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4財政部關務署念佛社開示
文章建立於 2015/3/3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
(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講題:『佛說彌勒菩薩本願經(佛說彌勒菩薩所問往昔本願因緣經)──止觀一如.念佛三昧』
參考經典:「念佛三昧摸象記」 印光大師
在過去好幾週(2014年10月份及12月份五次的共修)我們講《念佛三昧摸象記》,重點都是放在希望同參道友們能夠掌握住,從你有信願行──深信、切願之後,你要「篤行」;這個「篤」的意思,就是要老實的修行。我們念佛堂這裡有個「老實念佛」的書法,而什麼叫老實啊?老實就是你要很戰戰兢兢、很謙虛的從最基層開始,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所以來接受佛陀的指導,學習我們的心如何從心猿意馬、三心兩意歸於一心。我們過去兩個月以來非常注重在講“得到「念佛三昧」的基礎以及下手處,一層一層的向上提升”,上一次(12月31日)已經講到了【須向者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
在第七個層次【觀念雖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這是從「觀行即佛」到「相似即佛」的「四聖法界」,對於空理跟自性佛還沒有到能夠整個體現的位次,所以說「尚未鞫到根源」。「根」就是“一真法界”,「源」就是你的“自性光明”。沒有見到自己“真實的本來面目”以前的念佛,都是在「觀行即佛位」,乃至「相似即佛位」。
到第八個層次【須向者一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佛號上面【重重體究】,那就必定出了三界以外了。出了界外的四聖道者,他一重一重的要往這個體性上面去參究。佛門講「參究」而不講「研究」,研究的「研」是要用思想,是用第六意識的,是學問的、知識性的探討;而「參」是參加,也就是往自己的內心看,是參與其事。你往自己的內心去看你的本來面目,要恢復你的本來面目,而不是把“「念佛」這件事或「阿彌陀佛」”當作一個對象去研究他,那叫做「研究」。現在是「參究」,「參」就是參與了,你自己是佛啊!可是你不認識自己是佛,你現在要去看看“我到底是不是佛”?就得要把你自己恢復。怎麼恢復?從“去除麤重的煩惱”,慢慢的變成要“去除微細的煩惱”,要“放棄累生多劫來的六道輪迴習氣”。我們的習氣是什麼?──“執著”。執著的原因是什麼?──“分別”。分別的原因是什麼?──“妄念雜想”。你現在先把執著去掉了,不執著任何別的東西了,只剩下一個「南無阿彌陀佛」;可是你還有一個「南無阿彌陀佛」啊,那你就還是有一個“能念的你”和“所念的彌陀聖號”,這個是在【尚未鞫到根源】以前的境界。
【重重體究,切切提撕】就不一樣了,這一層一層的、一重(唸“崇”)重的向上提升自己,跟「體性」去相合的時候,是放棄很多自己原來的知見;進一步再提升──完全放棄自己的知見,你不可以有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有自己的見解,你就永遠進不去下面要說的境界相。因此不可以!你只准有「佛的知見」,而這是“初果須陀洹”就要做到的。這裡(重重體究,切切提撕)都已經是三界以外,出界外的怎麼會做不到?喔~瞭解了,原來自己有很多的分別見:有“比較”這個好、那個不好,聽不進去佛陀或經典所說的話。因此,就用我們自己為主體,在主觀的位次上做所謂的學習佛法,而這不是真正學習,是來選擇的。你要知道證聖果是了無選擇的心,一選擇就叫做分別,「分別」就是第六意識的作用,這裡叫你不准分別,要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這個「妙」就是佛法,而且是至高無上佛所說的「一佛乘」,才叫做「妙」。所以稱「妙」是什麼?──《妙法蓮華經》,佛講《妙法蓮華經》才稱「妙」啊,所以那叫做「圓妙」的境界。現在如果是給初機學佛的人,以人間來講:你用幼兒園的教育程度、小學生的教育程度的課本去批判研究所博士班的博士論文,你是無有是處的。因為你自己還在小學生的程度,還在讀小學,而你就認為你的教材是最好的,然後拿這個來批判博士論文。在你的立場你認為你對,在真理的立場是“隨你”──真理是隨順你的,而你就進不去我們剛剛說的【重重體究,切切提撕】。這「重重體究」,四個字都很有考究。「體」是你要證的目標,就是《華嚴經》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個「體」,也就是《金剛經》說的「實相」。這個「體」──依體;但我們現在都是「相」啊,種種的相,藉著這些「相」要起「用」,等一下在後面就會講到「用」。這個「究」就是在講「用」,依「體」要起「用」。所以「究」是什麼?──追根究底。要怎麼追根究底?要一層一層的上去,你不能躐等,躐等你上不去啊!你一腳不能從這跨上台北101大樓,你還是得走樓梯,要不然你還是要搭電梯,搭電梯還是有個標高啊,你得要一層一層上去。搭電梯的人快,代表「利根」;走樓梯的慢,就代表「鈍根」,可是你必須要很安全。你看電梯一失速,摔死多少人?
上個星期台灣電梯出了兩三起事故,有人摔死在電梯裡,電梯的纜線發生故障,在兩層之間停住了,人就在那裡頭。昨天就有個新聞,13個人留在電梯裡面一個小時,出不來。所以利根的人他也會碰到障礙呀,也會有“出槌”或“脫箠”(台語。音讀:thut-tshuê;釋義:出差錯、出狀況。)的時候;而鈍根的人更不用講,若走樓梯一不小心是要摔跤的,所以腳步要安穩,一步、一步戒慎恐懼的提升自己。就像我在復健,你們很難想像我四年半前是整個癱瘓不能動的,我現在可以正常走路了。我昨天從臺北榮總走回精舍,大約五個公車站的距離,我分成三段走,因為我沒辦法一次走完。我12月3日從廈門回臺北的時候,連住處前面的小公園(外圍不到一百二十公尺)我一圈都走不成,只能走五分之四圈就上樓了,因為膝蓋腫脹啊!膝蓋裡面的骨頭沒力量、發軟,那就會撲跌,用國語叫撲跌或是寫一個字形容就是躓(音讀:ㄓˋ);躓的意思─跌倒,腳沒力量。
我就慢慢鍛鍊自己,鍛鍊到走一圈之後,我就跟楊居士報告:「你今天送我回來以後,我去走了一圈」。隔了兩天我跟她說:「我現在可以走兩圈」;「我現在可以走三圈」;「我現在可以走四圈」;然後我就試著在星期天的時候,走到距離我住的地方隔兩條街的大學校園區,我到那邊走操場(每一圈四百公尺),竟然可以走兩圈!能走一公里了!因此我昨天有信心從榮總走回來。分成三段走,腳軟了,路邊的公車站有椅子可以坐(我現在是在教你們念佛!拿這個例子在教念佛),在那邊坐下來休息一下,休息個五分鐘,看看馬路上過往的每個人行色匆匆。咦!一部摩托車距離我的腳不到15公分,騎在人行道上,飛快的從我的面前過,只差15公分!如果我那時候正好站起來,是不是像昨天那個車禍一樣(有人開汽車門,一部摩托車從後急駛而來『碰』撞上車門,飛出去了以後被其他的車子碾過去,幸虧兩個騎士都只受傷沒鬧人命)。我坐楊居士的車,每次我都會說:「開車門要小心,看後面有沒有來車!」念佛也一樣,你會不會著魔?你會不會有境界相?都在於你肯不肯「老實念佛」。這老實念佛是很戰戰兢兢的,第一「不要躐等」,就好像我目前在復健,不能走太快也不能一次走太久,那就一步一步得小心。我坐在那裏是把腳縮回來的,坐那個椅子坐得很穩,我在調息、觀察身體狀況、環顧周圍境界……。忽然間,咻~一部摩托車走人行道還騎得飛快,距離我的腳15公分,如果正好同一瞬間我站起來,是不是我出車禍了?他也出車禍了?為什麼──快,太快啊!走在不應該自己走的路上,摩托車不應該走人行道,距離人太近,沒有注意身邊的情況。我現在教你們,你們要念佛,而念佛應該具足那些條件?就像睡眠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睡眠環境一樣,你睡眠品質就會好。念佛環境也一樣,不能一直只有在散心念佛,那樣不能成就的!你一定要能安靜下來,當你能入定的時候,你要有一個能護持你的環境,不會讓你驚嚇。因為念佛進入三昧的過程中,九心住的過程中就開始會有很多境界相。
我們在這邊講題結束登載上網以後,接著要po的文章就是民國79年3月31日我第一堂在林口長庚醫院的大型演講,講的就是《一心念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告訴你們實際操作的下手方法。而現在這篇是講《念佛三昧》,那就講很高的境界,而不是下手的方法。所以你們「理」可以頓悟,「事」要漸修。因此,當這邊的課程結束了並且把一系列文稿都po上網以後,緊接著就po如何下手念佛的各種技巧、技術,用這個來幫助你們。真正得靠自己的力量,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沿途的境界相各個不同。學尼虛歲38歲時得到第一個三昧,但在網站上po文章的時候就只能講得這麼簡便;我在現場講的詳細內容,只能給對我有信心並且來到現場的當機眾聽,在網站上是會把它整個消除的。因為上網看的也會有外教的人,也有對我沒信心的人,依照戒律不准刊登給所有的人看;但是,可以講給現場少數的人關起門來聽的,這就是戒律。
我們現在講到【重重體究】是界外菩薩呀!這個時候已經進入別教的三賢菩薩位,而別教的三賢菩薩位(別教八住、九住、十住菩薩,十行位菩薩、十回向位菩薩),已出三界稱為界外菩薩;別教的初住到七住等於是圓教的初信到七信,都是在三界內,稱為界內菩薩,但是是有定力的、有空理的、有般若空慧的,要不然他怎麼能安住在念佛裡都沒有妄想雜念?法門的技巧、技術不一啊!條條道路通羅馬,目標一致都是要成佛的,要成佛就是要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六道輪迴什麼意思啊?哪來另外一個六道輪迴?就是你自己的習氣、自己的煩惱。所以得「事一心不亂」的意思就是你把六道輪迴的煩惱,那些麤重的煩惱──「見惑」、「思惑」都放下了,你才有「事一心不亂」!等一下要講的境界「理一心不亂」就是指已經到達別教的初地菩薩或圓教的初住菩薩,已破一分無明的那個境界,那個一踏進去就叫「理一心不亂」。你現在的「事一心不亂」是「淺」的「事一心不亂」,就是離開了六道輪迴──十方法界裡面的阿羅漢、辟支佛;然後呢?更深的大乘有別教的三賢菩薩位對不對?阿羅漢、辟支佛、別教三賢菩薩這五個位次,然後要被轉接到圓教去啊!因為念佛法門是圓頓教。什麼叫圓頓教,「頓」就是像手握拳頭往桌上敲,『咚』是有彈力的瞬間往上彈起;頓超就是越過去,他不用再從別教的初住至十住、初行至十行、初回向至十回向、…那樣子去證,他直接從別教三賢菩薩位被一接,就接到圓教的第八信、第九信、第十信去。他們心量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麼?因為就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要【重重體究】啊!。這一重一重的就是開發出他「自性光明」的那個度量與內涵,漸次的大,大到盡虛空遍法界你都認為跟你平等,都跟你“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而這以前不是啊,你是你、我是我,我跟你是要對立、要分別的!你跟我不同,我怎麼能認同你?!但是到這裡不一樣了,你跟我不同我尊重你、你可以跟我不同,尊重所有一切眾生都可以不同,“因緣所生法”──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在上面的人他絕不批評底下的,但他也許會指點:這不太好等等……。
以前我把演講的錄音帶送回去請懺公師父複聽指導,每一堂課講完他跟我要講稿給他看,我說:「我從來沒講稿呀!」他說:「啊?你沒講稿啊!那沒講稿可以講多久?」我說:「看你要我講多久呀?」他問:「最長可以講幾個鐘頭?」我回答:「可以講一輩子都不用演講稿!」真的,我二十五年來都沒有演講稿,就這樣【註:普度舉起《印光大師文抄念佛三昧摸象記》的影印紙】,跟你們一樣就可以講了,每一場都一樣,二十五年從來沒有過演講稿,哪還有時間去寫演講稿?還要看註解?那就不是從薩般若海流出來的!我這種人就是懺公師父指定出來弘法的人,就是釋迦牟尼佛指定出來弘法的人。但是淨空老法師也講得很好,他說:「如果這樣,那能講法的人太少了,那這樣佛法就要滅掉了。為了要讓佛法興盛,所以用人世間世俗的方法來培養弘法人才,能依著註解本來講法的人。」但是問題出在“依著註解講的時候,有沒有個人的知見、選擇在裡面?”你們說有沒有?(眾答:有)。因為你的次第沒有上去,你就永遠照著自己有一個本位主義在看,所以就越說越不像。因此懺公師父就說:「末法時代,佛法看似興盛,其實衰微。」為什麼衰微?因為不是真的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現在都講什麼?──中國的佛教。我今天早上看了《2012年淨土大經科註》到上午十一點二十分才準備出門,淨空老法師今天又講了:「我們學習的是中國佛教,不是印度的佛教,印度的佛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是遵從祖師大德的。」那你是學佛?還是學人?祖師大德是佛?還是人?你是學世間法?還是學出世法?這個大家要自己去思惟以後,你們自己去做選擇,都可以的;只是你要繞遠路還是頓超,你要搭電梯還是一層一層的走樓梯,上101的最上面的那一層請問大家是搭電梯快?還是走樓梯快?就是這樣的意思而已,你要用什麼工具。
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最狹義的解釋是念彌陀聖號,再來是念二百多種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求生極樂淨土;更廣大來說,十方佛土都叫淨土,不是只有極樂世界叫淨土,一切諸佛國土(音讀:“度”ㄉㄨˋ)都叫淨土,這是廣義的淨土。例如你念藥師佛名號去藥師國土,你念普賢如來你要到普賢國土,能不能成就?能!相應到了、夠努力了,你就去得成,這才是真正的「淨土宗」。那麼你現在呢?──心量有限、時間有限、腦力有限、體力有限;因此,你只能選一門去深入,長時的薰修。所以你“不管選哪一門”都應該遵循這個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就會有成就。你成就了,你的本尊就會帶領你一個一個百千三昧頓薰修,但是第一個三昧你一定要先安置好。所以這裡的【重重體究】就是一門,只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要一層一層的向著你的本體──「自性清淨圓明體」參究下去。這個「究」就是「追根究底」的意思,「追根究底」就是你要去追「父母未生我前,我的本來面目?」這本來面目就是一層一層的往前推、推、推……,推到最後就是「清淨圓明體」。
【切切提撕】就是這個念頭不能中斷掉、不能夾雜、也不能讓它冷下去;所以「切切」兩個字連在一起就是連貫的,自始至終你都沒有中斷過,你都沒有冷卻過,所以你要「真切」、「懇切」、「熱切」、你要很「深切」。以前懺公師父從「真切」開始講,他是跟我講「至誠懇切」,就用真誠心的真切,而這個真切是前後包圍的。第一個「真切」是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你要很真、很認真、很真實的面對自己現在在哪裡,不要對自己撒謊,不要放過自己;第二「懇切」,你要很真誠的、很懇切的去念彌陀聖號;第三「熱切」,你這熱情是沒有澆息下來的;第四「深切」,【重重體究】就是「深切」,一層一層的像剝洋蔥一樣,剝自己的內心去跟佛符合。你不要管別人的事,你先把自己安立好才會有力量去行菩薩道。若自己都立不穩,就如同橋墩立在河流很湍急、很深、浪很大的地方,你自己的地基、橋墩打得不夠穩、不夠深,上面怎可能搭橋讓別人過呢?水一來,你這橋墩就倒了,大家都跟著你倒了!所以古德云:「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註:《佛本行集經‧卷十四‧空聲勸厭品》:「身自被縛欲解他,譬若盲人引群瞽。己身解脫乃免彼,猶如有目能導人。」】領導者的知見,你有沒有符合佛義啊!還是在那兒打圈圈、打轉?這件事情很重要啊!要正知正見。誰是正知正見?──佛!聽佛的,依照經書講的。我不看論也不看註解本,我曾經跟玅境長老、跟懺公師父討論過,討論到後來他們都同意我不用看論和註解本,就直接去面見佛菩薩吧!
【切切提撕】是你自己要有這四種心態,去趨近、符合「真理」。第一個是「真切」,是你要很真誠的對待你自己,要老實,不要把自己抬太高了,也不要瞧不起你自己,沒信心,這叫做「真切」;第二個「懇切」,你念這一句彌陀聖號的時候,是很真誠的,你要成為彌陀的一部分,彌陀是你,你想見你的本來面目;然後你這個熱情不能減低,叫做「熱切」;然後你要【重重體究】這個叫「深切」;深切的重重體究最後的目的是什麼?還是「真切」,就是「真如自性」的意思。所以「前面那個真」是自己目前的情況如何;「後面那個真」,是你真實的本來面目──清淨圓明體──你的自性光明。所以從“認識現在的自己,到“認識真正的自己”,這樣聽懂沒?賈居士跟我說,他遍查各種資料,沒有人像我講這麼詳細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奉命得出來犧牲我自己,人家都不肯講啊!你想一想,我今生花了三十幾年才得到,“我幹嘛幾句話就送給你?”──而這就是現在一般人的想法。因此,沒人要講,講出來就有人要打死你啊!說你怎麼可以講你的自證內容!所以我要被攻擊耶!我現在在這裡就已經被攻擊了,在這裡就已經被批判了,那我為什麼要這樣犧牲?我為了要給你法,還讓你來批判我,這就是我現在最困難的處境,可是我接受。為什麼?師命難違啊!懺公師父要我把這個法留傳下來,他說:「失傳近一千三百多年了啊!您老人家慈悲。」這是他對我說的,他稱呼我「您老人家」,但是我比他小31歲,開心長老也都是這麼稱呼我「您老人家」。我老人家?我還不夠老啊!但是念佛的資格比你們老,就是老實念佛。我今生念佛念到現在已經念了40幾年,從23歲念到現在70歲了,拿這個心得來跟你們分享,我一絲一毫都沒有隱瞞,用這樣來報師恩、報施主恩。我跟懺公師父說,他所有的任何一個施主都是我的恩人,沒有這些恩人及施主來幫助我師父,我師父沒有辦法那樣安定的修學,也就沒有那麼高的境界來引領我,創辦所有的因緣來造就我,裡面的任何一絲一毫的因緣都得感恩。所以我剛才跟賈居士說:「活了70年反省起來只有兩個字──『感恩』,對所有一切的因緣除了感恩之外,仍舊是感恩。」你要是能這樣,就會知道要怎麼念佛了,你就會念進去了!很真誠的這樣念。
第九個層次:【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就是把【重重體究】去【越究越切】。「切」是切入的意思,就是你越是這樣去鑽研,鑽研自己的內心,正報依報(正報是自己的身體,依報是所有的人事物,一切的環境),你的事相跟體性,你能越究。「究」是你去體驗,你在內心裡面的體驗越切,就越來越接近真實的面目。【愈提愈親】是指念彌陀聖號的那個境界,你一直在念佛的境界中來「究」跟「切」;所以你提這一句彌陀聖號為什麼“親”?誰最親?你跟誰最親?我告訴你,你跟你自己最親!
我們現場有一位賀居士,他二十四年前是在裕隆當修護組的組長,我以前會開車去給他修車。那時候我那部車子是登記在陳居士名下,因為陳居士跟我借錢,借了三十萬,原本說借兩天結果變成九年都沒還,沒有付利息。所以我女兒當時跟他說:「乾爹,我媽媽要送我上學…。」我女兒小學一、二年級時,下雨天我撐著傘,我得彎腰走,要不然雨會打在孩子身上,孩子跟我身高差太遠,需要開車送小孩上下學比較方便。因此,他就買了一部二手貨的裕隆車,他說:「你想要交通工具,這六萬塊錢台幣的車,你就開吧!三十萬你就別想!」那就別想吧!你借給人家又沒寫借條,好朋友嘛!說借兩天,我解了定期存款單給他,變成九年都沒還,那就接受一部舊車吧!當時這位賀居士他看到我車子上有郭文秀的錄音帶,他問:「你怎麼有我老師的錄音帶?」我問他:「這是你老師哦?你見過你老師嗎?」他說:「我沒見過啊!老師禮拜六下午在榮總演講,我禮拜六下午還得上班啊!」我說:「哦!你沒見過你的老師啊!」他說:「你聲音跟我的老師好像啊!」我說:「大家都這麼說,我也覺得很像。」後來他就說他有佛學問題,我說我試著給你回答吧!等我回答了,我問他:「這個答案你還滿意嗎?」他說:「滿意!」我問他:「那你還想問郭文秀嗎?」他說:「還想問。」我說:「你就慢慢等吧!」賀居士一直叫我「陳小姐」(因為行照登記為陳居士)。我都很難解釋人家欠我錢,把一部舊車塞給我的經過,我不想講給別人聽,所以我就沒說話。可是賀居士很靈巧,他有一天在我要開車離開時,追上前來問我:「小姐,您貴姓?」這就聰明了,我就說:「敝姓郭」。啊…!他眼淚衝上來,我油門一踩,趕快走,趕快跑!這中間過了多久啊?兩年半耶!他每個月跟我見面,跟我討論郭文秀,而他不知道我就是郭文秀。他很敬佩他老師,可是他不知道就是我,他勸我要聽郭文秀的錄音帶,我就跟他講我全部都有…,他說:「你怎麼這麼齊全。」我說:「她每一場的演講錄音帶我都有。」他說:「這錄音帶很難拿到,結緣的。」我說「你到某某處那裡去請就有了。」他說:「你怎麼都知道。」我說:「因為主辦單位跟我很熟。」他後來越聽那個聲音真像啊!他問我:「你見過郭老師嗎?」我說:「嗯,我沒直接見過。不過我每天都跟她在一起,每一時都跟她在一起。」他就去研究,參究我這句話──“時時刻刻在一起”。我就講每一天每一時就跟她在一起啊!跟她最親啊!比父母還親,比兄弟姐妹還親,他就去參究這一句話。參究了以後他問我:「她的演講都不做廣告的,你怎麼知道?」我說:「我每一場都在現場。」他問我:「那你怎麼會知道要去?」我說:「主辦單位都會通知我。」我有沒有撒謊?(眾答:「沒有」)。我演講的場合是不是主辦單位都要通知我去?我都沒有撒謊。因此,他就回去參究這個道理。你們現在要去參究阿彌陀佛,就像這種事,你就要這樣去參究;我現在是在教你們念佛的「撇步」(台語。音讀:phiat-pōo;釋義:好方法、捷徑。),你要去參究。從此,這位同參道友就再也不肯棄我而去了。我帶著他去見夢參長老,帶著他去見很多法師,他後來求我:「師父,您可不可以不要給我引薦別的法師,讓我跟您專心的學佛就好了。」我說:「好!你既然這樣講,我就不會再帶你去。」要不然我是一個非常大方的人,帶著我的同參道友們到處參訪,你們誰願意留在那兒就留下來,篩啊!篩到最後剩下的就是跟著我的,你要心猿意馬,你就去!這是我的看法,因緣!因緣啊!那你就要這樣【愈提愈親】。
還有一個是李居士。李居士是賣素食自助餐,1991年年初有一天,我女兒在旁邊,李居士就問我:「你認識郭文秀老師嗎?」「那你有去聽過她演講?你見過她嗎?」我想了一會兒,我跟他回答說:「我沒直接見過她的臉,可是我跟她很熟。」李居士問說:「怎麼熟?」我說:「比親姐妹還要熟。」你跟誰最親,你跟你自己最親,對不對?你對你的兄弟姐妹家人還有一些秘密不能說的耶!你對你自己哪一點不明白啊!你能不能夠把彌陀當作這樣【愈提愈親】,親到“彌陀就是你,你就是彌陀”。我借重了我們人世間的故事,是要告訴你這一句話,你應該要親到什麼程度,親到“彌陀就是你,你就是彌陀”,你跟彌陀之間是沒有障礙,沒有造假,那就親了!有夠親!我女兒當時在旁邊就說:「唉呀!不要這樣演戲了啦!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啦!」(笑)我女兒把我出賣了,李居士,啪!眼淚整個掉下來。賀居士也一樣啊!
第十個階段【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這個字「和」, (念成ㄏㄨㄛˋ),跟豁然的「豁」一樣的音。【豁然和念脫落】是什麼意思呢?這一句【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就是證入圓教初住菩薩的位次。【無念無不念】是第十個境界,也就是到這裡完成進入「理一心不亂」的開始,破一分無明,就是在這第十個階段。前面講的【越究越切】從別教界外三賢菩薩位被接入到圓教八信、九信、十信,從八信、九信、十信位的地位,一層一層的【愈提愈親】。在哪裡呢?別教界外三賢菩薩位或圓教的八信、九信、十信的位次,也就是十方法界的菩薩到佛的境界 (十法界的佛)。圓教初住菩薩可以百界化佛身來度眾生,祂在這裡稱為「佛」──如果是圓教的初住菩薩或別教的入地菩薩,在十方法界都是佛的位次,就稱為「佛」。所以我們要講祂是究竟佛?還是十法界裡面的佛?是法身大士稱“佛性如來(理性的佛)”?還是事理都事事無礙的“究竟佛”?這個在教裡上是要把定義先說好了,才能去辯論、辯法的,否則就是“雞同鴨講”,怎麼講都搭不在一塊的,定義要先下好。
我們這裡的成佛,是以“圓教究竟佛”為最後目標。證入「理一心不亂」是跨入“圓教的初住菩薩位”,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的是指進入圓教根器的法。如果是界外鈍根比較差一點的,就是證入“別教的初地菩薩位”。但如果別教初地菩薩將十地證完了,他還不肯被轉接、心量沒打開入圓教,他就會成為「別教的佛」。因為他只要證入別教的等覺菩薩,就執著有那個佛可成,他就只破十二分無明,成為「別教佛」。有沒有這樣的佛?有的,有很多這樣的佛,也稱為「佛」。所以天台宗說明裡面有「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跟「圓教佛」;都是佛,不同層次的佛。心量不一樣,所度的眾生層次也不一樣。例如博士班的老師是老師,請問幼稚園的老師是不是老師?可不可以互相批判?不能啊!他度的眾生對象不同、因緣不同、層次不同;你可不可對幼稚園、小學生根器的人以博士班水準來要求他?不能啊!所以是各安其位。現在因為大家好樂、想學習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拿來做口舌說明。但是我這樣講就要被打死了。
什麼叫【和念】?第十個程度【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也就是沒有起心動念的境界,自自然然的已經見到自己的「自性佛」,原來是跟他方已成就的阿彌陀佛體性一模一樣。這個時候自信心,真正的信心、真正的菩提心完全的落實,那個時候是「老實念佛」。下面這一段話是應賈居士要求講給他聽的,但以前都沒有機會解說。就是從圓教的初住菩薩以上跟別教的入地以上菩薩,只做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念佛」;第二件事──他不起心動念,就是“在佛的境界中生活,自自然然的、任運的在解除掉他過往累劫的無明習氣”。好像茶壺泡茶泡了幾千萬年,現在不泡茶了,還有茶味,打開蓋子讓味道跑掉,還得要假以時日。釋迦牟尼佛是用酒瓶來做比喻的:譬如用酒瓶裝酒裝了很久,現在酒都倒掉了,還有酒味;所以你把蓋子打開,把瓶子放在那兒,假以時日幾十年、幾百年以後,那味道就沒有了,得慢慢的揮發掉。因為陶瓷器的氣孔都還有酒味,麤重的味道走了,還得等細微的味道走了,這是需要時間,稱為「任運」。任運來減除,「減」就是慢慢降低、稀釋掉,然後到斷除、到沒有了,這是需要時日的。
可是怎麼進入呢?──【及至力極功純】,「力」指的是心力,一心念佛用到極點;「功」是指你對於真理的體究。剛剛講【重重體究】到純一無二,完全符合你不再起心動念,你不再有妄念雜想。妄念雜想是什麼?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你必須把阿賴耶識放棄,阿賴耶識就是第八意識。從阿賴耶識的三細分(業相、轉相、境界相)回歸到知道這個就是“一念波動”──真如、真性的一念波動就變成阿賴耶識,業種就這樣生出來。因此,就有很多種子、很多的念頭;所有的念頭都用「阿彌陀佛」聖號來消除、消除……,每一粒種子都變成是「阿彌陀佛」。
在密宗薩迦派(藏文:ས་སྐྱ་པ་,威利:sa skya pa,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保存著密宗所有精神和經典,薩迦派的人很少出來弘法,現在是宗喀巴這一派(黃教)最多人出來。我很有幸,西元1998年從印度回程時,當年一起去的薩迦派林清泉老師坐在我旁邊,那時我尚未出家,我拿了相宗唯識論的問題去請教他,承蒙他以薩迦派對整個密宗這一部分(法相宗的部分),花了好幾個小時跟我解釋,幫助了我很多,讓我在念佛的功夫上面能更提升。顯教在【重重體究】這一部分講得太少了,只有二、三個字,因此體會不到,而他給我做了很詳細的解釋,就是怎麼樣轉「阿賴耶識」成「阿摩羅識」(梵文:अमलविज्ञान amala-vijñāna),而阿摩羅識的觀念就是林清泉老師跟我講解的,我沒齒難忘。
你們看到我剛剛拜六拜,前三拜是拜南無常住十方佛、法、僧,後三拜的第一拜,在拜我所有出家的師父,不管是亡故的、還在的、時常教我的,乃至只有一堂課教我的,我都頂禮。都是師啊!一字之師,都是師,教你一個字的都是師,哪裡不是師?受人家法義,說那是你們師父不是我師父,那你就不是佛教徒!佛教徒是所有一切法師,凡是教過你的都是你師父。而不是所謂區分你師父我師父,所有師父都是我們的師父,我在頂禮就是這樣的意思。再來我在頂禮謝謝所有十方常住僧的時候,就把所有弘揚正教的法師都頂禮。剛剛前三拜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不需要因緣的。可是我第二次的三拜是頂禮跟我有因緣的,後三拜的第一拜是拜出家師父們,存歿或常教或只有一字之教都頂禮。第二拜是拜我現世的所有其它師長,乃至世間法的,從小學開始的每一級的老師都培養了我,哪能不感恩啊!在佛前迴向:願我所有的師長都能進入正法、正信、正念,他們都能成就。第三拜是拜累生多劫的父母,尤其是今生的父母你知道名字就可直念了,迴向他們求生淨土!代父母求生淨土,打佛七最後一天都是做這個事情。我每天都在佛七中,沒有一個另外的七,天天都在打佛七,我連睡覺都睡在彌陀聖號中的。
我這幾天為你們校稿,我說請你們今天來之前要複習,對不對?你們知道我五天來已經花了將近30個鐘頭為你們校稿!為你們標重點、標標點符號,一字一句都是我的心血。初校稿出來了、二校稿出來了,你們二校的人、初校的人,你們回去看,有沒有看到我校對出來的稿件和你們校對出來的差了好多好多!對不對?最後的工作都是普度得完成,我很謝謝你們,給我做這個基礎,要不然我沒辦法做。
所以【力極】這個「力」,是你要完全沒有雜念叫做「力」。你的心力只有在阿彌陀佛祂的體性跟祂的事相念佛的專一,已經沒有念「阿彌陀佛」的相,是把義理跟名號結合在一起的「一念」,這「一念」叫【力極】,「一念」哦!只剩下「一念」。
【功純】是什麼?──“理事圓融”,因為後面要事事圓融啊!「究竟佛」是“事事圓融”;進入「理一心不亂」你要『理』跟『事』能圓融。彌陀聖號涵蓋著所有的這些義理功德,念這些義理功德就是念這個名號;念這個名號,就是念那些義理功德。你這個功夫純熟到心裡有個念佛機一直不斷的在念佛,做任何事時都在念,包括睡覺都在念、上廁所也在念,什麼地方都在念。不用出聲音,也不一定需要念珠。到後來就整個脫落,連大悲咒也脫落了,此身就是一部大悲咒,不一定要去念,可是自自然然就會念。我每次一念,就知道待會兒要有因緣:等一下就要去救人家的命了,等一下就要去救災難了……,那個「法」會自己生出來。你現在沒那個境界,認為我胡說八道,認為我妖魔鬼怪;你不懂呢!批判我在講的賢聖者的境界,你在學人間的佛法。我現在告訴你界外的殊勝,你不追求界外,你就是留在六道輪迴啊!那就叫和(ㄏㄨㄛˋ)稀泥!
【豁然】是什麼?山谷裡面突然間的陽光照射下來,就叫「豁然」;就是我們一直都是沒有見到自己的「心光」,而突然間,你見到自己的「心光」了,「心光」就是你的“自性佛”──你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我本來想要跟你們做更深入的解釋,後來我去誦戒,瞭解了不能對淺機之人講那個真實的境界。所以,我只好以祖師說過的話拿出來用,然後文字性的跟你們解釋,免得我又再被批判為妖魔鬼怪!
【豁然】就是你突然間見到你的自性光明了。所以【和念】這個自性光明出現時候,什麼都沒有,就跟你這個念頭整個的脫落了。這個自性光明跟念頭是結合在一起的,就像「和(ㄏㄨㄛˋ)麵」的「和(ㄏㄨㄛˋ)」就是這個字,就和(ㄏㄨㄛˋ)著這個念頭(念「阿彌陀佛」的這個念頭),是不是還有一個念頭?是不是仍舊是阿頼耶識?要把這個念頭整個自然的【脫落】掉的時候,就是「證」。「證」是要自己走一遭的,光懂義理、光就文字的體認、光演講、沒親自走一遭、沒進去,都不可以叫做「證」。你如果能進去了,你就證入:“也沒有所謂「念」,但是也不是不在念”。所以,他沒有去念彌陀這件事情的外相給你看,跟沒有著意。重視這兩個字「著意」──沒有那個念頭。有沒有在念?──「在念」,念是自自然然的念,為什麼?“他就是彌陀、彌陀就是他”。
我剛剛有沒有講過,誰跟誰最親?你自己跟你自己最親啊!所以,就像我昨天走路一樣,時時要注意著。我在學走路,你們聽了如果是不認識的人就覺得很稀奇。我從癱瘓到變成現在能獨立走路,不用拿拐杖;我從走很短的距離,到訓練我自己越走越長;我是不是要注意我每一步不要跌倒?我是不是要注意我腳下的高低起伏不同的路面?我是不是要注意過往的所有的車?這個時候有沒有念頭?──「有」。
像你們走路的時候,沒有想說我是左腳出去、右腳出去,你根本就不會在意,很自然的走。然後,你體力如果能的話,你走得很快,你也不會覺得你在快,為什麼?因為那是你體力範圍之內的,沒有所謂快跟慢,只有看你的需求,不是嗎?想一想我說的話,那個時候就是自自然然的。如果你念佛能夠像眼睛在眨,你有沒有叫它眨?你平常沒有那麼刻意吧!你自然會眨;你身體有沒有時常在出微微的汗?你知不知道我們像個蒸氣籠子一樣都有在揮發水氣,你有沒有刻意?──沒有!所以,如果你們要【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用言語很難告訴你,就沒刻意的去念,可是不是不在念,他的「念」是不需要起心動念就能念。佛教有四個字叫做「身土不二」,「身土不二」就是──「法性身住法性土」,「身就是土」。這是淨土宗說的,也就是念佛三昧講的【無念無不念境界】。
註:【《彌陀要解》云:「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應不二,無非實相。實相無二,亦無不二。」】
好了,今天只能講到這裡。
我們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法界有情眾。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弟子信真恭敬錄音分段
弟子隆騰、隆怡、慧千、修仁、隆如恭敬聽錄繕打
弟子隆光恭敬初校
弟子隆成恭敬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