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7 菩提心落實之道

文章建立於 2013/12/08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菩提心落實之道        2008.12.27釋普度昌悲

<慶祝麻豆慧光佛堂成立二十週年出刋紀念>

發無上菩提心,發廣大菩提心,是每一位大乘佛教行者時常掛在嘴上的發願文。但是,如何真正在生活中落實地學習執行,如何自淺至深有層次的精進、有次第的圓滿這個誓言,是值得深思且探討的內容。

首先得了解「無上菩提」指的是佛果,是自身道業的終極目標。「廣大菩提」是發大乘無私的心,願意除己成佛外,其他的眾生也都能成就佛果。若是自身完成脫離六道輪迴,但不管其他眾生的生死輪迴,乃至各種痛苦,認為與己無關,不必費心思去理會,那麼頂多只成就阿羅漢果或辟支佛果位,是不能成就「無上菩提」的佛果位的。因此,自度、化他這兩件事得併行用功,缺一不可,方能達到最終究竟的佛果位。

佛果位證得的是什麼?經云“畢竟空不可得”,是理體的證悟。佛言“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是事項的完成。唯識論中探討業識、業緣之去執歸空,理體證悟之外尚有個別業、共業之消弭償報問題,故有「佛度有緣人」、「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之開示。現在凡夫的我們,要如何下手去學習執行落實的菩提願,必須有個次第依止,方不致亂了手腳,百般忙碌卻一事難成

知恩、念恩、報恩、大慈心、大悲心、展轉增上心,是落實菩提心的六個次第。儒家云「施恩慎勿念」,正是佛教三輪體空觀念之落實。「受施慎勿忘」,正是佛教慈悲化他之基礎根據。由今世之三寶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一直回溯到過去生無始劫來所結之業緣,乃能體解一切眾生皆是我眷屬的「大我」思想,才能有拔苦與樂的分享觀念。漸漸的在實行過程中,看到生老病死輪迴之苦,深生厭離之心,在償報過程中,捨離貪瞋痴慢疑等煩惱,在擴大心的無私無我境界時,體認空性的美妙滋味,在完成拔苦、與樂的每一案例中,自己的眼界寛了,知識增長了,經驗豐富了,智慧開發了。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不但消了許多共業所感的苦報障,也減了許多宿習的個別業

但是,要去幫助其他人前,自己得先有正確的知見,所謂正確的知見是指「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身口意三業能願意遵行佛的教導去努力實行,沒有疑問也沒有自己的意見或別的眾生的意見。真正能體解佛所說的「根本智」的道理,奉行不渝、不退轉的就是初果聖人。金剛經提到的干預聖流,不落俗套的須陀洹。祖師大德時常開示,道業要先立定腳跟,不要以盲引盲,相率往火坑跳。指的就是要先有正確的入佛知見。

這樣說來,學佛第一層次要先自度、自覺。要花一些精神時間在「自我提昇」這方面。等到「入佛知見」有把握時才化他度眾,果位未臻出世之三賢菩薩前,祖師大德建議只能三分度眾七分自修,最多五分度眾五分自修,方能長養聖胎,立於不敗之地。自修之功課不外以聞思修學習戒定慧,不同的方便法門有不同之修習內容,但都歸於「空有不二」之華藏玄門。即使是淨土念佛法門,念到心佛兩忘時,自見空性之光明境界現前,也是禪的顯現。所以沒有必要去排斥或批判任何法門,但個人擇一深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任何佛說過的法門都能成就。逮得登上聖人果位,何愁度人不成功?一理通萬理徹,一經通則經經通,一個三昧成就會引發其他三昧的成就。因此,為完成菩提心之落實,為報四重大恩之準備,先自己努力用功學習,做個稱職的學生吧

但是即使是做學生,也可以開始孝順父母念報父母恩,尊奉師長念報師長恩,努力戒定慧念報三寶恩,隨緣幫助身旁有緣眾生,不刻意營造擴充,不要有事業心企圖心而能自在做佛事,漸漸的,就進入大乘菩薩道。因緣成熟時,功力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大慈心大悲心自然顯現落實,展轉增上乃至賢聖果位,就不容多說了!

首頁 開示摘錄 其他開示 2008.12.27 菩提心落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