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開示大悲法門(八) 2014.11.02
在廈門開示大悲法門(八)
2014.11.02
文章建立於 2016/10/11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續前)
「修集無量陀羅尼門」,記不記得智者大師說,當時他修學《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讀到「是名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時,他身心寂然,就見到「法華一會,儼然未散」。在靈鷲山上,釋迦牟尼佛仍舊還在講《妙法蓮華經》,他好像去參加了那個法會,法會還沒散掉。他就把這個跟慧思大師印證,慧思大師說他得到《妙法蓮華經》的“旋陀羅尼”。由此進去,他就開悟了,「一悟千悟」,「一經通就經經通」。如果以“證果”來說,就是在那個時候,他得到了『五品弟子位』;就是在那個時候,他得到了加持,瞭解了這無量義。剛才說「陀羅尼」叫做「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從此以後看到任何文字,直接穿透,從最淺的看到最深的;看一件事情,從一點看到整個,同一類的事情都看透了;從一個人身上看到這個人這樣做就知道,所有這一類的人都會這樣做;從這個人做這件事,你就知道這個人處理別的事會怎麼做。這就叫“陀羅尼”,由“一開顯為無量,觸類旁通”。我們中國人很會用詞,能“舉一反三”就比“一是一、二是二”來的好一點;“聞一知十”就更好一點;再進步點“一聞百悟”,然後“一聞千悟”。觸類旁通,一看就明白了,那是不是了不起?這就是智慧的增長!這種能「一聞百悟、千悟、觸類旁通」的人就叫做得到「旋陀羅尼」。
觀世音菩薩善於收集、修行無量的陀羅尼門。你們知道咒語之王是誰?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王是誰?觀世音菩薩!所以祂能救度一切的眾生!祂善知所有一切眾生的根器,對治的法門祂都有!「陀羅尼」可以有很多種法門,無非第一個層次“止惡行善”,第二個層次“由染返淨”。“止惡行善”是基礎,就是所謂「戒定慧」的「戒」,也就是所謂的離惡向善。第二個層次“由染返淨”,那就從六道輪回到四聖法界去了。對菩薩摩訶薩來講,第三,回凡向聖,那麼十方法界都還叫「凡」十方法界仍舊是如夢幻泡影,「有眾生可度,有佛可成」。要出離這個念頭,“沒念頭了,不起心動念”,那時候入了所謂的「法身」,那就是所謂的「法性身住法性土」的時候,寂然不動,一分分“證生常寂光”,報土在「實報莊嚴土」的時候,那是真正的“陀羅尼門”。所以“陀羅尼門”是誰證的?法身大士,那個叫做「理一心不亂」!我們現在的這些「旋陀羅尼門」頂多是「事一心不亂」。
佛向總持王菩薩說:「你知道嗎?在這個會中有一尊大菩薩,名字叫『觀世音自在』。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集無量陀羅尼門。祂為了要安樂諸眾生,所以才密放這個大神通力。」佛有沒有肯定祂?佛有沒有准許祂?有!「安樂諸眾生」意思是眾生能得到平安快樂,這是最重要的目的。眾生指誰?到等覺菩薩都叫眾生,不是只有我們。觀世音菩薩利益的不是只有我們六凡眾生,一切的菩薩都是祂的學生,甚至都是祂的弟弟,都是祂的子民。你去看《觀無量壽經》,中品下生以後的,阿彌陀佛給不給你說法?才不給呢,是觀音、勢至來說法的,你見不到彌陀的!
有人說:「凡是去到極樂世界的人,馬上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都是法身大菩薩」,他這樣說是為了引誘大家去,但他把去到極樂世界的所有情形給予簡化,僅留最後一句話,中間過程全不見了。他如果講“終究”,而不要講“馬上”就對了。你不能為了引誘那些不信的人起信,講得太超過經典的內容了。我不同意!更不能說「我這個法門好,所以其他法門都沒用了!」每一種法門都好,都有有緣的眾生,這就是中道實相觀。他宣揚的法門好不好?好!我實行不實行?我實行!可是我跟他實行有點不一樣,不能為了宣揚一個法門,貶損別的法門。你也不准把它講得“神到釋迦牟尼佛沒講過的話你都說了,超越釋迦牟尼佛”是不可以的!去了那,你終究一定會成佛,而且一世就成佛。但不是一去就成佛,也不是一去就做大菩薩。有的要在蓮花心裏面包一大劫,有的要包十二大劫。他竟然說“在那個蓮花包中就已經聽法!”那算了吧,在蓮花心中是聽不下去的啦,是在那兒消業障。這一段,大家可以参考在臺灣嘉義佛教會館講的《修持大悲咒的利益與方法》,我們現在就不細說。
你看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第一件事情先做什麼?整理衣服!你們剛剛看到我從法座上站起來就先整理衣服,現在知道原因了嗎?佛經寫:【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然後才【向佛合掌】。你們在外面就看到我每次站起來─整理衣服。我下樓也一樣,免得踏到。我下到這邊最後一個階梯,他們就看到我又整理衣服,整理完了才坐在那兒。等坐下去了跟你們講話左右一搖晃,再站起來要開步走時,你就看到我又在整理衣服。為什麼?不是愛漂亮,是依著佛經所示,對三寶的恭敬,這很重要!我師父觀察我一二十年,他指著我對別人說:「這是佛經裏面走出來的人。」你能成為從佛經裏走出來的人,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思維模式完全照著佛經來做。這就是細微之處,教你們看。
觀世音菩薩就【向佛合掌.白佛言】(這個「白」字念bo“伯”的音,不念bai“佰”的音),「白」的意思是“稟白”,向上告白,就是很坦誠的,完全沒有隱藏的,而且是向上面很恭敬的講。
【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陀羅尼”跟“咒”,本來是不一樣的東西。在印度,陀羅尼不一定是咒,後來唐朝以後,因為印度高僧來中國多了,很多的咒語都能達到陀羅尼的境界,所以後來中國的祖師大德就把陀羅尼跟咒劃成等號。有很多的法門,乃至只有一句話可以讓你得到“旋陀羅尼”。那個「旋」的意思就是“轉”,就是你“轉識成智”轉成功了,叫做“得到陀羅尼”。“得到旋陀羅尼”以後,至少是「向初果位」。「向初果位」可不是像別的法師說的——「我們還沒得到初果,所有三皈的人都向初果位」。這是錯的,不是那樣!「向初果位」是快要達到初果之前,有所領悟瞭解,可是“似到未到”,還沒成就。但那個味道很濃了,濃到有一天,終於達到了初果阿羅漢。他一直調伏,調到很接近初果,那個時候叫『向初果位』。可是在『向初果位』之前有『內凡位』,『暖、頂、忍、世第一』,那都有“證相”的。我一一經過的,所以我才知道別的法師講錯,錯在哪里我都很清楚。
觀世音菩薩就稟報佛說:「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這句話有三個意思。第一個:這是可以達到「陀羅尼」程度的法門;第二個:是「以咒語的形態」出現;第三個:是“陀羅尼的名字”叫「大悲心」。我在教你們怎麼讀經書,現在這樣讀,以後看別的經書就知道怎麼讀,怎麼分析了。
【今當欲說】:這裏面「當」是應該,「欲」是我想要說。一個是自己願意說,一個是應該說。為什麼原因呢?為了讓眾生得安樂;為了讓眾生除一切的病;為了讓眾生得到壽命;為了讓眾生能富饒;為了使眾生滅除一切的惡業重罪;為了讓眾生離開障難;為了眾生能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
【離障難故】:「障」和「難」是兩種東西。「障」是障礙,一般來說有“三障:煩惱障,業障,苦報障”。「難」,我們學佛有八難,居三惡道、盲聾喑啞、佛前佛後、北俱盧洲、長壽天、世智辯聰。最嚴重的是什麼?有兩種:一種大富貴,生在北俱盧洲、長壽天,一種是世智辯聰的人。
我以前上班時(1988年)的老闆,請我們這些幹部去他家過年,大魚大肉滿桌啊,我在那吃青菜豆腐,他就跟我說:「郭文秀,你真可憐啊,大魚大肉你不吃,你只吃青菜豆腐啊?!」你們知道嗎?他60歲時(2002年)得了癌症,他大我4歲,我去看他的時候,他說我是他最尊敬的人,那時我已成為比丘尼。他以前對我說:「我最富貴,既有錢,又有閑,又有勢力,幹嗎要學佛?你們說要離苦得樂,原來是你們都感到很痛苦啊,所以你們得要學佛。我很快樂呀,我不需要學佛。」得到癌症的時候,醫生說他只能活兩三個月,家產好幾個億啊,這下急了,因為沒有做規劃,當年我如果沒有延長他壽命,他光繳遺產稅,要繳交4個億,去掉一半。他來求我,幫他延了一年兩個月的壽命,他找了相關人士做了規劃,以後只繳了1.8億。那剩下沒繳給國稅,被誰騙走了?被親戚騙走了。所以“錢財不是你的,五家共有—官府、盜賊、水災、火災、不肖子女,都幫你用錢”,不要太當真啦!
最大的困難就是「太富貴,不想學佛」;要不就是太自大,自以為聰明能幹,「我都懂,我不用來學!」,這兩種是最笨的人。這是八種難裏面的“最大的兩種難”:一個“世智辯聰”,一個“得富貴”。
【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白法」就是善法的意思,白的對面就是黑,黑就代表不善良。「諸功德」,他沒講福德,前面給你消災免難都是福德,這裏就講功德。功德是什麼?功德是“轉凡成聖”;是“由迷返悟”,才可以叫功德。所以梁武帝如果當時問達摩祖師:「我蓋了四百八十間廟我有多少福德啊?」我相信福德無量啊!人天福報嘛。可是他問的是:「我有多少功德?」那你既然來“討”了,就“染著”了,一“著相”就沒有了,所以講“了無功德”。了無功德就是最大功德啊!「成就佛果」是不是「畢竟空無所得」啊?達摩祖師是在告訴梁武帝:「要無所得,不要染著,連功德都不計較,你就成就了!」。梁武帝聽不懂,好可惜噢!兩尊觀世音菩薩見到一尊,另外一尊當時不在。國師(宝誌禅师)不在呀,國師也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所以就沒人指導梁武帝。见梁武帝聽不懂,達摩祖師就走唄,不契機就只好去面壁了。所以這邊講「白法」跟「諸功德」是叫你“轉心、轉念、無染著,增長對佛法的認知,從教理到實踐”。有實踐才有功德!什麼叫實踐?叫你「不染著」、叫你「離相」、叫你「無作」。「空、無相、無作」是三解脫門。「空理」,能使你出離六道輪迴;「無相」,可以讓你「破塵沙惑」,「度盡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可得度」。你還想不想來六道輪迴投胎啊?你要不要“作意”啊?你要不要那個念頭啊?不要!所以你沒有那個“欲求、作意”要再來受這個果報。《金剛經》有沒有講,你如果散盡一切佈施,你要不要再來受“果報”?“要受果報”你就留在六道輪廻裏享受好了,如果連這些都不要,「回凡向聖」「成就一切眾生」。《金剛經》講「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成就一切諸善根故】:「善根」是什麼?三善根就是不貪、不瞋、不癡。「三毒」就叫做貪、瞋、癡。三善根擴展成為《百法名門論》裏的十一種善,再擴大成為《瑜伽師地論》裏六百六十種法中“所說的一切善根”。那名相很多了,天親菩薩慈悲,他把六百六十種法簡化成為「百法」,要不然都背不完。
【遠離一切諸怖畏故】:觀世音菩薩被尊稱為「離怖畏菩薩」。《普門品》裏有沒有講?有!那是離十四種怖畏。
【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祂講“一切”哦!那你是要“有為法的需求”還是要“無為法的需求”?你要「希求佛果」,你當世可以成就十地菩薩,祂保證你的!你也可以得三昧,可以證果。去修觀音法門就夠了。
【惟願世尊慈哀聽許】:學生在老師面前,或在說法主的面前,不可以“自己主動積極、未經許可就直接說明”。「聽許」就是准許,就是「您能不能夠聽我現在這樣的說明後,很慈悲的答應我,讓我來給他們說明?」。
【经文: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
佛對觀世音菩薩說:「你大慈悲為了安樂眾生,想要說這個神咒,現在正是適當的時候。你適宜、應該、趕快說,如來隨喜你,諸佛(指法身大士們)也一樣隨喜。」
【今正是時】:這個「是」,在佛教裏有分“理體”與“事相”。在“理體”上代表「真如自性」,「中道實相觀」,所以我們常講,實事求是,這個「是」,就是「真理」的意思。第二種含義,在“事相”上來說,指“可以,適當”。
【如來隨喜,諸佛亦然】:「如來」跟「佛」有什麼不同?
「如來」是以“理體”來說的,講「佛」的時候是以“事相”上證得的果位來說的。所以「如來」是趁著真如自性而來的意思。這個「如來」是指「理體的證悟」跟「真如自性」整個相符合的,就是真正的究竟佛!「諸佛」指的誰?「法身大士」以上都叫做諸佛,因為他們“分證即佛”!經書沒講“分證即如來”,是講「分證即佛」。分證什麼呢?入“一真法界”,就離開了起心動念,他一腳跨入,始破除那四十二分無明,塵沙惑破了。別教的三賢菩薩—圓教的九信菩薩和十信菩薩沒有破盡塵沙惑时,「仍有眾生可度」。(圓教的七信類似阿羅漢,八信類似辟支佛,九信類似別教的三賢菩薩,十信就是十法界的佛。)他們都在破除「從粗糙的塵沙惑到細微的塵沙惑」,都是叫“度眾生的方便”,那裏面有無量的神通要學習。學習要不要“起心動念”?要啊!越學越細微,學得“夠”的時候,會發現原來如此啊!那麼人家『法身大士』「一真法界」是什麼?是「不起心,不動念」。「有感咸應,感應道交難思議」!那裏面是在「破無明惑」不是在「破塵沙惑」的。但是為什麼可以不做?是因為「破塵沙惑」的這一部分完成了。那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所說諸佛境界經》的《卷下》,「各以八法得八種清淨」,那個就是廣行菩薩道,不容易學哦,學到「六根都很清淨」。
你看「如來隨喜」,他沒有講諸如來,如來是指他自己,在這座法裏面,「究竟佛」、「世尊」這個位次,只有釋迦牟尼佛在座。所以這裏面的「諸佛亦然」是誰?指的是『圓教初住以上,或別教初地以上的法身大士們』都稱為諸佛。指第四頁,前面那十五尊菩薩摩訶薩與無央數的菩薩摩訶薩——那『四十一個位階的法身大士叫“諸佛”』。
今天這部分叫做「序分」。「序分」是『佛』要請『觀世音菩薩』慈悲講《大悲法門》。下周我們的重點就要講“如何發願”了。
迴向功德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弟子 持照、戒安、行朝、持中、戒心、戒弘 恭敬抄錄
弟子 持平 恭敬錄音
弟子 戒香 恭敬整理
弟子 正健 恭敬校對
沙門釋子比丘尼普度昌悲完校於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