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意義與布置佛門功課(四十)─阿彌陀佛聖誕農曆十一月十七日
文章建立於 2016/12/13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一、前言:
因病,需多躺多休息,但內心卻了了分明:再來要紀念且慶祝“阿彌陀佛聖誕”!人是躺平的,佛號卻一直沒斷過。乞求阿彌陀佛要加持學尼,一方面構思:要如何呈現「阿彌陀佛」的無上功德,如何顯現祂老人家的無上慈悲與智慧。但身體重病初癒,心有餘而力不足,無限懺悔之餘只能躺著靜心默念佛號求加持;一周前在網絡上尋覓有關資訊時,發現了這篇文章,因為文長趕緊下載,又花了四天工夫再參考別的網站資訊,終於前日下定決心要採行此篇且不再加其他註文,原因待各位看完全篇後,自然瞭解學尼為何這麼選擇了!
為尊重原作者故,除了錯別字必改正外,其他部置皆尊重原稿。故“修學功課”列在文中,以學尼不修改仁波切之文(恭敬心故)!
感謝文中諸位上師的開示,感謝集文之出家眾,感謝所有供獻者,感謝所有一切出錢出力者;請接受學尼對您們的摯誠禮敬!
二、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101575.html (另開視窗)
農歷十一月十七日,恭迎阿彌陀佛聖誕
提示:繁體版為簡體版的濃縮版(不含評論和相關文章),如果需要看全版,請將域名中的big5改成www即可。
|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略稱彌陀。梵語amita,意譯無量。另有梵名意譯無量壽、無量光。濁世之人,死後如沒有積善功德,會隨業報,流轉於六道輪回之內,六道者即天道、人道、阿修羅、鬼道、畜生道與地獄道。輪輪轉轉,始終在六道中受苦,即使生於天界,天神享盡之後,仍然會再下於人間,又再流轉,業力重時,又會再轉入畜道,鬼道,最不幸的就是墮入地獄道主動經千劫,求出無期。但只要精勤心稱念阿彌陀佛,在臨終時,阿彌陀佛會親自接引是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不受輪回之苦。
關於阿彌陀佛名號之由來,據鸠摩羅什譯之阿彌陀經載,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稱阿彌陀佛。然據梵本阿彌陀經及稱贊淨土佛攝受經載,此佛壽命無數、妙光無邊,故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一佛而有不同義之二名,為其它諸佛所未見。又於般舟三昧經、大阿彌陀經、維摩诘經等早期經典中,亦僅有阿彌陀之稱號,故推知無量壽、無量光之稱號,系後代依其名之原義所立。另據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稱贊淨土佛攝受經等載,彌陀號稱無量清淨佛,所在之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成道之本緣,據無量壽經卷上載,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時,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捨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淨土,歷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此後,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阿彌陀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
於現存大乘經論中,記載彌陀及其極樂淨土之事者凡有二百余部,可見有關彌陀信仰及淨土教義之深入人心。據般舟三昧經卷上載,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另據觀無量壽經之說,無量壽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天閻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之白毫右旋宛轉,毫相之大小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猶如四倍大海水之縱廣。其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取念佛之眾生。於西藏,阿彌陀佛被視為無量光、無量壽二佛,若祈求智慧,則皈依無量光佛;若祈求延壽福樂,則皈依無量壽佛。
於密教,以阿彌陀佛象征大日如來法身之妙觀察智,稱為甘露王。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稱為受用智慧身阿彌陀如來,居於西方月輪之中央。其身黃金色,結三摩地印,密號清淨金剛,三昧耶形為蓮花。於胎藏界曼荼羅中,稱為無量壽如來,居於中台八葉之西方。其身為白黃色或真金色,閉目,身著輕衣,跏趺坐於寶蓮上,結入定印。
【阿彌陀佛略傳】
阿彌陀佛於未成佛前,在過去無量劫中,為妙喜國的國王,名為喬屍迦,他的父王名為月上轉輪王,母親是殊勝妙顏。在當時有一尊佛出世,稱為世自在王如來(定光佛以下的第五十三佛)。喬屍迦王聽佛說法,心懷暢悅,心地開朗,遂發無上菩提心,棄捨了國王位,皈投世自在王佛而出家,賜號法藏比丘。他的修行意志在救度一切眾生之苦,而發廣大願力。他自因地起就喜好修持特殊之行,並希望達成最極無上的佛果。又對於沉淪苦海中的苦惱眾生,尤欲賜與極上無比的大安樂與利益,才能滿足他的心願。於是他仔細思維,欲達成此目的,必須先建立一殊勝極樂的世界,來攝度眾生才可以,又遂復立定一種最簡要的行門,能夠使一切眾生,易於修持而喜歡生到他的國土。爾時法藏比丘唯不知道何尊佛的佛土最為超絕?修持如何法門最為簡易,方能達到大願,克成偉業。於是法藏比丘重詣佛前,頂禮已畢,長跪合掌,以頌贊佛,贊已,禀白佛言:(我發無上正覺之心,唯願世尊廣為宣演十方諸佛如來壯嚴的淨土,並諸修證的法門,我聞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令我速成正覺,拔諸眾苦)。
時世自在王佛,感念其壯志及他的高明,即細為開示諸修行門,並廣說二百一十萬億諸佛剎土的境界。爾時,法藏比丘仗佛之不思議神力,並其一念真誠感應的心願,諸佛國土即時悉現於眼前。法藏比丘聞佛所說,更加歡喜踴躍,發起無上勝願,遂於諸佛國土中,精細選擇其勝而捨其劣,則唯有西方淨土,最為殊勝,最為適意。又於過去因行中,細心檢定,捨其難而選取其最易的行門,莫過於稱名念佛一法最為方便。是時即再白佛說:[我已攝取壯嚴佛土,清淨之行]。時佛告法藏:[汝今可說,悅諸大眾]。法藏比丘白佛言:[唯垂察聽如我所願,遂於佛前廣發四十八願],創設新的極樂世界,廣度九品含靈,願願壯嚴極樂,願願拔度眾生。爾時法藏深自思維,若非絕勝殊妙的淨土,則希望往生者就少,或且是因生難為修持,雖則是殊勝的淨土,如何的壯麗,亦不能廣攝眾生,求生我國。如是奈何能酬茲大願呢?於是就以壯嚴西方極樂世界,為一切眾生的歸宿處之果,提倡念佛法門為一切眾生修行往生之因,如此絕世的大業,非是大願大力,豈容易成就!所以法藏比丘即時發大道心,依本誓願力,歷劫修行,勇猛精進,忍力無倦,善行不退,或生為王,或為豪富,或為比丘,或為天人等,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廣修萬行,多植德本,乃至修諸艱難的苦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苦行都修持過,由此可知法藏比丘的用心了。
法藏比丘曾於過去的久遠世,在善持劫中,世界的名稱為刪提岚,當時的教主號稱寶藏如來,同時的法藏比丘為轉輪王,寶藏如來曾為授記說:[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無量壽,世界名安樂,國土清淨。]
須知法藏比丘欲達成此超世絕大的宏願,已非是一劫二劫乃至百千萬劫而修來,實由無央無數劫中,長期的修積,方能成就此不可思議之萬行功德,來壯嚴此絕勝的西方淨土,現時說來已是圓滿成就偉業,更在極樂國中,垂手殷勤,說法度生,已是十劫之久,我們為何不盡早發願求生,而甘心長久的願作醉生夢死之輩,流浪在生死苦海中呢?
三、【阿彌陀佛聖誕儀規】
1、戒定真香;
2、稱聖號;
3、佛說阿彌陀經;
4、阿彌陀佛贊偈;
5、拜願;
6、三皈依。
(一)戒定真香讚: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頃刻紛纭,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三稱)
(二)稱佛菩薩聖號: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三)佛說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诃目犍連、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羅、離婆多、周利盤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诃劫賓那、薄拘羅、阿逸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诃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瑠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玻瓈、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佛說阿彌陀經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即往生咒)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多。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十遍]
(四)彌陀讚偈:
彌陀佛,大願王,慈悲喜捨難量,眉間常放白毫光,度眾生,極樂邦,八德池中蓮九品,七寶妙樹成行,如來聖號若宣揚,接引往西方,如來聖號若宣揚,接引往西方。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繞念)南無阿彌陀佛(繞佛約數百聲然後各歸原位)
(五)拜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
南無阿彌陀佛(十二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三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三拜)
(六)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四、永明延壽大師與阿彌陀佛聖誕之由來
永明延壽大師(公元九○四——九七五),唐末五代臨安府余杭(浙江杭縣)人,大師乃是中國佛教史與文化史上的一代高僧―它不僅是中國祖師禅的法眼宗三祖,又是蓮宗(淨土宗)第六代祖師。
在中國佛教史上一身兼挑影響最大的禅、淨兩宗祖師的唯有永明延壽大師一人,可見大師地位之重要與尊隆,影響之巨大而深刻。他一生著述等甚,尤其是其佛學巨著《宗鏡錄》乃是中國佛教史上最為重要、最有影響的典籍之一。編成之時,忠懿王即親為制序,予以高度評價。永明延壽大師在生前與寂後一直受到推崇,而且評價越來越高。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可以說是歷來對大師評價最高,推崇最力的一位。
雍正帝稱永明延壽大師為“古佛再來”,“六祖以後古今第一大善知識”、“超出歷代諸古德之上”、“震旦(華夏)第一導師”,稱讚其編集的《宗鏡錄》一書為“震旦(華夏)宗師著述中第一妙典”。
《御錄宗鏡大綱》就是他對永明延壽百卷《宗鏡錄》親自摘錄的大綱,以作為“入《宗鏡》之向導”。他還廣為流布永明延壽的主要著作《宗鏡錄》、《萬善同歸集》等,親自為之制序作跋,給予高度評價。他視永明大師為心心相印者,認為永明“與朕心,默相孚契”,“與朕所見,千百年前,若合符節”。
故在論述中經常引用永明語錄,以永明的圓融正見作為分析的依據與評判的標准。他特加封大師為“妙圓正修智覺禅師”,敇令“修葺塔院,莊嚴法相,令僧徒朝夕禮拜供養”。可以說雍正對永明延壽大師的尊崇與重視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綜上所述,我們都知道永明延壽大師不僅是淨土宗第六代祖師,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而且生於五代十國 ― 正當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一個亂世,佛法在那個時期經過唐武宗“會昌法難”的滅佛運動之後,呈現衰微的現象,已經見不到盛唐時期的八宗共榮的興盛景象,永明延壽大師就是在佛法衰敗等待重建的時代興出於世。
大師在當時深受吳越王錢俶的禮敬,尊奉他為國師。有一天,吳越王想開個無遮大會――就是打千僧齋,只要是出家人來應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養。雖然說是平等供養,擺設的桌位總有上下座的分別,上座的位子誰都不願意坐上去,大家都謙虛地推來推去。在謙讓不下的情況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師是皇帝的老師,當然請永明大師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師也很謙虛,就是不肯坐這個首席位子。在這麼推推拉拉,就來了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大耳朵和尚,大家都不認識,看到大家在那裡推讓,他老人家就不客氣,往首席位子上一坐。這一坐下來,當然吳越王也不好意思趕,但是心裡很不舒服,國師沒有坐首席位子,卻被一個不認識的和尚坐上去,但總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說話了。
打完千僧齋,大家都散去了,吳越王就問永明大師:“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人來應供啊!”吳越王認為如果有聖人來應供,他的福報就大了。
永明大師說:“有啊!”他說:“什麼人啊?”“是定光古佛今天來應供。”“那一個?”“坐在首席的那個大耳朵和尚就是。”吳越王聽了之後心裡就很歡喜,趕緊派人去追。
派去的人就一路到處去打聽:“你們有沒有看到一個耳朵很大的和尚,從那一條路走了?”後來打聽到長耳和尚是在一個山洞裡面修行,找到之後,吳越王派的人就頂禮膜拜,請他到皇宮裡面來供養。
長耳和尚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 阿彌陀佛多嘴啊,洩露我的身分!長耳和尚說完就圓寂了。
這些人看到長耳和尚圓寂,就呆在那邊:“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卻圓寂了。”想想他剛才講的“彌陀饒舌”,說長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師啊,那“彌陀饒舌”不就是在說永明大師,原來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趕快回去報告吳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
吳越王聽到定光佛圓寂的消息,當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這下歡喜得不得了。就趕緊去見永明大師,快步往外走,走到門口,剛好一個報信的人慌慌張張地從外面跑進來,幾乎跟吳越王撞在一起。吳越王問他:“什麼事情這麼慌慌張張?”“永明大師圓寂了!”
這是阿彌陀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作永明延壽大師的一段公案,現在大家訂陰曆的十一月十七日作為阿彌陀佛誕辰,阿彌陀佛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教主,而且成佛已經十劫,不是歷史性的人物,十一月十七日誕生是怎麼來的呢?
十一月十七日是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所以就把這一天當作阿彌陀佛的聖誕。
五、一句“阿彌陀佛”十種妙處
“阿彌陀佛”,這句佛名,是萬種功德的結晶,具有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長夜裡的明燈。念佛人現世獲得的十種妙處。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上親口開示的,佛無妄語。
(一)、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
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看到念佛人都歡喜贊歎,冥冥中加以保護。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災免難,自然消災免難;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這對念佛的人說,不過是現世獲得的小利益。對天神說,也是積累功德,雙方均有利益。
(二)、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菩薩的任務,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時常分身無量,游化十方,普度有緣。念佛眾生和諸佛菩薩有緣,眾生在生死苦海中,一心稱名,是向佛菩薩發出的呼救聲。所以古德說:“生死海中,念佛第一。”稱名求救是因,菩薩尋聲救苦是緣,因緣和合,感應道交,自然逢凶化吉,離苦得樂,這就是果。古今以來,許多有緣眾生,由於遭受厄運苦惱而稱名號,由於稱念名號而轉危為安,也由於獲得念佛的利益,而生信發願,求生淨土,見佛聞法。“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這是菩薩化度眾生的善巧方便。
(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常得諸佛護念:護,保護;念,惦念。《阿彌陀經》說:“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念佛的人,受到一切諸佛的保護和惦念,由於諸佛保護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議,所以他們修行的心,能永不退轉,直到得著佛的智慧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照這樣說,就算這一世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但既已種下善根,就不會退轉,一定有一天會往生淨土,見佛聞法。
阿彌陀佛放光攝受:阿彌陀佛,又號無量光佛。佛的智慧之光,橫遍十方,超越空間。佛的光明比太陽的光大千億倍,太陽的光,一道牆便隔斷了。佛的光明無所不照,任何東西也阻隔不了。“阿彌陀”是無量光壽,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念佛的人,業障消除,身心清淨;心頭清淨,即心是佛。也就是“妄去真顯”的道理。
(四)、念佛之人,光明燭(照)身,四十里之遙(遠)一切惡鬼,皆不能害;
一切蛇龍毒藥,悉皆不受。人人本具的常住真心,像一面大圓鏡,能照天照地,具有無量光明。但被多生塵垢蒙蔽,晦暗無光。一句佛號,是消除妄念的淨化劑,妄念消除,心光顯露,身放光明可達四十里之遠。這是真實不虛的。
《蕅益大師文選》記載,安徽桐城縣,有甲乙二人,外出經商,後甲病死異鄉。乙將他安埋並帶回遺物,交給甲妻。甲妻以其夫年輕體健,何以突然死去?懷疑乙謀財害命。乙深感委屈,又無法證明。便去甲墳前痛哭,傾訴冤屈。忽然甲的聲音附耳說:“你對我有恩情,我妻冤枉你,我可以附在你的身上,回家去對妻解釋清楚。”於是乙便折回。一路上,甲和他對話,和生前一樣。不過只聞其聲,不見其形。一次,乙偶然失腳,幾乎跌倒。不自覺地念了一聲“阿彌陀佛!”這一下,甲用驚恐的聲音在遠處說:“你怎麼放光嚇我?”乙聽到念佛會放光,又連念幾聲佛。這一來,甲的聲音距他更遠,說:“你念佛時,胸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沒法靠攏你身邊。請你回去告訴我妻,叫她到墳前來,我會向她解釋清楚。”乙便照辦。通過這件事,使乙深感佛力不可思議,便棄商出家,潛心修行。後來成為一位高僧。1948年,成都楊昌平居士,一天路經成都東門大橋時,腳下踩著石頭幾乎跌倒,不覺口中念一聲“阿彌陀佛!”當夜做一夢,夢中有五個花枝招展的美貌女子,約他同行,他心動了,便伙同一道行至某街某號,她們進去並向他招手。這時有白鬍子老人阻擋他說:“你是念佛人不要去。”他仍然拼命往裡面鑽時,便突然醒了。楊覺得這夢離奇,次日親往某街某號,向主人詢及昨夜夢中情景。主人說:“並無五個美女前來,只是我家昨夜母狗產下了六隻狗仔,有五隻雌性的花狗,一只雄性的狗出生便死了。”楊聽後,嚇出一身冷汗。心想如果不是念了一聲佛,就變狗去了。以此,他更虔心奉佛並常舉此事勸人。以上是范隆奕居士(現年89歲,住樂至報國寺念佛安養院)於1996年親自聽楊所說。
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光明,都怕佛名。《普門品》說:假設在三千大千國土中,到處均有夜叉羅剎,想來害人。聽見他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那些惡鬼,連看都不敢看他,更不可能加害了。一切惡龍毒蛇猛獸,也不會加害。“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急走無邊方(迅速逃往遠方。)”“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聞聲)自回去(回避)。”至於毒藥,也有明確的開示:“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想用它害別人),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害人終害己)。”以上都是佛陀親口宣講,雖說的是稱念觀音菩薩名號,其實念阿彌陀佛也是一樣。
(五)、水火冤賊,刀箭牢獄,橫死枉生,悉皆不受
五濁惡世的眾生,種種厄難苦惱,層出不窮。這裡列舉水災、火災、冤對、強盜、槍炮、(古代的刀箭,就是今天的槍炮,都是殺人的凶器。刀箭之災,包括戰禍在內)牢獄以及遭受橫禍冤屈而死或枉墮惡道等。其實,災難遠不止此,不過舉這些作為代表罷了。
貪、嗔、癡三毒是萬惡的根本,是災難的根源。念佛的人,念念清除三毒,消除煩惱,不求消災免難,自然消災免難於無形。平時能一心稱名念佛,到緊急關頭,我們自性中的彌陀,自會救護彌陀心中的眾生,而使逢凶化吉。如果平時不念佛,到災難臨頭時,內心恐慌張惶,六神無主,很難想起念佛。還有,念佛的秘訣就是至誠恭敬。印光大師說:“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必須牢記!
(六)、先所作業,悉皆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夜夢正直,或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夢境是唯心所現。欲念重的人多淫穢夢,嗔心重的人多恐怖夢。念佛的人身心清淨,夜眠安穩,不會做惡夢、邪夢。還有上床後,默持佛名或靜聽念佛磁帶,可以養心安神,既能對治失眠,又可消除惡夢。如在夢中,遇到恐怖境相,或出現夢魘時,一稱佛名,頓時化為烏有。
老實念佛,綿密用功,妄想逐漸消除,心光逐漸顯露。眾生心淨則見佛,佛無時無處不現身(淨空法師語)。水清月自見,能夠見到阿彌陀佛殊勝的莊嚴妙相。但是,切不可因此生歡喜心、執著心。這不但無益,反致受害。印光大師說:“近來修行的,多有著魔的事情發生。這都是由躁妄心,急於希望有感通,有勝境出現。應該知道,不要說顯現的境界是魔所現,即便是勝妙境界,只要生起一念貪著歡喜之心,就會受到障礙和損害。”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娑婆眾生,身為苦本。一生多在驚恐、怨憤、憂愁、痛苦中度過。只有念佛的人,內心清淨,一心念佛,隨緣消業,不被境轉。內心充滿法喜,容貌充實光輝,疾病自然消除;健康長壽,不求自得,這只算是念佛的副產品。念佛的人,諸佛歡喜,龍天擁護,善緣增長,所作的事必然吉利。淨空法師說,台灣有位男居士,九十多歲,每天走三萬步路,念三萬聲佛,身體健康,精神飽滿,腰背挺直。他將來臨命終時,必能毫無病苦,安詳往生。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喜歡、禮拜
念佛的人,內心清淨,和氣迎人,廣結善緣,助人為樂。孔子說:“敬人者人恆(常)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尊敬別人的人是種善因,人們常常尊敬他是結善果。愛護別人的人是種善因,人們常常愛護他是結善果。)種這樣的因,結這樣的果。受到人們的恭敬、歡喜、禮拜,這是必然的事。
以上九條,都是念佛現生就獲得的大利益。那種認真為念佛是消極等死的,是臨終才得用的說法,不攻自破。
(十)、臨命終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持金蓮花,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死亡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也是人人都逃不了的。在臨命終時,擁有無上權勢的帝王,擁有億萬資財的豪富,和一無所有的叫化子,會完全一樣。那時手中的權勢和財富,絲毫都幫不了忙。只有念佛的人,這時才能無留戀、無恐怖,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同時,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蓮邦。從此超凡入聖,直至成佛。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第十九願是聞名發心願,第二十願是臨終接引願。願文是:“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頃(頃刻之間),即生我剎(國土),作阿惟越致(不退轉)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不能實現此願,我誓不成佛)。”這是阿彌陀佛對念佛眾生作的保證。還用懷疑麼?
如上十種利益,經文具載,乃佛金口之所宣也。既是現生、來世皆有利益,然則,世出世間要緊法門,無如念佛者也。但當精進,勿用懷疑!
本文列舉的十大利益,都是佛經所載,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講的。既然對現生和來世都有利益,那麼,無論從世間法或出世間法說,一切法門中,沒有比念佛法門更重要的了。
但是念佛法門是“易行難信”之法,不少學佛的人,也並不完全了解,或許還有懷疑。正如明代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中“念佛不專一”一文所說:“我以前在某寺參學,一天方丈對大眾說,中元節將做盂蘭盆會,我以為一定要設齋供眾,結果並未設供,只是領眾念佛三天而已。又某寺當家師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眾舉行佛事,以祈救護。大眾以為要誦經持咒;結果只是高聲念佛而已。這兩件事,皆出於常情意料之外。可見大德們的思想作法,不同凡響,很值得學習。但是今天許多念佛的人,名為專修淨土,可是為了求延壽,便誦《藥師經》;為了消罪業,便拜《梁皇忏》;為了救厄難,便念消災咒;為了求智慧,便念觀音文。把平時念的佛號放在一邊,以為念佛無濟於事。為什麼不想一想: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往生的人也壽命無量,何況求人間百年的壽命呢?《觀無量壽佛經》說,“至心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何況眼前的厄難還不能消除嗎?《無量壽經》說,“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無邊)界”,念佛的人,彌陀常以智慧之光照其身,何愁沒有智慧呢?“一句佛號,是阿伽陀藥,萬病總持,如果你不相信,不肯服,又有什麼用呢?”這段重要的開示,今天讀起來,仍然具有非常中肯的指導意義。
“佛言不信,何言可信?”切勿絲毫懷疑,疑則自生障礙,斷難獲得念佛的利益。
六、法王如意寶關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開示
在無窮無盡的宇宙中,佛陀所顯現的幻化無量無邊,所教化的剎土也紛然呈現。然而在即生當中,大多數人最感緣近的還是西方極樂世界。在他們的心念當中,也會時常憶念極樂世界的種種美妙莊嚴。依佛經記載,極樂世界屬化身剎土,比較容易往生。華智仁波切和麥彭仁波切,也都曾贊歎過西方極樂世界和東方現喜剎土的種種功德(東方現喜剎土乃是東方不動佛之清淨剎土,距婆娑世界十萬億國土,眾生壽命十萬劫。那裡雖然有男人、女人,但人們卻不受貪心和嗔心的惱害,功德不可思議。然而在諸多經續中,卻並未闡明需要具備何種因緣才能順利往生到那裡。不過,我們在憶念東方不動佛的時候,我們的心相續當中就會播下往生其剎土的種子。)。雖然從究竟意義上講,東方不動佛和阿彌陀佛並無差別,但無論依靠我個人的分別念來判斷,還是就經論當中的文字方面進行觀察,我仍然認為其剎土的莊嚴殊妙,似乎不能與極樂世界相提並論。
至於極樂世界有無凡夫,各大祖師則眾說紛纭、莫衷一是。竹慶仁波切認為極樂世界有凡夫存在,而喬美仁波切和麥彭仁波切對此則持否定態度。麥彭仁波切是這樣解釋的:普通凡夫往生極樂世界之後,通過阿彌陀佛的無上加持,立即就會成為登地的聖者。對於這些不同的觀點,以及各位祖師大德的究竟密意,我們都應予高度重視,並應通過精進聞思去深入理解。萬萬不可依靠凡夫的分別念妄加揣測、隨意評價,以免由此造下無邊罪業,為自己往生西方設置障礙。
麥彭仁波切在《淨土教言》中開示,如若沒有造下謗法罪和五無間罪,又具足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和意樂等這四大因,一般人都能順利往生到那裡,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
說到謗法的過患,嘎當派曾在其教言有所涉及。喇啦曲智仁波切和薩迦班智達都明確指出,普通人不可以犯謗法罪。恰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除詳細記述了如何辨別謗法罪與非謗法罪之間的界線以外,還論及了五無間罪、近無邊罪的諸多過失。其中,盡無間罪並不容易違犯,而在五無間罪中,殺父母、殺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在一般情況下也很難觸犯。至於謗法罪的情況就不盡相同了。一方面稍有不慎就易違越;另一方面,多數情況下又很難確認謗法與否。至於謗法與非謗法的界限,在《彌勒菩薩請問經》中有較詳盡的開示。
若就今生的顯現而言,我們前世應該沒有造過五無間罪,否則,此世也不會得到人身。因為如若造下此罪,往往身後立即感受果報,其惡業一般不會隔世成熟。然而,無論三藏法師還是普通行人,在今世的言行中卻極易觸犯謗法罪。為此我們應當時常猛力忏悔。佛經中講,念誦十萬遍金剛薩垛心咒,可以忏淨違犯密乘根本誓言的所有罪業,而謗法罪則屬於違犯顯宗得根本誓言,所以如是念誦定可清淨此種過患。
這也是本院每年召開金剛薩垛法會的目的所在。法會期間,每位參加者於兩、三天內即可積累一億遍心咒之功德,其忏悔罪障的力量可想而知。釋迦牟尼佛曾指出,眾人共修之功德是各人所修功德的總和,也就是說,如果一萬人參加同時參加法會,每個人於法會期間所造善業都將增長一萬倍。然而,如今卻有很多人不相信這一點,世間的學者對此也不予承認。事實上,無論善業抑或罪業,若眾人共同協商、參與,每個人將得到一份相等的功德或罪業。例如一千人同時密謀殺害一人,待到果報成熟之時,千人中的每個人都會感受殺害一人之果報。而眾人所造之善業功德也與其理相同。盡管這樣,卻仍有一部分人錯誤地認為個人念誦的功德較大,集體共修的功德較小,這些見解都是對因果關系不十分信任所致。作為一個修行者,我們理應相信佛陀的教言,特別是對因果要生起堅定的信解,以後再遇大型法會時,一定要積極參加,從而得到大家共修得善業功德,這同個人修持的利益相比,相差十分懸殊。
總而言之,我在此希望大家一心一意觀想阿彌陀佛,日夜祈禱,共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假如能如此行持的話,無論今生或來世,我們都會沉浸在無邊的快樂當中。正如前輩大德在金剛道歌中所吟唱的那樣:具足菩提心的人今生可以得到快樂,來世也能往生西方,不會被痛苦糾纏!一想到這裡,我就不禁心生歡喜!如今,雖然我這個四大假合的色身已經年老體衰、羸弱不堪,卻仍然禁不住要唱起悅耳的金剛歌,跳起歡快、優美的金剛舞……
我個人認為能夠有幸聽聞無垢光尊者的殊勝教言,是一種極大的福報,因為尊者的教誨對每一個欲界凡夫幾乎都行之有效。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隨時都可以感受到尊者嚴厲的目光似乎正注視著我們,因而每個稍有善根的人都感到惴惴不安、羞愧萬分。如果有哪個人在學習尊者教言時仍然無知無覺、麻木不仁,那他如果不是一位已經證悟了的成就者,就一定會是個不可救藥的蠢才。
現在,世間眾生所造的惡業堆積如山,無論何時何地,眾生都不可能得到片刻安樂。當我們對此憑借著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和抉擇時,又怎能不生厭煩之心?回想劫初的時候,人們能夠自然行持佛法,以神變行於虛空,以禅定為食,通身都可放射光芒。但是隨著煩惱越來越重,眾生的福報也越來越小,世間與出世間的能力也越來越低,以致逐漸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當今已是五濁熾盛,世界上再難尋找到一絲真正的安樂,到處都充斥著饑馑、瘟疫,乃至戰爭等種災難,這是多麼令人悲傷的事情!在這種一片惡劣的大氣氛中,如果我們還要遣除自己的各種違緣的話。就必須多念誦具光佛母心咒。並虔誠地祈禱觀世音菩薩。
蓮花生大師曾授記道:“時日雖依舊,人心已不古。”遙望渺渺星漢,從古到今,我們曾看過多少次日落日出、斗轉星移?!正如人間草木歲歲枯榮、周而復始一般,大自然的許多景致都是恆久未變、年年依舊,而人的心地卻再難以回復如初。多麼希望大家都能時刻觀察自己內心啊!我們應盡量克制煩惱和貪欲,避免一切惡劣行為的發生。如果是老年人,那就不要再聚集閒聊,以免浪費光陰;年輕人也不應與世間凡夫俗子一起終日厮混;至於小孩子,父母更要對他們嚴加管教,決不要他們沾上任何惡劣習氣。寂天論師在《入行論》中曾經指出:身為菩薩,每當行事之前,應當首先觀察自心,以便權衡善惡利弊。我們應該只做該做的事情,而不做想做的事情。
在此末法時期,無論就外在的器情世界,還是就眾生種種不堪入目的顯現而言,均可謂剛強難化。因此希望大家能夠樹起正見,深切思維,認真取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便維護佛法的總體形象。
每當我們觀察自己的內心時,我們就會發現,屢屢湧現出來的,多是難以克制的諸多煩惱,真正的善念實乃少而又少。即便偶爾生起將心識轉向佛法的念頭,那好不容易才生起的善念也總是一閃即逝,力有不逮。如果我們再轉而觀察人生的各種因緣,便會發現,即使自己誠心誠意地祈禱上師三寶,無意中也會遭遇眾多違緣,本身的壽命也如同草尖上的露珠一樣短暫無常,這些都會令我們心灰意冷。由此,我們才可以深切體會出高際必墮,積聚必散,有生必有死,有興必有衰的深刻道理。並進而認識到世間的所有法則、輪回中的一切顯現都實如此的不可依靠。因此,只有發願從輪回當中解脫出來,才能擺脫痛苦的捆縛,得到究竟的利益。
在這個發心的過程中,我們最好不要憑空許諾要承擔多重多重的擔子。在經過反復權衡後,凡是覺得自己無法勝任的工作,無論是有關佛法的,還是與佛法無關的,都不要一概答應,更不要輕易就發下宏願。作為一名薄地凡夫,我們本來就不可能具備超凡的工作能力,故而應當努力從發起願菩提心做起,以期通過修行提高個人的能力,並非要好高骛遠地去實踐什麼菩提心。否則不但對於眾生利益甚小,還會對自己構成危害。因為利益眾生的前提是必須具足不共的智慧與能力。否則就一定難堪重任。若度化眾生的因緣尚未成熟,自己就貿然行事,固然其發心值得敬佩,但實際效果定然不會理想,並且還會因此而障礙個人修道,其結果無非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已。所以,在沒有獲得足夠的智慧與能力以前,我們還不如前往寂靜之處精進修持,以期早日做到願行一致。
以往的高僧大德、諸佛菩薩們,對於寂靜清幽的山林深處無不交口稱贊 ― 那裡沒有野蠻的眾生和喧鬧的場面;那裡遠離了暴力和傷害,有的只是善解人意的小動物和空中的飛鳥,而它們也會成為修行人的忠實侶伴。如此棲身在密林之中,定會感覺悠然靜谧;安住於山洞之內,怎能不感惬意安閒。山腳下,潺潺的溪水緩緩流過;平原上,五顏六色的鮮花爭奇斗艷;嗡嗡的蜜蜂,在花叢中盤旋飛舞,唱著動人心弦的歌謠;不知名的小鳥,三三兩兩地婉轉啼鳴,忽高忽低地追逐嬉戲;微風吹拂,送來縷縷沁人心脾的旃檀清香;波光潋滟,蕩漾著天鵝純淨的倒影,令人心醉神迷;遠處的山澗中點綴著叢叢翠綠的松柏;而腳下的山坡又鋪展開無邊的如蔭芳草。這簡直就是一幅如詩的畫卷,猶如天國降臨在人間。堪布尼登仁波切在贊頌色達寂靜處的一篇文章中也曾說道:如此寂靜的山林猶如天國的花園,四季的無常變化也能為行者之觀修帶來無上助緣。
如今,已經趨入了解脫大道的我,隨順佛陀的言教,發自內心地勸告大家前往寂靜處所,精進不懈地修持善法,度過有意義的一生。
在我們借以棲身的這個輪回大海中,到處都充滿了痛苦,所以具有智慧的人一定要仔細取捨因果,精進修持正法,以便將來弘法利生時能引導眾生共同脫離苦海。要知道以我們現在的凡夫境界要想度化眾生,那是極為困難的。所以,我在此奉勸每一位有緣弟子,一定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我們將獲得無礙的辯才和究竟圓滿的智慧,然後再入此娑婆以度化眾生,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據佛經記載:西方極樂世界乃清淨剎土,其殊妙功德不可思議,因此,我們首先應當捨棄自己的天靈蓋―發願放棄今生,了脫輪回,進而力爭往生西方。以前有一位大成就者在召開極樂法會時,曾告訴大家,如不能現量地觀想出阿彌陀佛及其手中之缽,就可以方便法觀想他本人與他手中的大碗。同樣的道理,假如我們當中有人不擅長觀想本尊,便可僅僅觀想唐卡上面阿彌陀佛的形象,這樣也仍然可以獲得殊勝的加持。
盡管我不厭其煩地宣說了我自己對末法時代的種種不盡人意,不如理如法,甚或醜陋、可怕、必墮地獄等現象的厭煩之心,但有句古話說得好:“愛之切,故言之也苛。”就我本心而論,我多麼不願看到這些讓我心痛的行為啊!我多麼希望佛陀的朗朗慧日能重新輝耀於藏地乃至全世界的被烏雲遮蔽的天空之上!我根本就不願看到綿延幾千年的佛之慧燈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墮於黑暗!
我可以坦誠地將一句,無論五濁惡世的滾滾濁流有多麼喧囂,眾生有多麼貪婪與愚癡,只要有人還在行持善法,還在精進聞思,還在清淨的地方不憚孤獨與寂寞的迅猛修行,我本人就永遠不會遠離他們!
即就是大多弟子都已懈怠、懶散下來;即就是大多數世人都已被各種世間八法所包圍、所污染;即就是許多修行者都已背叛了他們根本上師的教言;即就是有越來越多的僧人都已把出家當成一種職業;即就是有一撥又一撥的假活佛、假堪布們大批應世“弘法”,我還是要說一句:正因為怒其不爭,我才會對他們心生厭煩;正因為哀其不幸,我想我還不會對他們真正生起厭煩心。因為我要盡到我作為一個上師的基本責任,特別是在當前這樣一個顛倒混亂的群魔亂舞的時代。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諾言 — 我自己以及所有眷屬都會在西方極樂世界裡相見!
(來自《智悲精滴》最後一段,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傳授索達吉堪布口譯)
七、【益西彭措堪布】什麼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呢?
往生的正因就是信願。漢地淨土宗的祖師藕益大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就是說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就看你有沒有信願,往生的品位是上等還是下等,全看修持功夫的深淺。同樣,藏傳佛教也是這樣講的,全知麥彭仁波切他老人家在《淨土教言》當中也說:“憶念阿彌陀佛和欲求往生極樂世界此二者最為重要。”意思就是說憶念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欲求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發願求往生。很多淨土的祖師們都異口同聲地強調信願這兩個條件,這有什麼根據呢?佛在《阿彌陀經》裡曾親口宣說:“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佛經的意思就是說:舍利弗,你們都應當信受我的語言以及諸佛所說的。如果有人已經發願,現在正在發願,未來將發願,想往生阿彌陀佛的世界,這些人對於無上大菩提根本不會退轉。過去已發願的,已經往生彼國;現在發願的現在會往生;將來發願的也會在將來某個時間得到往生。
八、【索達吉堪布】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非常稀有
|
唉瑪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過無數眾世界,稍許上方聖境處,即是清淨極樂剎。我等肉眼雖未見,自心卻應明然觀。
“唉瑪吙”是表示奇哉、稀有的語氣詞。作者對什麼感到稀奇呢?對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感到稀奇。
在世間,如果一個人做了一件大事,人們都會覺得很稀有。比如某人原來是一個乞丐,後來他發了財,還辦了一個大企業,這時大家都會交口稱贊:“想不到他還能做這麼大的事情,真稀奇!”其實若有人真正懂得淨土法門,那就不會覺得這有多麼了不起,因為他知道,再也沒有比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以及所成就的極樂世界更為稀有的事了。
當然,所有修學淨土法門的人,並不一定都有這樣的信念,甚至有些人對這樣的道理還很茫然,那想往生極樂世界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欲往生者,皆應了知極樂世界的來源,及其存在之理等內容,這非常關鍵。由於受無神論的影響,以及以前從未好好學習過佛法,所以很多念佛人還在懷疑: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沒有正信,一邊念佛一邊懷疑,那也不可能往生;即使往生,也會包在蓮花苞裡,於五百歲中見不到佛的尊顏。所以,所有修持淨土法門者,都應以邏輯和辯論來遣除懷疑;如果相續中有疑惑,那就必須聞思教理,或者到有智慧的人面前去請教,這極為重要。
下面簡單宣講阿彌陀佛在因地的發願,以及在果地的功德等內容。
往昔無量劫時,世間自在王如來出世,他身邊有一位侍者,名為法藏比丘;因為他是大乘利根者的緣故,他對聖者具有的廣大智慧、正念、證悟、妙智、精進……有勝解信;為了利益無邊眾生,他在佛前發下了殊勝的菩提心。《無量壽經》云:“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後來他在佛前發下了四十八願,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最初發心。
發心之後要創建自己的世界,於是法藏比丘在俱胝年間,聽聞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也有二百一十億的說法)佛陀的功德,及其剎土圓滿莊嚴,還有環境、大地由什麼形成……,並將所有佛剎合而為一,普皆受持,發廣大願。
當時人壽很長,所以法藏比丘能有這麼長的時間聽聞佛法。相比之下,我們聽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二三年就心生滿足,甚至還認為自己很了不起,這就不應該。為了修建自己的剎土,法藏比丘首先學習並掌握了許多佛剎的狀況,之後攝集所有佛剎的優長,而發願建立自己的剎土,也即具足一切功德、遠離一切過患的極樂世界。可能這有點像學院修大經堂,首先是承諾建造,然後去觀摹藏漢兩地有名的寺院,並在壁畫、結構、布局等方面學習他們的優長,之後建造一座極具特色的無比莊嚴的大經堂。但是,修一座經堂只需要兩三年時間,而創造一個剎土,需要在數多大劫中積累資糧,可見佛陀為眾生付出了何等代價。
極樂世界無比莊嚴,連大地全都遍布黃金,而娑婆世界很多眾生都喜歡黃金,連一枚小小的金戒指,或一對小小的金耳環都很看重,可能很多人就不願意留在這個世界。有的人特別喜歡琉璃等珍寶,而極樂世界到處都是,那還有誰不願往生呢?關於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淨土經典有詳述,大家可以參閱,這裡不廣說。但有些人卻像著了魔一樣:“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到底存不存在啊?”所以,對唯依阿彌陀佛福德力才現前的此剎土,我們一定要有充分認識與了解,這樣才能遣除不必要的懷疑。
有些法師雖說阿彌陀佛真實存在,但好像並不了解阿彌陀佛,他們說:“你們知不知道,阿彌陀佛他老人家非常辛苦,他天天都掛念著我們這些煩惱眾生……”他們把佛陀看作普通人,好像佛陀是一個天天跑來跑去的老和尚,其實並不是這樣。說辛苦,可能在未成佛前有點辛苦,但成佛後一點也不辛苦。因為佛陀往昔所發大願全部已經成就,依靠他的福德力,剎土也已形成,一切眾生只要能如理持名、觀想,皆可自在往生;而且佛陀度化眾生的方式也無有勤作,所以佛陀絕不會因度眾生而感受痛苦。
|
緊接著講,又過了一恆河沙數阿僧祇劫,此佛剎名為持執大劫,有統治四大部洲的轉輪王輻輪出世,在其他經典此轉輪王叫無诤念國王,他有一千個太子。當時他有一位大臣名叫海塵,在《大悲白蓮花經》中,這位大臣叫寶海,他生下一具相之子,取名為海藏。海藏長大後,對輪回生起厭離心而出家,最後現前了圓滿正等覺果位,佛號寶藏。王臣眾眷屬皆恭敬承侍、供養寶藏佛。經海塵婆羅門(寶海) — 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勸請,輻輪王和一千個太子都在寶藏如來前發了菩提心,其中輻輪王在佛前發下了受持清淨剎土的大願。可見道友的勸請非常重要,輻輪王當時已是八地菩薩,按理來講他應該知道去依止寶藏如來,但顯現上也需要海塵的勸請。
寶藏如來對輻輪王授記說:“善哉!國王請看,向西方越過十萬俱胝佛剎,有一可堪稱為剎土之王的‘極妙世界’,未來時經過一恆河沙數阿僧祇劫,名為極樂世界,那時你在此成佛,佛號阿彌陀。”為他作了明確授記。當然這是八地菩薩所獲得的不退轉授記,也即將來成佛的授記。
當時阿彌陀佛已經證得八地菩薩的果位,本來八地菩薩很快就可以成佛,但他仍在那麼多劫當中沒有成佛,這完全是他的願力所致。後來阿彌陀佛成就一切大願,現前成佛。在此賢劫之前,雖然已經過了十大劫,即成佛以來已過十劫,但這只是極樂剎土的十天。阿彌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且廣為眾生宣講正法。
作者對此感到極為稀有,因為阿彌陀佛最初只是一位世間國王,後來出家發願,經過無量阿僧祇劫積累二資之後,最終成就了無上菩提,而今正以極樂世界無余陶熔一切眾生。確實非常稀有,因為他並非建立一座工廠或一所學校,而是要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以讓無量眾生在那裡獲得聖果。在有智慧的人看來,這無比稀有,但愚者的品味極為低劣,他們認為只要有錢財、有地位就是好人;確實在當今社會,真正以智慧和悲心作為衡量標准的人已越來越少。
當然以上道理能否接受或認同,這和前世的因緣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前世曾經串習過大乘佛法,也即是大乘種性者的話,那一聽到極樂世界的功德,內心就會數數生起歡喜心和信心。如果沒有前世的善緣,多生累世都在三惡趣打滾,那聽到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之後,不但生不起信心,反而會產生邪見。就像藏地的牧民,他們只能理解自己的簡單生活,對現代社會卻一無所知。如果給他們講美國科技如何發達、物質如何豐富,他們根本接受不了。同樣的道理,聞思底子薄、前世今生都沒積下福報、也沒結下善緣,那就很難接受這樣的道理。但每個眾生都具有如來藏,只要具足了因緣,就會顯發本具的智慧和信心,這一點大家務必清楚。
有些法師說:極樂世界是一所大學,阿彌陀佛是校長,往生的人是學生,它的錄取線很低,其他學校是500分,極樂世界只要250分。這樣講也很好,但我們千萬不要因為錄取線低就懷疑它,因為這是佛陀的大悲而並非世人的無奈。如今阿彌陀佛正在彼剎廣轉法輪、造就英才,同時也在廣納豪傑、集聚賢才;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麼還不發願呢?
另外,關於阿彌陀佛與賢劫千佛等發心及發願的詳細,情況,可從《大悲白蓮花經》(即《悲華經》)中了知。《悲華經》譯於北涼時代,它由中印度昙無谶譯師翻譯,這部經宣說了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攝持濁世眾生的經過,並以無有垢染的白蓮花來贊歎釋迦牟尼佛的五百大願,還宣說了賢劫千佛的發心等內容。總之,這部經的功德非常大。在漢地,蕅益大師曾經弘揚過此經,漢傳佛教很多修行人對此經也很重視。以前我從廈門回學院後,也曾印過一批《悲華經》與道友結緣,希望大家能再看一看。
— 索達吉堪布《藏傳淨土法講記》第12課
九、抉擇淨土:無比殊勝的極樂世界,喬美仁波切關於極樂世界剎土的開示
雖然有許多報身淨土,也有很多化身凡聖同居土,但除了一個例外,一般人是不可能轉生那些淨土的,你必須達到初地菩薩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轉生這些淨土。至於那些凡聖同居的化身佛土,即使你可能轉生那裡,但是不是值得也還是個問題。例如說:我們所在的這個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佛土,佛在這裡示現。他的教法也存在,若你有緣的話,也可以在這裡遇到許多的菩薩及法教。但我們不能稱這個世間為淨土,在這個世界裡,有許多眾生沒有聽聞過佛法,就算他們聽到佛法,也不相信,反而認為那是有害的。因此,我們希望能生在淨土,而不是凡聖同居土。
前面已經說過,一般人可以轉生的唯一的淨土只有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它是一個淨土,沒有任何痛苦,沒有任何阻擾開悟成佛的障礙,任何人虔誠地祈禱願生彼國皆可生於那裡。事實上,若有人虔誠地祈禱發願往生極樂國土,肯定會往生那裡。而且較其它國土更殊勝的是,一旦你生於極樂世界,直到你達成佛果,不須再生於其它非淨土。
解釋了這些之後,喬美仁波切對他的弟子精進大海說:“在你臨終的時候,將你的心專注在那個國土,當你將死的時候,不要想其它的任何東西,只想著要往生極樂世界。”
推而論之,喬美仁波切其實是對後來的人如此說,不光是對精進大海而已。他接下來說:“若你對此有懷疑,你可以在下列這些經續裡找到我前面說的。”那些經典,對極樂世界的描述及祈願往生極樂國土的功效比喬美仁波切前面所講的更詳細。因此他說“仔細地看看這些經典。”
十、如何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希阿榮博活佛
今天是藏歷十二月十五日,也是阿彌陀佛的節日。在這個吉祥的日子裡,我想給大家念誦《極樂願文》和《上師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的傳承。《極樂願文》的作者是藏地的大成就者恰美仁波且,恰美仁波且一生通達大乘顯密教典,諸佛密義全部了然於心,但在顯現上恰美仁波且專志於淨土法門,最後以大神通力不捨肉身並攜帶眷屬、家犬等直接飛往極樂剎土。
《上師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是蓮師當年為悲憫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而留下的伏藏法,蓮師的功德我不必多說。多年前此法依蓮師授記由法王如意寶的上一世列繞朗巴大師取出,現在也已由法王如意寶在漢、藏等地廣弘。
法王的弘法利生事業,在很多佛經和傳承上師的著作中都有明確的授記。法王如意寶也因為他的無量悲心與廣大的利生事業,被公認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上師。法王這一世,在密法方面廣弘無上大圓滿法,在顯宗方面則以淨土法門為主,並且法王自己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五明佛學院每年定期召開四大法會,其中之一就是在藏曆九月天降日召開的極樂法會。在第一次法王主持的極樂法會上,從西藏、青海和四川等地來的藏、漢信眾多達四十余萬,法會期間法王曾意味深長地對信眾們講道:“你們一生中所造的惡業不少,今生更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苦難,凡與我結過緣的人,因信願不足或業障過重,今生未能如願往生,無論下一世你們轉生到哪一道中,我都將化身到你們身邊,度化你們,直到你們往生極樂世界為止。”聽到法王的教言,在場的幾十萬弟子無不落淚。二百多年前,大圓滿祖師吉美林巴尊者的四大弟子之一,多珠根桑銀彭在《未來預言》中寫道:“色啊當天喇溝處,烏金化身名晉美,賜給四眾菩薩徒,顯密正法如明月,利生事業高如山,清淨徒眾遍十方,結緣其者生極樂。”根據這個授記,所有與法王結緣的人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法王如意寶還曾經講過:供養他錢財不是與他結緣,修持他所傳承下來的法才是真正地與他結緣。法王希望所有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弟子都能圓滿念誦阿彌陀佛聖號一百萬遍(藏音:炯丹迪得因夏巴,札炯巴央達巴,作波桑吉,滾波奧華德美巴拉香擦洛,巧多嘉森且奧。漢譯:皈依、頂禮、供養世尊善逝出有壞圓滿正等覺怙主無量光佛),或者漢文“南無阿彌陀佛六百萬遍”。
依據佛陀親自宣說的經典和祖師們的教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具足四種因和斷除兩種障礙,四種因:第一是憶念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功德,並生起不退的信心。第二生起菩提心。第三積累資糧。第四發願往生並回向功德。具足了這四種因,一定能夠往生。
需要斷除的兩種障礙:一是犯下五無間罪,二是犯下誹謗正法罪。五無間罪是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和破法輪僧。殺害自己的父母一般有良知的人不會做。法輪僧、佛陀和阿羅漢在當今時代我們很難遇到,所以現代人一般不會犯下五無間罪,但有些不如法的行為會成為近五無間罪,這在《極樂願文》中寫得很清楚,如果有,要好好忏悔。
與五無間罪相比,誹謗正法罪很容易在有意無意間違犯,所以一定要注意。大、小乘中所有的顯密佛法全部是佛陀為利益眾生而宣講的無偽善說,如果誹謗其中任一教法或者認為佛法中這一教法殊勝、那一教法低劣等,就構成了誹謗正法罪,因為佛法是諸佛與聖者們所宣說的,所以誹謗佛法,也就誹謗了佛陀與僧眾。如果造下了這樣的惡業,不真心忏悔,下一世不用說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人身都很難得到,果報不可思議。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現在有的在家人隨意評論和誹謗出家人,作為一個學佛人這是很不如法的。釋迦牟尼佛曾經講過,每四個出家人當中就有一個是佛的化現。所以在出家人中誰是聖者、誰是凡夫我們根本無法判斷。有的人講,這個出家人的行為不如法,對佛法的損害很大。出家人有這樣的顯現,絕不是佛法的問題。雖然他有這樣的顯現,但我們依然無法判斷;無法判斷,就不要誹謗。因為誹謗出家人的因果實在是太大了。你如果認為某個出家人的行為不如法或者對這個出家人沒有信心,可以不去拜見、不去供養,但記住不能誹謗。
佛法包括教法與證法,高僧大德們心中內證的是證法,為眾生宣講的是教法。如果誹謗為利益眾生正在廣轉法輪的高僧大德也就是誹謗佛法。佛陀圓寂前也曾對阿難講道:阿難莫悲傷,我於未來時,化現善知識,利益汝等眾。看到佛陀的這些教言,有過這樣行為的人應該反觀一下自己,從現在就要馬上斷除誹謗高僧大德的行為,好好忏悔,否則會斷送自己的解脫之路。如果誹謗的是一個佛菩薩的話,依據《極樂願文》等經論的教言,業障和因果不可思議。所以我們大家今後都不要去評論別人,否則會傷害到我們自己。除以上所講的兩個往生的障礙,還有就是已經進入密乘的弟子不能破密乘根本戒。破了密乘根本戒,沒有忏悔清淨前也是不能往生的。
具足了往生的四種因並且斷除了障礙往生的過失,不論是成就的聖者還是普通的凡夫,都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發下的廣大願力,也是傳承上師特別是法王如意寶通過他們的修持為我們做出的印證。關於極樂世界的功德,我們以前已經講了很多次,在漢傳佛教的《淨土五經》和藏傳佛教的《淨土教言》等經論中都有詳盡的宣講,大家回去後一定要認認真真地修持。
大家都是在家人,在家人生活在社會上肯定需要一些資糧,不僅是你們,我也一樣,如果沒有一點資糧確實很難生活下去。但作為一個學佛的人,追求的是真正的解脫,平時吃的、穿的夠用就可以了,否則人的貪欲是很難滿足的。今天有了一百萬,就想一千萬,有了一千萬,就想一個億,這樣下去,永無止境,而生命卻會在你追逐貪欲中一天天地縮短。到死亡來臨時,不用說你積下的財富,連自己的這個肉身也帶不走。前幾天我去一位弟子家裡,聽她講,她的鄰居是一個身價很高的大企業家,平時身體看上去也很好。今年一月初這個企業家的一個項目完成,在慶祝的酒會上,他只喝了兩小杯酒就突然死在了酒席上。本來他還計劃再開發下一個更大的項目,但下一個頂目沒看到,自己卻離開了人世。一月初到現在只有二十幾天的時間,現在他的家人已經為了爭奪他的遺產打得不可開交。一個人如果用自己的所有精力去追求世間的財富,最後的結果可能都會這樣。所以我們在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後,應該用更多的精力修持佛法。
我是五明佛學院一名普普通通的堪布。因為在法王如意寶的座下聽聞了二十一年的佛法,所以今天在這裡可以給大家講一講,但在修行方面應該和大家沒什麼區別。有時候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我會常常想,自己這一世雖然沒有造下殺生、誹謗佛法等等這樣的惡業,但一個凡夫平時肯定會有許多的過失,如果在明天早上我沒有醒來,也許沒有把握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師徒要一起努力修持,共同發願往生。
發願往生後,要常常憶念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因為常常觀想,在自己突然遇到危險時,就能夠想起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這樣經過長時間的修持,會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最後在臨終自己非常恐懼的時候,也會想起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最終往生極樂世界。
我雖然是一個凡夫,但今天給大家傳承的法都是法王如意寶傳給我的。法王是真正的聖者,在我依止法王的二十余年中,從來沒有擾亂過上師的心,也沒有一次讓上師示現不悅,所以這兩個法的傳承是非常清淨的。法王現在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他傳承下來的法還在,只要我們按照法王和傳承上師的教言修持,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十一、在西方有一片淨土,那是我嚮往的地方
|
此圖正中為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均結跏趺坐於大蓮花座上。正中的阿彌陀佛,雙手結禅定印,掌上置有蓋蓮台。阿彌陀佛寶髻高聳,端身正坐。兩旁觀音與勢至都以微側身傾向正中的阿彌陀佛。
佛壇前方是蓮座菱形格交織而成的“琉璃寶地”,有聖眾菩薩羅列兩旁,均盛裝華服長衲曳地,璎珞玉佩垂掛,其手中各捧香、燈、果、花、塗(塗香)、樂(樂器)以為供養。左右兩側又有二位手持網羅幢的菩薩(或天人),遙遙對立,畫中呈側姿。
阿彌陀佛的頂上有二重寶蓋,上飾垂缦、珠寶。三聖像的四周兩側是聲聞弟子,左右各八尊,其中造形較特殊者,如長眉、持錫杖、頭覆斗篷、面現梵形,手持貝葉經,體態碩大等等。
琉璃寶地之上,尚有跪地的菩薩(或天人)、著僧服的比丘、俗家打扮的在家佛弟子等,那是以後側視觀。
西方三聖像的後面,也就是畫面的上方部分,為妙華宮殿、眾寶樓閣,和一些浮在虛空中的景物。如虛空寶閣、尊勝寶幢、多層佛塔、空中經行思道的行者、飛空而至的他方菩薩等等。間隔在其中者,尚有七重行樹。眾寶樓閣前的蓮池,池中蓮花大如車輪。七層寶塔四周是圍繞經行的聲聞弟子聖眾。
在琉璃寶地的正前方,也就是畫幅的下方部分,畫的是一大蓮池海會圖,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光現花幢、光現寶幢,和分十四支出水的摩尼寶珠,寶珠的光中出現化鳥。大蓮池所表現的主題是九品往生,最前一排,面向西方三聖像,作背後觀的行者是聞法受記、上品上生、花開見佛等等。整體觀之,通幅「極樂世界莊嚴圖」,人物眾多,景物繁復,但通過設計者細致的安排,形成一幅結構嚴謹,左右對稱,敷色鮮艷,樹木宮殿與聖眾菩薩之間,虛實互補,列序有秩,將《阿彌陀經》等淨土諸經所闡述的極樂世界勝妙景觀,钜細靡遺的呈現出來。
十二、阿彌陀佛心咒意義解釋與功德簡介
|
阿彌陀佛心咒:
Om Amitabha hrih
嗡 阿彌德瓦 捨
(皈依 無量光 融入)
Om Amitabha Arya Siddhi Hum Hrih
嗡 阿彌德瓦 阿耶 悉地 吽 捨
(皈依 無量光 聖者 妙成就 菩提心 融入)
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
蓮花生大師 造並伏藏
列繞朗巴大師 取藏
索達吉堪布 譯
頂禮阿彌陀佛!
(此阿彌陀佛之修法,首先皈依及發心,復次進入此修法)
皈依、發心: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三遍)。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愉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捨。(一遍)
正行:
一切法皆空性中 當修周遍慈悲心
如是空性悲心中 萬物皆成極樂剎
蓮月墊上自心捨 由彼發光成二利
其變自成出有壞 阿彌陀佛身紅色
一面二臂定印上 持著充滿甘露缽
兩足不變跏趺坐 三種法衣美妙身
圓滿一切相隨好 圓覺五身勝本性
現而無有自性者 心間月上紅捨字
根本咒文右圍繞 由其發光諸善逝
如同所修迎請入 乍、吽、瓦m、火
咒文發光作二利 色現清淨無量光
聲響清淨心咒音 意聚清淨五智慧
大樂之中念心咒(一遍)
嗡 阿彌德瓦 阿依斯德 吽 捨
回向:
願我迅速以此善 成就無量壽佛尊
一切眾生盡無余 悉臻彼等之勝位
一十一字根本咒 三十萬遍得悉地
佛現攝於無緣中 其後回向發心願
消除現世非時亡 來世極樂深捷徑
是故具緣當修持
沙瑪耶!
能仁王吐單加措抄於列繞朗巴之伏藏原文也。
譯者贅語
淨土法門為顯密共通之法門,藏地雖於顯宗教法外,尚有無上密法與之並駕齊驅,然無論四大八小教派中的任何一宗,均以回向往生淨土為助行,即便眾多成就者也示現肉身直接飛往清淨剎土,藏地人民也以終生供僧布施、刻寫石經石咒、誦念觀音心咒、彌陀心咒與聖號等善行回向往生淨土,藏地僧俗崇奉的清淨剎土,有西方彌陀淨土、兜率彌勒淨土、香巴拉淨土等等,尤以西方淨土最為普遍,歷代各宗祖師都作有各類發願文及論著等行世。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以深廣的出世智慧,根據眾多的教證理證,再再贊歎西方極樂淨土法門是在末法時代最適合眾生根機、最見成效的法門,並诏示弟子們在廣泛聞思、心生定解的基礎上,以大圓滿法為宗,以西方淨土為歸,以此現世廣弘佛法,作獅子吼,來世徑登極樂,獲更高往生品位。法王平生之最大心願,是接引娑婆眾生悉數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儀軌,是往昔蓮華生大師親自伏藏,法王前一世伏藏大師列繞朗巴取出,列繞朗巴大師受請至拉薩為十三世達賴喇嘛吐單加措傳法灌頂、遣除障礙期間,由達賴喇嘛筆錄成文,故具無比加持,法王此世專門撿出廣弘。每年秋季五明佛學院極樂法會即按此儀軌修持,法王並開許未受灌頂、傳承者也可照此而修。凡發願按此儀軌如理念滿30萬心咒與100萬遍彌陀聖號,並誠心忏除以往罪業,今後不作重大罪業(即小乘的五無間罪,大乘的謗法罪,密乘的三昧耶根本罪)者,法王加持並保證其臨終時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普願天下眾生,祈禱與彌陀無二之聖者法王,藉此儀軌出離無始輪回,往生極樂世界迅速圓成菩提。
一、阿彌陀佛一字心咒
唵wèng 阿à彌mí爹˙diē哇wā 捨shē
◎這是阿彌陀佛讓眾生往生淨土的心咒。也叫彌陀心印,平常念可以消除災禍、消除疾病,命終往生淨土,而且保證上品上生極樂世界。
二、阿彌陀佛往生心咒
唵wèng 呗bèi瑪mǎ 達dá列liè 吽hōng
◎呗瑪—就是蓮花,達列—就是救度,阿彌陀佛用蓮花救度一切眾生,所以常念這個咒能消除一切業障,保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能超度死亡的眾生與人,得生淨土。
三、阿彌陀佛大樂心咒
唵阿彌爹瓦 阿依斯德 吽捨
◎三十萬遍得悉地,佛現攝於無緣中,其後回向發心願,消除現世非時亡,來世極樂深捷徑,是故具緣當修持。
傳承是這樣念的:
Om a mi de(此字注音按英文音標讀) wa se(此字注音按英文音標讀,彌陀種子字,聽起來類似英文的C,但應該是漢語的第四聲)
年齡已大的修行人,多年念佛不得力者,可再加持此咒,速得感應。
此咒也有相應的手印。
阿彌陀佛心咒-咒輪 |
沙門釋子比丘尼普度昌悲完校於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