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1月初開示

文章建立於 2013/11/13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精進佛七及其前後

出自: 1997年郭文秀老師演講集(國語)



           末學郭文秀過去常被同參道友問到:「如何打佛七比較能得利益?」「如何念佛才能專心一致?」,當時因自忖功夫未到、解行未深,不敢就此題與大眾共修。

       這七年來,參加15場以上佛七,大都為恩師 懺公主七,且遵其開示,於生活中次第下功夫,慢慢累積經驗,去蕪存菁,雖念佛未敢曰得三昧,但妄想雜念已漸減少且能很快察覺,而趕快以佛號代替、降伏它。


        最近末學又被問起類似的問題,又於11月1日參加承天禪寺佛七,過程尚稱得力,因此想貢獻一己之心得,為廣大同修蓮友之參考;以此功德迴向慶祝恩師 懺公八秩晉三之壽,祈願身體健康久住世間、轉大法輪、廣度眾生。另紀念廣欽老和尚冥誕,以及農曆11月17日阿彌陀佛聖誕,乃以「精進佛七及其前後」來和諸位共修,相信阿彌陀佛與兩位上師能了解個人「野人獻曝」的舉動。


        首先,先了解打佛七的意義:「打」--從事、專心一件事。「打佛七」--以七天為期,專心念佛。根據阿彌陀經記載: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因此在七天中儘快證得「一心不亂」,而且「一心不亂」越長越好,用來作為臨終時往生西方極樂的資糧。蕅益大師「彌陀要解」註解中說,七日中念佛得一心,只要一日,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有人第一天就「一心不亂」,甚至長達七天、七天以上,更為殊勝。除了正念以外,還要有些助緣,以便水到渠成、功不唐捐。以下分為:壹、佛七前,貳、正參加時,参、參加後,三大段;且每一段各有理體、事相,來說明。

壹、(已報名)佛七前之準備
壹.一.理體
壹.一.1.必須已歸依佛門,或正要歸依,才叫信心堅固。
壹.一.2.發出「信願行」:信阿彌陀佛有48大願,發願往生極樂淨土,也願意執持名號,實行佛法,以三資糧來回向要往生極樂。
壹.一.3.好樂念聖號。
壹.一.4.應對打佛七的意義,有大略了解。

壹.二.事相
壹.二.1.調五事:飲食、睡眠、身、息、心。至少要在7天前開始準備(這也是天台宗的前方便):
壹.二.1.1.調飲食:要全素食。一來使身體適應,二來表示對佛法恭敬虔誠,才容易契入。
晚餐方面:漸漸減量(從3/4→1/2→1/3→1/4→乃至不吃),有的道場可吃藥石,但以個人經驗,為免昏沉,晚餐最好不吃。
早餐要精簡:「精」是質地好,例如蛋白質(可以持久)、醣(可以立即燃燒)、礦物質、維生素。「簡」是份量不多,脂肪少,不過飽。
午餐可以有稍多的蛋白質、油脂,以便維持至次日早餐。但也是八分飽即可。
食物種類越多越好!每天20-30種,吃素者要了解哪些營養素可以互補,使8種必需胺基酸得到吸收。另要避免油炸、躁熱刺激品、人工調味,以免上火脾氣大。
在家中進餐時間也要調整與所要去的道場一致,這樣進道場後會馬上適應,念佛較易得功夫。

壹.二.1.2.調睡眠
壹.二.1.2.1.
事先瞭解佛七道場起床、安板、養息的時間,在家中就調整與之一致,到能夠只睡4.5-6小時就覺得足夠,才不會在佛七道場中打盹,虛度光陰。
壹.二.1.2.2.
養成在家中睡前能打坐於床上,萬緣放下,一念提起念佛,念到睡意來躺下時,也能心繫佛號,安詳入睡。
壹.二.1.2.3.
練習吉祥臥,右脅臥。當身體不舒服時,再換姿勢。
壹.二.1.2.4.
如果這樣實行覺得睡眠不足,在早餐後可以假寐15分鐘,中午午睡半小時,頂多晚課前再休息10-15分鐘。這種「分段式睡眠」效果很好,以個人經驗,晚上一定可以只睡4.5小時。

壹.二.1.3.調身
分3項:
壹.二.1.3.1
在動靜二相,盡量契入。舉止行住坐臥要安詳細膩,甚至不跑跳、不打球類、不出言暴橫,以免氣息變粗,心變散亂就很難收。祖師大德有謂:「行也禪,動也禪,語默動靜皆安然」,正是此義。
壹.二.1.3.2
要多練習打坐,乃至吃飯、閱經、讀書等,盡量加長時間,半跏或全跏皆可:
半跏--左腳腳跟接近右大腿骨與腹部交接處,右腳在左腳下,腳趾與左大腿外側平行。
全跏--承上,將右腳置左腿上。
女性生理期間,可以兩小腿平行、膝蓋著地,或兩小腿交叉,置於股後。
坐時,要注意中褂或海青下擺完全收攏放於臀下,不要有縐褶,以免造成皮膚疼痛。
下身坐好後,安手--左掌放右掌下,兩大拇指接觸,放在右手食指上,將此手印置於左腳上,接近自身正中央。古德云:當心而安。手放於自身中央,則安心。
接著端正上身:整理衣領、肩膀、衣袖、各部位都要舒服無皺摺,脊椎直,頭頸正,鼻對臍,開兩眼平面而視,止住這個姿勢。
再來,口吐濁氣:當坐之時,氣息粗,先吸氣,吐氣時,從口中綿慢而吐,想全身所有筋脈不通處都隨之開展,再以鼻吸新鮮空氣,如是者三,直至身體氣息調和。
其次閉口,舌抵上顎。
再閉眼,遮斷外光,端身正坐如磐石,調身完成。
以上調身過程,是由下至上,且不論動態(打坐時調整坐姿、待人接物等)或靜態,都有很深的助緣關係,學長們要多加練習。

壹.二.1.4.調息
分為動態、靜態調息:
1.在佛七前:如太勞累、氣虛(可吃調氣中藥),要調身體,日常多做深呼吸,尤其女性,要以腹部丹田呼吸,氧氣充足了,比較不會昏沉,腿部也比較不會產生乳酸。
2.減少外緣,少說話(說話,會出氣,無法調息),甚至止語,注意呼吸。
打坐時調息,參考天台六妙門之數息觀,以佛號數入息或數出息,不可入出皆數。把心繫佛號,同時注意鼻端呼吸,此外再無其他。
祖師之調息有三法:1.心安住在丹田、鼻端、或佛號。2.放寬身體不緊張,3.想像全身的氣由毛孔出入,通達無礙,不是只靠鼻呼吸。
鼻子呼吸時,依照天台宗的說法,有4種相:1.風、2.喘、3.氣、4.息。前三為不調相,後一為調相。
1.風相:鼻息出入有聲,守風則散,因為氣粗,心散漫;
2.喘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也,守喘則結,因為氣短,無法直下丹田,無法氣長;
3.氣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氣相也;守氣則勞,因為呼吸不順暢,使身體勞累。
4.息相:不聲不結不麤,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隱,情抱悅豫,此是息相也。守息即定,鼻息綿長微細,全身毛孔可以安詳進入無呼吸的狀態,守息易入定境。
如果調息未成,就很用心參禪念佛,容易得到心痛,心也很難入定。所以對調息,必須下一番功夫,用心調和。若到息相,就心繫佛號,再無其他,不再繫念呼吸。

壹.二.1.5.調心
1.身口意三業中,意為本,身口為緣。報名佛七後,就要減少外緣,如果有事就趕快去辦,在家中,隨著佛七的日子越接近,就要萬緣放下,不理俗事,不必要之事,不主動搭理。
2.調伏妄想雜念,也不使自己做出放逸舉動,妄念現起,就以佛號代替,隨它遠去,也不必懊喪。懊喪也是另一種妄想,就讓妄念在佛號聲中來來去去(妄念→警覺→佛號→妄念→警覺→佛號) 。
3.調伏我們好昏沉的個性:若是心中昏闇、或是打坐時頭想低下,要隨時警惕自己抬頭挺胸,繫念鼻端,心繫佛號,這樣很快可以降伏睡眠。

壹.二.1.6.其他
除調五事外,佛七前還需準備:
1. 換洗衣物
內衣、外衣皆以棉質寬鬆為好,有些道場要穿海青,裡面就要穿棉質T恤,比衛生衣好。
天冷時可準備小圍巾,以黑色、深咖啡色、深藍色為佳,或準備黑色披風,打坐時可蓋住腿。
自己打坐高度、軟硬度不同時,可以準備小坐墊,填充物以棉質為佳。
居士不論男女,都不應穿短褲,最好穿布鞋或居士鞋,無聲響,又好穿脫,以免上殿時妨礙他人時間。
褲子臀部要寬鬆,以便拜佛,不要每次拜每次去拉它。褲腳如有鬆緊帶,要用寬鬆扁平的,褲腳要長一點,打坐比較舒服。
女居士入道場不要化妝,樸素,頭髮自然典雅,以持八關齋戒的精神來莊嚴自己。
2. 藥品
2.1.個人隨身藥品以及胃腸藥等:還有冬天打佛七,容易傳染感冒,可自備感冒藥等。在此末學要特別建議,有緣聽到這裡的人,如果報名佛七後,發現重感冒就不要去。依個人多次經驗,有些道場執事人員慈悲,讓重感冒人參加,結果很快不到2、3天,許多人都流鼻涕、咳嗽、甚至發燒、念佛不得力。所以不要因一己之私抱病參加,要懺悔業障,因緣不和合,佛七時時都有,懺悔業障之餘,最好發慈悲心,主動向道場說明,放棄參加。
2.2 提神及解渴藥品
例如:人參片、喉糖、八仙果、百仙果、養肺百益膏、枇杷膏、維他命、維他命C片等。因為不斷念佛,耗元氣,這時就需要C片,告訴大家一個小秘訣:每2-3小時含一片200mg的C片,一天約5-6片,比較不容易口乾舌燥氣虛哦!
2.3 酸痛藥品
1.噴/擦劑:吸收快、不用搓揉,例如正骨水大陸廣西玉麟藥廠出品、撒隆巴斯、八仙免痛噴劑都很好用,適用於腳盤、膝蓋關節,每天3-4次(早齋後、午齋後、傍晚、養息前)。
2.貼劑:各種中西藥布,時效長,但可能過敏,或不好活動,用於腰、背、臀、坐骨神經等。
3.軟膏類:要搓揉者,個人用過例如:中國化學出產的優護軟膏、五洲藥廠的完疲軟膏、西德有機公司出的止言痛軟膏、西德原裝進口雷百益軟膏等都還不錯。以上推薦僅供參考,當然也還有其他好的產品,視個人情況而定。
另外要自備環保杯(有道場可能提供紙杯),比較方便,最好有蓋,防灰塵。
女居士髮長要準備黑髮帶,綁成一束不致散亂。

貳.正參加時
為剋期取證要萬緣放下,當作閉關7天,只有聖號在心中憶持不忘,分三大項說明:
貳.一.事務方面,分成4點:
貳.一.1.服從道場規範,聽從執事人員教導。
貳.一.2.進出道場樸素、典雅、鞋子走路不出聲,女眾不化妝、不穿短褲或裙子。
貳.一.3.六親不認,只認阿彌陀佛、主七和尚、執事人員。所謂主七和尚一張嘴---可以隨時說話,執事人員半張嘴----有事時可說,參加學員沒有嘴----要徹底止語,不與人招呼,令心止於一處(佛號)。
貳.一.4.出入道場中,物品第一天就要安置好,尤其不要在大眾寮房、廣單處眾人休息時,開綁塑膠袋製造聲音,所有一切動作,不只顧慮自己,也要顧慮他人。

貳.二. 都攝六根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念佛圓通」,重要在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下談談六根如何都攝:
貳.二.1.眼
盡量閉眼不外看攀緣,可以養神,入定心。如果昏沉要奮力張開三分目,以眼前1-2呎為目標,再攝心調身調息,正念提起時再閉目。
拜佛時站直了就閉目,不見光、人,趴下時再開目,看拜墊或看路,不致撞到人。打坐時開三分目或五分目,但不看他人,眼不攀外,心容易專。

貳.二.2.耳
攝心念佛的同時,也要攝耳諦聽自己和大眾的佛號,遵從維那師或糾察師的訊號,與眾人和合,不特別突出。
如靜坐時,要聽自己內心發出的佛號所謂「用心耳聽心音」,除了佛號主七和尚的開示,以及道場的規矩之外,其他聲響,我們都不動心不攀緣,都與我們無關。

貳.二.3.鼻
鼻要呼吸,所以用佛號來數息、調息,使我們的身息綿綿密密,若有還無,除此外也不聞外來任何味道。

貳.二.4.舌
1.要止語。
2.隨喜道場中的飯菜,適量(不過飽、過飢),不撿擇菜色。
日中一食者,幾日下來,可能精神不濟,可在早上第一、二支香中間,含人蔘片,養氣提神。體質陰虛(陰熱)者,不適合人蔘,可含喉糖。午齋時要緩緩進食,先喝湯水,進柔軟食,再進其他食物,比較不傷胃。
取食時,高血壓者,取食宜清淡,若太鹹,會頭昏想睡;低血壓者,要吃含鈉、鹹一點的食物,以免血壓太低,造成昏沉。血糖高者,米飯就要減少,八分滿即可,而持午之晚上,可含一小片糖,以免血糖太低。
晚上如果餓了,可以泡枇杷膏、養肺百益膏,這裡面含蜂蜜、中藥,又可止渴、解餓、養中氣、不會感冒,好處多多。

貳.二.5.身
在道場中,動相方面,不論動作、走路、開關門、水龍頭、摺被…都要輕柔,一來不擾亂人,二來護持自己,令心沉靜,令氣能細,做好一切萬全的準備,以便契入那不生不滅的義理。
打坐中如果腳痛了,該鬆腿就鬆,能忍就忍,不要生煩惱。
拜佛時要緩拜緩起,不要急起直落,讓心安定。
繞佛時,腳步要用力,每一步都很穩固地踩下去,這樣心裏的火氣會往下沉,身中骯髒之氣會從腳出。
打坐時如果發生腳痛、膝蓋痛、腰酸、坐骨神經痛等情形時要如何處理?以下說明之:
1.打坐時如果發生腳盤痛,用噴劑、擦劑或軟膏於外側上方有一圓球形骨頭四周(叫做斐骨肌脛)一天3-4次(早齋後、午齋後、傍晚、晚課後)。
2.盤腿太久,膝蓋四周尤其內側,和大腿接觸之處,積聚乳酸而腫脹疼痛:可使用噴劑、擦劑或軟膏,由大腿內側,接近膝蓋的擴肌或韌帶上,延長一直擦到膝蓋內側及小腿上方,同時按摩血海穴、陰陵泉、陰包、曲泉、膝關等穴道;亦即,由大腿到膝蓋內側會痛腫脹之處,由上到下按摩加擦藥,再順小腿內側到接近腳底之處,有個然骨穴,在那裡用力按,然後再加按湧泉穴。還有,膝蓋四周也可再加強貼劑、擦劑,使之涼爽,這樣用藥加上按摩,乳酸就容易排除,氣脈通了,症狀就會減輕。一天也是可用3-4次。
3.下背或坐骨神經痛:適用長時效的藥布,要注意3點:
3.1不可貼在脊椎正中央,而是脊椎兩側。
3.2貼在兩邊臀部上面的凹處、腰眼,非常有效。
3.3坐骨神經痛者,在尾椎接近臀部的兩個穴道,叫「腰俞」、「長強」之左右兩邊往大腿方向貼藥布,症狀也可以減輕。

貳.二.6.意
       意念要制心一處,更莫異緣,以佛號來統攝一切身口意,如有妄念,也讓它在佛號中來來去去,不生煩惱。漸漸地妄念會減少,佛號會鮮明起來、固定下來。初練習念佛者,建議要有自己契機的韻調及速度,日夜不停地唸,等到因緣成熟,佛號自會與你融成一體,達到一心的狀態。
另外注意,在佛七道場中,不要用念珠,搯念珠的聲音會擾亂別人,訓練自己佛號用心念,以心耳聽心音,念念相應,不用念珠記數也很殊勝。如果一定要記數,用手指由一數到十,反覆十、十地數下去,目的是使佛號堅固而不是累積數字。

貳.三.我們來談淨念相繼:參加精進佛七,為的是尅期取證,因此念佛如何進入一心,就很重要,我們分三大點:
1.佛七剛開始時,因為外緣尚未遮斷,或心中妄念雜念多,或平常在家造了業障,在第一、二天,就要多拜佛求懺悔,多繞佛來行氣,隨眾唱念以便都攝六根,攝妄念歸於佛號


       如果自認雜念多,持名之外可加入「觀想念佛」----觀佛教所說的義理:真諦、俗諦、中道第一諦,想世界都是苦空無常,而我造業無邊,我今有幸得此善根及殊勝因緣,入道場念佛,我若不把握,更待何時。
或者是「觀相念佛」----張眼見眼前佛相莊嚴肅穆,光明相好,想佛光普照,加被自己及他人,我在佛光注照之中,身心寂然,業障消除,信願堅強,一心念佛,這樣勤求懺悔,乞求佛力加被,發願精進用功,自然會蒙諸佛菩薩加持,開發自性潛能,所謂「自性彌陀」、「自性觀音」、「自性韋陀」,必然會顯現出來,而發出功力。


2.第二階段,妄念減少,能夠靜心用功時,念佛更加得力時,要更加攝心專注念,攝耳專注聽,等打坐念佛四字佛號,以快板追頂念時,就要勇猛精進,並且觀想----一輪明月在我心中,彌陀聖號如同載舟或飛馬。我乘此突然離地騰空,飛入無邊無際大光明藏中,耳中諦聽鐘魚盤的法器聲,既不夾雜,也不間斷,如馬蹄聲,滴-滴-答-答,聲聲摧斷煩惱執著,超越生死界限。


       眾人念佛聲,猶如海潮浪聲,生死之海,必定要超出,「加油啊!加油啊!」自己就當作在生死界限之上,若不蒙彌陀接引,就要墮入三惡塗,因此死命地、精進地、勇猛地一路念去。
耳朵裏聽到三聲木魚「哆-哆-哆」,遮斷無盡的煩惱,突然寂靜,就好像自性本空的道理,當萬籟俱寂之時,心耳諦聽,自性彌陀發出的念佛心音,一字一字分明清楚,眼閉、耳攝、鼻納息,口不出聲,身不動搖,憶念彌陀,恰如母子相憶,孺慕不可分,越念越親切;也如彌陀與己一樣,水乳交融,不可分割,這樣一字一句,一念萬德洪名,萬德洪名歸於一念,乃至不知彌陀是我,我是彌陀,身心皆忘,一切俱寂、俱空。空寂之中,唯有彌陀的無量光,常樂我淨,這樣萬德洪名一直念下去,就是無量壽,再無其他。


       如果您打坐念佛,念得很專注時,發生以下八種現象:輕、重、冷、暖、動、癢、澀、滑,謂之「八觸」。例如:有時覺得身體很輕/沒有身體存在,或覺得身體在火爐中很熱,或覺得身體很冷,或覺得身體很重,或覺得身體某一部位要動起來,乃至覺得身體筋脈、氣脈有電流流過似的,或覺得身體好像白蟻穿心----癢極了,或全身骨頭節節在痛,酸澀不已,或覺得無法控制身體,好像不是你的等等,都不必管它。

八觸是修定過程中,身體生理所引發的現象,有時只起一種現象就終止了,有時先後次第起其中數種現象,這些都是「善根開發相」,你不必執著歡喜,也不必驚慌失措,只要一心念佛,不必理會,一小段時間後就會超越克服。爾後在日常生活中,你就會發現歷經八觸,有很多妙用相應。末學在此不便說明,必須是過來人,方知自家事。


       當你在拜佛、繞佛或睡夢中,見佛、見光、見蓮花、或見法師來為您說法,或見佛菩薩來摸頂,都是善根開發相,其中雖有層次高低之別,但念佛之人在佛七期間,一不求感應,也不拒絕毀謗、這些現象可遇不可求,以平常心來看待,不染不執,善境界不以聖境解,乃真正的善境界。


       如果以為自己不得了、有成就、證果了,就是染、執著,就會被自己慢心所障,不會再進步,也就是「心魔」。應善自體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萬法唯心所造,必須學習觀世音菩薩於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裏所說的: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意思是說:我們初得善境界之人,必須要把所接觸的所有境界、要把「能」「所」滅掉,意即,沒有能得善境界的我,也沒有我所得的善境界,不論所碰到的境界是動相或靜相,心中都非常了然清楚,所接觸的境界是不能動搖你的,你的定力漸漸增長,因此對外面的境界,能聽的,能接觸的,全部都經歷過了,它們不能住在你的心中,心不動搖。這個不動的心,加上能覺的,與所覺的自己的覺性都空了,而這空的覺性,雖然很圓融,這所空的與自己的空性也滅掉,所謂「滅無為義,滅空為義」,這樣的生滅法就沒有了,即沒有了生滅法,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寂滅現前,你就忽然之間頓超世出世間。意即,你是修大乘的菩薩,而非只有修解脫道;你不但知道真空,還能真空中起妙有,所以才能得到兩種殊勝,來上和十方諸佛的本妙覺心,起和如來一樣的慈悲力量。而又能憫念下方六道眾生,與眾生同體大悲,這樣我們如能知道一切,如幻似假,以幻對幻,能對治一切法,而不執空,亦不執有,在佛號中超越一切現象,將一切萬象歸於一法----就是無量壽、無量光之名號,這樣何愁三昧不現前呢?


3.假若你已證得一心不亂,必須堅強地保護它,當下不離本處,儘量地延續一心不亂的情境,阿彌陀經有謂:「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必須保護一心至少24小時以上,臨終之時,才有稍許資糧可以仰賴。


       恩師 懺公曾說:欲得兩分鐘之一心,對初學者已經很不容易,何況一日夜?必得勇猛精進,不管外境,拼命地護住它,這並非有為法的作意或努力,而是身心俱寂地大放下,完全解脫一切知解意念,但只一句聖號,守護如己命,如耳目,念念相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雖然念佛,不是起心動念故意去念,而是法爾皆然,無妄念,念佛之中,是絲毫不勉強的,任運而念,能與佛道相應,與實相相應,這就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以不生不滅的心念佛,叫「實相念佛」----能所雙泯,而諸法宛然,不思善,不思惡,這樣念得一心,就能契入妙理,是「理一心」。如果能得理一心,一切經藏自得意解心開,了然無誤,豈不妙哉?
心的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然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以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又回復「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三種次第,念佛人的工夫,與禪宗的「明心見性」並無差別。行者若自修有工夫,漸次經歷過,即知末學所言非虛,因此末學曾經寫下:「禪淨本同源,眾生起分別,一如一切真,一假一切妄,真假皆自性,何如照圓空」。念佛中,如果你覺得有種種境界自己無法解釋,或不知是否與佛法相應,可以事後寫紙條請主七和尚開示。
       若在佛七期中,見到已故親友亡魂現前,是因為他們知道有念佛法會,要來討念佛的功德請求迴向,這時你不要害怕,迴向功德就會沒事。念佛即使沒得到一心,能夠專念佛號七天功德也很不少,不要太自責,悔箭穿心這樣也不好。只要在慚愧的心中立下願望,再多加用功,回到家中不散漫,日久功深,自然也能得到一心。

參、佛七圓滿後,回家要如何?
        學佛是三世相連,盡未來際,乃至成佛,以淨土宗而言,日常訓練佛號不斷,是為了求臨終無障礙,正念分明,自在往生,所以回家後要延續用功,保護成果。那麼要如何用功呢?分為五項:
一、應每天為自己立下定課:定課分為早課、晚課、拜佛、求懺、誦經、持咒、念佛、放蒙山、回向功德等,可以全部都做,也可以因個人因緣調整,但是每天一定要做,日久功深。修淨土的人,尤其應該時常念佛,最好念到日常生活都在佛號當中進行,乃至入睡,睡醒第一念也是佛號,就很殊勝。
二、吃素、戒殺、守五戒、養慈悲心:吃素又合乎戒律,又合乎生理衛生健康。如果不能吃全素,也要儘量做到六齋日吃素,或吃早齋,漸次修學,慢慢斷了吃葷食的習性,這樣臨終求往生,出六道輪迴,障礙比較少哦!
三、回家後少攀緣五欲六塵之事:要令心不起,以「離境」為下手處,不閒聊,不逛街、不唱歌…,生活但求溫飽,避風雨,只要有空,就想用功,想證一心,念念念去,乃至睡夢中都能佛號成片,就功夫了得了。
四、行門念佛,也要有解門相應,所以誦經、持咒、閱讀註解,也是重要的助緣,可以堅定你的行力,讓你知所進止,對於苦集滅道四諦之圓解,更可助長你的念佛功力。
五、因此學佛之人,不論在參加佛七的前、中、後,總之,彌陀聖號常駐我心,以念西方彌陀之果德,做為我們的因地,使開發自性彌陀,顯現功果,自他不二,感應道交,自然水到渠成,一定能達一心不亂,念佛三昧的。


末學以錄製這門功課,虔祝一切眾生都發菩提心,所有念佛的人普證一心。「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2013.11.10.弟子淨怡恭錄, 淨怡淨力恭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