很多,但是現在末法時期,靠自己真的很難,所以要三力加持。三力加持最重要是要求生佛國,而佛國中以極樂世界為最殊勝。
【三力:1.我功德力(自身的修行)、2.如來加持力(如來的加持)、3.法界力(自心所具的佛性)。】
學尼幾十年來都是立志求生極樂世界,幾十年來也都用功在如何去極樂世界。我講過極樂世界要去,佛經上講的就有兩百多種,兩百多種的迴向發願,怎麼樣制心一處。我們今天先要講標題,希望同參能自己也盡力,我只是助緣。首先我們的標題是「止觀一如—念佛三昧」。就是你要達到又止又觀,能夠進入真如自性、一真法界,所以叫做「止觀一如」。這個「一」是一真法界;這個「如」是如如不動。就是讓你能得到理一心不亂,那你就見性成佛了。止觀的最高法門就是到「見性成佛」。
那你就用念佛法門來得到三昧。這是我們的總目標。接下來那麼要依據什麼樣的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在佛光山大辭典裡面,在三藏法數裡面,總共提到了二十幾種的念佛三昧的法門。而總歸通常都是講四種法門。而這些念佛法門中間我們要用那幾種,因為我們上課次數不多,也希望不雜,所以學尼採用的是有四種的依據,我們只用這四種的依據,就是把二十幾種簡化,簡化成為那四種呢?
第一個我們依據的是《華嚴念佛三昧論》,是彭際清居士依照華嚴經把念佛能得到三昧歸於五種念佛法。
我們就再把它縮小,因為彭際清的念佛是:
第一、念法身佛。
第二、念佛的功德。
第三、念佛的名號。
第四、念自性佛(毘盧遮那佛)。
第五、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也就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法身遍處在。我們也有,所以念我們的自性佛。法身佛自性佛,用佛的功德來加持,然後念佛的名號,最後歸於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念一佛來代表念無量諸佛。佛佛道同,佛佛功德一樣圓滿。
雖然因為願力跟結緣的對象,他們佈施的法緣有不同,但是理體皆相同。
而華藏世界的毘盧遮那佛,化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來,叫千百億化生的釋迦牟尼佛,他推薦我們,叫我們不要在這個凡聖同居的穢土(有六道輪迴),勸我們到淨土去。這個淨土法門到中國來發揚光大。祖師大德留下了很多行門的證果證明的人,好榜樣;解門的註解也多。學尼是從行門上先得到利益,然後再接受懺雲法師的指導,再回頭去讀為什麼我會得到那些境界。那現在就要把我自己的經驗,跟所讀的經書、註解結合,來供養諸位,希望諸位今生快快的有所成,有把握的求生極樂世界。
◎前幾天我第三度在電視上聽到淨空老法師引述他曾經問懺公師父,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有沒有把握,他說懺雲法師在20年前在溫哥華與他相見的時候,沉默幾分鐘以後回答他說:「沒有實際的把握」。淨空老法師認為懺公師父說真話。那麼我認為不是的,我認為懺公師父是謙虛,要示範給大家看,永遠不要認為自己絕對有把握,產生我慢的心,要永遠的認為我還沒有安定好,所以我必須去安定它,因此你會鍥而不捨的努力,一直都在戰戰兢兢,其實非常盡力了,其實有把握了。但是就用金剛經的精神。
《金剛經》云:「…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就是我自己即使得到念佛三昧,如果以此自足,炫耀、承認,然後就不再用功了,以為得到了,就有個相,說了得到,就叫做妄取。我今天早上剛好聽淨空老法師講《華嚴經》,他也講了「妄取真實相」,那麼就不是真實相。
【註:《華嚴經》「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云:『爾時,功德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偈言:諸法無真實,妄取真實相,是故諸凡夫,輪迴生死獄。』】而見諸相非相,則見實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那我認為懺雲老法師,他為什麼沉默了幾分鐘以後回答說:「沒有把握」。我的師父示現給我看的,教導我的,印證我的,不是那個樣子,那他就是代表甚麼,代表他跟淨空法師交情不夠,見面的時間不長,在那麼短的時間,他沒有辦法跟沒有那個因緣,徹底的講清楚,那要示現那一種面目呢?那就示現應該再努力用功的那一面。這是我的理解。就是懺公師父依據金剛經,不染著一切相,不著相,不能承認,一承認就墮落,所以他不承認。
◎學尼今天來跟你們共修,反覆的煞費思量於理體、事相,要如何理事圓融,才能事事無礙啊!那要有所取捨,沒有辦法討好每一面,那麼如果說自己有,就叫大妄語;如果說自己沒有,那你那來的資格說呢。這是不是兩難。有沒有兩難?有。那就看各位自己的體會,我們就不碰這個題目。那我就依據我自己幾十年來的經驗,來為大家奉獻,做參考。
◎那第一個,我用的是彭際清《華嚴念佛三昧論》所講的五門念佛歸於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法門。所以我們未來要講的念佛三昧,專門跟極樂世界相應,專門跟阿彌陀佛相應,以一門代替無量門。那你如果覺得阿彌陀佛的地方不是你想要去的,你想要去兜率陀天彌勒內院,你想要去南方普賢菩薩或地藏菩薩的淨土,都行,你只要把名號換過去就好了,理體是一樣的。那我舉例是以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相應法門,來做為未來幾周我們要修學的內容。
○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有另外的三個依據。其中一個就是《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裡面提到的一行三昧的念佛法。所謂的一行三昧的念佛法,它就說你要求生那個國土,那一個佛的淨土,你就要面向那個佛的方位,然後你要端坐,端坐有很多種,像我現在這樣也是端坐。你們坐在蒲團上如果用如來七支坐法也叫端坐。你如果不能雙盤,單盤也可以,若單盤不行,散坐也可以。都是端坐。
一行三昧,就是端坐面向你要求生的那個淨土,那一個佛的方位,念那個佛的名號,除了這個名號以外無別的法門,一心繫念那個佛的名號,來代替你所有的妄念雜想。要怎麼達到,這是以後我們講課的內容。而我們的目標就是:我要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面向西方極樂世界,端坐如儀。那家裡佛堂面向那一邊就不管了,要面向西方。就好像我們放蒙山的人,我們是坐著西方面向東方,讓眾生面向西方,求生西方極樂淨土。
我們祈禱的時候,當我們捧著香爐去求佛的時候,是佛坐北方,面向南方;我們由南方面向北方在拜佛,這儀軌它有含義的。像我們要求佛哀佑,求釋迦牟尼佛,那他是坐北朝南統治我們,我們在南贍部洲。那中國的皇帝多在北京、西安,坐北朝南,所以皇宮都是坐北朝南蓋的。
以前佛教是得到皇帝的護法,皇帝說我統治人,佛教統治心。佛號稱法中王,所以一切佛寺的宮殿是受到皇帝准許,跟皇宮一樣,用皇宮的建築材料、建築方式,跟顏色(金黃色)。所以佛寺的宮殿也是坐北朝南,統治人心,所以我們面向北就面向佛,所以跟佛祝禱、讀經,都可以坐南向北。佛像立的方位叫坐北朝南。這在我們出家法的結界裡面就有,出家人不管你在甚麼方位,假設自然方位叫東邊,佛像一安置,它就叫北邊,結界的時候他就是北,它是以佛為北邊,我們在南邊,被他統治那個心,意思是我們願意隨佛的教導,調伏我們的自心,以佛法統治(不是控制、掌管、管理)我們的心,是我們隨順佛的教導,願意跟他一樣也成佛,所以我們在過程之中,隨順佛的教導,聽命於他,放棄那個我的執著,沒有一個我,全部只有佛,此心即是佛心,佛心即是我心,除佛名號之外別無他義,那你就入了。這個是一行三昧。
○那麼第三個就是《楞嚴經》裡面第二十四個圓通,即「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個是大勢至菩薩教念佛法門,怎麼樣可以進入圓通的境界,所謂圓通就是法身大士,一圓一切圓、一通一切通。在楞嚴經裡面二十五個圓通,是以各各不同的法門來講圓通的方式,有二十五種,即六塵六根六識七大也。最後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文殊師利菩薩奉釋迦牟尼佛的命令揀選這些圓通那個第一,結果文殊師利菩薩首選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章,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的這一些眾生,以耳根最利(眼能觀四面、耳能聽八方),所以以「反聞聞自性」來上通下和。
第二十四圓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非常精要,假設能夠理解,抓住那個訣竅,我們就能夠對治自己。
○第四個是我們近代印光大師的「念佛三昧摸象記」。有一年印光大師掩關于浙江省慈谿縣之寶慶寺。謝絕世緣,修習淨業。值寺主延諦閑法師,講彌陀疏鈔于關傍。(彌陀疏鈔是解釋阿彌陀經的,是解門,講理體,講發起你的信跟願,然後叫你要去實行,信願行的行就是念佛名號,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
《阿彌陀經》云: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有一日,有一位來客,來到關房問印光大師,問何為念佛三昧?因此印光大師就把他自己念佛的體悟,如何去參究這一聲佛號,乃至於得到三昧的時候他體認的那個境界相,寫了一篇「念佛三昧摸象記」。因為我們沒有多少次的共修,講太雜了反而不精不能專心,所以這以上的四篇教材正好是互融互攝。
○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大家能成佛,佛告彌勒菩薩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高的境界就是那個現前一念不可思議的心,已經沒有妄念雜想,真正的勝意樂菩提心,那就是法身大士,也就是理一心不亂的境界,我們現在做不到。因此又告訴我們從凡夫地怎麼樣止這個妄念雜想,觀自己的自性光明,觀這個實報莊嚴土跟常寂光淨土。那麼就是有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出離三界火宅,那就到四聖界去了;理一心不亂(就是守護現前一念心),那是實相觀,現在做不到。
做不到,就繫念佛的境界、佛的功德、佛的名號,那我們就以阿彌陀佛為諸佛的代表,念一佛等如念十方諸佛;觀要去的地方,我們就以西方極樂世界代表所有的一切淨土。
因此未來的共修要怎麼樣達到呢?目標設好了,那要怎麼走。我們行門就是繫念彌陀聖號,要如何把這一聲聖號,念到佛所說明的,從你現在浮躁的心能安定下來,然後能夠止妄念雜想,能先離開欲界天,離開欲界天的本事是欲界九心住。我現在先把通論,先把整個表解立起來,然後下一次開始就是細論。
所以第一個階段是現在我們都在欲界,我們要怎麼樣讓我們的心能離開欲界的煩惱,怎麼樣用這個佛號來讓你離開(捨離‧不離而離),你怎麼樣能完成。這第一個階段叫欲界九心住,最後一個叫「等持」,等持的境界就是止的完成。止的完成也就是淨空法師常講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你就能夠離開欲界得定。而這個定甚麼時候開始,只有止沒有觀不可以叫定;只有妄想紛飛的觀沒有止(沒有止妄念雜想),那個不清淨觀不叫『觀』。在佛法裡的『觀』是在定中能夠觀察一切的境界--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由淺入深安定在定中,來理解佛所說的義理,然後心就越來越安靜,越來越分明,然後就開發出自己的智慧出來了。
所以說「因定開慧,因定開通」。六神通裡面最重要的是漏盡通,漏盡通在最後四果阿羅漢的時候才會出來;最前面出來的是他會先開天眼通、天耳通。開天眼通知現未,穿透一切,看的分分明明。天耳通,就像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裡說的「流而不住」,所有境界都清清楚楚,但都不能住。所以我們有時候拜大悲懺就問大家「合掌正住」,請問觀世音菩薩住在那裡?大家都不敢回答我。是遍一切處的去,沒有一個地方停下來,流而不住,瞭然分明。那禪宗大師就講:「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你沒有片葉不沾身的功夫,你不可以去百花叢裡過,你會沾惹得滿身都是;你沒本事不能參訪,不要想多學一點就是好。一聲佛號就可以讓你參究一輩子,你就能成功的,等你圓滿到某個境界,你能去教化眾生,你得學如何教化眾生,那時候才出去,現在不用學那麼多,越精簡越好。
所以這一聲佛號的參究,我們這個觀,就是要如何把這一聲佛號念得既清淨又歡喜,不厭膩。
◎佛經講念珠最好二十七粒。晚上睡覺前,拿好念珠開始念佛,我通常最多三、四聲佛號就睡著,有時候一聲就睡著,幾秒鐘,不用一分鐘,(通常固定在「佛」的時候不動)。明天早上起來,看你的佛珠在那裡,如果滿床找佛珠,你就知道你是凡夫一個,身心躁動。我的床單從來沒有亂過,我姿勢很少變化,我的念珠一直都在手上,而且一定都在那一顆(顏色較深)。你要怎樣訓練定,得定,你要怎麼樣都沒有夢,你要有夢就是勝景,這個就要功夫,這跟你的念佛善根開發證品相有相關,佛會來給你做證明。
◎所以我們的標題,未來的功課佈局,如果你們能去參考先讀,因為我不能一字一句講給你們聽來理解,我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我把教材給你們,你們自己要學,如果你們不做教材的準備,我們共修的時間如果加入十一月也不過八次,所以我一定只講重點,希望各位把我剛提到的四個教材,很簡單,都很短,先去準備。
1.《華嚴念佛三昧論》(乾隆進士彭際清著)。
2.《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一行三昧」。
3.《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4.印光大師-「念佛三昧摸象記」。
○蕅益大師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信願是我們先要安置好的,因為我們現在專門講「行」而已,行門是你往生品位之高下,包括你是在凡聖同居土、還是方便有餘土、還是實報莊嚴土這三土。(因為第四土常寂光土,我們現在做不到)從凡夫、阿羅漢、辟支佛到菩薩往生的三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都有三輩九品。
○各位,從要能往生最低的層次是功夫成片,就是你有到達等持,超過欲界天不受魔王波旬來控制你,能這樣的時候帶業往生(罪業不要在彌陀佛四十八願裡面不接引的那一部分),就能到凡聖同居土去,但得能去,即使是下品下生,都保證你能成佛。所以為了這個法門,我們未來的共修鋪排,現在就是把表解講好了,今天講表解,下一次開始就是詳細的來講從欲界九心住的面目,到能起觀,念諸佛名號的觀念,那個佛號怎麼樣正行?念佛是正行,那甚麼是助行?我們花一點時間講解,接著就教怎麼樣來念這一聲佛號。今天這是叫通論。
弟子隆成 恭敬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