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開示大悲法門(四) 2014.11.02

在廈門開示大悲法門()

2014.11.02

文章建立於 2016/9/17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序分简介

“經”都是“佛”依據不同的因緣,應那個場合做的開示英語中講的六個W——WhatWhenWhoWhereWhomWhy ,佛法叫「六成就」,就是“六緣具足”來成就一個法會。

第一個有一個「說法主─主成就,以我們今天來講,我就是說法主;在釋迦牟尼佛教化的教化區,釋迦牟尼佛就是說法主第二個,要不要有聽眾?沒聽眾講法給誰聽啊,整個的聽眾就是「眾成就。總要有地方說法─「處成就,在什麼時候說法─「時成就」。什麼原因說法誰發起請法的?是不是六樣具足了?這個叫「六成就」。

【普度2016.09.02增引百度百科註解,期望讀者更明白「六成就」。】

http://baike.baidu.com/view/969314.htm

六成就介绍

【六成就】[出华严经疏]六成就者。即如是我闻等六事。乃诸经之通序也。佛将入灭。阿难问云。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佛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为某众等,盖言佛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六成就详细解释

信成就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法体也。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如是之法。是佛所说信受不疑。故名信成就。二闻成就闻即我闻也。言我闻者。谓如是之法。阿难自言。我曾亲从佛闻。故名闻成就。三时成就时即一时也。言一时者。法王启运嘉会之时也。谓众生有缘。能感佛即现身垂应。感应道交。不失其时。故名时成就。四主成就主即佛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为世间出世间说法化导之主。故名主成就。五处成就处即佛说法之处也。谓或在天上。或在人间。或摩竭提国。或舍卫国等。即是其处。故名处成就。(梵语摩竭提。华言不害。华言不害。以其国法无刑戮故。梵语舍卫。华言闻物。以其名闻胜于诸国。又实物多出此故。)六众成就众即菩萨二乘天仙等诸大众也。谓佛说法。必有菩萨等大众。云集同听。故名众成就。(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还有一個專有名相叫「四“緣生法”,這四種的因緣是什麼呢?

第一個叫「親因緣」或簡稱「因緣」,「親因緣」就是你自己的內心念頭(自主之選擇)。你不好樂聽法,你就不會來坐在這兒。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那麼某一個時段裡,哪一件事情重要,哪一件事情不重要,每一個人因為他的價值觀不同、目標不同,選擇的內容就不同。你一定選擇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其他次要的就先擺一邊不做。

第二個叫「增上緣」。能讓你進步提升、向上爬的叫「增上緣」。沒有人想要“越來越糟糕”吧?沒有人想要“被人家扯爛污”吧?那你一定要找到“善知識”,他能夠增長你的道業,他就是你的增上緣

我剛才升座前為什麼拜六拜,你們回家也可以這樣拜的。前面三拜是: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這叫做禮敬壇城諸尊、十方聖賢,祈求加持。

接下來的三拜,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拜,禮敬對象是我出家師父中的男眾比丘。你看我撲倒在拜墩上有一陣子,是因為我在念名字。先後順序是亡靈優先於還活著的人(在出家人規矩當中,得戒和尚最大,然後是自己的根本上師、親教師),憶念那些對你影響力最大、照顧你、教導你最多的人,願他們在極樂世界或在彌勒淨土都來加持,把他們教的內容融會貫通,講給大眾聽。男眾師父中,我剃度恩師夢參長老一百歲了,住在五臺山上,我祈求加持願海法師、惟覺老法師也還活著,他們或多或少在某一個因緣之下都有教導過我,都得要感恩。“親因緣”是自己的心,可是如果沒有“增上緣”,你怎麼增加自己向上提升的因緣?所以這些上師,使我增長道業,都是我向上提升的緣份,這些“增上緣”都要感謝

第二拜,禮敬的是我的比丘尼師父們,有已經往生了的,也有還存活的,憶念她們的恩德,祈求加持在佛教界是“比丘”領導僧團的,“比丘尼”是“比丘”的學生,照道理來講“比丘”要比“比丘尼”更有修行,可是事相上不見得如此,因為每個人因緣不同。你看《地藏經》開示:【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繪彩、幢旛、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複受。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乘願再來的菩薩化為女身渡化眾生,難道比不上一般比丘的道行嗎?可是她為了讓佛的戒律制度在凡夫俗人世界中能夠實行,這些本身有大能量的大菩薩來到這裏,她寧願做一個遵守制度的“小蘿蔔頭”,以便教導眾生要“尊重制度”這樣層層地從出家人的戒律,到国家的法律社會的規範遵守社會的家庭倫理道德,國家的法律規章才能夠被實行而沒有非議為了這個大目標,就沒有個人的立場,為了大眾的利益,沒有個人的利害關係。各個菩薩摩訶薩來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踏著釋迦牟尼佛的腳步,跟著釋迦牟尼佛的願力走不管哪一尊菩薩,他們的“別願”(個別願力)有什麼不同,都有一個“通願”,就是普賢十大願所有一切“等覺菩薩”成佛以前,不管哪一個法門,不管哪一本經典,全部是依著普賢十願來鋪排整個法門的實行。

第三拜是禮敬我俗世的老師們,和我的父母家人在佛前感恩父母的生養教育感恩從小學到大學各級老師的培育你如果沒有語言能力,沒有文字能力,你哪能去入那些經藏?各級老師有沒有盡力?有沒有功德?都有啊!這些都是「增上緣」。

再來,第三種「所緣緣」,你所緣的內容,所攀緣的境界是什麼。我們現在的「所緣緣」就是《大悲心陀羅尼經》,以經為本,依經書所教的方法去實行。《行法》是實行內容的解說;《懺法》就是把實行的這個行法寫成一個儀軌,所以就成為《大悲懺》。知禮法師寫的《大悲心咒行法》兼具“說明”,一般人不懂得怎麼做,把“說明理體”的部分取消,只剩下“事相的儀軌”,那就變成《大悲懺》。所以《大悲懺》依著《大悲心咒行法》來《大悲心咒行法》依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而寫的這裏面有很多的“教理”,就是依著“經”把“義理”開顯出來。

第四個「等無間緣」。我們接下来五個禮拜都連續的講這本經,時間性的連續、延綿,叫做「等無間緣」平等的,沒有間斷的叫“等無間”。那麼你“下一個念頭”跟“上一個念頭”,不是同樣的,可是卻又是“相似的相續相”——很類似,但是“不是完全一樣”如果“前後念頭一模一樣”,你就聽不懂我現在說的話了為什麼?我每一個字都有不同含義,你的心隨著我所講的話在轉,我每一句話的層次不同,你借著這個文字義的瞭解,去思惟裏面的義理。是不是這一句話跟上一句話是相連的,連貫性的,所以你能思惟,對不對?可是,是一樣的嗎?不一樣!但它一定相似相續性的,所以你才能連貫起來。這種叫等無間緣。時間的連續,你這件事情才會成就,要不然一刹那、一刹那就過去了,能成就什麼?那叫幻化不定!所以你要讓它安定下來,使這個緣分成就。

釋迦牟尼佛到這個娑婆世界來教導我們,告訴我們,“本體界”一切清淨,本無生滅,本自不生。用《心經》的話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個是我們的“體性”,叫它「實相」,叫它「真如」,叫它「自性」,叫它「本體界」,叫它「性」「性」可意會,無以言傳,不可捉摸。而我們現象界這邊:十方法界條然,歷歷分明,可卻捉摸不定,一天到晚變幻無窮,抓也抓不住。說它沒有,明明存在;說它有,卻捉摸不定。分析起來:現在是這樣,未來又是哪樣?比如這張桌子,以前是樹,經過了人工砍伐、加工,把它做成供桌。那它原始是這樣嗎?「現象界」是不同的東西琳瑯滿目,但本質卻是一樣“苦、空、無常”,也不長久。我們剛剛講「等無間緣」有沒有?就是時間嘛!你看一分一秒“噔噔噔噔”一直過去,過去就不再回來很快就進棺材了,對這個人生要怎麼把握?這是我還沒有開始講這部“經”之前一定要告訴你們的。

(待續)

迴向功德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弟子 持照、戒安、行朝、持中、戒心、戒弘 恭敬抄錄

弟子 持平 恭敬錄音

弟子 戒香 恭敬整理

弟子 正健 恭敬校對

沙門釋子比丘尼普度昌悲完校於2016.09.02

 

 

20160917
首頁 開示摘錄 修持大悲咒法門 在廈門開示大悲法門(四) 201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