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0台北電話廈門開示(一)

文章建立於 2014/03/02

阿闍黎護念

我弟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調伏聖尊。(以上三歸念三遍)

我弟子○○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念三遍)

 

甲:介紹Pudu Master的網站首頁

 

Pudu Master網站首頁,在六張會變動之照片上方,有一個藍色背景的片頭是我設計的。你知道那是什麼含義嗎?

 

整個藍色的背景代表的是毗盧性海——叫做覺性,我們自己覺性。中間有陽光下來,代表納受戒體,就是接受佛陀的教導!圓妙精下面有一行小字——遵循並弘揚頓之微妙佛法。「圓妙精舍」代表我們這個地方就是弘揚圓、頓的微妙佛法的地方,也可以是一個小小的房子,圓妙精舍整個用金黃色的字體代表佛的果德。極樂世界是不是黃金為地?眾答:「是。」《大輪金剛陀羅尼》以及《佛說無量壽經》都講了為什麼念佛名號——以佛的萬德莊嚴的果德來作為眾生因地學佛的基礎

 

用金黃色就代表佛的果德,代表極樂世界的法性土,法性身住法性土,回歸自性的境界。所以圓妙精舍就是請佛來住,依照佛的教導來講法的地方,你們說們多幸福啊!你們是真正在圓妙精舍聽法的人!

 

眾人答:「感恩師父!」

 

圓妙精舍代表的是法性身住法性土的佛的果德,佛住的地方。我常跟你們講,我們圓妙精舍三樓佛堂供的是釋迦牟尼佛,代表塔尖最上面奉的是釋迦牟尼佛。我們樓下是度眾的方便道場。這個小精舍是弘揚佛法、修學佛法的地方,而且是修學頓的微妙的佛法的地方!所以我們這個精舍,就比照釋迦牟尼佛當時在印度的竹林精舍、祇園精舍而取名。為什麼叫精舍?就是代表很專精地在學圓妙佛法的地方。我有時不在你們大家都在用這個精舍,這個精舍就有人在修道。每個禮拜、每一天都有人在修道,這就是最如法的道場!不是師父的產業,但是為了必須讓它如法地進行,以及尊重施主的意思,所以要有人來住持正法。

 

「釋普度比丘尼,俗名郭文秀。Pudu Master用白色表清淨。因為佛陀的僧團叫做清淨僧,代表我現在住凡夫地,我跟你們在一起。有這個色身就是凡夫。我們用清淨的佛法來洗滌我們自己的身心,修學白法、受持佛的教法來洗滌自己的身心,這就是要謙虛!

 

藍色片頭這裏面就有莊嚴、清淨、平等、覺。

 

我們講《藥師經》時說過,南贍部洲的天是藍的,海水也是藍的,毗盧性海是用藍色來代表的。上面是淺淺的藍色,代表天空;下是深深的藍,代表大海。上面代表般若,下代表自性。般若空慧,是不是像天空一樣?藥師佛那個藍,就是下半部——Pudu Master那部分,用湛藍色的、比較深點的藍。我們2004年春天在廈門海滄石室禪院,講解藥師經後,學尼迴向功德時,藥師放光,晚上七點四十分從大殿基地放光直上天空,顯現出來的藍就是這種藍,像海水一般很深的藍。上半部的藍是天空的藍,代表虛空,虛空代表空性,代表般若空慧;下半部的深藍代表自性,跟大海一樣的寬廣,好好壞壞通通匯流進去,是很平靜深不見底的、浩瀚無比的,也像宇宙間的深藍色。

 

中間幾道白色的光,就代表佛在上面無止境地放光!代表佛光普照,佛在中間,用這幾道光線代表佛在放光說法。藍色的背景代表毗盧性海。我們是在底下,佛在上面放光說法,我們接受了佛的光,代表的是納受戒體,接受了佛的教導。

 

「圓妙精舍」這邊位次比較大,白色的那邊位比較小。依照佛經所說的佈置法,假設這佈置是西方三聖的話,觀世音菩薩面對著我們在我們的右邊,那他是不是站在阿彌陀佛的左邊?是不是中間是佛,「圓妙精舍」就是觀世音菩薩,寫「PuduMaster」那邊就是大勢至菩薩。

 

圓妙精舍——佛的法性身住法性土,要放在我們看過去的右邊,這是大位。我自己的名字就要謙虛點,把自己放在比較小的部位,所以就放到本來大勢至菩薩的位置——左邊就是小的位置。這是按照佛經的佈局,不是照什麼人的見解

 

「莊嚴」體現在「圓妙精舍」這四個字,「清」體現在左側白色字體部份,「平等」就是毗盧性海,體現在背景的藍色;「覺」就是指佛,體現在中間的陽光你們有沒有看到,這就是莊嚴、清、平等、覺!把《無量壽經》的經題都包括進去了。這是我設計的,佈局、顏色、字,是從O先生﹝註:現在是這個網站的站長﹞給我的六張不同圖片融合起來變成這一張。有沒有覺得看著心很清涼?

 

眾人答:「有!感恩師父!」

 

乙:關於八識轉成四智的開示

 

我剛剛所說的這些,是想告訴你們:任何的事相都是來彰顯理體的,任何的理體本來是無形無相的,所以叫做「理要借事而顯」;事要能夠顯出理體的殊勝,叫做「事因理而成」。事相是因為仰仗著理體,符合理體的意義,所以這個事相才會殊勝。理體本來無形無相,假設不借著事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說一都是錯的;你就不知道怎麼辦,你沒辦法開口。只好假借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來體會文字背後、語言背後,所蘊含的玄妙、圓滿無缺的義理,而不是去執著那個文字相、言語相和心緣相。但是眾生用眼、耳、鼻、舌、身、意,對著外面的色、、香、味、觸、法,眾生有分別心、執著,還沒有辦法把八識轉成四智。

 

八識轉成四智,第六意識是我們的分別意識,前五識一接觸到境界相,第六意識馬上起分別,第七意識的執著性就來了,瞬息之間非常快速地完成了。當你的眼、耳、鼻、舌、身前五識一接觸到外境,對凡夫而言,你本有的阿賴耶識裏面,自己的庫存所起的分別心,馬上起分別作用。這一分別激起你所接觸的境界相,你要選擇哪一部分?當你選擇進來的時候,你迅速做出判斷:我是喜歡它?還是不喜歡它?我要不要保留它?還是我要遠離它?你肯不肯接受?你第七意識緊跟著就活動起來了。這些判斷的標準,都來自我們累生多劫以來,第八意識所儲存的一切的種子,在那個時候自動地由第七意識第八意識裏面,拿出其中跟它相關的、根深蒂固的、最強硬的、力量大的那個種子,就起作用了,就來判斷。判斷顯現在第六意識跟前一個外境接觸變成法塵,來到你內心的那一瞬間,你第七意識就從第八意識裏面拿出你的寶劍(指你的判斷標準)出來:「這個東西我喜不喜歡?我要不要保存它?我對它的評判是怎麼樣的」?

 

它一時並起,你的念頭是一秒鐘1600兆的念頭浮上心頭(這是彌勒菩薩說的)「刹那」就是一彈指間32億百千念。如果一秒鐘彈4個彈指,就是1280兆的念頭;如果一秒鐘最快彈5個彈指,那就是1600兆的念頭。所以快到瞬息(眼睛眨一下就叫瞬息),這一瞬眼之間就已經是32億百千念。因此以我們所能理解的計量來說,幾乎是同時並起的——快到沒有辦法分辨。

 

第六意識跟第七意識是在因地轉。還沒到見性成佛、沒有入圓教初住菩薩、沒有到別教入地菩薩之前,都叫因地,就還沒有成佛以前。在還沒有成為法身大士以前(法身大士是十法界的佛),我們都是沒有辦法的,都要來轉第六意識跟第七意識。在法相宗《唯識論》裏面是第六意識先轉,稱為第六意識轉妙觀察智第七意識轉平等性智第六意識轉妙觀察智是指當你前五識接觸到外境(色聲香味觸)的時候,你馬上就會用佛教的觀點處理的那個觀察力。我們的習氣是照自己原來的價值觀念來觀察的。你現在學佛了,你就要訓練你自己,不再用你原來的價值觀念來看事情。

 

你要學習初果阿羅漢或圓教的初信菩薩,要斷五見——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跟邪見。這裏面先後順序是斷身見,然後斷邊見,斷邪見,斷戒取見,最後斷見取見斷戒取見就是因地所實行的內容要合乎佛說的,而不是倒見,不是自己原來的凡夫知見邪見是指不在心地上修行而是心外求別的修行法門。斷見取見是證果當下的事情,初果阿羅漢斷初果見取見時,就是證得初果位時候。見取見就是你在果地所證內容上面的疑問或錯誤見解斷見取見是知見上正確,能夠合佛所說的內容一個是因地的修行知見叫戒取見。一個是果地上成就的見解叫見取見,一步一步往上印證,認知不會錯誤的,那個就是斷見取見

 

如果這些都正確的佛學方向學習了,你的第六意識,就會轉妙觀察智。「妙」就是頓之微妙佛法,指圓滿,「妙」是微妙,很精細,又圓滿、又精細、又巧妙。六七因地轉——第六意識跟第七意識在因地轉,轉識成智。那麼一直到果地——證果。證果是指誰啊?證果是指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法身大士,別教的入地菩薩或圓教的初住菩薩。那個時候他第六意識、第七意識是平等心,已經沒有分別心,就是去掉執著,又去掉分別了。沒有執著的心,就出了六道輪迴,入四聖法界。沒有分別心,那就是別教三賢菩薩位次。十法界通過了,就進入一個要安定自己的念頭與空性相應,守護念頭令之不起,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與中道實相契合的位次。那是誰?圓教初住菩薩發心位——真正地發菩提心。什麼叫真正地發菩提心呢?見到自性本自不生;見到自性本不動搖;見到自性本來就圓滿的;本來就清淨的;也能夠完全的容納一切現象了知自性能生萬法。這時候,他就開始要第八意識轉大圓鏡智「眾生有感,菩薩應」。眾生有感,他就看得清清楚楚!就可以「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

 

可是要廣度眾生,也需要種種善巧方便呐。種種善巧方便,還是用的眼、耳、鼻、舌、身。這就須要前五識轉成所作智。當他示現來眾生,他甚至還要呈現像眾生一樣的,他不能長的怪異。如果用的是應身,像釋迦牟尼佛做悉達多太子,那就是叫應身。什麼是化身呢?化身就是偶爾來,咻地一下不見了,就消失了。

 

講個小故事。我1995年去五臺山,見過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見過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沒幾分鐘他就不見了,周圍所有的人都說:「沒有啊!這個人不存在。」可是剛剛明明有個乞丐接受了我的佈施20元人民幣是他拿走的,怎麼周圍的人都說沒見到。後來請教了夢參師父,才知道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也出現了,有一個喇嘛一下子們同一個山上我們下來了,他還沒下來呢。我們坐著遊覽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路上都沒看到他他怎麼又現在另外一座山的山頂上呢?如是三次。最後他就坐在山上臺階邊,受我供養。我供養他一些人民幣,很虔誠的頂禮他,感恩他的示現。他我指大悲水出泉的地方,叫我去喝那個水,一瞬間這個人就不見了。我問所有其他的人,大家都說:「剛才有看到他,現在看到。」這是山上道場,很小的範圍喔,往下看階梯也沒見到他的蹤跡。

 

天回旅館後,我描述他們的長相給夢參師父聽,夢參師父就告訴我:「你見到觀世音菩薩。你見到文殊師利菩薩了。」

 

這個喇嘛的長相就跟臺灣嘉義天龍寺觀音堂裏,示現兩三個人高的那尊觀音菩薩非常19891128日,我在該寺受在家人的菩薩戒。觀音堂示現的這尊穿印度服裝,而五臺山見到的這個人穿西藏的喇嘛裝。

 

有的時候你們中間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師父理解佛經不用看解?直入?」因為我得到佛菩薩加持,加上自己的努力有一天,你到達某一次第以後,你翻開佛經,自然就跟自性相應。你只要一接觸就明白了;一聽就明白了;一看就明白了;一看解本怎麼跟自己想的一模一樣啊!有時候如果寫解本的人不夠高超,你還可以比他更高超。你自己要先跟自性去相應,去開發出來。

 

自性的開發有兩個部分:根本智與後得智根本智的理解,在果地就是第八意識成大圓鏡智。第八意識叫阿賴耶識,這個是十方法界的眾生,已經有起心動念以後,也就是法相宗所說的:「一念無明生三細。來你的自性是清淨無的,你現在因為最原始的念頭的波動,無明起了波動,生了三個細相,這三個微細的相就是你阿賴耶識裏最原本的三細相,由業相、轉相到境界相業相,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認為的能量、能量的來源;轉相就是傳達訊息;訊息傳達以後,就轉換成為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

 

《共產主義的黨章》裏面,就是一直提到境界相,但是沒有更深入地去瞭解,這些境界相、物質相的來源是起自於起心動念的轉化,還沒有講到那裏。這就是為什麼我跟統治階層的人說:「共產主義的極致發揮就是佛教,佛教就是共產主義極致發揮。」

 

阿賴耶識三細相生六粗相,生出六個粗糙的相。就是由這個境界相,再生出阿賴耶識粗相,因此就有種種的分別、種種的執著。我們如果恢復根本智,連三細相都不起心動念。也就是回復到三細相的第一個業相,這個業相再不讓它起心動念,那就回自性。

 

回歸自性」是《華嚴經》用的名相;「回歸常寂光淨土」是淨土宗用的名相;「回歸大光明藏」是禪宗用的名相。這幾個名詞都是一樣的,只是不同宗祖師用不同的名相作為依循,在不同朝代翻譯出來,內涵是一樣的。

 

「果地上轉」,果地是指法身大士。在根本智的部分就是大圓鏡智,阿賴耶識變成大圓鏡智,「一圓一切圓」。什麼叫「一圓一切圓」?「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切的眾生都有佛性,你要回歸自己的自性,看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不生煩惱。

 

所以到了果地的時候,第八意識就是阿賴耶識的三細相也不要了,它回歸自性的時候叫大圓鏡智。這個「大」是平等的意思,「圓」是圓滿的意思,平等圓滿。第八意識轉大圓鏡智,就是指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定慧等持,止觀雙運」。

 

淨空法師以電視螢幕來比喻大圓鏡智真是太貼切了。古代因沒有電視,用鏡子來比喻。鏡子裏來一個境界相,那個境界相走了,鏡子裏就空蕩。誒!現在用電視的螢幕就更好解釋了。螢幕本身不動,你看電視不同的頻道,展現不同的東西出來,都是動相,可是它在哪裡?在螢幕上顯現的,可螢幕動不動?螢幕有沒有受污染?

 

眾人回答:「沒有啊!」

 

螢幕、鏡子的本體,它沒有受任何污染,它不著一切相,它本身有沒有東西不管什麼境界,只要映入它的範圍之內,跟它相應,它都可以如實地呈現出來,也不加一分、也不減一分。你離開了、你走開了,它就乾乾淨淨了,什麼也沒有了。這是什麼?這是菩薩的果地啊!見性成佛的佛——法身大士,已經破除一份無明以後的大菩薩,他在恢復這個鏡子的本體相。所以他不起心、不動念,若凡夫有感有求,他才應。

 

六祖惠能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第八意識轉成大圓鏡智,就是六祖惠能說的前四種。這其實就是「寂」跟「照」的作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是鏡子的本體。「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能夠的那個本事。它是不動的,是被動的,它本身是不起心、不主動。所以才叫「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它是不動的,那不動是什麼呢?被動眾生有感的時候,「能生萬法」。除了能生萬法,前面那四句,就是第八意識轉成大圓鏡智。能生萬法在哪裡呢?在果地上你的前五識,就轉為成所作智,成就你要做的眾生的善巧方便的各種智慧。第六意識和第七意識因地上面來轉。第八意識跟前五識果地上轉。你已經證得法身大士以後,轉為廣利眾生的善巧方便,自己無所求,畢竟空。自己不動,他根本不需要!他自我豐足、本具足的嘛!

 

你們如果聽我24年前講的法,我就講「自我豐足、本自具足、不向外求、只向內看,那根本就不動」。可是眾生有求,菩薩跟佛、法身大士一定去應。你對他有所求,他就隨眾生的根性,應眾生的量——眾生能夠理解多少,需要給哪一方面。所以看似不平等的待遇啊!其實是最公正的因果。

(文長待續)

首頁 開示摘錄 電話開示 2013.11.10台北電話廈門開示(一)