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十五)─農曆二月二十一普賢菩薩誕辰紀念日
文章建立於 2016/3/24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一、紀念普賢菩薩誕辰之意義
漢傳佛經中以《華嚴經》及《妙法蓮華經》被公認為“經中之王”,皆闡揚“一佛乘”之理念與修持。《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最後參,也是《華嚴經》的最後結論 ─ 『“行門”以“普賢十願”導歸“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妙法蓮華經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
爾時普賢菩薩、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聞,與大菩薩無量無邊不可稱數、從東方來,所經諸國,普皆震動,雨寶蓮華,作無量百千萬億種種伎樂。又與無數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大眾圍繞,各現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闍崛山中,頭面禮釋迦牟尼佛,右繞七匝,白佛言:「世尊,我於寶威德上王佛國,遙聞此娑婆世界、說法華經,與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菩薩眾、共來聽受,惟願世尊當為說之,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滅後,云何能得是法華經?」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使無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羅剎、若鳩槃荼、若毗舍闍、若吉遮、若富單那、若韋陀羅、等,諸惱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其人若於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當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得見我身,甚大歡喜,轉復精進,以見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羅尼,名為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得如是等陀羅尼。」
「世尊,若後世後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讀誦者,書寫者,欲修習是法華經,於三七日中、應一心精進,滿三七日已,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而為說法,示教利喜,亦復與其陀羅尼咒,得是陀羅尼故,無有非人、能破壞者,亦不為女人之所惑亂,我身亦自常護是人,惟願世尊聽我說此陀羅尼咒。」
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阿檀地 檀陀婆地 檀陀婆帝 檀陀鳩舍隸 檀陀修陀隸 修陀隸 修陀羅婆底佛馱波羶禰 薩婆陀羅尼阿婆多尼 薩婆婆沙阿婆多尼 修阿婆多尼 僧伽婆履叉尼 僧伽涅伽陀尼 阿僧祇 僧伽波伽地 帝隸阿惰僧伽兜略 阿羅帝婆羅帝 薩婆僧伽三摩地伽蘭地 薩婆達磨修波利剎帝 薩婆薩埵樓馱憍舍略阿冕伽地 辛阿毗吉利地帝
「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當知普賢神通之力,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應作此念:『皆是普賢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行普賢行,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為諸如來、手摩其頭。若但書寫,是人命終,當生忉利天上,是時八萬四千天女、作眾伎樂而來迎之,其人即著七寶冠,於婇女中、娛樂快樂,何況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趣,如說修行。若有人受持,讀誦,解其義趣,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大菩薩眾所共圍繞,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護是經,於如來滅後、閻浮提內,廣令流布,使不斷絕。」
爾時釋迦牟尼佛讚言:「善哉、善哉,普賢,汝能護助是經,令多所眾生、安樂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深大慈悲,從久遠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願,守護是經,我當以神通力,守護能受持普賢菩薩名者。」
「普賢,若有受持、讀誦,正憶念,修習書寫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則見釋迦牟尼佛,如從佛口、聞此經典,當知是人、供養釋迦牟尼佛,當知是人、佛讚善哉,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手摩其頭,當知是人、為釋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復貪著世樂,不好外道經書、手筆,亦復不喜親近其人、及諸惡者,若屠兒、若畜豬羊雞狗、若獵師、若炫賣女色,是人心意質直,有正憶念,有福德力,是人不為三毒所惱,亦復不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惱,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賢之行。」
「普賢,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有人、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應作是念:『此人、不久當詣道場,破諸魔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雨法雨,當坐天人大眾中、師子法座上。』」
「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若有人輕毀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終無所獲,如是罪報,當世世無眼,若有供養讚歎之者,當於今世得現果報。若復見受持是經者,出其過惡,若實、若不實,此人現世得白癩病,若有輕笑之者,當世世牙齒疏缺,醜唇、平鼻,手腳繚戾,眼目角睞,身體臭穢,惡瘡、膿血、水腹、短氣、諸惡重病,是故普賢,若見受持是經典者,當起遠迎,當如敬佛。」
說是普賢勸發品時、恒河沙等無量無邊菩薩、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菩薩、具普賢道。佛說是經時,普賢等、諸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及諸天、龍、人非人、等,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妙法蓮華經》
不論顯教或密宗、不論修學佛經中哪種法門,一切行門皆奉“普賢十大願王”馬首是瞻,『一切如來有長子,其名號曰普賢尊。』“長子”指的是:即將繼承佛位的“等覺菩薩”。從小乘初果須陀桓位、大乘別教三賢菩薩位、大乘圓教初信菩薩位“始”,皆以“理念一致、法門可異”之“菩提願、菩薩行”趣向佛果。〈三藏法數〉「三種證相不同」(出法華懺儀)條目下:(前略),三、上根證相。謂行人於禪定中。所得慧根清淨。就中所證之相。亦有三品不同。若於行坐念誦之中。忽覺身心如雲如影。夢幻不實。因此覺心。則發智慧。了達諸法。無有障礙。於諸經論隨義解釋。難問無滯。即是下品慧根證相。若於行坐誦念之中。身心寂然。猶如虛空。於正慧中。面見普賢菩薩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悉現其前。於是得大智慧。於諸佛所說之法。通達妙義。說無窮盡。即是中品慧根證相。若於行坐念誦之中。身心豁然清淨。入深禪定。覺慧分明。得無礙總持。獲六根清淨。開佛知見。入菩薩位。即是上品慧根證相。此之三品。總為上根行者所證之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8%B4%A4%E8%8F%A9%E8%90%A8
普賢菩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賢菩薩像,峨眉山
普賢菩薩(梵文:समन्तभद्र Samantabhadra),曾譯遍吉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脇侍,被稱為「華嚴三聖」。
【普度增註:此處應是「華藏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圓滿報身盧舍那佛的右、左脇侍,被稱為「華嚴三聖」。而娑婆世界化身釋迦牟尼佛之左脇侍為觀世音菩薩,右脇侍為地藏菩薩,稱為娑婆三聖。】
許多日本真言宗人士認為衛護佛門的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化身,密教是由金剛薩埵所開創。另一說金剛薩埵為大勢至菩薩或其他佛、菩薩所示現。
藏傳佛教中的寧瑪派認為,普賢菩薩是普賢王佛的報身。
目錄
1塑化形象
2峨眉道場
3十大願王
4聽聞利益
5誦持功德
6導歸極樂
7經典
8注釋
9參見
10外部連結
塑化形象
普賢菩薩像,現藏於巴黎吉美博物館。
普賢菩薩像(日本京都相國寺所藏)
普賢菩薩的法像一般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蓮花或玉如意,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
峨眉道場
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勢逶迤,「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故名。山脈峰巒起伏,重巖疊翠,氣勢磅礴,雄秀幽奇,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主要廟宇及景區有報國寺、萬年寺、伏虎寺、仙峰寺、清音閣、洪椿坪、洗象池、峨眉金頂等十餘處。
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像
十大願王
《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1]詳細解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以及念誦、受持、修行普賢行願的無邊功德利益。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2]十大願王在藏傳佛教里的對應是七支供養。
這十大願王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且此十大願永無止息,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而十大願王,無有窮盡。
普賢菩薩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
聽聞利益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比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誦持功德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若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槃荼,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啗肉諸惡鬼神,悉皆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
導歸極樂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遠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城宮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
經典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普賢菩薩行願讚》。
注釋
1.^因為此品導歸極樂世界的緣故,所以又被視作淨土五經之一。
2.^佛光教科書 佛光出版社 第三冊菩薩行證 [1]
參見
•文殊菩薩
•釋迦牟尼佛
•普賢王如來
•金剛手菩薩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極樂世界
•賢首宗
•淨土宗
•禪宗
•大勢至菩薩
•吉隆坡菩提工作坊
•《稱讚如來》佛曲弘法會
•華嚴經
•法華經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F%AF%E5%9A%B4%E7%B6%93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文: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mahā-vaipulya-buddhâvataṃsaka-sūtra),是大乘佛教修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被大乘諸宗奉為宣講圓滿頓教的「經中之王」。據稱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乘菩薩解釋無盡法界時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觀的介紹。
五十三參
《華嚴經》的內容又可用境、行、果三字來概括 :「境」指毗盧遮那佛所居重重無盡的華藏世界;【普度增註:「境」應指圓滿報身盧舍那佛所居重重無盡的華藏世界(實報莊嚴土);蓋毗盧遮那佛法身無限,盡虛空遍法界光明遍處照也。】「行」,以善財童子為例,說明修華嚴者要為獲取菩提而努力修證;「果」指菩薩修行者根據努力程度而達到的「十地」位次。
《入法界品》記載了善財童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為得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從莊嚴幢沙羅林出發次第南逰,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的故事。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是:1)德雲比丘;2)海雲比丘;3)善住比丘;4)彌伽長者;5)解脫長者;6)海幢比丘;7)休舍優婆夷;8)毘目瞿沙仙人;9)勝熱婆羅門;10)慈行童女;11)善見比丘;12)自在主童子;13)具足優婆夷;14)明智居士;15)寶髻長者;16)普眼長者;17)無厭足王;18)大光王;19)不動優婆夷;20)遍行外道;21)鬻香長者;22)婆施羅船師;23)無上勝長者;24)獅子頻申比丘尼;25)婆須蜜多女;26)鞞瑟胝羅居士;27)觀自在菩薩;28)正趣菩薩;29)大天神;30)安住地神;31)婆珊婆演底夜神;32)普德凈光夜神;33)喜目觀察眾生夜神;34)普救眾生妙德夜神;35)寂靜音海夜神;36)守護一切城夜神;37)開敷一切樹華夜神;38)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39)妙德圓滿夜神;40)瞿波釋種女;41)摩耶佛母;42)天主光天女;43)遍友童子師;44)善知眾藝菩薩字智童子;45)賢勝優婆夷;46)堅固解脫長者;47)妙月長者;48)無勝軍長者;49)最寂靜婆羅門;50)德生童子;51)彌勒菩薩摩訶薩;52)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53)普賢菩薩摩訶薩。
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後,善財童子終於修行圓滿 ,「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一身充滿一切世界剎等,行等,正覺等,神通等,法輪等,辯才等,言辭等,音聲等,力無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議解脫自在悉皆同等。」
華嚴三昧
甚深禪定名稱,明一真法界、無盡緣起之理,修六度四攝、莊嚴佛果之行,只有普賢菩薩大行,可入正覺華嚴三昧。六十華嚴三十七曰:「普賢菩薩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華嚴。」若得華嚴三昧,可謂已經成佛,《無量壽經》詩句為證:「得佛華嚴三昧,宣暢一切經典。」凈影在《無量壽經疏》中說:「如華嚴說,彼一三昧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華嚴經》第十二品賢首菩薩偈曰:「嚴凈不可思議剎,供養一切諸如來;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眾生亦無限;智慧自在不思議,說法言辭無有礙;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華嚴三昧力。」
http://angelcity.idv.tw/world/fn.htm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梵名:sanmandabatzdala
別名為遍吉金剛,建立一切平等菩薩,一切成就菩薩。密號為善攝菩薩,真如金剛,如意金剛。所謂普賢就是法體遍滿的意思,叫做"菩",因為斬斷一切迷惑,所以非常接近聖,在所有佛陀中,最為聰明,所以用"賢"字表示出來。普賢曾做過釋迦如來的陪侍,而且坐在六牙的白象蓮花上面。文殊菩薩是掌管智慧證,而普賢菩薩掌管理,定,德。在密教中,由於普賢菩薩象徵金剛善良的菩提心,所以有金剛薩埵的異名。
還有,這尊菩薩會延長眾生的生命,所以又被稱為普選延命菩薩。
真言:
真言
on sanmaya sadoban
敬禮(即歸命) 平等 入我我入
意譯:歸命,佛陀的誓言,就是平等不二,入我我入。
普賢菩薩
•點選上列網址,可瞻仰許多“普賢菩薩之畫像或塑像”,非常莊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qLl0xg8_Wk
佛经动画 - 普贤行願品(普度註:海濤法師慈悲製作,了不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WPMJFbx9I
普賢菩薩行願品The King of Aspirations by Bodhisattva Samantabhadra (普度註:偈頌演唱感人甚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x_gxTRLvk
普賢菩薩心咒唱頌版(不同唱法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Gq6H41n-k
普賢菩薩真言唱頌版(第三種唱腔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G_iyo88fY
普贤行愿品偈颂寺院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Y0hXcuirw
普贤行愿品偈诵唱诵 美妙佛音
二、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衝天上 弟子虔誠 爇在金鑪放 頃刻紛紜 即徧滿十方 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三拜)
(二)念誦
禮拜或跪誦「禮佛大懺悔文」一遍
大慈大悲愍眾生 大喜大捨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眾等至心歸命禮(一拜)
南無歸依金剛上師(一拜)(此處指教主釋迦牟尼佛)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一拜)(此為禮拜自性理體佛)
我今发心 不為自求 人天福報 聲聞緣覺 乃至權乘諸位菩薩 惟依最上乘發菩提心 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無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拜)
南無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無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一拜)
南無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一拜)(佛的十個稱號)(以下一佛一拜)
南無普光佛(一拜)
南無普明佛(一拜)
南無普淨佛(一拜)
南無多摩羅跋旃檀香佛(一拜)
南無旃檀光佛(一拜)
南無摩尼幢佛(一拜)
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一拜)
南無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一拜)
南無摩尼幢燈光佛(一拜)
南無慧炬照佛(一拜)
南無海德光明佛(一拜)
南無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一拜)
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一拜)
南無大悲光佛(一拜)
南無慈力王佛(一拜)
南無慈藏佛(一拜)
南無旃檀窟莊嚴勝佛(一拜)
南無賢善首佛(一拜)
南無善意佛(一拜)
南無廣莊嚴王佛(一拜)
南無金華光佛(一拜)
南無寶蓋照空自在力王佛(一拜)
南無虛空寶華光佛(一拜)
南無琉璃莊嚴王佛(一拜)
南無普現色身光佛(一拜)
南無不動智光佛(一拜)
南無降伏眾魔王佛(一拜)
南無才光明佛(一拜)
南無智慧勝佛(一拜)
南無彌勒仙光佛(一拜)
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一拜)
南無世淨光佛(一拜)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一拜)
南無日月光佛(一拜)
南無日月珠光佛(一拜)
南無慧幢勝王佛(一拜)
南無獅子吼自在力王佛(一拜)
南無妙音勝佛(一拜)
南無常光幢佛(一拜)
南無觀世燈佛(一拜)
南無慧威燈王佛(一拜)
南無法勝王佛(一拜)
南無須彌光佛(一拜)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一拜)
南無優曇缽羅華殊勝王佛(一拜)
南無大慧力王佛(一拜)
南無阿閦毗歡喜光佛(一拜)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一拜)
南無才光佛(一拜)
南無金海光佛(一拜)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一拜)
南無大通光佛(一拜)
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一拜)(以上五十三佛出《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以下三十五佛出《决定毗尼经》)
南無釋迦牟尼佛(一拜)
南無金剛不壞佛(一拜)
南無寶光佛(一拜)
南無龍尊王佛(一拜)
南無精進軍佛(一拜)
南無精進喜佛(一拜)
南無寶火佛(一拜)
南無寶月光佛(一拜)
南無現無愚佛(一拜)
南無寶月佛(一拜)
南無無垢佛(一拜)
南無離垢佛(一拜)
南無勇施佛(一拜)
南無清淨佛(一拜)
南無清淨施佛(一拜)
南無娑留那佛(一拜)
南無水天佛(一拜)
南無堅德佛(一拜)
南無旃檀功德佛(一拜)
南無無量掬光佛(一拜)
南無光德佛(一拜)
南無無憂德佛(一拜)
南無那羅延佛(一拜)
南無功德華佛(一拜)
南無蓮花光遊戲神通佛(一拜)
南無財功德佛(一拜)
南無德念佛(一拜)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一拜)
南無紅燄帝幢王佛(一拜)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一拜)
南無鬥戰勝佛(一拜)
南無善遊步佛(一拜)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一拜)
南無寶華遊步佛(一拜)
南無寶蓮花善住娑羅樹王佛(一拜)
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一拜)(此句不在三十五佛内,依焰口经增入)
(以上八十九位佛,八十九拜)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懺悔。(一拜)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佈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眾罪皆懺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去來現在佛,於眾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一拜)
(普度註:以上“長行懺悔文”乃宋朝不動甘露法師所寫;以下偈頌出自《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一拜)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一拜)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一拜)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一拜)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一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一拜)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惟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一拜)
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一拜)
願將以此勝功德,迴向無上真法界。
性相佛法及僧伽,二諦融通三昧印。
如是無量功德海,我今皆悉盡迴向。
所有眾生身口意,見惑彈謗我法等。
如是一切諸業障,悉皆消滅盡無餘。
念念智周於法界,廣度眾生皆不退。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四法廣無邊,願今迴向亦如是。(一拜)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三稱或稱拜)
(三)讚偈
(1)普賢行願深 勸發菩提大心
三賢十地諸聖倫 令見彌陀尊
十大願王若遵循 利益非佛莫陳
果覺因心相符泯 證清淨法身
果覺因心相符泯 證清淨法身
(2)菩薩慈悲不可陳 聖凡悉使證圓因
一心不住超諸位 十願導歸繼能仁
三乘咸令契果覺 群萌速得脫煩塵
恪遵大士清明誨 決定即生達本真
南無峨眉山銀色世界 大行普賢菩薩
(四)繞念
南無普賢菩薩 (數百千稱)
(五)拜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三拜)
南無普賢菩薩 (十二拜或六拜)
南無彌勒菩薩 (三拜)
南無十方菩薩摩訶薩 (三拜)
(六)三歸依
自歸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儀式完成 三拜而退)
逢佛菩薩誕辰,寺廟大多上“佛前大午供”,平常則有“二時臨齋儀”之念供。
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法界有情眾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釋普度比丘尼完稿於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