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十八)─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與「玄壇真君」誕辰紀念日

文章建立於 2016/4/5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一、保生大帝

緣起:

普度先父為小兒科醫學博士,祖父為中醫師。自幼見他們行醫時,不辭勞累、慈悲厚實,而又謙遜禮讓。每每於奮力搶救病人脫離險境後,不自居功德而言:「是病家長上積德、神明保佑,自己只是盡“醫者本份”而已。」當年尚幼的末學暗自發願,要學習並弘揚這種美德。先父於台北市中山區行醫,距離大同區不遠,除了常去“恩主公廟”(關帝廟)外,偶而也會去“大龍峒保安宮”禮拜。總而言之,一切為病患的利益設想。

2008年十月至十二月林口長庚醫院學佛社為王永慶董事長做21場佛事,學尼應邀主法。每星期一、二、四晚上六點至半夜十二點,佛堂擠滿人潮,眾多同學踴躍一起做功課回向功德。王董事長於“三旬”前一日來入我夢,謂:「妳怎可只為我做佛事,長庚醫院死的病人那麼多,難道不必做?」因此將佛事範圍擴大為超度所有歷年(25)死亡之病人(超過25萬人)、職工與醫護人員。一星期後,學尼之直腸滑落肛門外,緊急就醫,中醫師問:「陰氣太重充滿肚腸,是否近日超度甚多?」經說明過程,兩位醫師都咋舌,頻呼:「妳命大,趕快去求“保生大帝”解決!」,因此每周五開車到台中住信真家,至周日深夜回桃園前,一方面就醫、一方面到元保宮祝告保生大帝,請求護持。只一日,症狀消大半;接受神明與韋陀護法菩薩通知,兩位醫師盡力費時為學尼針灸、補氣、推拿、把脈施藥,這也是身體轉進健康的另一因緣。

時值保生大帝誕辰,略述往事感恩護念。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F%9D%E7%94%9F%E5%A4%A7%E5%B8%9D (另開視窗)

保生大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道教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閩南語白話字:Pó-seng tāi-tè)為中國大陸閩南(泉州、漳州、廈門)地區及台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1]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夲」音「滔」,非「本」字[2]),字華基,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積善里(今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祖籍泉州府安溪縣感德鎮石門村。[3]

父名吳通,母為黃月華,貧病早逝。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名逐漸傳播民間,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山採藥時,失足墜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

宋朝楊志《青礁慈濟宮碑》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青礁龍湫坑畔建立「龍湫庵」奉祀,為廟祀之始。宋紹興二十一年吏部尚書顏師魯奏准朝廷於青礁建廟,因此成為官方認可之正神信仰,青礁為吳夲生前煉丹施藥、羽化之處;莊夏《白礁慈濟宮碑》亦記載:歲在辛未(1151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肇剏祠宇,說明了白礁的建廟年代。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賜廟額「慈濟」。因神蹟傳說流布,及歷代朝廷追封,遂成為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而隨同安移民遷徙,也成為台灣、東南亞同安籍人士信奉的鄉土保護神。

【普度增註:學尼之外公外婆皆廈門同安人,故信仰甚虔敬。】

歷代朝廷追封


臺中市元保宮-保生大帝、江仙官、張聖者。

宋朝

1171年(宋孝宗乾道七年)賜──大道真人

1195年(宋寧宗慶元二年)封──忠顯侯

1208年(宋寧宗嘉定元年)封──應惠侯

1227年(宋理宗寶慶三年)封──康祐侯

1235年(宋理宗端平二年)封──靈護侯

1239年(宋理宗嘉熙三年)封──正祐公

1240年(宋理宗嘉熙四年)改封─沖應真人

1245年(宋理宗淳祐五年)封──孚惠真君

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封──孚惠妙道普佑真君

明朝

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封──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1425年(明仁宗洪熙五年)封──恩主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信仰傳說


白礁慈濟宮
白礁慈濟宮內景
青礁慈濟宮
青礁慈濟宮殿前宋代石刻
台北大龍峒保安宮正殿
台南學甲慈濟宮正殿

依台灣台南學甲慈濟宮廟方記載,保生大帝名吳夲,字華基,別號雲衷,紫微星轉世投胎,父親吳通,後追封為協成元君,母親黃氏為玉華大仙轉世,吳夲年少時曾受崑崙山西王母傳授法術,後舉科舉,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禮樂醫術,後辭官修道,行醫濟世,曾於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書僮,感動書僮主人知縣江縣令(江仙官)與主簿張師爺(飛天大聖),追隨吳夲修練道術,施藥活人。

從神


江仙官(江縣令)、張聖者(張主簿,即飛天大聖,不是法主真君)、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等

傳說


而閩台民間則流傳不少傳說,如:

醫虎喉:吳夲於山中採藥時,遇一白額金睛老虎,因食人而骨哽咽喉,痛苦難當,遇吳真人乃垂首趨附,求其救治,真人心有不忍,乃斥責其惡,見其知悔,乃以符水施灌,化骨入喉,此虎感恩遂化為吳真人座騎。故保生大帝廟龕之下,多祀奉有老虎神像,稱為「虎爺」、「黑虎大將」。為台灣虎爺信仰的重要來源之一。

點龍眼:有蟠龍患有眼疾,化為老者,請求真人醫治,真人以符水醫治。

泥馬渡康王:傳說宋高宗為康王時,入金國為人質,趁隙脫逃,逃至吳真人廟內。心中苦於金兵追趕,無力擺脫,忽聞馬鳴,廟前竟有良駒停駐,遂乘馬疾奔南方,金兵隨後亦策馬追趕,逃至江岸時,康王胯下座騎竟飛馳過江,擺脫追兵後,座騎化為泥馬,經高宗派人四下探訪,始知為保生大帝施力救助。(另一說非保生大帝,而是在崔府君廟,受到崔府君的保佑。)

絲線診脈醫國母:相傳明成祖年間,皇后患有乳疾,求訪天下名醫莫救,突有道士自稱住白礁鄉名吳夲,自稱能醫治皇后重病,並言能以絲線診脈。成祖先以絲線繫於皇后玉鐲、貓身,皆被真人識破,成祖驚異,乃命內侍繫絲線於皇后手腕,斷為乳疾,並隔屏指示施以針灸,乳疾頓消。成祖欲賜予官爵財寶,皆辭不受,騎鶴而去。皇后感其恩德,乃立國母獅於福建白礁慈濟宮廟庭之內。

中國保生大帝祖廟


白礁慈濟宮:又稱西宮,傳統上認為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一說應追溯到北宋時期),位於漳州龍海角美鎮白礁村,為保生大帝出生地,經歷代修建,於文化大革命中嚴重毀損,1991年由台灣信徒捐資重修落成。

青礁慈濟宮:又稱為東宮,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依楊志《慈濟宮碑》記載:「歲在辛未,鄉尚書顏定肅公,奏請立廟」,紹興辛未年即紹興二十一年;一說應追溯到始建於北宋景佑3年(1036年)的「龍湫庵」),位於廈門市海滄區青礁村岐山東鳴嶺上,為保生大帝生前煉丹修道之所亦是初享廟食之始地。青礁白礁東西兩宮直線距離2280米。

泉州花橋宮:為保生大帝生前施藥義診之處,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清代開始,該廟附設有施藥局,如今稱為泉州花橋贈藥處診所。

臺灣保生大帝信仰


保生大帝在臺灣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隨泉州府同安移民遷徙,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為重要的台灣民間信仰之一。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臺南市學甲慈濟宮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峒保安宮臺中市元保宮最為著名。

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各廟宇於1989年組成「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由當年學甲慈濟宮董事長周大圍出任首任會長。

2005年臺北大龍峒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接任聯誼會會長後,乃積極推動轉型工作,20075月發起成立全國性的宗教團體組織,同年81日獲內政部核准籌設。1021日在臺北保安宮召開第一屆會員大會,正式宣告「社團法人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成立,並選出廖武治為第一屆理事長,廖武治表示,對於聯誼會過去所忽略的人才培育及社會公益的參與,希望以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改造轉型後,投入社會教育、文化建設、慈善公益的經驗,運用在新成立的信仰總會,為保生大帝信仰帶來新的生命力。

據文獻載,臺灣最早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是在鄭成功入臺之前,《臺灣縣志》載:「寺廟……在廣儲東里,大道公廟,紅毛時建……」,為臺灣第一早建的寺廟,原稱「大道公廟」,俗稱「開臺大道公廟」又稱「廣儲東里大道公廟」,臺灣日治時代,大正三年(1914年)重行修建,始改為新化保生大帝廟。

學甲慈濟宮所奉祀開基主神稱為「開基二大帝」,相傳保生大帝吳夲於北宋仙逝後,鄉人於白礁立廟祭祀時,雕刻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三尊保生大帝神像,大大帝奉祀於龍海白礁慈濟宮,二大帝則由同安縣百姓李勝迎祀隨明鄭鄭成功軍隊前來臺灣,原由台南學甲下社角李姓後代私人奉祀,後成為學甲地區信仰核心。

臺北大龍峒保安宮肇源於清代乾隆初年,同安籍移民入墾台北大龍峒地區,由於水土不適,瘴癘四起,所以返回故里白礁慈濟宮分靈保生大帝神像來臺灣,1755年(乾隆二十年)建廟,1805年(嘉慶十年)遷於現址重建,清代台北地區艋舺頂下郊拚、漳泉械鬥時,保安宮為同安縣籍移民避難之所及據點。於1995年至2002年自費重修,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馨獎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總部「二00三年亞太文化資產獎」,為全臺廟貌規模最大之保生大帝廟宇。

臺灣保生大帝重要廟會活動

台南市學甲區農曆311日上白礁謁祖祭典活動.

•台北保安宮為恭祝 保生大帝聖誕以「保生文化祭」為主題,舉行一連串傳統與現代廟會活動:遶境踩街、民間劇場-家姓戲、文物展、健康義診、音樂會、建築藝術導覽、兒童寫生比賽、攝影比賽、學術研討會等活動,普受好評。

•台南西港區慶安宮香科醮典:素有"台灣第一香"-西港香科正式醮典之前,慶安宮先舉行南巡前往台南市台灣府城隍廟謁祖進香,南巡當日先往佳里區青龍宮迎請保生大帝,擔任醮典出巡的隨陣先生,隨後前往台南市各交陪廟宇駐輦,接受信徒參拜,香醮期間襄贊出巡香境達九十六村鄉,享有"瘟醫"之美譽。

•新竹市香山區新竹美山保安宮舉行南巡遶境慶典活動,經南投縣草屯龍德廟,駐駕於高雄市左營慈濟宮

臺灣其他保生大帝廟

•新北市板橋保安宮

•新北市蘆洲保和宮

•新北市樹林濟安宮

•新北市蘆洲真久宮

•新北市永和保福宮

•桃園市新屋區永安保生宮

•新竹市鎮安宮

•新竹市美山保安宮

•臺中市元保宮

•臺中市御賢宮

•臺中市沙鹿慶安宮

•臺中市大甲澤安宮

•南投縣草屯龍德廟

•南投縣竹山保生宮

•彰化慶安宮

•彰化大城咸安宮

•雲林斗六保安宮

•雲林元長鰲峯宮

•嘉義仁武宮

•嘉義市保安宮

•嘉義市保福宮

•嘉義市保德宮

•嘉義縣太保市新埤保安宮

•臺南市北區頂大道祀典興濟宮

•臺南市將軍區金興宮

•臺南市中西區下大道良皇宮

•臺南市安平區海頭社廣濟宮

•臺南市安南區海尾朝皇宮

•臺南市龜子港保生廟

•臺南市新化保生大帝廟

•臺南市仁德保華宮

•臺南市仁德車路墘保安宮

•臺南市舊和順慈安宮

•臺南市佳里青龍宮

•臺南市番仔寮應元宮

•臺南市南路寮保鎮宮

•臺南市陳卿寮保山宮

•臺南市中洲寮保安宮

•臺南市安定保安宮

•臺南市西港開仙真宮

•臺南市永康保生宮

•臺南市歸仁仁壽宮

•臺南市安平妙壽宮

•臺南市學甲慈濟宮

•臺南市下營區大屯保安宮

•臺南市下營區保生三聖宮

•臺南市新市區永就真安宮

•高雄市後勁聖雲宮

•高雄市前鎮廣濟宮(戲獅甲廟)

•高雄市湖內慈濟宮

•高雄市大社區保元宮

•高雄市左營區新莊仔青雲宮

•高雄市城邑左營慈濟宮

•高雄市鼓山區內惟青雲宮

•高雄市鼓山區鼓山慈濟宮

•高雄市鼓山區鼓山慈仁宮

•高雄市鹽埕區大舞台威靈宮

•高雄市鹽埕區沙仔地威靈宮

•高雄市大寮保福宮

•高雄市大港保安宮

•高雄市高雄鼓山亭

•高雄市赤崁保生宮

•高雄市大湖長壽宮

•高雄市林園興濟宮

•高雄市鳥松區仁美保民宮

•高雄市姑山保能宮

•花蓮縣慈能宮

•屏東縣東港大潭保安宮

•屏東縣枋寮保安宮

•屏東縣水底寮保安宮

•宜蘭縣三星鄉尾塹保安宮

柬埔寨

•柬埔寨大金歐保生大帝廟

•柬埔寨巴南市保生大帝廟

•柬埔寨水牛島保生大帝廟

參考文獻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保生大帝

1.^民間流傳之保生大帝神蹟

2.^-萌典

3.^李光地《吳真人祠記》說:「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門。吳真人者,石門人也,鄉里創廟立祀,子孫聚族山下,奉真人遺容。」

•黃有興〈學甲慈濟宮與壬申年祭典紀要〉:刊於《台灣文獻》四十六卷第四期,198512月。

《吳真人研究》:〈廈門吳真人研究會〉及〈青礁慈濟東宮董事會〉合編,鷺江出版社19925月第一版。

《吳真人學術研究文集》:張國舉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10月第一版。

•《福建通志》

•《閩書》

•《同安縣志》

•《海澄縣志》

•南宋 楊志/莊夏《慈濟宮碑》

•黃文博/黃明雅《臺灣第一香:西港玉敕慶安宮庚辰香科大醮典》20014月。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6325(週五)13:47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協議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http://www.jenwudi.com/right_show.asp?id=382 (另開視窗)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簡介

保生大帝一稱大道公,吳真君。福建閩南和台灣閩南籍民所奉的地方守護神。據載,神姓吳名本,宋代名醫。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雲:“吳本,生于青礁(今福建龍海角美白礁),世所稱吳真君也。少超悟,長得道術。不茹葷,不授室。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字化基,福建省同安縣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三月十五日生。相傳其祖先是戰國時的吳季禮,子孫向四處發展,傳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親吳通,母親黃氏,避亂而南遷,到了福建同安的白礁村。

業醫活人,按病與藥,如矢破的。或吸氣噓水以飲病者,雖沈痼奇怪叵曉之狀,亦就痊愈。于是病人交午于門,無貴賤悉爲視療。景佑六年(景佑無六年——引者注),蛻化于同安之白礁。鄉人肖像祀之。水旱疾疫,款谒如響。部使者以廟額請,賜名‘慈濟’開禧三年(1207),草寇騷擾境上,忽睹旗幟,懼不敢入。事聞,封英惠侯。後累封普佑真君。”撰《志》者按曰:“《同安志》雲:吳真人名本,由貢舉授御史

仁宗時,醫帝後愈,煉丹救世。景佑(10341037)間蛻化于漳州白礁,乘鶴升天。此全與《閩書》所載互異。《閩書》不言(吳)本官禦史,亦無醫仁宗後事;惟記明永樂中,文皇後患乳,夢道人獻方,牽紅絲纏乳上,炙之,後乳頓瘥。問其居,對在某所。

明日,遣使訪之,雲:有道人自言福建泉州白礁人,姓吳名本,昨出試藥,今未還也。既不得道人所在,遂入閩求而知之。皇後驚異,敕封吳天醫靈妙惠真君保生大帝,仍賜龍袍一襲。”由此可見傳說之分歧

《台南市宗教志》所記更多神異。曰:“(吳)本,泉州同安縣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三月十五日生。幼習醫術,曾遇異人,授與神方濟世,兼授驅魔逐邪等術,遂成神醫。曾中進士,任禦史,以治愈仁宗皇後痼疾,著稱于世。尋退隱行醫,時有神異,爲時人所欽服。後收同安令江仙官、主簿張聖者爲左右侍從借上帝公侍衛康、趙二將軍爲左右護衛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等爲門徒四出行醫除妖著醫書內外科十三冊。仁宗景佑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與父、母、妹、妹夫、仙官、聖者、書僮等,一齊騎白鶴飛升。時年五十八。世人感其恩德,建祠祀之,敕封爲慈濟宮。飛升後,神迹屢現,降魔解厄,逐寇安邦,醫疾療傷,受庇佑沐恩者難以計數。宋高宗時,封大道真人號,甯宗時封忠顯侯。明太祖時,敕封爲昊天禦史醫靈真君。”舊時福建泉州多建廟奉祀。傳入台灣後,建廟亦多,爲當地醫師及泉州籍民所信奉。廟宇中心在台北。《台南市宗教志》雲:“府城(今台北市)的居民,主要來自泉州,故祀大道公的廟宇很多,其中以建于明萬曆年間的開山宮最早。

保生大帝 . 一生傳奇的真實故事

保生大帝-世代積德

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是周代秦伯的後裔,列國時分土金陵,建國吳縣(現在的江蘇省),傳到三十一世的時候,遂以吳爲姓。後來吳姓子孫繁衍,才分出一支,遷入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定居,這白礁鄉就是日後大帝生長的故鄉。大帝名夲(音滔),字華基,先祖世代都是勤修功德,樂善好施的好人。

保生大帝-成夢懷胎

傳到聖父名通,後來受封協成元君,平時也是勤儉治家,喜做善事,以勸人學好聞名。聖母黃氏,後來受封玉華大仙,性情幽雅貞淑,修前世功果,積德早已上達蒼穹。有一夜,她正在酣睡,夢見吞食一只白龜入腹,醒來以吞食白龜是吉祥之兆,心中暗喜,後來果懷聖胎,這就是大帝投胎。

保生大帝-真人降生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歲次已卯,聖母將要分娩時,恍惚看見長素道人(即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偕同北鬥星君,護送一位仙童到她的房門口,說:“這是上界的紫微星君,前來投胎降世的。”他們剛剛說完大帝就降生了。這時候異香滿堂,豪光燦爛,又見五老及三台魁星現身來拜賀。屋外上空五彩祥雲朵朵覆室,紫氣滿庭,民衆個個啧啧稱奇,認爲這不是尋常的瑞氣。時正是農曆三月十五日辰時。

保生大帝-博覽典籍

大帝本是紫微星君轉世的,生來具有道性,所以品行性格都和常人不同,幼小的時候,身體特大而且很聰明。及長博覽群書,無論什麽書籍,凡是讀過一遍,都可以背念;不但天文地理,就是禮樂刑政的書也無所不通,尤其是對歧黃醫術,他特別下功夫潛心研究,所以修正了前人許多錯誤,在制藥方面,特別精研有方,達到奧妙,這就是大帝夙願救世濟人的緣故。

保生大帝-偶遇異人

大帝十七歲的時候,遍遊各地名山。有一天,來到江邊,偶然遇見一位面貌與世俗不同的異人,在江上劃舟,他忽然把舟搖過來,邀請大帝登舟一同遊賞。大帝很高興,也不推卸,登舟同往,任他搖到那裏去。頃刻之間,只見前面有一座高大巍然峙立,四周的風景非常好。大帝問那個異人:未知前面的高山是什麽山呢?異人說那是昆侖山。

保生大帝-王母傳法

異人請大帝登山,大帝束起衣裳跟他爬上山去,好不容易才登上這座山的最高峰。來到一座洞府,那異人便請大帝入洞,參見西王母。西王母大悅,就讓大帝坐下,西王母說:“你前生與我有緣,今世得與我會面,我要將神方以及驅魔逐邪的法術傳授給你,讓你去濟世救民。”大帝于是留在昆侖山過了七天,學習神方及法術。臨別時,王母再三囑咐大帝:“學成回裏,別忘記旨在濟世救人”。說完王母便仙法送大帝下山,不一會兒便回到家鄉,大帝自思既然得了仙法,應立志修真、研究醫法濟世救人。

保生大帝-辭官退隱

大帝平素孝敬雙親,和睦鄰居,守信約,淡金錢,重義氣,戒殺持齋,不娶妻室。傳說大帝24歲中舉人,朝廷授予禦史,他爲國家效勞數年,即辭官回歸鄉裏,退隱于泉州府白礁鄉文圃山龍池岩煉丹制藥,濟世救人。

保生大帝-神方華骨

有一次,大帝要上山采藥煉丹,經過樹林,看見一堆人的枯骨,他拾起來一看,只見那堆骨已經失了一支左腿骨。大帝于是取了一枝柳枝代替那左腿骨,實時畫符念咒,步罡踏鬥作法,說也奇怪,那堆枯骨即刻變成人形,原來是一個童子。那童子站立起來,啼啼哭哭,說要尋找主人。大帝問他什麽原因?童子答說:“我伴主人要去同安接任知縣,行到林中,突被老虎沖散,老虎把我咬死(枯骨欠左腿骨,就是被老虎吞食),現在不知我主人的下落。”大帝勸他不必啼哭,我可以收你爲書童。于是命他背藥同行,途中,遇見他的主人同安縣知縣,姓江名少,又名仙官。江知縣一見那個書童很驚喜,問他“你與我同往同安縣赴任途中,突遇老虎,你被老虎咬死,爲何現在還活在世間:”大帝便將起死回生之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江仙官半信半疑,問大帝說:“你既然有起死回生之法,是否能轉生爲死:”大帝點點頭,實時施符念咒作法,那書童隨即又變成一堆枯骨。

保生大帝-江張從遊

江知縣看見大帝法力無邊,知道不是凡人,他醒悟人生在世,爭名奪利終久無用,便要求大帝收爲徒弟。大帝實時允許,收爲門徒。江仙官再要求大帝施法,將枯骨在化成書童。事後,江知縣返回衙門,將遇見異人,收爲門徒的事一一告訴張師爺(即張聖者),並表明願意棄官跟隨大帝隱居修道,並將官印交給他。張師爺得次仙機,也深悟爵祿榮華終是一無所有,天下既有此異人,豈能錯過,所以他也棄官同行。

保生大帝-結廬礁山

大帝帶了江仙官,張聖者同歸白礁,蓋結草廬,隱居修真論道,行醫救世。事後這消息傳四方,受教日衆,諸門下深明秘法,同成正果者,有黃醫官、程真人、江仙官、鄧、何、紀、黃仙姑,趙、殷、康、辛、王等諸元帥,王靈官,王、康舍人,張、蕭、劉、連聖者,馬、虎迦羅,諸天君並各神將等。

保生大帝-揭榜醫太後

宋仁宗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一派太平稻世。

天聖九年(1031年)宋仁宗的母後患疾,朝裏所有太醫多次診治,百藥無效,病情反而同日見沈重,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原來宋仁宗的母後患的是乳疾。太醫診治羞于開口,不肯讓人視診,服下許多丹藥均無見效,太後病久不愈,太醫束手無策,宋仁宗更是廢寢忘食,坐立不安,百般無奈,只好張貼黃榜廣征良醫。

有一天,從福建到京都汴梁雲遊的民間醫生吳夲看了黃榜,伸手揭下來,這消息轟動整個京城,大家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治好了病,當然有封賞,如果治不好病,那可得當心腦袋。

吳夲揭榜後,被帶進宮中,宋仁宗親自召見,只見他道貌平凡,布襪草鞋,風塵仆仆,說話聲如洪鍾,上朝不拘禮節。宋仁宗心想,這分明是個鄉下醫生,豈能治好母後的病,既然敢揭黃榜,且讓他試看看。

吳夲被帶到後宮,太後躺在房裏床上,太監從房裏接出一條紅絲線,讓他在絲線上把脈,吳夲三個指頭輕輕地按在絲線上,認真診斷一會兒,沈沈地歎了一氣道:“沒治了,沒治了,脈搏已經停了”。說罷站起來,就要往外走。宋仁宗和衆人大吃一驚,覺得“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這個鄉下醫生看起來還有點真本事。剛才故意叫宮女將紅絲線系在床杆上,被他診出沒脈搏,實非平庸之輩。衆人見大夫要走,忙上前勸阻道:“大夫留步,請再爲太後把一次脈。”吳夲只好回身重坐案前,又伸出三個指頭輕輕地按在絲線上,聚精會神地把脈,低頭沈思片刻又道:“沒治了,沒治了,太後的脈搏跳得和貓一樣急。”以貓試他,又被他識破了,因此趕快上前挽留他再次把一次脈。

吳夲百般無奈,只好坐下,再次伸出三個指頭按在紅絲線上,垂頭側耳,專心致意的掃寸脈,關脈,尺脈,認真辨認一番道:“不妨事,不妨事。”他爲太後隔幔灸艾柱,鋼針刺背脊,又用丹藥內服,經過一番調治,太後的病終于藥到病除。太後和仁宗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宋仁宗要賜封禦史太醫,他起身辭謝,要回故裏道:“吾志在修真,拯救衆生,榮華富貴,非我所願。”

宋仁宗見他堅持,嘉獎他的美德,賜他在故裏白礁擇地(現白礁慈濟祖宮正殿)結廬修真悟道,行醫濟世。

保生大帝-輸米濟急

宋仁宗明道元年歲次壬申(1032年),漳州、泉州兩地久旱不雨,顆粒無收,饑荒遍野,民不聊生。大帝聽見這個消息後,便搭蓋了一座高台,台上豎起一面大旗,親自登台步罡踏鬥作法,向民衆宣布十天之內,有大船載米前來救濟,民衆半信半疑,企望奇迹來臨。不覺十天已到,果然有大船數十只載米前來救濟,大帝計口赈糧,漳泉兩地災民聞此消息,招兄呼弟接踵而來,受赈災民人山人海,災民得食,地方安定。大帝救災救難的善舉,使漳泉兩地災民皆得飽食,個個感謝大帝功德無量。

保生大帝-祛疠擊魔

明道二年(1033年),漳州、泉州兩地瘟疫蔓延,民衆相繼而死,吳真人帶領徒弟江仙官、張聖者等奔波于漳泉疫區,施醫送藥,拯救災民無數。吳真人步罡踏鬥,驅雷擊斃瘟魔,平息一場災禍。漳泉兩地民衆永懷吳真人的恩德。

保生大帝-白礁飛升

景佑三年(1036年)農曆五月初二,吳真人外出救治病人,回家路上繞道到文圃山龍池岩采藥草,不慎墜崖,鄉親搶救回家,醫治無效,午時乘白鶴協同聖父、聖母、聖妹、吳明媽、王舍人得飛升,吳真人時年58歲。遠近鄉民揮淚致香案叩送。次年白礁村父老在白礁他的修煉處建龍湫庵,偶其像而祀之。

保生大帝-除去賊寇

大帝乘鶴飛升後,仍常眷戀鄉裏。有一天,有群寇擾亂鄉裏,聲勢洶洶,鄉裏人惶惶不安,家家列香案,禱祈大帝顯化庇佑。未幾,官軍來到,與群賊大戰,大帝暗中相助,賊首季三當場被擊斃,群賊無首,四散逃亡,賊亂遂平,鄉民拜謝大帝庇佑,除去惡賊,桑梓幸得安甯。

跨鶴退潮

有一次,大帝的鄉裏洪水暴漲,整個鄉裏變成汪洋,大帝跨鶴顯靈施法,頃刻之間,洪水驟退,全村幸得安然無恙。鄉民拜謝大帝神威顯赫,解救鄉裏,每年四季演戲酬謝。

保生大帝-露幡救駕

當宋高宗還是太子的時候(宋高宗即康王,是徽宗皇帝的第九子),大金國金兀術領兵侵犯中原,守軍無法抵敵,皇上將太子康王送給金邦爲質。經過長久的歲月,康王思念中原。有一夜,他看見月色明亮,便偷偷離開,步行到崔子廟,可是沒有馬匹是不能脫逃的,他正在焦急的時候,忽然聽到廟廊下有馬嘶,他即刻跳上此馬逃走。當康王逃到江邊,只見前面江水滔滔後面的金兵快要追到,他急得舉頭仰天祈神保佑,說也奇怪,頃刻間看見神兵阻止金兵,並見雲端露出大帝旗幡。此乃大帝顯聖護駕。康王逃回中原,不久登了帝位,在臨安建都,派人四處查訪,始知是大帝顯聖保駕。

保生大帝-興膺廟祀

紹興二十年歲次庚午(1150年),高宗皇帝頒诏建廟白礁,奉祀大帝,以答謝顯化救駕之恩,這就是現在白礁的祖宮。紹興二十一年歲次辛未(1151年),漳州府龍溪縣有一位時任吏部尚書姓顔名師魯奏請朝廷,複在青礁建廟,塑大帝神像奉祀。

保生大帝-卻賊封侯

甯宗慶元元年歲次乙卯(1195年),賊寇又再侵掠故裏,大帝顯聖協助鄉民殺退賊兵,鄉親得以安然無事。朝中大臣聞知此事,啓奏皇上,封大帝忠顯侯。

保生大帝-靈泉祛疾

慶元三年歲次丁巳(1197年),白礁鄉民商議擴建大帝祠廟,因爲工程浩大所費甚钜,無法進行。有一夜,宮前壇下突然湧出靈泉水,異香四溢,民衆取泉水飲之,甘而且香,又能醫病,這事傳出,每日叩求泉水治病者人山人海,求水投錢不計其數,數月湊齊擴建祠廟的一切費用,使擴建工程順利完成。

保生大帝-旗退群賊

開禧二年歲次丙寅(1206年),因群賊侵入漳州泉州,官兵抵敵不過,正在苦戰的時候,忽然看見空中出現忠顯侯的旗幡,群賊畏懼,遂紛紛潰退,漳泉二地得保安甯。

保生大帝-除旱豐收

開禧三年歲次丁卯(1207年),是年亢旱無雨,赤地千裏,無法耕作。漳泉民衆到慈濟廟祈求大帝,幸受庇佑,連降大雨數天,驅除旱魔,幣園複蘇,旱年反比常年豐收。此事傳到朝廷,追封英惠候,由于東至蒲陽、長樂、延建,西至汀洲、潮洲、廣東、廣西,到處都知道此事。

保生大帝-部陽救駕

元末明初,明太祖洪武帝與陳友諒戰于鄱陽湖。當時狂風大作,陳友諒將連環船列在上流向下壓迫,洪武帝不支戰敗。那時他所乘的戰船將要沈覆時,忽見大帝在雲端顯出旗幡,實時反風回浪,將陳友諒所乘的連環船吹翻,洪武帝于是轉敗爲勝。後來洪武帝即位金陵(現在的南京)後,感謝大帝神力救駕之恩,于洪武五年歲次壬子(1372年),封醫靈真君。

保生大帝-國母賜獅

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文皇後患痼疾,朝內太醫久治無效,皇帝下诏懸賞求醫,黃榜懸挂旬余,無人應诏,而文皇後病情日益增重。

大帝化成遊方道士揭榜施醫,藥到病除,十分神效。皇帝要封他爲禦醫,他辭謝不就,即乘鶴飛升。後來,文皇後派人調查,方知白礁醫靈真君顯化所救,成祖敕封吳真人爲“恩主吳天醫靈秒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文皇後爲感救命大恩,命京都能工巧匠琢造一只高舉“亞”印章的石獅,專程運送到白礁慈濟祖宮,曆代相傳永作紀念,後來人們就把文皇後所賜的石獅,稱爲“國母獅”。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5351.htm?fromtitle=%E4%BF%9D%E7%94%9F%E5%A4%A7%E5%B8%9D&fromid=447777&type=syn (另開視窗)

保生大帝

吴夲

同义词 保生大帝一般指吴夲

吴夲又称大道公,吴真人,(公元979—1036年),字华基,出生于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今属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为古同安(含厦门岛)历史名人第一人,祖籍泉州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李光地《吴真人祠记》说:“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门。吴真人者,石门人也,乡里创庙立祀,子孙聚族山下,奉真人遗容。”曾任宋代首席御医,后悬壶济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民间信仰。生前为济世良医,受其恩惠者无数,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闻名遐迩,民间称其为吴真人,尊为“神医”。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神。著有《吴夲本草》一书。供奉保生大帝世界祖庙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慈济宫,现大陆和台港澳,东南亚有2000多座供奉吴夲的保生大帝庙宇,信众近亿人,保生大帝已成为闽南、潮汕地区及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及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吴氏后代所共同信奉的道教神祗[1]

中文名

吴夲

外文名

Wu Tao

别名

保生大帝、吴真人、大道真人

国籍

中国(宋朝)

民族

出生地

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

出生日期

公元979年农历三月十五日

逝世日期

公元1036年农历五月初二

职业

医神、保生大帝

主要成就

医术高明被誉为医神

代表作品

《吴夲本草》

祖庙

白礁慈济宫、分灵庙2000多座

文化遗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视作品

大道公前传/神医大道公/保生大帝

影视歌曲

《白礁欢迎您》《慈济在人间》等

传播精神

慈济救民、医德高尚、世人敬仰

传播范围

///日本/东南亚/台港澳

规格等级

皇帝赐建/皇后赐国母狮/皇帝册封

人物生平

保生大帝:中国闽南、潮汕地区及台湾、东南亚华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

据文献记载,保生大帝为北宋闽南人士,本名吴夲(tāo),字华基,别号云衷生于979(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卒于1036(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于采药之时,羽化飞升。家乡为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今属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

慈济祖宫

白礁慈济宫(皇帝最早钦赐建造规格最高的五门宫殿建筑)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面临九龙江,背靠文圃山。祀奉保生大帝、北宋名医吴夲。白礁村前滔滔九龙江水融注入海,潮起潮落渐成5条港叉,成为白礁渔舟出入港道。吴真人童年,随父吴通出入港道讨小海捉鱼,后人就把这港道叫“大道公港”。由于这5条港叉日日夜夜潮汐起落,潮涨一片汪洋,潮落好似5条龙须,后人就把这片海滩称为“龙须湾”。南宋景祐丙子(1036年)吴真人升天,白礁父老乡亲缅怀吴真人,筹资在真人生前修炼处建庵,雕塑吴真人像而祀之,私溢他为“医灵真人”,因庵前是“龙须湾”,故取庵名为“龙湫庵”(今祖宫正殿处)前身。龙湫庵,始建于宋景祐年间(1036年)。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宋高宗敬重民间医生吴夲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诏在其出生地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今属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肇立“医灵神祠”、绍兴二十一年(1151)扩为二进庙宇。孝宗乾道二年(1166)赐庙名曰“慈济”。理宗淳祐元年(1241)诏改慈济庙为慈济宫。清嘉庆年间增建前殿,成为三进宫殿式建筑,占地1609.5平方米。宫庙坐北朝南,自南至北依次为前殿、大井、献台、正殿、天井、后殿。前殿为二层楼阁式,单檐歇山顶,上覆红色板瓦和筒瓦;底层辟5个大门,门廊有蟠龙石柱6根,门前有紫色石狮1对;两侧有悬山顶厢房各三间。二楼两侧分置大钟大鼓。天井有上下双重须弥座构成的石砌献台,镌飞天乐伎,双狮戏球浮雕,献台上置蹲踞状石狮,称“国母狮”,右前肢上举握一吴夲方印,均为宋代雕刻。台前有龙泉井。正殿,为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单层宫殿式结构,台基比前殿高2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正中为如意藻井,共出五挑,次间用平棊,有傲昂象鼻状,后殿更高于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小天井,两侧有钟鼓楼,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整座宫殿建筑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有“闽南故宫”美称。

据说,白礁慈济祖宫供奉的开基祖神像有三尊,分称“一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一大帝坐镇白礁祖宫二大帝分迁台湾学甲三大帝享祀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目前白礁村共供奉三尊保生大帝,一尊在白礁慈济宫,一尊在白礁黄娘前慈虚宫,一尊在白礁潘厝菜市场旁瑞云宫保生大帝庙)《学甲慈济宫沿革》云:“保生大帝台湾开基祖庙学甲慈济宫,位于台南学甲之市区中心。主神保生大帝神像,乃八百年前宋化之开基祖神像(开基二大帝),于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护佑民族英雄郑成功之部分忠贞军民,自大陆渡海来台,在学甲西方四公里外之将军溪头前寮登陆。先民定居学甲后,先建简易奉祀,嗣因保生大帝神威显赫,香火益盛,乃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改建为堂皇庙宫。”[2]

南靖龙山保生大帝石雕

保生大帝台湾汉族民间俗称“大道公”,宋代福建路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人,因其精通医术、救人无数,被尊奉为神。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漳州、厦门、泉州与隔海相望的台湾岛,以及东南亚一带,坐落着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吴夲(保生大帝)宫庙。每逢岁时年节,一座座的宫庙里总是人员辐凑,往来的信徒们满怀虔诚地在吴夲(保生大帝)神前燃上一炷香烟,口中呢喃私语,希望吴夲(保生大帝)保佑家人平安,子女向学,生意顺利,无病无灾……

吴夲是何方神圣,竟赢得如此众多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不了解这一信仰的人们,大多会把吴夲想象成遥遥在上的神秘仙国世界里的神佛。其实,吴夲成仙以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生活在距今千年以前的北宋年间的医德医品极佳的汉族民间医生[3]

厦门高林村西村社孙姓的第十世祖孙瑀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撰写了《西宫檀越记》,文中追忆了其先大父孙天锡生前与吴夲相善往来的情况。其后,在十三世纪初叶,进士、广州别驾杨志与漳州守庄夏,分别撰写了《慈济宫碑》,两碑记对吴夲的事迹都介绍颇详。此外,发现于龙海的《白石丁氏古谱》,其记载也从某一侧面透露出吴夲的相关信息。下面,我们就从上述这些原始文献的记载入手,揭开笼罩在大道公身上的神秘帷幕。

根据杨志、庄夏《慈济宫碑》记载,保生大帝名吴夲,字华基,别号云衷,为紫微星转世投胎,父亲吴通,后追封为协成元君,母亲黄氏为玉华大仙转世,吴夲年少时曾受昆仑山西王母传授法术,后举科举,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礼乐医术,后辞官修道,行医济世,曾于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书僮,感动书僮主人知县江仙官与张师爷,追随吴夲修练道术,施药活人。吴夲早年活动于泉州府同安县与漳州府海澄县交界的白礁与青礁一带。吴夲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三月十五日,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成神之前,吴夲乃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汉族民间医生;同时,也是一个济世救人、心怀众生的修道之人。如杨志在《慈济宫碑》中,认为吴夲“弱不好弄,不茹荤,长不娶,而以医活人。枕中肘后之方,未始不数数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远近以为神医”。可以看出,吴夲生前不吃荤、不娶妻等行为,确是严守戒律的修道之士;而他药到病除的高明医术,也为他本人博得神医的雅称。在庄夏的笔下,吴夲仙医的角色,愈发生动鲜明。吴夲毕生从事汉族民间的医疗活动,在医术上颇有创获,治病效果奇佳。而且,有时吴夲还借助一些道教的仪式,帮助患者解决病痛,效果同样显著。庄夏《慈济宫碑》称,“尝业医,以全活人为心。按病投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沈痼奇恠,亦就痊愈。是以厉者、痬者、癕疽者,扶升携持,无日不交踵其门”。可以想象,如果吴夲愿意,他所拥有的高明医术可以很容易地为他带来锦衣玉食,甚至是功名利禄。然而,生性纯朴而又慕道求仙的吴夲,并没有把他高明的医术当作追求功名富贵的工具,他的一生,都以能为民众解除病痛为矢志。对于登门求医的病人,吴夲一视同仁,“无视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远近咸以为神”。吴夲高尚的医德医品,在此非常明显的体现。

孙瑀的《西宫檀越记》,也给我们带来吴夲生前活动的一些重要信息。在《西宫檀越记》里,孙瑀追忆了其先大父孙天锡在获得吴夲施药治病后两人相善往来的详细经过。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孙天锡食河鱼得疾,调养于家居附近的旗山居士庵。一个多月后,有一姓裴的方士,自号养真老子,年已80有余,但身着道袍,鹤发童颜,颇有神仙之概。裴养真周游到居士庵,与孙天锡相见之下,谈天说地,话语极为投机。过不多久,居住在白礁的吴悟真,“素以神医名”,听说周游于旗山居士庵的裴养真“妙契神灵秘旨,且深修炼之术”,在修道学仙上极有造诣,于是急忙涉水渡江,赶来拜访求经。裴养真一见吴悟真,就为其不同凡俗的外表与谈吐所折服,“知为超世人”,于是两人相得甚欢。在结为密友后,裴养真对自己所学毫不隐瞒,倾囊传授给吴悟真,“悉以神秘授之”。二人相处之余,吴悟真见孙天锡面带病容,即施妙手,替天锡治病,“三日而见效,半月而平复,阅三月而肢体强壮,颜色如故”。愈后,孙天锡大喜过望,要以百金酬谢,吴夲(法号悟真)却而不纳。于是孙、吴两人也结为深交,在裴养真走后,两人还不断地互通音信。

白礁慈济祖宫龙湫庵墙壁遗迹

孙瑀文中的吴悟真是否就是吴夲呢?答案是肯定的。孙瑀《西宫檀越记》开篇即指出,“里之有吴西宫,犹白礁之有祖宫也。盖白礁为吴公出生之乡,而西宫为吴公得道之始基耳”。白礁为吴悟真出生之地,且建有奉祀吴悟真的祖宫,这两者已大致能说明吴悟真与吴夲应该同为一人。重要的是,孙氏后裔在重修族谱时,又在《西宫檀越记》文后加上补注,“吴真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己卯岁三月十五日辰时,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岁五月初二日,经今计封十六次”。由此观之,吴悟真就是吴夲,悟真可能是其修道时用的道号。从孙瑀追忆的这个故事来看,吴夲生前对道教方术兴趣盎然,在听说裴养真的消息后,不辞劳累,从白礁涉九龙江到厦门拜会。同时吴夲的医术也相当高明,面对孙天锡调养一个多月都未见起色的疾患,在施药调理后,三日见效。而且,吴夲医德高尚,当孙天锡以百金重酬其功时,不为钱财所迷,而是坦然却之,此等高风亮节,有神仙风范。此外,《白石丁氏古谱》中,也留下一些有关吴夲生前的信息。龙海丁族三世祖丁迁过世前留有遗嘱,以诗歌的形式劝勉后人力行善事、节费济人,其第四子丁祖并为遗嘱作叙。到北宋仁宗间,族裔复请吴夲录遗嘱及叙于祠堂“迨宋仁宗朝,吴真君以通家善书为吾舍再录此颂及叙于祠堂,为世守芳规。榜末题云:天圣五年腊月吉日,泉礁江濮阳布叟吴夲谨奉命拜书”。从吴夲的署名来看,其自署的“濮阳”应为籍贯,“泉礁江”则应指同安白礁,因旧时同安为泉州所辖。这一记载为吴夲出生于白礁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而且,丁族作为地方上的大族,会请吴夲帮忙以善书形式把祖先留下的劝诫重录于祠堂,作为世守芳规,说明吴夲生前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且精通道家的善书,所以才为丁族所倚重。

有关吴夲的仙化,庄夏《慈济宫碑》仅提到“羽化于家”。但当地民众知道吴夲仙化后,自发在吴夲生前采药炼丹的青礁,搭建简易小祠——龙湫庵,供奉吴夲神像,呼为医灵真人,虔加祭祷。说来也怪,病人在龙湫庵祭拜后,其疾患往往不药而愈,仿佛是吴夲之灵还在冥冥之中护佑着病人。于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各地的民众纷至沓来,到龙湫庵祭拜吴夲,以求得病愈,结果效果同样明显。杨志在《慈济宫碑》中也记载了这一异事,“羽化之后,灵异益著。民有疮痬疾疢,不谒诸医,惟侯是求。撮盐盂水,横剑其前,焚香默祷,而沈疴已脱矣”。

元代,随着保生大帝信仰的发展与传播,上述宋代文献记载中吴夲模糊的形象,逐渐变得生动活泼与鲜明起来。

 

元明清以后,保生大帝信仰的传播范围扩大,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趋势,而且各地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数量也扶摇直上。明清时期,保生大帝信仰已经走出福建,传播到隔海相望的宝岛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据台湾学者考证,见诸文献记载的台湾最早建立的保生大帝祠祀,应是肇建于荷兰据台时期的台南县广储东里的大道公庙,王必昌《重修台湾县志》载:“荷兰据台,与漳泉人贸易时,已建庙广储东里矣!”此后,郑成功入台,以及清朝统一台湾后带来的多次闽人移台高潮,都有力地推动了保生大帝信仰在台湾的传播。时至今日,保生大帝信仰已发展为台湾的一种强势地方神信仰。据2001年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的统计,台湾的保生大帝同祀宫庙共有264(尚不包括未加入联谊会的宫庙)至此,全台的行政区划中,除基隆市外,全都或多或少分布有保生大帝的同祀宫庙。明清漳、泉商人在东南亚一带的活动,也促使保生大帝信仰走出国门,落户于浩渺万里的异国他乡。如道光十九年(1839)新加坡天福宫落成时,保生大帝即为主祀神明之一咸丰十年(1860),三宝垄华人领袖陈宗淮还特地在大陆定制保生大帝神尊,迎返当地的大觉寺奉祀。此外,东南亚其他国家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也不在少数

故里

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是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出生地。保生大帝是福建闽南和台湾闽南籍同胞所奉的地方守护神。史载,神姓吴名夲,是宋代神医,又被称为吴真人、花桥公。生前医德如佛、医术如仙,以济人救物为念,而义不取分文。汉族民间传,吴真人生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慈惠济世,活人无数,深受时人尊敬,称神医。吴真人辞世后,人们自发地建宫立庙,塑像祭祀,渐渐发展为一种信仰崇拜,吴真人也渐由神医变成医神。现吴真人的崇拜遍及闽南、两广、台湾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所建庙宇近千座,仅台湾就多达数百座。作为保生大帝故里的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近几年来致力文化建设,并将保生大帝文化列为该地特色文化品牌。

唐代土地公庙

保生大帝出生地白礁村,传说吴真人每次采药前必先前往文圃山牛屎巷顶土地公庙拜土地公,每次都给土地公掷杯才上山采药,采药回来也要到土地公庙拜土地公后才到龙池岩炼丹,因龙池开发区拆迁重建土地公庙,今位于龙池岩路(半山墅后),闽南福德庙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与龙池岩寺(始建于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年间(420-422年),白礁慈济宫共同构成保生大帝文化景点。

实录

世代积德

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是周代泰伯的后裔,列国时分土金陵,建国吴县(现今的江苏省),传到三十一世的时候,遂以吴为姓。后来吴姓子孙繁衍,才分出一支,迁入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定居,这白礁乡就是日后大帝生长的故乡。大帝名夲(音滔),字华基,先祖世代都是勤修功德,乐善好施的好人。

成梦怀胎

传到圣父名通,后来受封协成元君,平时也是勤俭治家,喜做善事,以劝人学好闻名。圣母黄氏,后来受封玉华大仙,性情幽雅贞淑,修前世功果,积德早已上达苍穹。有一夜,她正在酣睡,梦见吞食一只白龟入腹,醒来以吞食白龟是吉祥之兆,心中暗喜,后来果怀圣胎,这就是大帝投胎。

真人降生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岁次已卯,圣母将要分娩时,恍惚看见长素道人(即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偕同北斗星君,护送一位仙童到她的房门口,说:“这是上界的紫微星君,前来投胎降世的。”他们刚刚说完大帝就降生了。这时候异香满堂,豪光灿烂,又见五老及三台魁星现身来拜贺。屋外上空五彩祥云朵朵覆室,紫气满庭,民众个个啧啧称奇,认为这不是寻常的瑞气。时正是农历三月十五日辰时。

博览典籍

大帝本是紫微星君转世的,生来具有道性,所以品行性格都和常人不同,幼小的时候,身体特大而且很聪明。及长博览群书,无论什么书籍,凡是读过一遍,都可以背念;不但天文地理,就是礼乐刑政的书也无所不通,尤其是对歧黄医术,他特别下工夫潜心研究,所以修正了前人许多错误,在制药方面,特别精研有方,达到奥妙,这就是大帝夙愿救世济人的缘故。

偶遇异人

大帝十七岁的时候,遍游各地名山。有一天,来到江边,偶然遇见一位面貌与世俗不同的异人,在江上划舟,他忽然把舟摇过来,邀请大帝登舟一同游赏。大帝很高兴,也不推卸,登舟同往,任他摇到那里去。顷刻之间,只见前面有一座高大巍然峙立,四周的风景非常好。大帝问那个异人:未知前面的高山是什么山呢?异人说那是昆仑山。

王母传法

异人请大帝登山,大帝束起衣裳跟他爬上山去,好不容易才登上这座山的最高峰。来到一座洞府,那异人便请大帝入洞,参见西王母。西王母大悦,就让大帝坐下,西王母说:“你前生与我有缘,今世得与我会面,我要将神方以及驱魔逐邪的法术传授给你,让你去济世救民。”大帝于是留在昆仑山过了七天,学习神方及法术。临别时,王母再三嘱咐大帝:“学成回里,别忘记旨在济世救人”。说完王母便仙法送大帝下山,不一会儿便回到家乡,大帝自思既然得了仙法,应立志修真、研究医法济世救人。

辞官退隐

大帝平素孝敬双亲和睦邻居守信约淡金钱重义气戒杀持斋不娶妻室。传说大帝24岁中举人,朝廷授予御史,他为国家效劳数年,即辞官回归乡里,退隐於泉州府白礁乡文圃山龙池岩炼丹制药,济世救人。

神方华骨

有一次,大帝要上山采药炼丹,经过树林,看见一堆人的枯骨,他拾起来一看,只见那堆骨已经失了一支左腿骨。大帝于是取了一枝柳枝代替那左腿骨,即时画符念咒,步罡踏斗作法,说也奇怪,那堆枯骨即刻变成人形,原来是一个童子。那童子站立起来,啼啼哭哭,说要寻找主人。大帝问他什么原因?童子答说:“我伴主人要去同安接任知县,行到林中,突被老虎冲散,老虎把我咬死(枯骨欠左腿骨,就是被老虎吞食),现在不知我主人的下落。”大帝劝他不必啼哭,我可以收你为书童。于是命他背药同行,途中,遇见他的主人同安县知县,姓江名少,又名仙官。江知县一见那个书童很惊喜,问他“你与我同往同安县赴任途中,突遇老虎,你被老虎咬死,为何现在还活在世间:”大帝便将起死回生之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江仙官半信半疑,问大帝说:“你既然有起死回生之法,是否能转生为死:”大帝点点头,即时施符念咒作法,那书童随即又变成一堆枯骨。

江张从游

江知县看见大帝法力无边,知道不是凡人,他醒悟人生在世,争名夺利终久无用,便要求大帝收为徒弟。大帝即时允许,收为门徒。江仙官再要求大帝施法,将枯骨在化成书童。事后,江知县返回衙门,将遇见异人,收为门徒的事一一告诉张师爷(即张圣者),并表明愿意弃官跟随大帝隐居修道,并将官印交给他。张师爷得次仙机,也深悟爵禄荣华终是一无所有,天下既有此异人,岂能错过,所以他也弃官同行。

结庐礁山

大帝带了江仙官,张圣者同归白礁,盖结草庐,隐居修真论道,行医救世。事后这消息传四方,受教日众,诸门下深明秘法,同成正果者,有黄医官、程真人、江仙官、邓、何、纪、黄仙姑,赵、殷、康、辛、王等诸元帅,王灵官,王、康舍人,张、萧、刘、连圣者,马、虎迦罗,诸天君并各神将等。

揭榜医太后

宋仁宗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太平稻世。

天圣九年(1031年)宋仁宗的母后患疾,朝里所有太医多次诊治,百药无效,病情反而同日见沉重,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原来宋仁宗的母后患的是乳疾。太医诊治羞于开口,不肯让人视诊,服下许多丹药均无见效,太后病久不愈,太医束手无策,宋仁宗更是废寝忘食,坐立不安,百般无奈,只好张贴黄榜广征良医。

有一天,从福建到京都汴梁云游的汉族民间医生吴夲看了黄榜,伸手揭下来,这消息轰动整个京城,大家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治好了病,当然有封赏,如果治不好病,那可得当心脑袋。

吴夲揭榜后,被带进宫中,宋仁宗亲自召见只见他道貌平凡,布袜草鞋,风尘仆仆,说话声如洪钟,上朝不拘礼节。宋仁宗心想,这分明是个乡下医生,岂能治好母后的病,既然敢揭黄榜,且让他试看看。

吴夲被带到后宫,太后躺在房里床上,太监从房里接出一条红丝线,让他在丝线上把脉,吴夲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丝线上,认真诊断一会儿,沉沉地叹了一气道:“没治了,没治了,脉搏已经停了”。说罢站起来,就要往外走。宋仁宗和众人大吃一惊,觉得“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这个乡下医生看起来还有点真本事。刚才故意叫宫女将红丝线系在床杆上,被他诊出没脉搏,实非平庸之辈。众人见大夫要走,忙上前劝阻道:“大夫留步,请再为太后把一次脉。”吴夲只好回身重坐案前,又伸出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丝线上,聚精会神地把脉,低头沉思片刻又道:“没治了,没治了,太后的脉搏跳得和猫一样急”以猫试他,又被他识破了,因此赶快上前挽留他再次把一次脉

吴夲百般无奈,只好坐下,再次伸出三个指头按在红丝线上,垂头侧耳,专心致意的扫寸脉,关脉,尺脉,认真辨认一番道:“不妨事,不妨事。”他为太后隔幔灸艾柱,钢针刺背脊,又用丹药内服,经过一番调治,太后的病终于药到病除。太后和仁宗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宋仁宗要赐封御史太医他起身辞谢,要回故里道:“吾志在修真,拯救众生,荣华富贵,非我所愿。”

宋仁宗见他坚持,嘉奖他的美德,赐他在故里白礁择地(现白礁慈济祖宫正殿)结庐修真悟道,行医济世。

输米济急

宋仁宗明道元年岁次壬申(1032年),漳州、泉州两地久旱不雨,颗粒无收,饥荒遍野,民不聊生。大帝听见这个消息后,便搭盖了一座高台,台上竖起一面大旗,亲自登台步罡踏斗作法,向民众宣布十天之内,有大船载米前来救济,民众半信半疑,企望奇迹来临。不觉十天已到,果然有大船数十只载米前来救济,大帝计口赈粮,漳泉两地灾民闻此消息,招兄呼弟接踵而来,受赈灾民人山人海,灾民得食,地方安定。大帝救灾救难的善举,使漳泉两地灾民皆得饱食,个个感谢大帝功德无量。

祛疠击魔

明道二年(1033年),漳州、泉州两地瘟疫蔓延,民众相继而死,吴真人带领徒弟江仙官、张圣者等奔波于漳泉疫区,施医送药,拯救灾民无数。吴真人步罡踏斗,驱雷击毙瘟魔,平息一场灾祸。漳泉两地民众永怀吴真人的恩德。

白礁飞升

景祐三年(1036年)农历五月初二,吴真人外出救治病人,回家路上绕道到文圃山龙池岩采金线莲,看到峭壁上有金线莲时,吴夲抓住买麻藤,攀上长满青苔的大石,这时买麻藤的根被拔了出来,吴夲赶紧去抓旁边的鸡血藤由于手心汗多手滑,又饥肠辘辘,四肢无力,不慎坠下悬崖,乡亲抢救回家,医治无效,午时乘白鹤协同圣父、圣母、圣妹、吴明妈、王舍人得飞升,吴真人时年58岁。远近乡民挥泪致香案叩送。次年白礁村父老在白礁他的修炼处建龙湫庵,偶其像而祀之。

千年古寺龙池岩

除去贼寇

大帝乘鹤飞升后,仍常眷恋乡里。有一天,有群寇扰乱乡里,声势汹汹,乡里人惶惶不安,家家列香案,祷祈大帝显化庇佑。未几,官军来到,与群贼大战,大帝暗中相助,贼首季三当场被击毙,群贼无首,四散逃亡,贼乱遂平,乡民拜谢大帝庇佑,除去恶贼,桑梓幸得安宁。

跨鹤退潮

有一次,大帝的乡里洪水暴涨,整个乡里变成汪洋,大帝跨鹤显灵施法,顷刻之间,洪水骤退,全村幸得安然无恙。乡民拜谢大帝神威显赫,解救乡里,每年四季演戏酬谢。

露幡救驾

宋高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宋高宗即康王,是徽宗皇帝的第九子),大金国金兀术领兵侵犯中原,守军无法抵敌,皇上将太子康王送给金邦为质。经过长久的岁月,康王思念中原。有一夜,他看见月色明亮,便偷偷离开,步行到崔子庙,可是没有马匹是不能脱逃的,他正在焦急的时候,忽然听到庙廊下有马嘶,他即刻跳上此马逃走。当康王逃到江边,只见前面江水滔滔后面的金兵快要追到,他急得举头仰天祈神保佑,说也奇怪,顷刻间看见神兵阻止金兵,并见云端露出大帝旗幡。此乃大帝显圣护驾。康王逃回中原,不久登了帝位,在临安建都,派人四处查访,始知是大帝显圣保驾。

兴膺庙祀

绍兴二十年岁次庚午(1150年),宋高宗皇帝为感吴夲恩德,颁诏动支国库,遣使监工,把龙湫庵改建为一座宫殿式的庙宇,奉祀大帝,以答谢显化救驾之恩,明朝文皇后再赐送“国母狮”镇宫,这就是现在白礁的祖宫,有“南方故宫”美称。绍兴二十一年岁次辛未(1151年),漳州府龙溪县有一位时任吏部尚书姓颜名师鲁奏请朝廷,复在青礁建庙,塑大帝神像奉祀。

却贼封侯

宁宗庆元元年岁次乙卯(1195年),贼寇又再侵掠故里大帝显圣协助乡民杀退贼兵,乡亲得以安然无事。朝中大臣闻知此事,启奏皇上,封大帝忠显侯。

灵泉祛疾

庆元三年岁次丁巳(1197年),白礁乡民商议扩建大帝祠庙,因为工程浩大所费甚钜,无法进行。有一夜,宫前坛下突然涌出灵泉水,异香四溢,民众取泉水饮之,甘而且香,又能医病,这事传出,每日叩求泉水治病者人山人海,求水投钱不计其数,数月凑齐扩建祠庙的一切费用,使扩建工程顺利完成。

旗退群贼

开禧二年岁次丙寅(1206年),因群贼侵入漳州、泉州,官兵抵敌不过,正在苦战的时候忽然看见空中出现忠显侯的旗幡,群贼畏惧,遂纷纷溃退,漳泉二地得保安宁。

除旱丰收

开禧三年岁次丁卯(1207年),是年亢旱无雨,赤地千里,无法耕作。漳泉民众到慈济庙祈求大帝,幸受庇佑,连降大雨数天,驱除旱魔,币园复苏,旱年反比常年丰收。此事传到朝廷,追封英惠侯,由于东至蒲阳、长乐、延建,西至汀洲、潮洲、广东、广西,到处都知道此事。

鄱阳救驾

元末明初,明太祖洪武帝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当时狂风大作,陈友谅将连环船列在上流向下压迫,洪武帝不支战败。那时他所乘的战船将要沉覆时,忽见大帝在云端显出旗幡,即时反风回浪,将陈友谅所乘的连环船吹翻,洪武帝于是转败为胜。后来洪武帝即位金陵(现今的南京)后,感谢大帝神力救驾之恩,于洪武五年岁次壬子(1372年),封医灵真君。

国母赐狮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文皇后患痼疾,朝内太医久治无效,皇帝下诏悬赏求医,黄榜悬挂旬余,无人应诏,而文皇后病情日益增重。大帝化成游方道士揭榜施医,药到病除,十分神效。皇帝要封他为御医,他辞谢不就,即乘鹤飞升。后来,文皇后派人调查,方知白礁医灵真君显化所救,成祖敕封吴真人为恩主吴天医灵秒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文皇后为感救命大恩,命京都能工巧匠琢造一只高举“亚”印章的石狮,专程运送到白礁慈济祖宫,历代相传永作纪念,后来人们就把文皇后所赐的石狮,称为“国母狮”。

封号

自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农历五月初二日,吴夲登文圃山龙池岩采药,不幸跌落悬崖仙逝,“闻者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事之”,“奏请于朝复立庙青礁,塑像崇祀”以来,历代王朝对吴夲的封号如下:

◎宋乾道七年 奉赐号曰 大道真人

◎宋淳熙元年 赐庙号曰 慈济宫

◎宋庆元二年 封 忠显侯

◎宋宝庆三年 封 康佑侯

◎宋端平二年 封 灵护侯

◎宋嘉熙三年 封 正佑公(御史赵以神慈惠济世,不贪饰之荣,上将公侯爵号改封冲应真人。)

◎宋淳祐五年 封 孚惠真君

◎宋宝祐元年 封 守道真人,加封广德

◎宋景定五年 封 福善真人

◎宋德祐元年 封 孚惠妙道真君

◎元代 封 普祐帝君

◎明洪武五年 封 昊天御史医灵真君

◎明永乐 封 恩主昊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明洪熙元年 封 慈济医灵妙道真君

从历朝历代对吴真人的10多个封号中可以看出,“保生大帝”的封号为最高,也最切合民意,爵位上媲美尝百草的神农帝,理念上启示人们弘扬真人的“保生”精神。普通百姓的宗教信仰多寄望于“天堂”或“来世”,而吴真人的神力则全在“保护今生”,且以“治病却疾”乃保护生命,这就是吴真人的崇高精神。民间百姓对于吴夲的信仰和崇拜应来自于其“保生”、“护生”的精神,不过,也正因为其“保生”、“护生”的精神,从而赢得了无数善男信女的广泛信仰。

祖殿

神姓吴名夲,宋代名医。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云:“吴夲,世所称吴真君也。少超悟长得道术。不茹荤,不授()室。

慈济祖宫

另介绍,保生大帝姓吴名夲,字华基,号云冲,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三月十五日生。相传其祖先是战国时的吴季札,子孙向四处发展,传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亲吴通,母亲黄氏,避乱而南迁,到了福建同安的白礁村。业医活人,按病与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沉痼奇怪叵晓之状,亦就痊愈。于是病人交午于门,无贵贱悉为视疗。景祐六年(景祐无六年-引者注)蜕化于同安之白礁。乡人肖像祀之。水旱疾疫,款谒如响。部使者以庙额请,赐名‘慈济’。开禧三年,公元(1207),草寇骚扰境上,忽睹旗帜,惧不敢入。事闻,封英惠侯。后累封普佑真君。”撰《志》者按曰:“《同安志》云:吴真人名夲,由贡举授御史。仁宗时,医帝后愈,炼丹救世。景祐(10341037)间蜕化于漳州白礁龙池岩,乘鹤升天。此全与《闽书》所载互异。《闽书》不言(吴)本官御史,亦无医仁宗后事;惟记明永乐中,文皇后患乳,梦道人献方,牵红丝缠乳上,炙之,后乳顿瘥。问其居,对在某所。明日,遣使访之,云:有道人自言福建泉州白礁人,姓吴名夲,昨出试药,今未还也。既不得道人所在,遂入闽求而知之。皇后惊异,敕封吴天医灵妙惠真君保生大帝,仍赐龙袍一袭。”由此可见传说之分歧。《台南市宗教志》所记更多神异。曰:“(吴)夲,泉州清溪县常乐乡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三月十五日生。幼习医术,曾遇异人,授与神方济世,兼授驱魔逐邪等术,遂成神医。曾中进士任御史,以治愈仁宗皇后痼疾,著称于世。寻退隐行医,时有神异,为时人所钦服。后收同安令江官、主簿张圣者为左右侍从,借“上帝公”侍卫康、赵二将军为左右护卫,黄医官、程真人、鄞仙姑等为门徒。四出行医除妖,著医书内外科十三册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与父、母、妹、妹夫、仙官、圣者、书僮等,一齐骑白鹤飞升。时年五十八。世人感其恩德,建龙湫庙祀之,敕封为慈济宫。飞升后,神迹屡现,降魔解厄,逐寇安邦,医疾疗伤,受庇佑沐恩者难以计数。宋高宗时,封大道真人号,宁宗时封忠显侯。明太祖时,敕封为昊天御史医灵真君。”旧时福建漳州,泉州多建庙奉祀。传入台湾后,建庙亦多,为当地医师及漳州,泉州籍民所信奉。殿内供奉:保生大帝金身、右配殿从左到右分别为西圣侯(朝廷派来监建慈济宫的大臣)三将军(祈雨的神明)先生公(为建造慈济宫看风水的地理师)圣父圣母此为保生大帝的父母,前面的青年像相传为大帝之弟。王公大妈婆王公广惠圣王即谢安,大妈婆即王公夫人金氏,前面的青年像为王公侄子大使哥即谢府元帅谢玄。开闽王,也叫白马忠懿王,开闽尊王,为唐朝五代闽国国主王审知。保生大帝祖殿护国公、观音佛祖和千手观音菩萨、注生娘娘金身、保生大帝驾前三十六天将、文昌帝君,朱夫子,魁星爷、关圣大帝,关平太子,周仓将军。

慈济祖宫

庙宇

大陆

漳州白礁慈济宫:又称闽南故宫,白礁慈济宫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面临九龙江,背靠文圃山。祀奉保生大帝、北宋名医吴夲。原为龙湫庵,始建于宋景祐年间。迨宋高宗即位,因自己曾受恩于吴真人,为感恩图报,乃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颁诏动支银库,遣使监工,把龙湫庵改建为一座宫殿式的庙宇(至今白礁慈济宫鼓楼的楼墙外侧还保留着当时龙湫庵的屋顶脊梁堆带和石墙痕迹)、二十一年(1151)扩为二进庙宇。孝宗乾道二年(1166)赐庙名曰“慈济”。理宗淳祐元年(1241)诏改慈济庙为慈济宫。清嘉庆年间增建前殿,成为三进宫殿式建筑,占地1609.5平方米。宫庙坐北朝南,自南至北依次为前殿、大井、献台、正殿、天井、后殿。前殿为二层楼阁式,单檐歇山顶,上覆红色板瓦和筒瓦;底层辟5个大门,门廊有蟠龙石柱6根,门前有紫色石狮1对;两侧有悬山顶厢房各三间。二楼两侧分置大钟大鼓。天井有上下双重须弥座构成的石砌献台,镌飞天乐伎,双狮戏球浮雕,献台上置蹲踞状石狮,称“国母狮”,右前肢上举握一方印,均为宋代雕刻。台前有龙泉井。正殿,为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单层宫殿式结构,台基比前殿高2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正中为如意藻井,共出五挑,次间用平棊,有傲昂象鼻状,后殿更高于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小天井,两侧有钟鼓楼,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整座宫殿建筑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有“闽南故宫”美称。

世界祖庙慈济祖宫

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又称为东宫,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依杨志《慈济宫碑》记载:“岁在辛未,乡尚书颜定肃公,奏请立庙”,绍兴辛未年即绍兴二十一年;青礁白礁东西两宫直线距离2280米。

泉州花桥宫:为保生大帝生前施药义诊之处,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清代开始,该庙附设有施药局,如今称为泉州花桥赠药处诊所。

漳州秋坑济安宫:在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一四二0年)开建,在光绪二十二年八月重修,始建至今已有580多年,历史悠久,庙宇分前后殿,总面积340平方,单层砖木建筑结构,庙顶峰精工细雕,塑造“双龙抢珠”“二龙拜塔”,分布装饰各种色彩的瓷片,显得古博锦秀。

大田县济阳乡上丰村昭灵宫:清初有一香炉自白礁飞至上丰尾洋,上刻“保生大帝”字迹。族人于康熙乙亥年(1695年)择地造建昭灵宫,虔塑金身。1921年扩建副殿,文革中被拆除。1984年集捐资复建昭灵宫主殿,整做庭斗门路,重塑保生大帝神像及左右元帅朝天圣侯金身。2012年集捐资壹佰伍拾多万元重建全座殿宇,祈求神灵庇佑平安健康,繁衍兴旺。

台湾

台北市保安宮

新北市芦洲保和宫

新北市树林济安宫

新北市芦洲真久宫

新北市永和保福宫

台中市元保宫

南投县草屯龙德庙

彰化庆安宫

彰化大城咸安宫

云林元长鳌峰宫

嘉义仁武宫

台南市北区兴济宫

台南市中西区下大道良皇宫

台南市安南区海尾朝皇宫

台南市龟子港保生庙

台南市仁德保华宫

台南市仁德车路墘保安宫

台南市旧和顺慈安宫

台南市佳里青龙宫

台南市番仔寮应元宫

台南市南路寮保镇宫

台南市陈卿寮保山宫

台南市中洲寮保安宫

台南市西港开仙真宫

台南市归仁仁寿宫

台南市安平妙寿宫

台南市学甲慈济宫

台南市下营区大屯保安宫

高雄市后劲圣云宫

高雄市前镇广济宫(戏狮甲庙)

高雄市湖内慈济宫

高雄市左营慈济宫

高雄市左营新庄仔青云宫

高雄市左营城邑慈济宫

高雄市鼓山内惟青云宫

高雄市鼓山慈济宫

高雄市鼓山慈仁宫

高雄市大寮保福宫

高雄市大港保安宫

高雄市高雄鼓山亭

高雄市赤崁保生宫

高雄市湖内大湖长寿宫

高雄市林园兴济宫

花莲县慈能宫

屏东县水底寮保安宫[4]

泰国

沙墩府保济宫

玉湖殿

保生大帝玉湖殿

感德镇石门玉湖殿始建于宋,是在吴真人羽化后,感德镇石门村的先民们为纪念这位终身为民的神医,在真人故乡石门尖麓建庙立祀,子孙聚集于此奉祀真人遗容。清代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所作的《《吴真人祠记》》中写到:“吾邑清溪(今安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门,吴真人者,石门人也,乡里族人在其山麓建庙立祀。”

明朝时,吴真人为帝后治好乳患,被敕封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赐同等居殿,故改名为玉湖殿。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为玉湖殿题写“真人故地”匾额。

现今的玉湖殿,族谱中有详实的记载:“吴氏第十三世行伍公,于康熙己酉年六月,将其二夫人在赤血仑的墓地付大道公迁建玉湖殿用,另施殿左田租六石,殿右竹林一所为住殿道士斋粮。”

玉湖殿依山而筑,坐落在半山腰,,殿后青山蜿蜒而上,气势雄浑,殿前是百多台阶,依次而下,前方有一座浑圆山包,称为珠山,整个格局,誉为“蜈蚣吐珠”,玉湖殿坐高望远,上仰青天,下俯家帮,一种博大胸襟沛然而至,正是吴真人的真实写照。站在殿前,远处三重山脉横亘绵延,又称“三重案”:在左边山上有一株巨松,巍然耸立,形如旗杆,称“旗杆树”:右边山上有一株玉兰香树,亭亭玉立,树冠直径五米左右,盖至地面,树干直径有米余,高有十五米以上,形如凉伞,称“凉伞树”。殿四周青山绿水,修竹清风,景色十分秀美。玉湖殿中供奉吴真人神像异于其他各地庙宇的塑像,别具一格,他头插金花,身着凤披,五缕长须,脸色红润,一派儒雅,亲切可人。可惜这座玉湖殿于“文革”期间毁为平地,殿中的神像,匾额,大柱无一幸存,只留下四粒宋代的石础。1981年村民才集资在原地,按原样重建。因是杉木,经二十多年的风雨侵蚀,正面的门柱,板材都裂缝,油漆也脱落,再次集资重修。于20061211日(农历十月二十一日)上午举行重修落成庆典,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会长廖武治先生(现为台湾保生大帝信仰总会会长)和厦门青礁慈济东宫董事长周学辉,青礁慈济东宫办公室主任黎明先生,历史学者方文图先生及县有关领导人一行十多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玉湖殿左右有祖祠两座:开基祖名曰中兴祖,始建于明洪武戊辰年,风格独特,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二世祖祠名曰都美祖,始建于1851年,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占地面积有870平方米,点灯起,二进,现作为吴真人纪念馆,馆内展出吴真人的塑像、历史文物、事迹资料。

玉湖殿于19989月被安溪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确认为文物保护标志并树保护标志碑;20036月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0912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其保生文化信俗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物保护,石门玉湖殿被评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物保护扩展单位,并于2012年在安溪县政府、安溪县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由感德镇政府和感德石门玉湖殿管理委员会组织下,已成功召开第一次安溪县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筹备会,感德石门玉湖殿正以昂扬的姿态,踏着建设“山水茶乡,和谐感德”的号角阔步向前。感德石门玉湖殿旅游区现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参考资料


1.道教神仙—保生大帝吴夲神职与简历.宗教神仙[引用日期2014-02-25]

2.保生大帝简介.白礁慈济祖宫.2012-11-16[引用日期2013-05-13]

3.大帝生平.维基百科[引用日期2013-01-10]

4.保生大帝.维基[引用日期2014-02-25]

5.保生大帝信俗!.保生大帝[引用日期2014-02-25]

6.神医大道公.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3-01-10]

7.神话大戏《保生大帝》开拍郑少秋"惊艳"四座.新华网[引用日期2015-01-7]

8.韩栋《大道公前传》热拍首次挑战神医形象.新华网[引用日期2015-01-7]

词条标签:

科学家,历史人物,医学家,人物


http://blog.xuite.net/maomi/Food01/26432384-%5B%E5%8F%B0%E5%8C%97%E5%B8%82%E6%97%85%E9%81%8A%5D+%E5%A4%A7%E9%BE%8D%E5%B3%92%E4%BF%9D%E5%AE%89%E5%AE%AE+----+%E7%A5%AD%E7%A5%80%E4%BF%9D%E7%94%9F%E5%A4%A7%E5%B8%9D%E7%9A%84%E5%BB%9F%E5%AE%87+(%E4%BA%8C%E7%B4%9A%E5%8F%A4%E8%B9%9F)+404 (另開視窗)

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旅遊照片face Book,請自行連線瀏覽。


https://www.baoan.org.tw/asp/Ceremony/ceremony1.asp?Id=40 (另開視窗)

保生大帝聖誕三獻禮祭典

農曆 105315

國曆 1050421


祭典法會-保生大帝聖誕三獻禮祭典

保生大帝聖誕三獻禮祭典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聖誕,聖誕當天上午八時舉行「聖誕三獻禮」,參加人員除包括保安宮全體董監事外,並邀請政府官員民意代表貴賓上香,祭典在莊嚴三通鼓後正式展開,迎神、上香及保安宮合唱團虔誠唱出「保生大帝靈應讚」,行初獻禮、恭讀祝文、行亞獻禮、行終獻禮、望燎、送神後禮成。整個祭典儀式由保安宮國樂團伴奏及保安宮合唱團伴唱,大龍國小學生的佾舞呈現於丹樨上,祭典莊嚴肅穆,也邀請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等致祭,以感念保生大帝冥冥靈佑之恩澤。

二、玄壇真君─中路財神趙公明

前言:修道者不求世間財,若有福報則分享有緣。趙公明是北極玄天上帝之陪侍天將,學尼以前沒求過這尊神,對祂缺乏瞭解。最近因附近道宮供奉財神殿,以平等慈悲心一視同仁的燒香講法,方給予多些關注。其他皆不懂,請原諒。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4%E5%A3%87%E7%9C%9F%E5%90%9B (另開視窗)

玄壇真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公明定向至此,關於戰國時期趙國君主的祖先,請見公明。關於福州的驅逐瘟疫之神「五福王爺」中,亦有一神名曰「趙公明」,詳見「五福王爺」條目。

玄壇真君,全稱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道教神祇,相傳姓趙,名朗,字公明,以字行,也有人稱其為趙玄壇,「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有護法神之意,是四大護法元帥之一,故又稱玄壇元帥,善使鐵鞭,並以神虎為座騎。

民間相傳趙公明為「武財神」居五路財神之首,為天官中路元帥,因玄壇真君統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故成為財神。不少人會將趙公明與其四位部下,合稱五路財神,希望祂們可以為信徒帶來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定正月初五開工日(即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十二月十六尾牙日(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

同時,玄壇真君與康元帥同為玄天上帝隨侍護法神。

源流


《三教搜神大全》記載,趙公明是終南山人。自秦朝即避世於山中,漢朝道教正一道張道陵天師在鶴鳴山精修時,收他為徒。且讓他騎黑虎,守護丹室。張天師煉丹功成後,分丹與趙公明食之,趙因而得道,成為守護正一道的「正一玄壇真君」。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呼風喚雨,更能為信徒保命解災,道教所有宗派都視為重要護法神,四大元帥之一。

紀念日


•下降日:傳說舊曆正月初四接神日,眾神結束休假,回到人間監護百姓,而玄壇真君多休息了一日,次日方回人間。俗曰:「眾神下來,獨無財」。正月初五,玄壇真君等五路財神走下天宮玄壇,下凡視察人間,故商家常在此日祭拜玄壇真君,並開始營業,結束春節的假期。所以古代商號則初五迎財神,民家初四接眾神。但是現代社會,迎財神者已不限於商家,而一般人往往便宜行事,在正月初四一併迎接財神。[1][2]

•生日暨春祭日:三月十五日為真君生日。

•飛升日:五月初五為真君羽化飛升之日。

•得道日:七月廿二財神節為真君得道日;另說七月廿二為另一神增福真君得道日。

•秋祭日:八月十五。

四大護法元帥


主條目:四大護法元帥

相傳玄天上帝有「三十六位天將」護法,以四大護法元帥為代表,四大元帥組合頗多樣,包括趙元帥,即玄壇真君趙公明。

信仰


中國大陸的迎神風俗

清姚福均《鑄鼎餘聞》記載,部分中國大陸民眾相傳玄壇真君為回回人,不食豬肉。故以燒酒、牛肉祭祀,稱作「齋玄壇」。《鑄鼎余聞》卷四云「五路神俗稱為財神。其實即五祀門行中霤之行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又云:「《無錫縣志》載,或說雲神姓何名五路,元末禦寇死,因祀之。」《白虎通》卷二 五祀云:「祭五祀,天子、諸侯以牛,卿、大夫以羊,因四時祭牲也。一說:戶以羊,灶以雞,中霤以豚,門以犬,井以豕。或曰:中霤用牛,餘不得用豚,井以魚。」清人姚福均謂:「五路神俗稱財神,其實即五祀門行中之行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不以豬或以牛羊祭祀有其來源,回回族籍屬無稽之談。中霤神即為家之土地龍神,土地神作財神亦屬常見。

清末齊魯一帶,每逢正月初五真君下凡日,清寒子弟多以玄壇真君畫像送往富家門第,高聲吟唱打油詩:「財神初五下天臺,富人窮人皆發財,趕早起來搶路頭,金銀財寶進家來。」以期富者之獎賞。[3]

臺灣的迎神風俗

臺語中,玄壇真君被尊稱為「玄壇爺」(白話字、台羅:hân-tan-iâ,白字俗寫「寒單爺」、「韓丹爺」、「邯鄲爺」等),客家人稱為「銀主公王」,在臺灣民間信仰,除了一般公司行號在春節假期結束的隔開日祭拜趙公明之外,還有「炸玄壇」的活動。

臺灣人相傳「玄壇爺」懼冷。每年農曆正月,臺灣有些廟宇就會舉辦「炸玄壇」的活動:請壯碩男子打赤膊,手持樹枝,扮演趙公明的模樣。而信眾即以鞭炮向他丟擲,以讓「玄壇爺」感到溫暖一些,並祈求「玄壇爺」的保佑。早期在正月初五玄壇下降日舉辦,後多在元宵節合併舉辦。[4][5]

文學


小說

在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趙公明修道有成,還有三個妹妹,她們分別是趙雲霄、趙瓊霄與趙碧霄。主要法寶二十四顆定海神珠。武王克殷時,趙公明原是居於峨嵋山羅浮洞的截教道人,受殷商太師聞仲禮請,輔佐殷紂王,藝高術強,周朝闡教的仙人及將領們都不是對手,接連敗陣,後被陸壓以法術「釘頭七箭書」咒死。後姜太公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部下四大神祇皆有招財進寶的法力。

趣聯

張家界五雷山有一所財神殿,供財神玄壇真君神像一座。殿中有一副對聯:「生財有道務必見利思義,云神無私定然佑善懲奸」,意思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決不可取;神明也只會庇佑善良人士。

各玄壇廟的有趣對聯,大多是諷刺人求財的貪念,摘錄如下:

•我非愛財,騎虎不能下背;

•人如求富,執鞭亦所甘心。——吳恭亨

•銅山有盡,鄧通豈怨他漢文帝?

•貪海無涯,誰人不怪我趙真君!

•站著總來燒香化紙,卿定沒有他意。

•跪下就要賜金給銀,我又不是你爹!

•錢不從天上來,求錢豈是頻頻跪拜?

•金總在土中掘,缺金先去好好耕耘。

•我只有幾文錢,女也求,男也求,給誰是好?

•你不作半點事,朝亦拜,夕亦拜,讓人為難。

•叩首不能獲利,問我索錢,豈要人典當黑虎?

•空手亦可起家,向你忠告,莫怪吾棒喝鐵鞭!

•燒幾張色紙給我,就要我賜金銀,甚麼交易?

•道一句忠言與君,不必君殺羊豕,快些作工。

•你四萬萬人不事生產,都來求財,打算要幾塊銅板?

•我百千千劫歷經修煉,只在靜思,計較這兩枚紙錢?

•財原註定不可強求,彼四方人相率前來,剪紙化錢難應付;

•神在幽冥焉能賜與,你一件事都不去做,燒香點燭也徒勞。

•交些豬朋狗友,嫖賭飲樣樣都來;如何攢聚金銀?求我無用!

•娶個良母賢妻,勤儉樸面面俱到;好生累積產業,祝君成功。

參考資料

1.^內政部移民署花蓮服務站

2.^初五隔開送窮 拜財神發利市

3.^臺灣信仰文化 財神爺信仰文化

4.^台語辭典(臺日大辭典譯本):玄壇爺(hân-tan-iâ).台語信望愛.畏寒ê神,元宵夜用竹椅扛出來遊街。

5.^臺灣文獻叢刊:搜尋玄壇爺.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638(週二) 02:23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協議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0033/7933159.htm (另開視窗)

[zhào gōng míng]

赵公明(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

赵公明是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汉族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汉族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

后来,汉族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财神倾注了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

中文名

赵朗

外文名

赵玄坛、赵公元帅

别名

赵黑虎

国籍

中国

民族

华夏族

出生日期

正月初五

职业

财神

字号

公明

武器

钢鞭

司掌

世间财源,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

妹妹

云霄,碧霄,琼霄(仅限小说)

登场作品

《封神演义》

师傅

通天教主

能力

除瘟剪疟

财神由来


赵公明

武财神的由来和职能: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

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下周至赵代村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财神赵公明(张砚钧 绘)

在《封神演义》中,赵公明[1]修道有成,还有三个妹妹,她们分别是云霄、琼霄与碧霄。主要法宝二十四颗定海神珠。武王克殷时,赵公明原是居于峨嵋山罗浮洞的截教高人,受殷商太师闻仲礼请,辅佐殷纣王,艺高术强,周朝阐教的仙人及将领们都不是对手,接连败阵,姜子牙只好请陆压以法术将之暗杀!

殷商灭亡后,姜子牙并未封赵公明为财神,是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又称“玄坛元帅”。统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因赵公明部下为四名与负责财富的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不少人会将赵公明与其四位部下,合称五路财神,希望他们可以为信徒带来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与中央五个方位的财运!

元朝、明朝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赵公明终南山人氏,秦朝时避世在山中,虔诚修道。汉朝张道陵天师在鹤鸣山精修时,收他为徒。且让他骑黑虎,守护丹室。张天师炼丹功成后,分丹与赵公明食之。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呼风唤雨,更能为信徒保命解灾,成为道教的重要[1]护法神!

相关传说


汉族民间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

中国财神崇拜源流考

财神爷赵公明乃家喻户晓之神,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之人要祭祀财神爷。

历史文献

1.最早见于晋代,时为督鬼之神人。

晋干宝《搜神记》曰:“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鬼下取人”。

晋陶潜《搜神后记》载:“赵玄坛,秦代人,得道于终南山”。

同时是五方瘟神之一

梁朝陶弘景《真诰。协昌期》有:“天帝告土下冢中直气五方诸神赵公明等,某国公位甲乙年如千岁,生值清真之气,死管神宫,翦身冥冥潜宁冲虚,辟斥诸禁忌,不得妄为害气”。

明代《列仙全传》云:“赵公明为八部鬼帅,周行人间,暴杀万民,太上老君命张天师治之”。

2.元明时期,赵公明演变为财神

元明时《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赵公明,终南山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跨黑虎,授正一玄坛元帅。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

明代陆西星《封神演义》之赵公明出现于第四十六回“广成子破金光阵”。太乙真人破解闻太师之“化血阵”,闻太师无计可施。忽忆起峨嵋山罗浮洞赵公明。乃亲自乘骑黑麒麟,挂金鞭,往罗浮洞来。邀其前来助阵。赵公明遂下山助纣抗周。虽公明武艺高强,法力无边,终为太公所杀。灭商后太公封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统帅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统管人间一切金银财宝。

3.赵公明之前世渊源

《典籍实录》:赵公明乃“日之精”。上古时,天上现十日,尧命羿射九日。八日落入青城之内为鬼王,发病害人。唯一日幻化成人,骑黑虎,执银鞭,隐居蜀中,乃赵公明也。后天师张道陵让其守护丹室,丹成之后得一份,变化无穷,法力大增。天师又使其护玄坛,故以“玄坛元帅”称之。天师升天后向天庭保举,封其为“天将”。

明初宁波知府王琎《琅琊金石辑注》曰:“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既长成,至峨眉山修炼,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失利为太公所杀。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此后石下有庙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

王琎,世居琅琊天台山下,人称“埋羹太守”。《明史·王琎传》载:王琎,字器之,日照涛雒人。博通经史,尤长于《春秋》,酷爱金石与朴学,好书法。初为教授,坐事谪远方。洪武末,以贤能荐,授宁波知府。自奉俭约,一日馔用鱼羹,琎谓其妻曰:“若不忆吾啖草根时耶?”命撤而埋之,人号“埋羹太守”。

民间信仰

汉族民间对财神之信仰远早于《封神榜》。有“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

然对财神之普遍崇拜应在《封神榜》问世之后。

考各地汉族民俗,民间信仰之财神为太公封神时所封之赵公明。

相关源流

财神爷

1.秦代终南山之赵公明非太公所封之赵公明。

据《搜神后记》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赵公明为秦代陕西终南山人。晚于《封神榜》姜太公封神之时间,故该赵公明非姜太公所封之财神赵公明。

2.尧时琅琊赵公明为姜太公所封之赵公明

《典籍实录》和《琅琊金石辑注》:赵公明为尧时琅琊人。这在时间地理文化上与《封神榜》中姜太公所封之财神赵公明相吻合。

第一,时间一致。尧时大羿射日,日精之一托生为人,既赵公明。赵公明到峨眉山修炼,后下山助商,被姜太公所杀,而后封神。

第二,地理与文化吻合。赵公明为“日精”之一,琅琊一带为远古“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日照金代状元张行简),亦为太公生地。

齐地琅琊一带史前为崇拜太阳神之民族,有5000年前“日火山”陶文及历史文献为证。

“金乌负日”出自《山海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春秋元命包》曰:“阳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诚如人有肉身与灵魂,“日精”或“阳精”为太阳之灵魂。人死后灵魂不死,太阳死后(被大羿射落)亦可再生,此赵公明为“日精”之文化背景。

第三,王琎《琅琊金石辑注》之故事情节与《封神榜》类似,然《琅琊金石辑注》作于明洪武1368-1398年)或建文(1399-1402年)年间《封神榜》成书于明隆庆(1567-1572)至万历(1573-1620年)年间,二者相差100余年。说明《封神榜》之故事情节乃来自齐地琅琊一带之传说。

第四,财神赵公明道教神仙,道教之前身来自方仙道,齐地琅琊一带乃方仙道之源头。天台山乃方仙道创始人河上公与安期生悟道授徒之地。

结论:论起财神赵公明之源流,琅琊天台山赵公明当为姜太公封神之赵公明。琅琊天台山之财神庙可能为中国最早祭祀财神赵公明之神庙。

不同传说

上述结论并非推翻秦时终南山之赵公明为财神之说。仅认为该赵公明非姜太公所封之赵公明。

中国地域宽广,文化历来为多源头。陕西终南山与琅琊天台山一带各有不同财神传说亦极有可能。

身世述要

赵公明于秦代出生在赵大村。传说出生时在三月十五日黄昏后天将黑时。赵公明,姓赵名朗,亦称玄朗,字公明。赵公明家境贫寒,年青时为木材商打工,力大技精,背运木材。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赞赏,多次奖励。赵公明攒下钱财以后,又借贷工友的钱款,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自任木商,进行经营。赵公明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客户自然信赖他,争着和赵公明做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人借赵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天灾亏了本,一时无力偿还债务。赵公明仅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抵消所欠的债账。为富行仁,义利双收。赵公明不但周济贫困,出手大方,而且资助国家的军事行动,亲自参军打仗,十分勇敢。赵公明一边经营商业,一边到终南山楼观拜访高道,精研道理修得正道。赵公明驯养了一只曾经骚扰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们视为奇迹,称为赵公明的黑虎坐骑。赵公明讲信用、扶贫助困、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赵公明的本事之所以不被史家注意,未写入官修史书,原因一是封建制度下只注重皇家和将相的历史,忽略或漠视赵公明这样处于汉族民间的杰出人物二是封建社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由秦代延续到清代,使伐木工人出身的经商奇才赵公明不为主流社会认可。三是封建社会流行无商不奸的俗念,上层社会认为经商者的地位低贱四是中国封建生产关系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超稳态的社会惯性,经商的空间十分狭小,从商者十分有限,使赵公明的经商理念仅仅流传在汉族民间广大民众认为财富需要保护神,创造财富需要精神偶像和财神引导,敬奉赵公明为财神。五是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排斥修得正道后被道教封为神仙的财神赵公明文化。

由人到神

赵公明是一位经商奇才,经商理念以信用为本,以聪颖勤劳而聚财有方;以经营得当,管理严密而理财有道;以慈善爱民、仗义济困和疏财爱国而用财有义。古人在感悟赵公明的财富文化时,将赵公明逐步神化。

赵公明的形象,在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是专替上帝勾取人命的鬼将。晋朝战乱年代,人的生命时刻受到战争威胁,因有那样的社会背景,才委屈赵公明专司索命。在陶弘景的《真诰》中,赵公明司士冢中事,勾魂索命,或是瘟神。战乱年代,瘟疫流行。赵公明职责随之增加并转移。隋唐时《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五位瘟神:隋开皇十一年(591)有五瘟神见……白袍之秋瘟神是赵公明。是岁大瘟,帝乃立祠,封为将军。元明时的《列仙全传》中赵公明是八部鬼帅之一,率鬼给人间施以痢疾。明代《道藏》、《封神演义》一扫赵公明身上的鬼气、瘟气,给赵公明注入满身神气,原因是明代经济发展,作坊出现,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成为人们的普遍自觉追求。道教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使人宜利和合,发财致富。率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迩益(姚少司),统管人间一切财富。赵公明的正财神地位得以巩固,得到中华民族的广泛认同。

文字记载


文字记载的赵公明主要见于宗教类书籍,又见于平话、小说、诗歌、剧本(见专节)、图画雕塑、辞书及相关著作,择其要者略述于下。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描写财神赵公明的形象是后世的底本。南朝齐梁间道士陶弘景纂集的《真诰》书中,对赵公明的事迹、职责略有扩展。隋唐时成书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对赵公明的形象有所丰富。写道:“赵公明得道于终南山,被尊为道家大神,属威猛将吏。……被授正一玄坛元帅……驱雷役电于宇宙,呼风唤雨于乾坤……”。元代成书的《武王伐纣平话》,勾画了赵公明神话传说的基本轮廓。明代编纂的《道藏》谱录和记传类中,收录有赵公明的许多资料。明代成书的《封神演义》中描写的赵公明的故事,强化和充实了赵公明的形象。清代顾张思在《风士录》一书中说:“财神又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字公明。秦时得道终南山,被道教奉为财神……”清代无名氏写有传奇小说《黄河阵》,进一步丰富和展开了有关赵公明的故事情节和细节。清朝乾隆十四年编修的《周至县志·古迹》记载:“财神赵公明,赵大村人,村中有赵公明庙。”此后历代县志均有记载。

诗歌和道情中也有歌唱和描写赵公明的作品。如清朝乾隆初年周至县的县令邹儒写有《询赵公元帅墓》一诗:“飞鸟春行过赵村,低徊往事悄无言。周时碑误称秦代,庙貌人讹说墓门。何处有坛留故迹,谁曾见虎扰平原。……”

《辞海》上说:“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上说:“俗祀财神为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相传为终南山人,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精修得道,能驱雷役电,除瘟剪疟,去病禳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神像头戴铁冠,一手举铁鞭,一手持翘宝,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全副戎装。……俗以三月十五日为神诞,祀之能令人致富。汉族民间奉祀,或于正月初去财神庙敬祀,或在家迎接财神贴子,或在店堂由人装扮的财神登门。”

在《毛泽东选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说:“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第10页注释说:赵公元帅是中国民间传说的财神,叫赵公明。《鲁迅全集》中也有关于赵公明的议论。

道教正统说法


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如今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盖因其曾为祖天师张道陵守护丹室,后来汉族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关于其来历,前已有介绍,其所司之职中,除了有“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一项,还有“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之功能。

赵公明为道教中的神明,是虚构的人物。道教称其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所化生。姓赵名朗,字公明,与钟馗是老乡,终南山人氏。自秦时避世山中,虔诚修道。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入鹤鸣山精修时,上天命赵公明为其护法,并使其骑黑虎,守护丹室。张天师炼丹功成,分丹使赵公明食之,遂能变化无穷,形似天师。张天师命其守玄坛,所谓玄坛,即道教之斋坛。赵公明因而被天帝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故又称其为赵玄坛。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他在《封神演义》中成为财神,是源于元明朝之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大全》所描绘赵公明形象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而多须,跨虎。这正是后世所供武财神赵公元帅的典型图像。书中又称其授正一元帅,手下有八元猛将,六毒大神,还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将等。又称他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镶灾”,功莫大焉。据此,道教又将其与灵官马元帅、关羽、温琼合为四大天将。

关于赐财功能,《搜神大全》说他:“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自此,赵公明司财,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备受欢迎。至近代,又有人附会赵公明为回人,不食猪肉,“每祀以烧酒牛肉,俗谓斋玄坛……”《铸鼎余闻》卷四。本属虚构,他的回回族籍,更属无稽之谈。况道教乃是极其忌讳牛肉。

汉族民间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以加强财源福辏之效果。

中国历史上关于赵公明财神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是终南山人,商朝武官……有的说他是氐羌人,叫杂谷明,是淘金能手……晋代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是冥神,是收瘟布疫的五瘟神之一;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中,赵公明是头戴铁冠,手持铁鞭,黑面多须,胯黑虎,剪恶扬善的神人;也有传说,赵公明是雷神,是四元帅之一……

事实上,赵公明是青城大面山烁罗鬼国大巫师,在传说中的西蜀六大鬼国中,烁罗鬼国最为强盛。汉末,张道陵入川,在青城山收服六大鬼帅,赵公明随张道陵创立了道教,担任道教正一玄坛元帅,职守库廪钱粮,负责巡山守护丹坛。

赵公明羽化后,大面山改称赵公山,人们在山上筑赵公明衣冠墓,称公明墓地为王玟岭,王坟岭旁有赵公祖庙。岁月沧桑,赵公山上的宫观庙宇受到损毁,现仅存祖庙残基石刻;赵公山至今尚有赵公明得道的“一捆柴”、赵公明修真悟道的琼楼仙室洞,赵公明设坛驱邪、除瘴的古银杏,古祭台遗址,有赵公明的结义姊妹金霄、银霄、玉霄三霄坟。由于赵公明的人物传说历史跨度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封神演义》把历史传说和道教历史编纂在一起,在《封神演义》中赵公明是西蜀峨眉山道士,有黑虎、铁鞭和百发百中的定海神珠、缚龙珠等法宝,他助纣为虐,被姜子牙用桃木巫术致死。姜子牙受元始天尊之命封神,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招财、纳珍、招宝、利市四大财神真者,成为中国第一个财神爷。

财神风俗


拜财神

财神

赵大村和周边村庄形成了典型的财神赵公明崇拜祭祀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赵公明诞辰日,村中举办财神庙会3天。六月初六日是财神赵公明的逝世日,也要举办纪念活动。会前由村老组成庙会筹办组织,安排执事各负其责,筹措会款,下贴请客,写戏搭台,安排祭祀礼仪,仪仗鼓乐,摊位划分,客商管理,治安维护等事宜。会中34夜唱大戏。有大的祭拜赵公元帅仪式,附近四乡数万人上会浏览观光。正会之日拜谒进香,由古代传承下来的社组成的进香队伍络绎不绝。特别是赵大村的十几户赵氏后裔,系赵公明的嫡系后代,终南镇毓兴村、楼观镇三家庄、界尚村、金盆村等近200户赵姓族人,集贤镇赵大村周围数村的赵姓家族,也组队祭拜远祖赵公明,仪式有鸣乐、响炮、上贡、敬香、磕头、作揖、诵经等项。庄重严整,凝神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全国的财神庙宇举不胜举,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商家厂家到农家小舍,大多供奉赵公明,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年除夕吃饺子(象征元宝),然后彻底不眠等待凌晨接财神。半夜时分,由贫寒子弟、街头小贩等装扮财神,带上财神画张,穿街走巷,挨门沿户叫卖:送财神了。一个除夕夜,有时一家接十几张财神。财神到家,越过越发。

习俗

祭祀赵公明,还有农历大年初一争烧头炷香的习俗。村民半夜即起,在寒风中伫立守候,待到鸡叫第一声,涌进财神庙,燃起一炷香,恭敬地献给赵公明。据说第一炷香能给全家带来一年的好运。每月初一、十五亦有村民前往敬奉财神。

财神赵公明的信仰广泛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影响到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华人住地。广东潮洲、汕头等家家供俸财神赵公明。台湾大里市佑福宫有近百万人信奉财神,赵氏后裔也以赵公明为光荣,他们由八十年代末起,在大陆艰辛寻觅赵公明故里十余年。西安一家旅行社的市场部经理看到1997年笔者撰写的《财神老家赵大村》、《车过财神赵大村》等文,后又读到1999年《西安晚报》刊登的记者尤凌波等撰写的头版文章《周至银行干部(王安泉)考证出赵公明出生地——“财神”老家赵大村》,新华社发了通稿,全国有数十家报刊转载。旅行社及时将这些信息转告台湾大里市台胞。

台湾大里市的信众和赵氏后裔奔走相告,喜出望外,许多人发愿要到西安周至赵大村进香祭拜赵公明。19983月,大里市佑福宫首次组织财神拜谒团,在导游的引领下,到达赵大村。许多台胞抚摸古石碑和财神庙的砖、柱、门,十分激动。在古庙前举行了隆重的拜祭先祖赵公明的仪式。当场捐资7万余元人民币,用于新修财神庙。此后,在古财神庙南新建的财神庙落成。每年,大里市的台胞都组成近百人的进香团来赵大村祭拜财神。香港、澳门、东南亚的华人也纷纷到赵大村财神庙参拜赵公明。

祭祀

汉族民间普遍祭祀赵公明,大概是明代中叶或稍前开始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买卖求财”是他专司的主要职责之一。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而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据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三记载:吴地以阴历的三月十五日为赵公明的生日,每到此日,人们都要谨加祭祀,财神或立庙祭祀,或在家中塑像祀之。此中商人祭祀财神最为普遍,河北《阳原县志》云:“财神,各商家各供于号中。每岁正月,为财神特别祀期,如民家之祀天地然。每岁二月十八日,亦献戏酬之。”

出生考证


地名考证

涉及赵公明的地名,有赵大村、枣林村、瓦子岗、终南山等。考辨这些地名,有助于了解赵公明。

《封神榜》中赵公明的第一句唱词:家住周至枣林村(川、滩),涉及赵大村周围的地名演变。赵大村本是由赵公明大元帅缩写简称的村名。大字念,也念dài,赵大村在上世纪50年代合作化时,将赵大村误写成赵“代”村。周围村民仍叫赵大村。赵大村村西濒临关中大河田峪河,河滩沙石荒漠十分广阔,野生了茂密的酸枣树林。从田峪河向东望去,赵大村掩映在一片枣林之中,以前曾经俗称枣林村,因而有赵公明登台开口便称家住周至枣林村的戏词。

元代赵大村分为东社、西社、寨东叫东社,曾称瓦子岗,瓦岗寨,从这一地名中可以推测历代的财神庙宇屡建屡毁之中,瓦片砖块垒成丘岗,才有这样的俗称。在明万历九年的《重修玄坛赵公元帅庙碑记》碑阴第一句话是“本寨东社”,就指的瓦岗寨。

赵公明隐居得道的终南山,就是赵大村南五里的秦岭山脉,古称终南山。赵大村北四五里的终南镇,就是依山名而命的镇名。此地在汉至北魏时,一度区划设置终南县治。唐朝武德九年(626年)二月十五日建立的《大唐宗圣观记》碑石说:“兹观中分秦甸,面距终南。东眺骊峰……西顾太白……”唐朝天宝六年(742年)七月十五日建立的《玄元灵应颂》碑上记:“终南之北洞真境,关令尹喜宅兹岭”。唐朝贞元十二年(796年),周至县令裴均,在县城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终南山祠,请大文学家柳宗元做了《终南山祠记》的文章。后来代代祭祀终南山。至今,周至周围数县的群众还简称终南山为南山。写于周至的古诗中也有许多写终南山的诗词。明朝何景明任陕西提学副使,游楼观作《大秦寺》诗,首句“终南佳气郁苍苍”。明王元凯官至兵科给事中,作《仙游寺》诗,首句“此寺终南第一山”。明代程杌任陕西总督游周至楼观作《说经台》诗,首句便是“绀殿终南下”。康熙六十年任周至知县的董沾作有《终南怀古》诗。清初诗人李柏游周至做《客赵氏终南别墅》。清朝雍正十三年任周至知县的杨绎,作有《游终南山》4首,描写周至南山的景色,“终南一夜潇潇雨,半入秦川半汉江。”写秦岭南北的特点。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楼观台碑石中,有元代至元十九年《终南山楼观宗圣宫提点成公先生墓志》、《终南山宗圣宫石公道行记》。还有《大元重修古楼观宗圣宫记》说:“终南山者,中国之巨镇也……古楼观者……终南名胜之尤者也。”还有时代不详的《终南山古楼观道祖说经台之山图》等碑。可证终南山名确指赵大村南一带的秦岭。赵大村距西南的楼观台仅有2公里地。

古文献和古诗中所说得赵公明在终南山得道,佐证了赵公明出生在道教祖庭楼观台东北处赵大村并在楼观和田峪道观中隐修的史实。

综上所述,财神赵公明身世的基本轮廓已经清晰。首先是财神赵公明出生于赵大村,这是没有异议的。

出生朝代

财神赵公明出生的朝代,有生于商末或秦代两种说法。其一说赵公明生活在商末周初,主要有《武王伐纣平话》、《封神演义》、《黄河阵》等小说类,《封神榜》、《七箭书》、《剪梅录》等戏剧类,还有清朝周至县令邹儒等诗作,诗中所称“周时碑误称秦代。”均认为赵公明为周代人。其二认为赵公明生活在秦代。如前述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玄坛赵公元帅庙碑记》、清代顾张思的《风土录》、《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等是可信度高的权威资料,都主张赵公明生活在秦代。由于道家学说是在东周末年由老子在终南山楼观所最终创立,而在商末周初的赵公明,怎能在终南山修道呢。所以赵公明生活在秦代是符合史实和逻辑的。

有关文物


赵大村中有关赵公明的文物,历代未加妥善保护,加之“文革”运动中,将仅存的文物毁坏不少。赵大村仅存的与赵公明关联的一些文物,堪称吉光片羽。其中重要者有碑石、古庙及其墓出土文物。

赵大村赵公明庙前,有一通石碑,碑额螭纹,额中篆书《重修玄坛赵公元帅庙碑记》,碑文说:楼观“说经台东北焉,尚曰赵大村,旧有玄坛神庙,财神生于斯也。庙不知创自何代,迄今倾圯……赵公明由秦至今……号为黑虎玄坛,上帝嘉其功……”碑立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八月十五日,距今424年。碑额高0.5米,宽0.73米,碑身高1.51米,厚0.19米。碑阴刻有重修时捐资人的住址、姓名和捐资数目。这通碑石最为重要的文字,首先是“财神生于斯也”。明确记载赵大村是财神赵公明的诞生地。其次是“庙不知创自何代”。说明财神庙始建年代不详。三是记载赵公明是秦代人。四是记载道教封赵公明为黑虎玄坛赵公元帅。这通碑石在赵公明故里的珍贵性自不必说。可惜据村老说,此碑石“文革”中曾铺过路,能看到字口磨损较多。笔者1990年去财神庙调查文物时,这通碑石在一家老乡的台阶中,上面磊了2米多高的草垛,想读碑上的文字时,只得请来主家,费了很大的功夫移开草垛,擦拭尘土,方得一睹全貌。

1990年,财神赵公明庙仅有一座,砖石木结构,大门朝北。上世纪合作化运动时,将这座财神庙改为仓库,也叫保管室,把原来南向的门堵住,开了朝北的门。庙有3间,梁架式,硬山墙。正中脊檩的松木枋板下,楷书一行“大清光绪戊子年吉日”的大字,即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这一行字推断,财神赵公明大庙在这一年重修无疑。当时庙中还存放着村组的一些生产用具,中间靠南檐墙摆着一张旧桌子,桌上有沙筒,筒中黄表纸的牌位上写着“财神赵公明之神位。”庙内山墙顶部保存着4处十分完整的三角形的壁画,线条大气通畅,构图疏密得当,墨线生动,所画人物尤见功力。后来省上专家韩伟考证,断定为元代壁画。

财神庙南檐上的枋板,也绘有彩图。其人物鸟兽,色彩斑烂,虽有剥落残缺,其神采气韵生动之处,令人赞叹。财神庙山墙厚0.92米,长10.6米,檐口高3.4米,台阶高0.4米。院内存有石雕旗杆底座2个,铁旗杆原高数丈,饰有铁艺、方斗等物,可惜在上世纪大炼钢铁中被砸毁炼了铁。村老回忆,财神庙院中原先建有厢房、门楼、照壁、古井台等,布局紧凑合理。清朝乾隆初年的县令邹儒主修的《周至县志》记“惟村内(赵大村)有赵元帅庙一所,邑人谓神像即肉身。”可惜庙院中古代的厢房、照壁、古井台、神像已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社会的民族文化自信心重新觉醒,市场经济拓展了全社会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空间,文化的潜在价值渐渐彰显,对古代文化的再认识不断深化,认识到了财神文化的重要价值,村民重新修建和修葺赵公元帅庙。在古赵公元帅庙南新建财神庙3间,请著名书法家石宪章先生题了字。修缮了原来的3间古庙,赵公元帅庙焕然一新,赵公明的塑像各具风采,旁边塑有曹宝、肖升、陈九公、姚迩益等武将神像。赵大村两座财神庙中的赵公明塑像都是一手举钢鞭,一手持元宝,身着黑袍,坐骑黑虎。

赵大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曲折,北流入渭,河西有一高阜,阜中有古墓,即为财神赵公明墓,原封土堆十分高大,墓前有一亭,亭前有碑,均毁于上世纪70年代。《周至县志·古迹》载,“赵元帅墓,在县东南三十五里赵大村。”清乾隆十二年,知县曾修葺赵公明墓,筑围墙保护财神庙。“文革”中赵公明墓被开挖,从中出土瓷瓮一口,高约0.6米,径约0.5米,被挖墓者砸毁,瓮中滚出无数石绿色的铜钱,挖墓者按废铜处理,将铜钱售给废品收购站。当时赵大村有一长者十分珍爱,趁人不备,从中拿出5只铜钱,藏于他处。笔者在村中访问时,这位长者将烟锅举到笔者面前,烟锅下吊有丝线花结,结上有铜饰物,细看是5枚铜钱。长者说:“瓷瓮中的铜钱都是唐朝钱,发青发绿,外轮内边的棱棱没有磨损一点儿。我从按废铜处理的铜钱中抢救出的5枚铜钱”。笔者细细品赏,均为唐朝开元通宝,品相极佳,虽经把玩磨损,铜锈石绿依然残存,2枚星纹,3枚月纹。可以证明瓷瓮中的铜钱当为唐朝开元通宝钱,赵公明墓至少是在唐朝开元年间入藏铜钱的。

走访赵大村中目击开挖赵公明墓的长者,均说在墓中还出土有砚台、墨碇、陶器、石夯等文物,还有用于墓中起券的砖、石等材料。

封神演义


赵公明:截教精英,天皇得道的大罗神仙,座下骑黑虎,掌中擎金鞭,更有二十四颗定海神珠奇宝在身,于峨嵋山罗浮洞修行,三仙岛三宵娘娘之兄,为人极重义气,为报截教数位天君被杀被辱之恨,下山辅助闻太师征伐西歧。相关战绩:未及数合,公明祭鞭在空中,神光闪灼如电,其实惊人。子牙躲不及,被鞭打伤着心死了;哪吒使开枪法,战未数合,又被公明一鞭,打下风火轮来;未及数合,赵公明忙将缚龙索祭起,把黄龙真人平空拿去;公明将此宝祭于空中,有五色毫光,纵然神仙,观之不明,应之不见,一刷下来,将赤精子打了一交;未及一合,又祭明珠,将广成子打倒尘埃;道行天尊急来抵住公明,公明连发此宝,打伤五位上仙,玉鼎真人、灵宝大法师,五位败回芦篷,赵公明连胜回营;公明将定海珠祭起,燃灯借慧眼看时,一派五色毫光,瞧不见是何宝物,看着落将下来,燃灯拨鹿便走;公明见失了定海珠,气得叁尸神暴跳,急祭起神鞭,萧升又发金钱,不知鞭是兵器不是宝,如何落得,正中萧升顶门,打得脑浆迸出;往来数合,赵公明将金蛟剪祭起,那时起在空中,往下锸来,燃灯忙拚了梅花鹿,借木遁去了,把梅花鹿一锸两段;陆压持剑对面交还,未及叁五回合,公明将金蛟剪祭在空中,陆压观之大叫曰:“来的好!”化一道长虹而去。

比较起其他的截教仙人,这赵公明是个相当有特色的仙人,他出手如电,武功精熟,格斗能力非常高;个性优良,先下手意识超级棒,基本没有仙人和其对阵时,发动法宝速度能比他更快。最后死因:死于陆压的钉头七箭书之下。

词条图册

词条图片
财神故里

参考资料


1.赵公明介绍


词条标签:道教,小说,宗教,典故,其他,人物

趙公明
趙公明

三、布置佛門功課

佛門弟子遇護法善神誕辰時,大都於清晨天剛亮時齋天祝壽,感謝常時護法之恩。出家眾於早課圓滿時,增加祝壽回向偈即可。在家眾或至廟宇燒香致禮,或做全堂早課以茲回向功德,二者皆可視各人觀念及方便行之。學尼私見僅供參考。

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法界有情眾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釋普度比丘尼完稿於2016.04.04清明節

 

 

20160406
首頁 開示摘錄 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 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十八)─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與「玄壇真君」誕辰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