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18 台北電話廈門開示

文章建立於 2013/11/28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2001年9月,我到美國去,玅境長老勸請我,要把“如何將佛法的智慧,釋迦牟尼佛教導的各種智慧運用在生活中”教導大眾。他勸請我三次,我不敢造次,第四次他用親教師資格命令我陞座講法,他捧著袈裟在底下坐,聽我講法。這是很大榮寵,我是不敢當的。

  可是在那講的時候,有一半以上的比丘尼出來聽法,也有二、三十位比丘尼,認為我的地位(我當時是式叉摩那尼)比她們低,不願意出來聽法。玅境師父是實行中道實相觀的,也不管她們。我也沒有那麼高,高到初住以上,沒有!但以這目標在學。所以他勸請我不要因為這麼多挫折而不說法。我當時不置可否,因為懺公師父教導我的是三分度眾,七分自修,頂多五分度眾五分自修,把自己的道業先鞏固好。

  你們現在十分都得自修,不要想去度眾生,沒有資格沒有能力,而且會有非常大的過失出現,想著就是怎麼自修,先把自己的知見立起來,在見解很穩固,定了以後去實行,怎麼樣把佛所說的道理與慈悲運用到你的生活中來,指向自己內心去反省,不求他人過,只問自己非,過錯在哪,不斷地磨鍊自己,直到有一天,你會得到感應道交,你的本尊,他一定會示現,來給你印證加持,你自然就會開智慧,感應道交難思議呀!自自然然的,你那個時候就會轉變,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讀書,就像我們從生下來,被父母家人教導,慢慢地周圍的人教導,去上幼稚園…… 世間法是這樣的程式,出世法也一樣。雖然大家善根利器,聰明才智各有不同,速度不太一樣,但程式是一樣的,只是有的人非常快速通過,那種頓悟的生滅很快,一般人比不上。

 《八十華嚴》裏面將出世法的階位,分為六個位次,六個階段,這些沒有一個在三界以內的。也就是現在,我們地球大部份的人都是六道輪迴眾生,在十方法界裏面,然後十方法界又分,六道輪迴眾生,跟四聖界(四聖界就是大家瞭解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那麼這十方法界的佛也還沒有成佛,是誰呀?圓教的十信位的菩薩,或者是別教的三賢菩薩圓滿入初地的時候,那是十方法界的佛。

  以前懺公師父講法,我常常跟懺公師父說,我剛接近他的時候,他都在講藏教,講的是“藏、通、別、圓”的三藏教,就是用三藏十二部經在教導眾生。教誰呢?教十方法界裏面鈍根的眾生。鈍根就是愚癡。你要按部就班地,從最基礎的開始,一步一步地教他。他沒辦法理解,他笨哪。不管你怎麼跟他講解,他都要聽了很久以後,才能懂得怎麼去實行,才能夠理解,沒辦法跳班的。通教呢,就加入一些般若空慧,講給三界裏面利根的眾生聽的。

  我在中華電信學佛會跟他們共修的時候,玅境長老跟我幾位師父要求我弘法時,把自已的心得與大家分享,我告訴他們,我不是模範,模範是賢聖者,我向賢聖者他們在學習。我師父們認為我這向賢聖者學習的經驗,以及內容,實行的部份可以讓你們做參考。所以自2003年7月,玅境長老圓寂100天紀念說法時,宣佈開始講《般若日用》。

  我就用《般若日用》這個大標題,因為玅境長老弘揚般若,他認為所有佛法總說合在一起叫般若,從淺般若到深般若。《心經》就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講的是深般若。阿羅漢跟人天在實行的都是淺跟極淺的般若。那麼從淺般若到深般若,整個的《金剛經》說明“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就是整部佛法修學的過程,我們就拿般若這兩個字來代表一切的智慧與一切的慈悲對待,六度般若波羅蜜全部都在一起,都用“般若”這兩個字就把它們概括。“般若波羅蜜多”,這是梵文的說法。“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就是用很深很偉大的般若空慧來帶領你,先離開六道輪迴,中層一點的就是離開十法界,進入一真法界。深般若就去破無明,然後成佛。那這是由人世間的摸索學習到成佛,非常多的階段,這個階段性的任務在“八十華嚴”裏面,將已準備好離開六道輪迴,可以進入聖道之準聖人開始,往上給分了六個層次。這是以圓教為基礎說的。

  圓教之所以叫圓,就是“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這個觀念的意思,是他一件事情的學習,可以類比旁推,馬上就知道類似的各種情境應該怎麼處理。可以這麼說,最利根的人,他可以聞一而千悟,就是你給他一點,一千件以上類似或者相關的事,他都可以馬上自已領悟到,可以去運用。再次一點的,聞一而百悟,就是知道了,可以做一百件。再低一等的,聞一知十,就可以在十方法界裏面。你看,佛教化的世界叫三千大千世界。那麼法身大士他們教化的世界,就不是佛的三千大千世界,法身大士可以在一小千世界裏化佛身。到了十方法界的佛,十信圓滿,還沒進入初住圓滿的,百界化佛身,那就是聞一可以知百。到十法界裏面,利根的眾生還在學習,可是還沒有到這些菩薩階位的時候,像阿羅漢哪,辟支佛,他可以聞一知十,他就聰明得多。沒有出離六道的眾生,我為什麼常常講上中下,舉一而可以三反,聞一可以知三。佛經裏面也是,你看天臺宗立三觀,空觀、假觀、中觀。《華嚴經》教從初信開始,也是三觀,“真空絕相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也是只有三觀,這就比中觀、空觀、假觀三觀講得更圓融,因為天臺宗把它分了“藏、通、別、圓”,而華嚴經只講「一佛乘」,所以天臺《妙法蓮華經》,說是經中之王,它那是總說。《華嚴經》是細說,有條理地說,也被喻為經中之王。

【註: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個大千世界。因為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個小世界是我們銀河系,一千個小世界是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

  1992年,我請求夢參師父住世,因為他在七十七歲的時候說他的壽命只能活到八十二歲,到八十二歲時會得癌症往生,若沒有一個能續佛慧命的人請求他住世,他不敢苟活於人間。他說:波旬請佛入滅三次,沒有弟子懂得請佛住世,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會涅槃。我去勸請住世的時候,夢參師父從桌上拿了兩張寫了五十幾種經論的B4紙對我說:「文秀,這是我未來幾年要印的書,我印不了。」我問為什麼印不了,他說人都沒活著怎麼印。他說:「我八十二歲會得癌症死掉,你要幫我。」我說:「行!不過現在印經我沒那麼多錢,先一樣一樣印,窮極一輩子能幫您印多少是多少,並發動別人幫忙印,我做得到。您好端端的幹嘛說這些?」他說:「人生無常。」那時候我跪下來說:「您要怎樣才願意住世?」他說:「你必須要答應我三件事,我就住世。」我說:「行,您說。」他說:「第一件事:你懺公師父是不是叫你專門弘揚淨土?」我說:「是的。」,他說:「我現在要求你不能只專弘揚淨土,三藏十二部經中釋迦牟尼佛非常有名的幾部經典,有緣的時候都應該說。例如《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我說:「行,不過《華嚴經》到現在沒人教我。您得活下來先示範講一次《華嚴經》,把錄影帶留下來,讓我有資料學習,你得留下來教我講《華嚴經》。」所以後來夢參師父在五臺山普壽寺開講《華嚴經》,就是以有我這樣勸請的緣故為第一,後來再經過如瑞法師的勸請才講的。「第二件事:你不能這樣一直閉關,(我那時候閉關將近十年)你懺公師父一直把你藏著,你很殊勝地躲起來,躲名聞利養,但眾生不得利益。你的個人道業雖然安置,跟眾生的因緣就錯過了。所以你得答應我最少五分度眾、五分自修。」這是懺公師父要求的最大,夢參師父要求的最小。我可以接受。我就答應他。第三件事他要求我住世久遠。他說我請他活得那麼老,他也請我要住世久點。我那時為了請他住世,就答應他說:「那您示範給我看。」所以到了2010年他到臺灣時對我說:「懺公是不是勸請你至少活到九十五歲?」我說:「是的。」,他說:「那我現在勸請你至少活到一百二十歲。」我說:「周圍的人都走,我一個人太辛苦,我答應你至少活到九十九。」他老人家沒辦法就對我說:「這樣吧,至少到九十五歲的時候你身體要很健康、硬朗,能夠自由、自在地陞座講法,而且我活到幾歲,你也要活到幾歲。」我說:「行,您如果儘量住世,儘量利益眾生,那我就比照您好了。」所以他老人家現在已經九十九歲了,身體還很硬朗。他說如果不是我請他住世,他也住不了世,我要求他住世,我以後才會願意住世。

  也因為這樣才開啟了我從1992年開始學華嚴。而學華嚴是先從《華嚴三品》(淨行品、梵行品、普賢行願品)開始,這三品是夢參師父從《華嚴經》裏特別提出來的,由方廣文化出版社出版。

  剛開始印經是由T君和我出錢,排版印刷出版,出版後自己只留一小部分,其餘的及版權都讓給方廣文化出版社,讓他們上架去賣。雖然這個道風我和懺公師父及淨空老法師都不這麼做,但是夢參師父的作風不同,不見得錯,每一種法都有他的原因。因為眾生貪,你若都用結緣,拿多少他都無所謂,不懂得珍惜。拿回去放在書架上不看,亂送一把。曾經還有賣商品的,把我結緣的大悲水或經書在現場請走五十、上百套,做為他賣商品的贈品,被人家惡意利用的非常多。所以夢參師父說此風不可長,現在的人沒有過去的人那麼善良,所以不贊成全部都是免費的。這是我為什麼弘揚華嚴的由來。

《淨行品》是講十信菩薩位,他們的念頭怎麼轉。因為我們不外就是身口意三業。身口意三業,意業為本,身口為緣。所以,離開我們自己的妄想執著的念頭,能夠稱為聖人的第一步。

  在三藏教裏頭,小乘佛法裏頭,就是初果阿羅漢,初果阿羅漢就破了這五種不正當的見解,對於我們的身體,色身的執著叫“身見”,對於兩邊對立很有分別心的叫“邊見”,那麼對於因地上面不應該有的,這種法的修行的執著叫“戒取見”,對於果地上面,就是修行中有一點成果,而對成果執著的,這個叫做“見取見”。破我們的知見,能夠證得初果阿羅漢,在小乘佛法裏面破的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跟邪見。那麼邪見我們就總說一句好了,除了萬法唯心造,能夠在心地下功夫,這個見解以外,以為從別的地方可以求得修行的好處的都叫做“邪見”,這是心外求法謂之“邪見”。兩邊對立曰之“邊見”,有分別心。對色身的執著叫“身見”,因地上面修行的內容執著,執持以為真叫“戒取見”,修行的結果認為殊勝而不見得真殊勝的叫做“見取見”這個是自修。

  而大乘佛法要分兩種,一種是漸次修行,鈍根的眾生,學一樣算一樣。學出世,有般若空慧,能當體即空。但是他要一個位次一個位次,條理分明地,層層隔開地,一條一條地來學習的,那個叫別教。界外的,三界以外的鈍根眾生所修。他們的位次是從出離三界以後開始算的。
       那麼圓教是什麼呢?圓教叫做「一佛乘」,「一佛乘」就是他不是說立菩提心是我先要做一個好人啦,先不要下三惡途啦。然後第二個階段,是我不是只想做人,我想升天,我福德,十善業做得很好。第三個階段,我不要在六道輪迴了,我要求生淨土啊,我要靠別人不靠自己(也有光靠別人的,那種很不正確的知解)。但是他有菩提心,他有想離開六道輪迴的心。然後接下來是,我自己應該要求出離煩惱。可是,每一個階段都是歷歷分明,但是他絕對不會躐等超越地做上去,不會!從藏教,就是三界以內的鈍根眾生,到出離三界以後的鈍根眾生,別教都是這個樣子的。那麼別教有別於三界以內的眾生所學,也有別於一念遍十方,一就是一切的一佛乘

《華嚴經》不一樣,整部華嚴經啊都是一佛乘。所謂的「一佛乘」就是從初發心,一開始發心,他就不是說只有出離心,說我離開六道輪迴,超越現在的我,不是這樣的。這個「一佛乘」的人,他一接觸到佛教以後,立志要成就最究竟的果佛,妙覺位。所以他發的菩提心,第一個叫做無上菩提心,一發菩提心,就是以最終究竟的佛果為目標,叫做妙覺菩薩。第二個呢,他瞭解不是只有他有這個潛能,能夠去成佛,從一開始他就承認、同意、接受,說一切的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一切眾生的自性圓滿清淨光明,跟他自己一樣平等。所以他從一開始,就知道,不是只有自己成佛,是所有一切的眾生,都有資格可以去成佛,都有潛能可以去成佛。但是,所有一切的眾生因為累生多劫,重重疊疊,各種業力、習性的累積,因果報應各不相同,碰到的障礙也不相同,每個人現在獲得的福德,享受到的果報各不相同,有緣的眾生也不同,有緣的善知識也不同。因此,每一個人雖然最終究竟都可能成佛,但是要花的時間不一樣,要進去的法門也可以不一樣,接觸的人也可以不一樣。現在糊塗的要死啊,壞得要命的人,你也能夠承認他是未來佛,你也能夠就這一點瞭解,他在睡覺,他在造惡業是他睡覺,他在迷啊。迷惘甚深的人啊,拉不動啦,你就放他回去睡覺唄,祝福他、迴向他就好。這個「一佛乘」根器的人,因為有這樣的體認,所以第一個不只是自己要成無上菩提果,而第二個部分就是廣大菩提心。廣大菩提心就是一切眾生都成佛,他的目標是我成佛,一切眾生都成佛。所以在這中間就要學習,學習怎麼樣有廣大的包容心,以及無上的毅力去堅持,這麼難走的一條路啊,要自度要化他,好難走的一條路啊,可是他能夠很勇敢地很堅持地走下去。

  那麼我就因為有這個考量,自從1992年請夢參師父住世,1992年就受持了這個華嚴三品,然後就讀《入法界品》。夢參師父就跟我講,我沒接觸過華嚴先看看那個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去接觸了以後就知道證果的滋味是什麼,去看看人家這個證果的三昧的情形是什麼,然後導歸普賢十大願王,發願求生到哪去啊?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你看最終還是回去西方極樂世界。文殊普賢啊,帶領十方佛國,無量剎佛國的菩薩全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就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最後傳到中國來最大的結論。

  因為夢參師父1996年的元月癌症開刀,一年半以後,我就到五臺山齋千僧。拿了兩萬塊美金,T君拿了三萬塊美金,我們兩個人打了兩堂千僧齋。別的所有隨喜的人加起來三堂。漫山遍野都是人啊,幾乎全國能來的很多僧眾,連四川大愛道堂都派人來了,太殊勝了。就在那一年,夢參師父就在五臺山普壽寺開講,講了一座華嚴十玄門,介紹了這十個門,這十個門,是賢首國師,跟清涼國師,這兩位,一個是《華嚴經探玄記》,一個是《華嚴經疏鈔》,依著這兩個講的。我在那個時候,幫他整理筆記,就是別人聽錄下來,我來潤色,修改文稿,整理出來。所以就浸淫在那裏,這一浸淫,我在那邊住了一個多月。夢參師父講了一個禮拜,後面三個禮拜,我就整理,全部把它弄出來,所以我印象很深刻,華嚴就入門了。入了門以後我就自己開始努力,去讀《華嚴經疏鈔》。

  到了2005年,我在講這個《般若日用》選擇教材的時候,我就思維這個事情,因為那個時候自己在讀疏鈔,在讀《華嚴義海》,還有《華嚴探玄記》。自己在讀的過程中,我就思維啊,我自己懂得的東西能與大眾分享多少,這裏面一定會有過失,也不完整,層次也不夠高,那就應該拿賢聖者的儀軌模式,那就絕對不會有錯誤的,讓同參道友們學習。因為我當時正好在深入這個華嚴藏,所以就選了「一佛乘」的《華嚴經》。

  那麼由最淺的「一佛乘」的六個位次:第一個階段是十信位。初信到十信,那麼這個十信位的「一佛乘」,初信就是他放棄自己的見解,入佛知見,跟在天臺宗的《斷證表》裏頭,就跟小乘佛果的須陀洹,初果阿羅漢等齊。可是所謂的等齊是什麼意思呢?是都入了佛的知見,用賢聖者的知見,做為自己為人行事的標準了。就這句話,所以稱他們為,「干預聖流」。因為,為人行事,全部的標準要用佛的標準,不用自己的,不用自己原來的見解。

  我27年前,寫下的一首詩:“身著忍辱鎧,坐臥無畏床,愛心勤守護,耐心等智開。因緣法生,因緣法滅,我佛大沙門,慈悲如是說。身不在心未離。”這是依照《妙法蓮華經》寫的。

  這是我寫給願海法師的,也是有人嫉妒啊,只好下山啦,願海法師就愁得吃不了飯,將近十天他都吃不了飯,瘦下去四、五公斤。所以A師兄跑到天母來跟我說:「你都沒有上山啊,願海法師吃不下飯,天天唉聲歎氣。」我就說:「來,我來開藥方。」我說:「這個藥方拿上去鐵定就吃飯了。」,「啊?你會開藥方啊。」。我說心病要有心藥,所以我就開藥方。

  我就寫了“楊枝淨水讚”,寫完了“南無觀世音菩薩”以後,我就自己再寫一首詩“身著忍辱鎧”,這個忍辱鎧,其實在佛經裏指的是袈裟,小乘佛法指的是袈裟,到了《妙法蓮華經》裏面指的是菩薩。菩薩為度眾生,忍受所有一切眾生的不正當、層次低、錯誤連連而自以為是的這些知見。菩薩的鎧胄,這鎧是甲胄的意思,他能夠用佛的知見,來作為他的標準,但是他能忍,忍在內心是佛的知見,外表跟所有的人和平相處,所以叫忍辱鎧。忍一切辱,在學佛。忍在正確的知見上而不動,不動的時候叫做忍,所以叫做身著忍辱鎧。鎧胄就是戒定慧三學。那麼忍辱呢?兩種忍,一種是對真理的堅持,不會移動,這叫做忍,是究竟安忍啊,是如如不動,這是理性,是理體的忍。那現象的忍(第二種忍)是什麼呢?是外界現象界的一切,不管是順境,像我昨天去中華電信學佛會講法,那場面很大有很多人,是不是要迷了。我告訴你啊,要怎樣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下來就沒有了。不要執著他,隨緣妙用而已,不要當真啊。那個就是順境不染,逆境也不被侮,你沒被侮辱到啊,他侮不了你,他侮他自己,他侮得了你嗎?他根本侮不了你嘛,你不受了嘛,阿羅漢都已經一切不受了嘛,完全不接受嘛。你看的清清楚楚,你不要接受他影響。但是你得看得清清楚楚,你不接受不是跟人家吵架跟人家打架,不是啊。

  在我的心目中啊,Y君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但這個人在還債啊,這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在示現什麼?三世因果啊,有欠債就要去還啊,他有他的業力啊。那觀世音菩薩化身千百億的,他有千百尊啊,那《華嚴經》你去看啊,同一名號菩薩,都是無盡數的。有人發願以觀世音菩薩為本尊,像我啊,我未來也是一尊觀世音菩薩,同名同號觀世音。但是我沒有講我就是本尊觀世音菩薩,同名同號而已啊你說《無量壽經》,同名同號阿彌陀佛。所有眾生求生極樂世界成功,全部都叫阿彌陀佛。未來成佛,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也有無量無邊的觀世音菩薩。

  因為我在我心目中啊,他怎麼做我都是只有一個字,愛他。就是愛他就不計較了,情境來就消化吧。消化完就是吸收吧,就接受吧,然後就轉化,銷歸自性

  所以第一句話啊,“身著忍辱鎧”,身著忍辱鎧就是理性的、理體的。對於這個佛的義理的理解,跟佛教你怎麼樣跟人相處的理解,那就身著忍辱鎧。這忍辱,剛才講咯,第一個是對佛所說的義理能安忍不動,不被別人撼動,你不改變,不要人家一講,你就真的?臺灣人說啊(閩南語)好人說不聽,鬼一說就跟著跑了。意思是就是好的那一面怎麼跟你講都不聽的,很難聽得進去。那個鬼要牽你走啊,好快盲目地就跟他走了。這就是沒有那個鎧胄,佛的戒定慧三學,我一直放在心裏頭,最低的層次止惡行善,那麼中等一點的時候就知道入教理知道層次地,別教式地學,第三個層次知道眾生都是佛,我自己有佛性,那就回過來看看本自清淨,本不生滅,銷歸銷歸呀。所以最上乘的人就整個都把它歸零啊,好壞都歸零,沒有!所以沒有色彩,講法而無一字可說,說盡一切法,用了所有文字了,就像現在我一直跟你們講法啊,實無法可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法,都是生病在吃的藥,都沒病那就不用藥了,沒有病就不用醫師啦,就保養啊,日常生活過正常啊。那生病就看醫師啊,那麼如果執持自己永遠是醫師,那就是有病人咯,沒有病人你做什麼醫師。如果你不是那個病人,那他就做不了你的醫師啊。所有的現象看得清清楚楚啊,那你就不會迷了,不會執著了,這就是身著忍辱鎧的意思一個是對內,對義理的安忍不動,一個是對外,順逆二境,要如何的在心裏上面先建設好,好壞統統不受,不受它影響的意思,不是不接受,是接受那些情境而不受他們的影響。這叫身著忍辱鎧。

  第二句話叫“坐臥無畏床”,那麼這個意思是什麼呢?咱們人走動的時候叫動相,坐下來叫靜相,躺下來叫安穩相,極靜相。坐臥無畏床,因為床鋪很大啊。那麼無畏,叫施無畏,觀世音菩薩名字就叫施無畏,他是施無畏者,其實所有一切菩薩跟佛都是施無畏者。我們布施有三種,有財布施,法布施跟無畏施。那麼財布施是內財跟外財,內財就是我們這個身體啊,拿自己的身體去布施叫做施內財。那外財呢,身外之物。法施呢,像我現在,以法布施。第三種施無畏,是最重要的,施無畏是什麼,是讓眾生都不用怕你,讓眾生不只是不怕你,是眾生在所有的一切情境之中,都能得到你的安慰,所以眾生可以遠離怖畏。這個怖畏有很多種類,說之不盡啊,菩薩能安慰眾生,讓眾生安定他的身心,離開這個怖畏,離開這個害怕,不管是下三惡途的怖畏,身體病痛的怖畏,現在的情緒的怖畏,很多種很多種,說之不盡的這個怖畏。因為萬法唯心造,怖畏就是心不安寧。所以“坐臥無畏床”意思是,菩薩自己很安定,他自己很悠閒,他自己很安穩,用這個臥代表他完全躺在那兒啊,躺在那兒就不會跟任何人對立的,躺在那兒就是跟地一樣平的,就是最謙虛的,最平穩的,跟涅槃寂淨相應的意思。無畏床,在他這個地方,是眾生可以得到安慰,永遠不用害怕的涅槃處。

  菩薩內心裏面的理性,是忍辱鎧,外在呢就是坐臥無畏床,你看他行住坐臥啊,他就是能夠完全與佛法相應來這樣做的。

  然後我就寫了第三句“愛心勤守護”。用很大的愛心,很殷勤地守護一切眾生的菩提心,要讓他們離苦得樂,要滿其所願。所以沒有講出內容。愛心勤守護,守護什麼?守護自己的道業,也守護別人的道業。守護自己不要受到傷害,也守護別人不要受到傷害。守護自己能夠與佛相應啊,也守護別人現在的欲望,現在他的困難,你能不能夠去理解他包容他,讓他去完成。讓他知道,你是全部接受的,很難哦。

  愛心勤守護,這個愛就是自性的愛,我們的自性充滿著愛。

  第四句“耐心等智開”,很有耐心的等任何眾生智慧開。你開了智慧就不是那個樣子的啦,就是因為沒有開智慧,還在睡覺,沒醒過來,計較什麼!

  這個是普度在1986年底的時候寫下來的偈。是在願海法師那裏,慶祝智者大師的生日,大家法會念誦《妙法蓮華經》。念完我還跪在那個拜墊上面,因為他們都念的很快,我第一次讀,要隨文入觀,我還想再重看。所以大家都站起來脫下海青,上廁所什麼的,反正廁所也沒有幾間,大家都搶著去,我不跟人家搶,我就還穿著海青,我就跪在那兒,還在讀我的《妙法蓮華經》。願海法師想大概我很好樂,他就卸了袈裟走過來,站在我旁邊說:「怎麼樣?有沒有很震撼啊?」,我說:「沒有啊,我覺得他好像在描述我,我每天都這樣過。」「啊-,你什麼意思?」,「他後面描述的生活啊,什麼說法永不疲厭啊,憐憫眾生啊,在講那個跡門,釋迦牟尼佛的行跡啊,」,我說:「我每天都過那樣的生活啊,他在描述我每天所過的生活,這有什麼稀奇啊。」哇!他很震撼啊,有人聽到了走過來跟我說:「哦,你有夠貢高我慢,那是佛的生活唉!」「噢,這樣啊,佛的生活是這樣簡單哪!」。願海法師是非常震撼;有人是不苟同,認為我傲慢。可是願海法師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非常非常的重視我。他請我講法,然後他非常的注意,去觀察我的為人行事,我做人做事,跟人家對待時的態度。觀察了以後,他就拿了一串長念珠,有一百零八顆,那一百零八顆中間就穿了一些天珠。那一般的話,是每二十七顆就會有一個穿插的,所以至少就是有四顆的天珠,而且他那個天珠是九眼的天珠。那個天珠非常值錢,你想想看二十六年前,他那串念珠當時的價格是一千萬台幣,現在大概一億以上都買不到它。因為它每一顆的天珠,最大的那個是九個眼睛,九個圓圈圈的天珠,另外那幾個都是七個眼睛的,那有一個是九個眼睛的。我記得他好像中間那個是穿了三個在一起,應該最少是七個天珠或者是五個。把它拿出來,跟我說:「這一串念珠啊,價值一千萬台幣,你的頭要是給我剃了,這串念珠就是你的,我就指定你做我未來佛寺的第二任住持。(因為他那時候已經有好幾個剃度弟子了。)」我不為所動。

  我告訴你,我要是願意做住持,好幾個佛寺我都可以當住持,但是我就會沒有道業,我今天就不能成就這個層次的佛法,我現在對你們講的是可以做佛,做菩薩,出離十方法界的佛法。我如果去做那些住持,我會忙死了。不是為別人的煩惱去調解,就是去幫別人賺錢,天天主持法會,成天在那超度就好了。這幾個都是臺灣很有名的寺廟,那我今天就沒有這個自由給你們講法,也不能講這麼深入的法。現在我們講的是出世法。我認為做住持,乃至弘法都是世間法。只有放棄這些名聞利養,歸於清淨心,銷歸自性,才是真正的修行啊。我想要做個真正的修行人,做真人,不要做假人。

  然後我就後面呢,就再寫了幾個字“因緣法生,因緣法滅,我佛大沙門,慈悲如是說。”然後就打了個句點在哪裡,後面就寫了一個-“身不在心未離”,身體不在那裏啊,心沒有離開啦。“因緣法生,因緣法滅”,我們就順著因緣這麼做,這是我佛大沙門釋迦牟尼佛說的,慈悲如是說啊,我們就這麼遵循唄。

  然後就跟A君說,“A君,你趕快送上去,他還可以吃中飯。”結果A君下午兩點半給我回電話說,我的藥方真有效,他拿上去的時候,願海法師正好在跟了中法師講話。A君就跟他說了:「我去郭師姐她家,她說有一封信裏面有藥方,讓我給師父。」然後了中法師就問:「你什麼病啊?」願海法師沒回答,A君就說:「師父已經快兩個禮拜吃不下飯了。」願海法師打開一看,馬上跟A君說:「你去跟宏得法師說我肚子餓了,中午做豐盛一點,我請會長在這吃飯,我餓死了。」

  我以前講過,佛度有緣人,就是誰願意歡喜,聽我說法,誰願意跟我見面,這就起歡喜心啊,那麼信受,他相信我說的話,願意去學,接受了,去實行,那麼這個就叫做,歡喜信受的有緣人。

  因為這個因緣,所以使我回來,我打坐念佛叫懺公就是這個因緣。懺公師父就因為這樣,隔了兩個月以後。他就拿了《大悲蓮華經》來給我,簡稱《悲華經》,《悲華經》就是講釋迦牟尼佛,怎麼樣引度現在的阿彌陀佛跟賢劫千佛,大家怎麼成佛的因緣,怎麼發菩提心,怎麼發願,釋迦牟尼佛怎麼樣有五百大誓願。懺公就叫我學釋迦牟尼佛了。因為我說妙法蓮華經是我每天的生活,那就去過佛菩薩的生活,那麼,佛菩薩生活的細節就是華嚴經。總論是《妙法蓮華經》,別論詳細的說明,每一個層次它的思想、價值觀念、日常生活的準則,很詳細地說的就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裏頭。這裏面因為是「一佛乘」,「一佛乘」分成六個位次(就是六個階段):第一個叫十信位,就是從初信到十信,第二個叫住位,初住到十住。那麼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跟佛擺在同一個位置,因為等覺菩薩所有的理體、證悟、智慧、法身都跟佛一樣,連化身的能力也跟佛一樣,唯有什麼做不到?他的自受用身-盧舍那佛(“千花臺上盧舍那佛”-我們每次誦戒要請他的),這個佛的自受用身,最圓滿莊嚴的極好相還沒有完成。這個叫做百劫修相好。那麼為什麼要百劫修相好?因為他的福德還沒有圓滿具足,他應度的眾生,應該安排的眾生還沒有完成。所以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一百個大劫哦),他要把所有跟他有緣的眾生全部安排妥當度盡了。理體上是證悟了,事要漸修,要一一去完成哪,花一百劫的時間。這一百劫的時間每做完一件,相貌都會微細的改變一點,他的心裏就滿足了一點。

  所以初信菩薩所理解的、接受的、佛的教導的知見是「一佛乘」的自性圓滿-“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樣的說法的佛教。所以除了你自己可以成佛,一切的眾生乃至無情的礦物植物都能成佛,都有法性。他接受了這樣的教導,承認了這樣的教導,相信了這樣的教導,所以他願意去實行這樣的教導。

  知見有沒有跟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只認識到這個身體五蘊不是我,可是有五蘊的存在,阿羅漢是只求自己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是不知道有佛可成的,以為四果阿羅漢離開這個六道輪迴就是最高的境界了。

  所以他們在佛教的領域裏面,區塊是在不同的層次。初信菩薩是在「一佛乘」,有一個最高的佛位,那個佛是無佛可成,就是全部都完成了以後全部不執著的,所謂的大般涅槃是沒有涅槃的涅槃,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生也不住死,也沒所謂涅槃,也沒所謂度眾生,隨緣度眾,隨緣妙用。有有緣眾生他就得度眾生,沒有有緣眾生就入定,就觀察義理,成天愉悅得不得了,怎麼樣都是快樂的。所以呢,初信位的菩薩雖然所謂的放棄對自己的執著,叫做見解“入佛知見”,可是所入的佛知見和小乘阿羅漢的“入佛知見”,層次是不一樣的。

  因此我就選定用十信位來講這個《般若日用》。佛法在生活中要怎麼用?我們來學習已經有很正確的理念、思想體系、價值觀念的準聖人,當做一個範本,也就是他們的身教-我們來學,言教-聽佛說的,你可以參考參考每個不同的賢聖者的行法是怎麼進步的來提升自己,以免自己太氣餒。佛做得太完美了,如果只聽佛說佛的境界,“做不到啊!這怎麼可能啊?”,但是你聽聽初信怎麼做,二信怎麼做,就會覺得這好像可以學,就有一個可以預期的看得見的目標。

       佛的目標太遠太高,我們看不到摸不著,很容易氣餒啊。初信是初果阿羅漢的果次,那麼二信就“向二果阿羅漢”,叫向二果,向著二果路途中,三信就是二果阿羅漢,四信就向三果,五信就是三果,二四六都是向位,七信菩薩就等如四果阿羅漢一樣出離了六道輪迴了,但是所學的佛法的內容完全不一樣。所以路途是很遙遠的,內容是很豐富的,次第是很複雜的,完全隨眾生心在動。你自己現在被煩惱追住了,那你就是六道輪迴眾生,你的見惑沒斷,那你就是凡夫,那你如果對見解這個事情有很深的理解、很努力地做,你就從外凡位跑到內凡位,暖頂忍世第一。但是不要氣餒,這個時間都叫做未定論,頓然放下的時候就一瞬間完成,每一個次第都這樣,你理解了做到了,願意下決心了,怎麼樣都願意做了,那個時候就完成那個次第。所以這個時間到底要拉多長,對每個人都不一樣,沒定數的啊,看你自己的心。如果像我這樣意志力那麼強,怎麼樣吃苦都要完成,怎麼樣都不要去計較。被人家糟蹋也在笑,對方都認為我是神經病,怎麼這麼好欺負啊?才不是嘞,我們看破了,我們接受,你就是這樣的人,他就是那樣的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人,我全部都接受。你願意聽我的我就拉拔你。你不願意聽我的,排斥我;我就讓你走,可是我祝福你、守護你、關心你,只要有一天你回頭的時候,趕快接引你,就是這樣子。

       這是我跟你們分享一下我昨天講課(講華嚴經)的大意。因為《般若日用》講滿十年了,滿十年講到離世間品,離世間品是行品,信、解、行,證,的“行證”。“行證”裏面呢,就是用普慧菩薩兩百問,普賢菩薩兩千酬。問一答十,答的這個“十”,就從一個念頭講到十信菩薩位怎麼樣離開世間。講法其實講到哪裡去?講到十地就都講完了,這就是說法師自己理解到哪裡。普賢菩薩的回答,就是等覺菩薩(普賢菩薩為等覺菩薩)的回答:「一念具足十方,一念具足百界,一念具足千如,一念具足萬行。」那麼昨天我就告訴他們,十信菩薩每一個在做的也都是普賢行的四無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行願無有窮盡”這個是普賢的四無盡願。《妙法蓮華經》就講度眾生永不疲厭,也不會覺得厭煩。

  那麼昨天最重要的是講了《華嚴十玄門》。這華嚴十玄門希望你要有機會能夠去接觸到,能有這樣的心量打開,那心量打開了,才能講「一佛乘」。所以念頭要打開,把自己的心量打開。等如虛空界的,所有的眾生就是我,我就是眾生。你純然的等於我,我純然的等於你。那如果是這樣子的話,你就會愛一切的眾生,跟愛你自己一模一樣。你就會充滿了原諒、瞭解、接受、憐惜、關心、祝福、期待。然後呢,不要干擾,不許干擾。你只是關懷,但是不干擾,不干涉人家,不說人家壞話。

  所以我也會很有耐心地等你們每一個人。你們什麼時候要回頭,好好學佛,我什麼時候接引你。

  我現在要告訴你們,自己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可是如果你們錯以為,“你管不了我,我做我自己的主人,我決定這樣,我就是這樣做了選擇了,你管不著我”,就是法還沒有聽懂。因為你怎麼做你的主人,你要是用自己的習氣,自己的煩惱做主人,它會有用自己的煩惱習氣做主人所得到的因緣跟果報。如果你是用佛的知見,來做你為人行事的標準,你慢慢地就會消災免難,你慢慢地就增長清淨的功德業。你慢慢的就會消你的習氣跟煩惱,所以所引來的未來的果報,就會隨緣消舊業,但是你不再造新殃,因此果報就會越來越清淨。以後就向著成佛的那個方向,那個目標,直線地走,就不是歪歪扭扭的。

  現在是這條繩子不是直的,這條繩子很長很長,長到要到佛果本來只要拉一直線的距離就夠了,這就是初信開始。那你們不是哦,初信以前的這一段啊,那個繩子啊,長到要繞不知道地球多少圈。所以只好在那裏繞圈圈,不收繩啊自己不收心,不收這個心,不入佛的知見,那麼所走的冤枉路啊,就歪歪扭扭的啊,非常的長。長到不知道盡頭在哪裡,方向在哪裡。一下向東,一下向西,一下向南,一下向北,像一條蛇一樣。那麼這個圈圈啊,它越繞繩子越長。以後就永無止境,搞不清楚方向。你順著這個繩子走的時候,一下向東一下向西一下向南一下向北,這心不定。為什麼?因為你被名聞利養牽著走,你被五欲六塵牽著走,因為你自私自利,因為你被貪瞋癡慢的這樣的煩惱跟習氣,把自己整個控住了。自己的自性完全被覆蓋,那就慘了。

  所以雖然你自己做了自己的主人,各位一定要記得我所說的話,不是賦予你權利,是在警告你:既然萬法唯心造,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那你要怎樣做好這個主人,你才對得起你自己的靈性,你對得起使你自己有更好的因果,你對得起佛菩薩,你對得起你父母,對得起你師長,你的因果報應能夠越來越好啊。這才是我要說的意思。可不要錯覺啊,你們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啊,佛是只給教法,不管的,所以大家都自由了。

     新加坡的華人守信用。他們能念恩報恩他們能做到,還祈求師父,懷著感恩的心。我回臺灣到現在,每一個月他們中間每兩個禮拜,都有人會傳簡訊或打電話來跟師父請安。過年過節,都會來問候,都會來感謝師父。這個就是從《弟子規》啊,要去落實的學習。所以淨空老法師說得很對,如果《弟子規》沒有好好地去學習,這一百一十一條,你是不懂得怎樣孝養父母跟尊師重道的。如果不懂得尊師重道,只有教你們的,你們不會實行啊。所有的仁義道德因果觀念如果沒有,那個人是廢物,完全沒有仁義禮智信,連禮貌都沒有,信用都沒有。信如果沒有,智慧就沒有。禮貌如果沒有,仁義也都沒有。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一個字都沒有,不仁不義啊。

首頁 開示摘錄 電話開示 2013.8.18 台北電話廈門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