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念佛數息得三昧(三之二)

文章建立於 2015/6/4

2005.9.8於美國南加州學佛聯誼會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公元20014月出家,到現在才出家四年半,可是我先做了四十二年佛教居士才來出家;我是十二歲半還沒十三歲開始學佛,今年滿五十九歲,所以學佛學了四十二年才來出家。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積福報、多種福田、多供養三寶之外,就是好好地“念”,不管喜歡念「大悲咒」也好、「念觀世音菩薩」也好、念「佛」也好,全部都叫做“念佛法門”。那我不管你是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還是念「大悲咒」,因為佛經上是說:“專念一個名號”,你就可以進去的。

得到“三昧”以後,“百千三昧頓薰修”;那時候一個“三昧”開發出另一個“三昧”,快得很但是你「第一個“三昧”要得到」很不容易啊!你們一定要努力,真的!一定要努力,要麼“證得初果”、要麼“得到三昧”,要不然“出離三界”怎麼有希望?對不對!否則你就是只累積福德而已嘛!種種善根而已「哪裡可以對自己這樣瞧不起!」不要輸給出家人,好好用功,道業有成;真的到那個功夫了,你就會想要去出家,而且因緣會很殊勝、不可思議,所以我鼓勵你們。

那你就多加強散心念佛”,當你加強了以後,要怎麼使它能夠專一、能夠得到開展;你就要“增加靜坐的機會”。就是靜中要先有功夫”動中才會有功夫”啊!所謂動中有功夫,是“同時可以做兩件以上事情,兩件事都是專一無瑕疵的,才叫做「動中有功夫」”。那你們現在這動中是:同時做兩件事,兩件事都做得不是很好的,那不叫有功夫。所以「靜中有功夫」,就是你要去增加靜坐的機會,在靜坐的時候去念佛,那怎麼念?就是要用呼吸法來幫忙,才容易“得定”,為什麼呢?因為你一重視呼吸,那個腦部含氧量會增多。打坐的時候,我就是要你們具備兩個:

第一、你念佛號的速度,一定要先固定下來,你才能夠“把念佛當做數息的工具”。

第二、「念佛」當做數息的“工具”,「數息」來完成念佛的“定於一”;那麼這個「念佛法門」跟「數息觀」就會結合在一起。

例如說我自己:我二十幾年來念佛,我自己的自心佛號很慢、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個字正好1秒。當你這樣子念的時候,每一個字,依照你自己比較固定的速度來念。不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樣追頂念,那種“「追頂念」是在最後層次的時候再去用”「追頂念」很容易一下子進入定境,但那是「在最後一個階段」。“你如果一開始就一直用追頂念,你會氣虛、會心浮氣躁,尤其是年紀大的人,你那樣念不久的”。

你一定要先找一個固定的、你自己喜歡的腔調;有人喜歡用「五會念佛」的腔調,有人喜歡用「四字佛號」,有人喜歡用「六字佛號」都沒有關係。我在經書上看到的,和我自己實際經驗上,是:你只要安定於你自己念的,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也好、四字「阿彌陀佛」也好觀音聖號也好地藏聖號也好都好;就是「清淨的佛菩薩名字」你相應的、相契機的,你就“念祂的時候,把那個速度固定下來”。很多法門啊!我現在講的只是其中一個法門把它固定下來,那你就“散心的念,念成習慣”。什麼叫做念成習慣而又能好樂祂?因為你喜歡那個腔調,念得再怎麼久你不會厭煩,這才好。

像我可以念祂10個小時我無所謂,一直念,越念越有滋味。以前我姊姊就問我:「“阿彌陀佛”念10個小時,你不覺得厭煩嗎?」我說:「不會啊!」她就說:「好無聊!就只有那四個字。」這就是契機有不同。所以後來我就叫她念“大悲咒”去,她就說“念大悲咒”她不會打瞌睡(八十四句得連貫,很難打瞌睡),那就是每個人好樂不同。

念佛法門,我們舉例就用四字聖號「阿彌陀佛」來講(你不要一下子四個字、一下子六個字,那就跟那個“數息觀”很難結合):你把它固定下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這樣念久了容易愛睏,對不對?我教你怎麼觀!怎樣內觀?很簡單,阿彌陀佛四個字,我們都認識對不對?你就假想「阿—彌—陀—佛─」,寫成四個字在你的腦海中,然後你念「阿」的時候、就觀想「阿」、就在內心看著「阿」,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在你的腦海中。

我二十年前開始專心的修學這個法門,練習的時候,我是將「阿彌陀佛」四個字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就看著它,看看就把它背下來,閉上眼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剛開始的時候都沒有腔調,那你喜歡腔調也可以,腔調我不管,懂嗎?你就很專心的,注意力就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但是這樣子不能得定,我後來就發現到“怎麼會起昏沉?因為你會忘了呼吸”。我們人很容易就在靜坐時,這個呼吸就“氧氣不夠了,血液循環不好,一下腳麻,一下子起昏沈,那你就沒辦法專一入定”。所以怎麼辦?我因為受過醫學專業訓練,所以知道要“增加”身體、尤其是“腦部的含氧量”。啊!去讀《阿含經》才知道,原來要“注意呼吸”。因此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第一個你要知道你在“呼”、你要知道你在“吸”,那就是你「了了分明知道:我現在正在“吸氣”,我現在正在“呼氣”」,這是第一個步驟。所以你一面念佛的時候,要拿那個佛號來數你的呼吸,兩個法門才會結合在一起。

【普度2015.05.18增註:〈釋禪波羅蜜〉裡,智者大師開示:“數息前”應先“調息”,待“息順而有定相”後方能“數數”;否則,若“只隨各自散亂呼吸數數”或“各隨呼吸念佛”都只能稱為“隨息念佛”,乃屬“散心六妙門法”。與學尼今日所述“定境數息念佛”為不同法門、不同層次之學佛內容。】

我是(1.A.)念佛的速度固定下來(1.B.)觀這個佛號清清楚楚以後,然後(2.A.)我就開始靜坐“作意深呼吸”三次(2.B)恢復自然呼吸,『吸』、要盡量吸,然後我在“吸的過程”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念對不對?“知息入”、“知息出”,了了分明!(2.C.)我就知道我用了幾個字,因為我佛號是固定的速度,所以當我吸的時候,我心裡“默念”「阿—彌—陀—佛─」、「阿—彌—」吸滿了;「陀—佛─」就要了,我就知道我就只有六個字這樣速度的吸氣長度「入息」的長度,就只有這樣短“六個字”然後『呼』,心中默念「陀—佛─」、「阿—彌—陀—佛─」呼出去,你就知道你怎麼樣?“吸入短、呼出去長”,我告訴你這樣會短命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呼吸,小孩子是吸得長、呼得短老年人是吸得短、呼得長,所以當你“呼氣拉得比較長、你的吸氣很短就吸滿,表示你的身體不好”。這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裡面教我們,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你想要長壽、你想要入定,你就必須要把你的「息」,調成:

第一、「入息」跟「出息」要越長越好。

第二、「入息」要跟「出息」一樣長。

那你怎麼量?你就“用佛號來量”,用固定的佛號的速度來當作工具、來量你的呼吸。

所以當你用固定的佛號,你看!(1.A.)你要先聽到你的心音”(心中默念佛號的聲音),你要是聽不到你自己默念佛號,你怎麼數啊?所以我說你們(1Aa.)要先從“散心念佛”練習。你們心中的佛號,用你自己的“心耳”應該聽得到,你到現在“默念不出聲,聽不到自己的念佛號,你的功夫太淺了,我這個法門對你來說太深”,懂嗎?當然你可以練習,你可以慢慢練習、找時間靜坐。

我以前在初期真正用功練習的時候,一天坐14小時,經過一段時間完成訓練,然後有九十幾天是每天24小時,大概有 20個小時在盤坐、閉眼睛不睡覺,就是“一直觀照呼吸、念佛數息”不出門。後來幾年懺公師父給我護關,我閉關的時候是懺公師父守護的。所以這個法門的練習,我得到很大的利益。我想跟你們講的是:

1.你一定得學會“從散心念佛去把佛號固定好;不念出聲,”你心中在念佛,是能很自然佛號起來在念,能夠念得很祥和、你自己聽得到,這是第一個步驟。

2.當你能有這樣功夫或你還沒有的話,你也可以增加靜坐時間,你如果每天抽半個鐘頭在靜坐中念佛,也會增加你散心念佛的功力。靜坐念佛越久越好。

我在大學四年級上學期,196812月的時候,首次見到懺公師父,懺公師父給我授了歸依以後,他就規定我做個功課。懺公師父說:「妳啊!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要在床上打坐,至少15分鐘、最好半個鐘頭以上,就是念彌陀聖號,念到愛睏了,就鑽到棉被窩睡覺。」我就是因為懺公師父在我大學的時候這樣交代,一直到我回到他身邊辦事受調教,22年中間,我沒有忘記過。我有一個特質,我師父交代我的話,到現在都不會忘記。我不曉得你們的師父交代你們的話,你們有沒有照著去做、有沒有忘記。但是“只要我師父交代我的,除非他收回,否則我會一直去執行”。所以那個時候我就是22年,包括我結婚以後都一樣,就是一定要靜坐,15分鐘念佛,愛睏就溜下去睡覺,養成習性一樣去“靜坐”。你們也可以增加。那你們說我睡覺之前不方便,那你另外找個時間吧!晚飯後或下了班、其它人還沒回來之前吧!你總是一天中自己去找個機會吧!你去坐下來,15分鐘、20分鐘增加到半個鐘頭、40分鐘,那都叫做「短香」;你能夠坐到1個半鐘頭乃至2個鐘頭,就叫做一支「長香」。去坐下來“練習,不是馬上就能成就”,但你這樣子慢慢練習;用呼吸來守這個佛號,用佛號來觀照呼吸,把這兩個法門結合在一起。

那你有分步驟嗎?我剛才講(1.)先念佛把「阿—彌—陀—佛─」四個字觀得清清楚楚、念得清清楚楚、然後把速度固定下來,這是第一個步驟。因為你要拿這個當工具,你的數息才能以佛號為工具,然後就拿這個“很固定速度念佛號的形式已經習慣以後,你就(2.1)開始用佛號去注意你的呼吸,你就知道你的呼吸是長、還是短”。

坐下來,剛開始(2.1A)第一階段呼吸是作意的深呼吸;腹部式的呼吸什麼叫做腹式的呼吸法?男生都懂、女生都不太懂,我得告訴妳們。來!女生先深吸一口氣,吸進來的氣去壓橫膈膜、把肚子往外凸出,然後再把胸腔打開。你們等一下聽,我這麼一直在講話,我吸一口氣,然後「阿」給你們看,你們看我「阿」一口氣有多長?「阿」~~~(23秒),可以有很長的氣,對不對?不會喘!怎麼樣能做到?你要長久的訓練釋迦牟尼佛說:到初禪以上,呼吸停止下來的時候;他是因為“氣”充滿整個身體,全身毛孔打開來呼吸,懂嗎?

所以,你們學“靜坐呼吸念佛”,(2.1Aa)第一個是「七支坐法」先要坐好。你們有沒有看到我上身坐得很直?這“上身一定要先坐直,把你的呼吸道維持得很通暢”。這在《安樂妙寶》裡頭、在《阿含經》裡頭,密宗也有、顯教也有,都有講到。密宗稱「大日如來七支坐法」,我們是講釋迦牟尼佛所教的,「佛陀的七支坐法」:就是說你身要端正,上身脊椎要正,下頷要收;然後頭要正、眼睛平視著前面二尺、三尺的地方(就是兩腿盤坐,兩個膝蓋頭平行地面的中間往前看二、三尺之間),然後開三分目,這是剛開始的時候初級班用的,到高級班眼睛都閉下來;眼睛是不張開的。初級班眼睛一定要張開,因為你一閉眼睛馬上就會打盹,你要在“有功夫的時候才能閉眼,到那時能24小時不昏沈、不睡覺都可以”,但你現在不行,“閉眼睛就睡覺”這是習性,你的習性還沒克服,所以你要半開眼睛然後開始注意念佛,先“念佛”然後“注意呼吸”。

我們中文都說“呼吸、呼吸”對不對?所以你要(2.1Ab)先“呼”,把你的“雜氣”先“呼”出來前面二口氣至三口氣用嘴巴“呼”出“濁氣”然後用鼻子“吸”氣,絕對不准用嘴巴吸氣。“吸”的時後,剛開始手不要結法界定印,手這樣合的時候肺部張不開。所以(2.1Aa)第一階段要兩手分開“結佛部印”─“大拇指和食指黏貼成一小圈圈,餘三指合併伸直”。分置於兩邊膝蓋近大腿處,這是要讓氣場繞回來,不這樣,氣就會泛散出去。釋迦牟尼佛都有教的:有佛部、金剛部、羯磨部等各種部的手印,就看你怎麼學!“佛部”通常都是以大拇指和食指作成一個圓圈圈稱為佛部三昧耶印,(兩隻手同時作,就是大拇指的指腹去輕壓食指指甲的前端,有點像與人比畫OK的手式)這樣子將兩隻手的手背靠在兩個膝蓋頭上端,這樣子讓你的氣能回來,這樣胸部才不會受壓迫。

(2.1Aa)身體坐直,舌頭要頂在上牙齒與牙齦之間的內面,這叫“搭橋”。你的任督二脈在口腔裡斷掉沒連結了;靠舌頭去搭橋,頂在上牙齦的內面,這樣你的津液就會不斷的慢慢分泌出來。

然後(2.1B)心裡默念佛號:“吸”的時候盡量“吸”,把橫膈膜向下壓讓腹部向外凸出來,然後作意讓你兩邊的肺臟向外張開,你會“吸”很滿的氣。然後作意“呼”,這樣至少三次,但不可一直貪深呼吸,調勻躁動即可。為什麼呢?因為你剛才從動態中坐下來,很快就會起昏沉,因為氧氣不夠。所以你一定是坐下來以後,先把“濁氣”吐掉,“吸”那個“清”的氣,要“吸”得夠多,你的血液循環帶氧量就會足夠,它會運行到你的腦部去,你大腦的細胞因為得到氧氣的滋潤不會起昏沉,而且會很清楚。

我就是因為這樣訓練自己,所以我常常可以幾天不睡覺,或經年累月每天只睡一、二個小時,眼睛是受不了,因為閉眼睛的時間太少,可是腦筋一直很清楚,這是為什麼?因為你腦部的氧夠啦

(2.1C)你“作意深呼吸”幾次後,你覺得你汗收了,(因為我們坐下來後會有微微的汗),你感覺到你的毛細孔汗也收了,姿勢也很端正,都準備好了以後,(2.2)才開始真正結合這兩個法門。

(2.1B)作意呼吸只要三次至五次,因為要增加你腦部的含氧量,使你不昏沉;(2.1C)三次或五次以後就不作意不強迫,你就“自然的呼吸”。自然的呼吸是凌亂的──吸”進來的氣跟“呼”出去的氣不一樣長,而且很短。

你就(2.2A)用你自己已經固定好的佛號去數:“吸入氣多長”、“呼出氣多長”那數“入息、出息長度”要怎麼數?你可以用:

慢板4/

|1 2 3 3|5 53 2 2|3 32 1 1|

 阿 彌 陀 佛 阿 彌  陀 佛 阿 彌  陀 佛

|1 6 1  1|

 阿 彌 陀 佛

(隆成註:以上這一小段音符是“師父平常念佛的音律”供參考)

【普度2015.05.18註:感謝隆成慈悲,將學尼於2005年現場之唱腔轉為文字曲調化,廣利有緣大眾。】

那你就默唱   |1 2 3 3|5 53

       阿 彌 陀 佛 阿 彌

第六個字後氣滿欲呼出,你就知道你吸進來只有六個字,然後在呼出的時候就接

2 2|3 32 1 1|1

陀 佛 阿 彌  陀 佛 阿

你就會知道,我呼出氣是七個字,我吸進來是只有六個字,那沒有關係,就繼續“重新數”喔!已經過去的你就丟掉它、不管它了,就捨、不要。然後你就再“吸”又“注意它、重新數長度”,但“佛號唱腔連貫”,從

6 1  1|1 2 3 3|

彌 陀 佛  阿 彌 陀 佛 

過了一兩次呼吸以後,你發現變成有了七個字長度的“吸”;也是七個字的“呼”,慢慢也許可變長成八個字的“呼”或“吸”的長度。一直持續的念佛數息,(2.2B)至“極長”、“固定”、又「“呼”和“吸”一樣長度」的狀況;才能進入(2.3)下一個階段。

你們知道嗎?我用這種速度“最長”可做到28個字的“吸”(28),那就很長囉!吸一口氣可以那樣很細微的吸氣,那時候就不是像平常那樣粗氣的深呼吸,你就不會有所謂的「風相」、「喘相」和「氣相」。風相:坐時則鼻中息出入覺有聲。喘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氣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

天臺宗說:你進入“息”的狀況──那就是綿長細微,那時的“呼吸”就看不到這樣的起伏;你要靜坐“一支長香”或“半支長香”以後,才能慢慢看出你有沒有功夫。

通常剛開始練習需要比較長一點時間,以後就比較容易進入狀況。假設我們這樣講:一般人大概14個字就很長;呼出去是14個字,吸進來也是14個字,然後這樣一直“連續10次”都是14個字,不再變更了,不再增長了,那就是那個時候你身體狀況的“最長守息”,那一支香的最長“出入息”。

那你就是:第一、“吸”也是最長、“呼”也是最長;這是第一個,不再增長第二個是“呼”跟“吸”一樣長,或者,甚至“吸”比“呼”多一個字;不准再多。釋迦牟尼佛有教喔!這是長壽的根由之一(呼吸法門)。

那你就一直每次“呼”時,一面默念佛號一面數佛號念了幾個字、“吸”、數佛號;數過就放棄數字長度,但佛號延續念;你就注意“吸”,然後就專心念佛了;就是說讓你念佛的時候,你用“注意呼吸”這件事情,讓你這個佛號念得很專心,數:六個字,“呼”完;我現在要觀照我在“吸”,七個字;現在“呼”又是七個字,待會兒“吸”的時後變成八個字,˙˙˙˙你了了分明。因為你有事可做,你就不會昏沉。有事情讓你做──就是要「用你佛號的速度長度去觀照你的“呼”有多長、“吸”有多長,所以你就會很專心念你的佛號、念一樣的速度,這就是“入定”的訣竅。」

這是訓練你把你的念頭“止”在這個「佛號」跟「呼吸」上面,結合這個數息裡面的“調息”跟佛號在一起用佛號當作一種速度的運用;那你念佛就要念得一樣的速度,然後用這一種方法當作一個度量衡──時間的長度計算法,來計算你的“呼”的長度“吸”的長度。所以你“必須要很專注”,你不專注你就失去了,你就要從頭再來。沒關係,雜念妄想使數息不見了,對不對?你隨時每一秒鐘都在呼吸呀!從頭開始,這只是第一個步驟,還不是完成;然後一直要到“呼”跟“吸”的長度一樣。通常這樣大概至少要用一支長香,因為你們會動盪不安,不是常常在練習靜坐的人,至少要用一支長香的時間,一個多小時。

所以,為什麼在家居士學佛不容易有成就,因為能夠有長時間靜坐的機會太少;通常你還沒到達那個功夫,你已經起來做別的事啦。所以你永遠都在前面最初級那個部位;你沒辦法完成那個階段而又立馬接著實行下一個階段。出家眾修學戒定慧,他有那個時間去靜坐,肯花時間用功行,你別看出家人白天做很多事很忙,晚上很用功的;出家人比在家人用功多了,好多出家眾在晚上很用功的調息、數息。(詩云:幸為衣下福田僧,天地贏得一閒人,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那你們每天也可以常常這樣練習。練習第一個階段。等“第一階段”練習達成目標以後,同一支香連貫下來,就開始第二步驟,等第二階段進入完成了,緊接著真正的(2.3)念佛號“數息”就來了。(2.3)就是念佛“不再算出入息的長短”(因為出入息已經一樣長,而且已最微細綿長),而只數“呼”或“吸”,假如“數出就不數入”、“數入就不數出”,或者“直數入息和出息間─短暫停歇那個「真正的息」”這是天臺宗的方法就是一個“呼”、“吸”算“一”;那你算入也好,算出也好,專注地念佛不管長短,就這樣“「一數到十」就放棄”了;就「又從一開始數到十」,再放棄沒有時間跟空間的觀念,就儘管去數一、二、三.....十,一、二、…十,一、二、…就是第一次的“吸”氣、“呼”完,再第二次的“吸”氣、“呼”出,他的注意力完全在他的佛號上面,然後數“呼”出或數“吸”入,「擇一而數」,“數到十就放棄喔”!“再從頭數”,這時候時間對他不是問題,時間完全沒辦法干擾他,他完全就安住在呼吸間念佛。因為他的“出入息”已經固定下來了,“出息”跟“入息”一樣長,“出息”跟“入息”到他最長的程度;然後才開始有這第三步驟的功夫。你們現在還沒有那種可成就第三步驟的人;在吸入氣滿、還沒呼氣出去的“短暫停頓時”叫做真正的「息」,他守住那個“吸”進去以後還沒有“呼 ”出來之前停頓時那個「息」, 那才是天臺宗智者大師說明的:“真正的「守息」”、“數息”。因為你們今天沒有那種功夫,我就不講解下階段那個更深的境界。

我想你們將第一階段,大概這一年之間去好好練習,天臺宗講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真正的數「息」不是“呼吸”,是“吸”進來還沒有“呼”出去之時有個空檔那個「息」,要守那個「息」。

我希望以上講給你們聽的,你們去練習。如果我今天的話你們聽得進去,願意好好練習,花個二年、三年或四年功夫,利根的人不用那麼久,鈍根的人應該三年的功夫就會有很高的成果,你不下功夫我也沒話講。

“念入一心”不是那麼難的事情,一下子你的身體就會起變化了,歷經「八觸」就會進入「未到地定」;過了「等持」,很快就可以進去「未到地定」開啟“觀慧”。這“念佛數息法”是要練習專注、等持很好的方法,但另外也有別的方法;我也用過別的方法,持咒的方法、各種的方法都有,但這個是我「念彌陀聖號」跟「數息觀」結合在一起,實行很多年了,我自己在這上面得到一些上師們給我的加持,尤其是惟覺法師。

我第一次進入而歷經“熱觸”、“癢觸”是在民國八十三年(83.10.2283.10.29),惟覺法師主持的「萬里靈泉寺八十三年度秋季司法人士精進禪七」,因為他老人家慈悲一定邀請我去,那我就去了;我就利用他的“禪七”打我的“默照佛七”,因為我在家裡實行了十年以上,苦於沒那個環境可有護持而連續用功個幾天。

你們要很感謝你們有道場,什麼時候你們應該求老和尚,讓你們願意專修的人有“打七”的機會,打七的機會怎麼說很難得呢?我們在家居士在家裡,惡緣很多沒有那個“七天連續整段的時間讓你不說話且能用功”;而且人家給你煮飯弄得好好的,不用操作雜務,好好專修在佛堂功課的機會。

我那時候“打佛七念佛”已經到某一個“層次”,懺公師父一直希望我好好的去把這個法門“安定且精修成功”。所以我就去惟覺老法師那邊,我稟告他老人家,我要用他的禪七打我的佛七,他很慈悲大方的滿我所願惟覺法師的禪七過程是靜悄悄,沒有聲音的他的禪堂佈置我最喜歡,我過後特別把它畫下來寄給懺公師父看,因為他禪堂用兩層牆裡面一個建築物,旁邊圍著四邊都是走道,然後再又有外面的圍牆。外面的圍牆窗戶跟裡面的圍牆窗戶的位置是錯開的。那個迴廊走道(就是牆壁跟牆壁之間)的寬度,大概十尺那麼寬,我們就在那裡經行跑香。裡面就是禪堂,大概只能夠容納六十個人左右,中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四周圍是禪座;那個“布的窗簾”一拉攏來,透氣不透光,因為裡面跟外面兩層牆壁的窗戶是錯開來的,所以很容易遮光,光線不容易進來,可是空氣會流通。坐在裡面連白天都是黑嘛嘛的,而且萬里靈泉寺很安靜,非常適合精修這法門。

就在那邊,我實行剛剛跟你們共修講的法門。

普度2015.05.18增註我才第二天第一支香就開始有“熱觸”的境界相,清晨四點半,惟覺法師特別跑進來禪堂,專門針對我的情況講解;完成“熱觸”階段後,馬上進入“癢觸”,惟覺老和尚緊隨著我的境界相,一步一步講解、帶領著學尼經過這兩個“觸”,至完成。我到現在都非常感恩他,每天憶念迴向。他一直想給我剃度;我雖然沒在他座下剃度,然而至今沒忘記過他的“知遇之恩”與他“幫助過我、指導過我的恩情”。他不贊成人家用他的禪七打佛七,他的禪七就是要禪七,學尼的案情是個特例,因為其中關連著“數息觀”,是禪宗法門。】

我那時候是用他的禪七打我的默照佛七的,但是從頭到尾一直就是靜悄悄沒出聲;我就在那邊“正念提起來”──默念「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子“在心裡念祂”,在靈泉寺七天都沒有睡覺,我七天都坐在那裡念,要不然就起來經行。頭幾日一天吃兩頓飯,最後三天日中一食。

惟覺法師非常的歡喜,他給了我三次“小參”的教導,他也一直交代我:「這個法門可以留下來」。這是把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雜阿含經》裡面講的“安那般那數息法門”跟“念佛法門”結合在一起。很容易幫助你們念佛念入一心。念入一心到達那個時候,自己自然會知道,要不然就會有上師知道。不過用我剛剛所說的方法,絕對萬無一失,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教的方法。

也有很多別的方法可進入念佛三昧,像我們說的念佛法門有所謂的「觀像法門」、「觀想法門」,最高境界是「實相念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不是你們現在要去學的。你們現在是「執持名號」,去“注意自己的呼吸”,那麼“注意呼吸”使你的身体容易安定、容易健康,腦部容易清醒,腦部清醒你這個昏沉蓋才能夠去得掉啊!你“昏沉蓋”去不掉、“散漫心”去不掉,一直在掉舉,你怎麼可能念佛“念入一心”?那些都是奢談。

我講到這裡有沒有什麼問題?有沒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或你要問的,我能夠協助你的,為你服務的?或者是我講的你覺得有問題,你願意提出來,跟你們交流意見的?

問:師父,您說那個“念的時候要數數”,但是念的當時、數數的當時,須要觀想那個阿彌陀佛嗎?

答:只有一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固定你那個佛號速度的時候,才觀想彌陀聖號於心中並不觀想彌陀形象”。

因為你佛號的速度固定不下來,所以就增加一個節拍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好像打拍子一樣,懂嗎?可是因為你身体不能有動向啊!我的打坐是一剛始三次的深呼吸我手是這樣(兩手分別結佛部三昧耶印,各安放於膝蓋上),三次深呼吸後我才結雙手印,因為我習慣結的是「彌陀定印」,那有人是用「法界定印」。因為“法界定印”結這樣子(雙手平伸,手心向上,通常右手在上,兩拇指指端相拄,交互疊放於兩腿間上),我常常會覺得我這邊氣流過去很熱,我的氣流會過的非常熱,所以我就把它結成上品上生的定印,那這是「彌陀印」,這在佛教裡面叫做「佛部三昧耶」。佛部三昧耶有個手印,兩手後三指交叉疊放在一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然後把這兩個圓圈圈這樣(兩手屈食指),兩個大姆指併排(拇指按在食指上),中間有個像“菱形”一樣的空間,這個叫做阿彌陀佛的“上品上生印”。那你如果打坐,你有盤膝起來的時候,正好就是放在你那個上足的腳跟上,很安定。

我自己因為有氣流通過的問題,我會明顯的感覺到我的氣流通過,所以當我用彌陀印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的氣流從食指或拇指這邊會回來,左右也會相通,同側的手指也會相通,那我就會全身非常的安定,愈來愈健康。但有的人喜歡用“法界定印”,但是這樣的時候他就只能夠左右交叉循環。那因為我的氣流,我會讓它有小周天、大周天的循環。我沒有學過氣功,可是你學佛到某一個層次,你自己的氣流、後來連你的血液在流動,你的氣在流動,當你的心完全靜下來的時候,你慢慢會感覺到它的流動。密宗比顯教在打坐的時候有一些講究的說法,密宗他會教你說左腳在上的時候,就左手在上,右腳在上的時候,就右手在上,這個是跟氣流的通過有關係。

當你結跏趺坐,我贊成你們女眾,單跏趺的時候每支香要交替。我就是因為長久的十幾年沒交替,使我得到脊椎骨側彎,等到脊椎骨側彎了,常常會腰痠背疼,醫生跟我警告了以後,我現在都就交替的坐;就是這兩個鐘頭先用這隻腳盤膝,如果萬一下座了去幹什麼,回來我就用另一隻腳盤上去坐,那這樣子做的時候,我就讓我的脊椎骨不要老是重量偏一邊。你老是長久重量偏一邊,你一定會脊椎側彎,脊椎側彎等年老的時候,就不能打坐了,懂嗎?所以你要趁早就讓它不要有這個後遺症。因為我是在關島醫院上班的時候,曾經學習腦部跟心臟專科,腦神經內科是我以前專修的課程之一,所以我跟各位報告,你要重視你這一部分的健康。(待續)

我們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法界有情眾。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弟子信真恭敬錄音分段

弟子淨怡、隆德、隆怡、淨璇、修仁、隆如、隆淨恭敬聽錄繕打

弟子隆應恭敬初校

弟子隆成恭敬二校

 

 

20150604

圖片來源:www.cutestpaw.com

首頁 開示摘錄 其他開示 講題:念佛數息得三昧(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